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形态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萍霞
-
机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4,共3页
-
基金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
文摘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检验这种满足程度的最好尺度,就是这种理论的大众化程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形态集中表现为立场观点的大众化、理论主体的层次化、载体形式的多样化、话语体系的草根化等几方面。
-
关键词
立场观点的大众化
理论主体的层次化
载体形式的多样化
话语体系的草根化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英译本译诗策略的多维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文鹤
文军
-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出处
《外语与翻译》
2019年第1期34-39,I0001,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古诗英译策略的体系构建与运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号:17AYY001
-
文摘
本文基于汉语古诗英译的策略体系,从译诗语言的易化策略、译诗形式的多样化策略以及译诗词语的转换策略与附翻译扩展策略等四个层面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四种译文进行多维度的描写研究,以期对不同译者的译诗策略进行整体性探究。
-
关键词
古诗英译策略体系
译言的易化
形式的多样化
译文转换策略与附翻译策略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西游记·满庭芳》英译本策略的描写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文鹤
-
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
-
出处
《外语教育研究》
2019年第2期72-81,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古诗英译策略的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AYY001)
-
文摘
《西游记》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更是齐集了数百首诗词曲的文学宝库。本文基于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从译诗语言易化策略、译诗形式多样化策略、译诗词语转换策略、附翻译扩展策略等四个层面对《满庭芳》的四种译文进行多维的描写研究,借此对不同译者的译诗策略进行整体性探究。
-
关键词
古诗英译策略体系
语言的易化
形式的多样化
翻译与附翻译策略
描写研究
-
Keywords
system of strategie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linguistic variety
formal diversification
translation and paratranslation strategies
descriptive study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4
-
-
作者
阿布都艾尼·艾买提
-
机构
新疆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中学
-
出处
《俪人(教师)》
2015年第18期377-377,共1页
-
文摘
信息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成为了21 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课程上必须养成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总结能力.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资源的海量化
形式的多样化
活动的交互性
-
分类号
F230-4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浅析“三定两查”教学模式下探究环节的实践与应用
- 5
-
-
作者
高莉
戚陈娟
曹文男
-
机构
河南宋基信阳实验中学
-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7年第2期159-159,共1页
-
文摘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仅是绝对的,而且是客观的。学生的任务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的知识。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必然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现象。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学习是一种“探究活动”,而不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有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并且贯穿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中华名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
关键词
三定两查
探究形式的多样化
-
分类号
TU238.2-4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日本行政系统的转换和行政不服审查法的“现代化"
被引量:7
- 6
-
-
作者
本多滝夫
江利红
教授
-
机构
日本龙谷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
出处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8,共16页
-
文摘
2014年6月日本修改了《行政不服审查法》,此次修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以往行政不服审查制度中存在的缺乏公正性的问题。新导入的审理员制度以及行政不服审查会制度促进了公正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审理员的独立性、中立性的制度性确保并不充分、审理员的意见书以及行政不服审查委员会的答复并不能充分拘束不服审查机关的判断等问题。《行政不服审查法》的修改不仅仅是应对不服审查制度在构造上的问题,而且也应当以应对行政系统的转换即以"现代化"作为目的。但是,与事前的行政程序制度以及行政诉讼制度的竞合甚至是抵触,妨碍了行政不服审查制度的"现代化"。妨碍这次行政不服审查制度彻底改革的原因在于各种制度背景之下的传统的概念、思考框架等。而是否能够成功地解决缺乏公正性的问题,取决于审理员以及行政不服审查委员会委员的任用的实践。行政不服审查制度与行政诉讼制度之间的竞合、抵触就会朝着有助于寻求救济者的方向上调整。行政不服审查制度与事前的行政程序制度的竞合、抵触问题依据权利保护与权利救济之间的相互浸透性、补充性,可以通过重置性调整得到解决。
-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行政主体与行为形式的多样化
制度间的竞争
制度间的竞合
-
Keywords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Various Forms of Administrative Subject and Behavior
Competition Among System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Systems
-
分类号
D931.3
[政治法律—法学]
DD915
[政治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