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的功能逻辑和形式的自治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彤宇 《时代建筑》 2012年第5期124-127,共4页
文章针对当前建筑理论的困境和建筑形式多样化的现状,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形成建筑的要素加以分析,以一种独特的系统方式将建筑形式的自治界定为一个可以进行独立研究的领域。文章还强调建筑的功能逻辑也是一个可以设计的变量,将在形式自... 文章针对当前建筑理论的困境和建筑形式多样化的现状,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形成建筑的要素加以分析,以一种独特的系统方式将建筑形式的自治界定为一个可以进行独立研究的领域。文章还强调建筑的功能逻辑也是一个可以设计的变量,将在形式自治的法则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期为实践的建筑师提供一个可以进行自我反思的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的功能逻辑 形式自治 系统 要素 关系
下载PDF
新时代社区居民自治实现形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标 《长江论坛》 2021年第1期80-83,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社区下移,并强调探索创新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是建设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当前各地探索居民自治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有效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首先需要政府进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社区下移,并强调探索创新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是建设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当前各地探索居民自治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有效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首先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并积极转变角色职能,从过去亲力亲为的社区治理“包办者”转为“引领者”和“服务者”;与此同时,也需要居委会等社区组织通过加强社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来吸引居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以形成政府、社会、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建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居民自治 社区居民自治实现形式 社区共建共治
下载PDF
从绘画到建筑形式语言的生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贤波 陶郅 《华中建筑》 2019年第12期1-5,共5页
通过研究从绘画转换到建筑形式的过程,探讨建筑形式语言的一种生成方式与途径。该文梳理了从绘画中获得形式参照的方式,结合形式要素和语义与语用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建筑形式语言生成的机制。建筑的形式可以通过引入绘画的形式... 通过研究从绘画转换到建筑形式的过程,探讨建筑形式语言的一种生成方式与途径。该文梳理了从绘画中获得形式参照的方式,结合形式要素和语义与语用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建筑形式语言生成的机制。建筑的形式可以通过引入绘画的形式要素、再现绘画的形式语言以及从绘画形式转换生成。形式生成的逻辑体现了建筑形式自治的模式,是一种与功能和意义生成建筑形式平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语言 建筑语言 形式语言 形式生成逻辑 形式自治
下载PDF
批判性建筑 在文化和形式之间 被引量:12
4
作者 迈克尔·海斯 吴洪德(译) 童明(校) 《时代建筑》 2008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作为批判性话题中的经典之作,海斯在文章中系统地回顾了长期以来在建筑学中存在的两种基本态度:其一是将建筑看作是主导文化的一个部门和意识形态的再现,也就是"建筑作为文化手段",其二是"建筑作为自治形式",将建... 作为批判性话题中的经典之作,海斯在文章中系统地回顾了长期以来在建筑学中存在的两种基本态度:其一是将建筑看作是主导文化的一个部门和意识形态的再现,也就是"建筑作为文化手段",其二是"建筑作为自治形式",将建筑看作无关任何外部文本和前在状况的先验形式逻辑之再现。通过对密斯的若干经典建筑的再解读,海斯描述了在文化和形式之间存在的批判性领域。他进而提出了批判性建筑的观念,将建筑放置到它自身的世间性状况中去,以开放的批判的态度来面对不确定的经验状况。通过对如上两种对立态度及其二分法的抵抗和对抗.海斯认为,可以依靠建筑师的著述过程建立起批判的建筑知识体系和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建筑 文化物体 自治形式 世间性 密斯·凡·德·罗 抵抗 对抗 作者的著述过程
下载PDF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治
5
作者 牟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国家结构形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少数民族地区 单一制 区域自治 自治形式 民族区域 高度自治 国家权力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下载PDF
批判性建筑:在文化与形式之上,抑或之间?
6
作者 龚桓 《建筑与文化》 2011年第5期42-43,共2页
本文旨在探讨从不同的立场对建筑这一文化内涵与形式意象并存的意义实体进行诠释和解读的可能性。文章首先回顾了长期以来存在于建筑学领域的两种解读建筑的基本态度:其一是"建筑作为文化手段";其二是"建筑作为自治形式&... 本文旨在探讨从不同的立场对建筑这一文化内涵与形式意象并存的意义实体进行诠释和解读的可能性。文章首先回顾了长期以来存在于建筑学领域的两种解读建筑的基本态度:其一是"建筑作为文化手段";其二是"建筑作为自治形式"。作者进而将西方建筑批评家迈克尔·海斯提出的批判性建筑及其世间性这一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位,提出了批判性建筑存在于文化与形式之上——而非之间——的可能性,并结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作品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建筑 文化手段 自治形式 世间性密斯·凡·德·罗
下载PDF
发展社会主义自治是社会民主化的基础
7
作者 A.M.切尔内什 毕克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2期68-71,共4页
在苏维埃社会,自治是建立在人民权力这一最重要的宪法原则基础上的,是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的表现。这种意志是直接通过政治设制和代表机关体系实现的。自治就这个词本意来讲,是指人民直接组织社会和国家事务,以及进行自我监督。苏共把发... 在苏维埃社会,自治是建立在人民权力这一最重要的宪法原则基础上的,是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的表现。这种意志是直接通过政治设制和代表机关体系实现的。自治就这个词本意来讲,是指人民直接组织社会和国家事务,以及进行自我监督。苏共把发展直接自治形式看成社会改革和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条件。苏共中央六月全会(1987年)对国内政治形势进行的分析表明,这种趋势今天在社会管理和生产管理方面逐渐生效。发展基本知识,必须先弄清范畴,论证一般原则,分析新现象和日趋成熟的倾向。今天理论比较“贫乏”,不是由于理论家的薄弱,而是过去年代的方针的惰性行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自治 劳动者 发展社会主义 苏共 社会经济发展 自治形式 代表机关 人民权力 原则基础 社会改革
下载PDF
社会经济体制中自治制度的发展
8
作者 李天铎 《管理观察》 1995年第7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自治制度 社会经济系统 科学论证 相互制约性 自治形式 改造管理 发展路线 新范式 参加管理 相互补充
下载PDF
村务公开要真公开
9
作者 王金利 《人大研究》 2003年第3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村务公开 群众自治形式 村民利益 村民自治制度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下载PDF
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逻辑转换——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再思考 被引量:246
10
作者 景跃进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7,共10页
论文从宏观角度考察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治理正在经历的历史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基本动因是农业税费改革和城乡资源配置关系的逆转。由此,国家权力以项目、下派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财政支付村干部报酬等方式全面进入乡村社会... 论文从宏观角度考察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治理正在经历的历史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基本动因是农业税费改革和城乡资源配置关系的逆转。由此,国家权力以项目、下派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财政支付村干部报酬等方式全面进入乡村社会。国家权力的下渗一方面加深了原本就存在的村干部行政化现象,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村民自治的新实践——各地在自然村层面寻求新的自治形式。论文区分了行政化的不同类型,将新时期村干部行政化现象归纳为"选择性行政化"。在考察其对村庄治理带来的复杂影响的同时,探索未来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可能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转型 村干部行政化 选择性行政化 村民自治形式 乡村治理结构变革
下载PDF
“组合竞选”和“海选”谁与争峰?——两种选举制度模式对比调查的报告
11
作者 辛秋水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26-27,共2页
民主既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是人民群众的一种权利。在我国,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的自治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 民主既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是人民群众的一种权利。在我国,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的自治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这里只规定了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至于如何直接选举并无具体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竞选” “海选” 选举制 村民委员会 村民自治形式
下载PDF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缘起、现状与发展趋势(一) 村民自治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历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增阳 陈福卫 《人口与计划生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村民自治 基层民主 地域范围 自治形式
原文传递
试论格林伯格《前卫与媚俗》中形式观念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影响
13
作者 王欢 《艺术品鉴》 2015年第11期313-313,共1页
作为20世纪艺术批评界最重要的形式主义者,格林伯格关注的是艺术对自身媒介的充分表现和对自身的反省。他宣扬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解放,让艺术"为艺术而艺术",在80年代的中国,西方的前卫艺术在这种内外因的作用下,迅速地在中国... 作为20世纪艺术批评界最重要的形式主义者,格林伯格关注的是艺术对自身媒介的充分表现和对自身的反省。他宣扬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解放,让艺术"为艺术而艺术",在80年代的中国,西方的前卫艺术在这种内外因的作用下,迅速地在中国传播开来。而艺术的纯粹化和自律正是80年代中国绘画在形式变革中所追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自治 前卫艺术 格林伯格
原文传递
自治新论──对改革开放以来自治的综合评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牟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2-38,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一个显著变化,即自治形式在局部范围的相对活跃。自治形式相对活跃,集中反映在对以往单一的自治形式的突破,形成民族区域自治形式、地方国治形式和社区自治形式三维一体的自治新格局。区域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一个显著变化,即自治形式在局部范围的相对活跃。自治形式相对活跃,集中反映在对以往单一的自治形式的突破,形成民族区域自治形式、地方国治形式和社区自治形式三维一体的自治新格局。区域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和增强、中国社会结构向分化型的转变、国家权力向地方分权的转变等是当今中国自治形式相对活跃的客观基础和重要条件。这种新型的自治形式,对当今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形式 三维一体 自主性 分化型 地方分权 民主和谐
原文传递
南斯拉夫联合劳动在加强宏观经济统一中的作用
15
作者 程学童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3年第4期35-38,共4页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显著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扬经济民主,在实行社会经济统一方面则不够理想。但是,这不等于说南斯拉夫就没有实行宏观经济调节、加强经济统一的机制。七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联合劳动是自治的新形式,它不仅继续发扬...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显著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扬经济民主,在实行社会经济统一方面则不够理想。但是,这不等于说南斯拉夫就没有实行宏观经济调节、加强经济统一的机制。七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联合劳动是自治的新形式,它不仅继续发扬了“充分发扬经济民主”这一长处,而且,它通过加强劳动组织相互联合来加强社会经济的统一。这是区别于过去的自治形式的主要特点,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联合劳动的实质是,在组织和社会经济方面实行社会再生产的统一。”另一方面,联合劳动是在不断削弱国家经济职能,扩大劳动者自治民主权利的基础上来加强经济统一的,这与以国家为社会经济调节中心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比,又具有鲜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劳动组织 南斯拉夫 社会经济调节 经济民主 基层组织 劳动者 自治形式 社会契约 国家经济职能 社会整体利益
原文传递
村务公开要落到实处
16
作者 金利 《山东人大工作》 2002年第11期46-46,共1页
我国在实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群众自治形式。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村在实行村务公开制度的时候,已变成了一种形式和过场,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有的村"犹抱琵琶半遮面",将一些... 我国在实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群众自治形式。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村在实行村务公开制度的时候,已变成了一种形式和过场,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有的村"犹抱琵琶半遮面",将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事情写进村务公开栏,让群众有"避重就轻"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务公开 村民自治 公开制度 群众监督 自治形式 财务问题 落到实处 实行 村干部 意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