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一种教育意向的善 被引量:9
1
作者 康永久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共11页
日常的教育意向,通常以某种明确的“教的意识”,将教育与非教育截然分开.这种教育意向受制于一套行动或规范理论,渴望受教育者发生教育者所热望的变化,实乃一种“实质的善意”.为了挑战这种理性的教育意向理论,论文特别关注另外一种作... 日常的教育意向,通常以某种明确的“教的意识”,将教育与非教育截然分开.这种教育意向受制于一套行动或规范理论,渴望受教育者发生教育者所热望的变化,实乃一种“实质的善意”.为了挑战这种理性的教育意向理论,论文特别关注另外一种作为教育意向的“善的意志”——先验的善意,力证那些没有明确教育者的实践过程的教育意义.但先验的善意本身容易蜕变为实质的善意,造成情境化、局限性的自我,并最终内生一种“蒙以养正”的要求.唯有不断向前,才能为原初的教育意向的保全或回归赢得一线生机.因而,论文最终认可形式的善意及其对教育的奠基性,以及这种善意对我们理解童年的社会性质的关键意义.论文在一种现象学氛围中展开,并试图借助与亚里士多德、斯密、康德、胡塞尔、杜威、梅洛-庞蒂、纳斯鲍姆等人的理论互动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意向 实质的善意 先验的善意 形式的善意 童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