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幕墙的形式表现性
1
作者 樊军 《建筑技艺》 2022年第S01期380-384,共5页
本文通过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发展背景,以及建筑技术材料表现的简单梳理,并结合几个典型的工程案例,重点探讨了建筑幕墙技术在建筑形式表现上的应用。一方面,建筑师对幕墙自身的技术发展、构造细部、材料特性要非常了解,并且能认识到... 本文通过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发展背景,以及建筑技术材料表现的简单梳理,并结合几个典型的工程案例,重点探讨了建筑幕墙技术在建筑形式表现上的应用。一方面,建筑师对幕墙自身的技术发展、构造细部、材料特性要非常了解,并且能认识到幕墙技术对建筑形式表现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建筑师又必须超越技术性问题,从工程项目整体的设计概念、功能目的和经济性入手,熟练应用幕墙技术的表现以达成设计概念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幕墙 细部设计 形式表现性
下载PDF
苏珊·朗格“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性形式”的格式塔心理学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包玉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0,共4页
苏珊·朗格在其《艺术问题》一书中,始终强调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形式,艺术是人类的内在生活客观化、对象化,并用"艺术抽象"、"逻辑类似"等概念解释对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中情感与形式相互转化的具体过程这一... 苏珊·朗格在其《艺术问题》一书中,始终强调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形式,艺术是人类的内在生活客观化、对象化,并用"艺术抽象"、"逻辑类似"等概念解释对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中情感与形式相互转化的具体过程这一艺术哲学中的难题,这为她的艺术理论体系逻辑上的自足画上了圆满的句点。可是,朗格并没有详细论述其"艺术抽象"、"艺术知觉"产生的心理机制,不免会让人产生类似"为何这样的情感会抽象成这样的形式""为何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艺术知觉会自然地使人们经验到某种情感体验"等一些关于艺术形式之表现性产生缘由的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性形式 艺术抽象 格式塔心理学
下载PDF
作为“表现性形式”的书籍形态——由杜尚作品展开的书籍设计教学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蔡奇真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本文以苏珊·朗格的"表现性形式"符号论为理论基础,以杜尚的作品作为案例展开,介绍书籍设计课程中如何将书籍内容分解为不同的表现性形式,将书籍设计的可能性进行不同维度的讨论,建立书籍设计课程教学理论模型。
关键词 表现性形式 杜尚 书籍设计 教学
原文传递
节奏揭秘:杜威艺术审美本体特性论的生态内涵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81,共6页
杜威从人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这一生态主题出发考察艺术审美性质,揭示出"一个经验"以其鲜明的生成性内涵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并进而从经验的内在机制揭示出形式所直接产生的表现性和情感性,然后还在自然和生命的节... 杜威从人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这一生态主题出发考察艺术审美性质,揭示出"一个经验"以其鲜明的生成性内涵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并进而从经验的内在机制揭示出形式所直接产生的表现性和情感性,然后还在自然和生命的节奏这一普遍模式中揭示出艺术的根本奥秘,并深入阐释了节奏的能量组织功能,使艺术审美本体的生态本性得以敞亮。杜威的观点解开了审美活动本体特性这一真正的"美学之谜"的谜底,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气韵"说相融通,对于深刻认识审美活动的生态本性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美学学理的深层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艺术即经验》 “一个经验” 生成性 形式表现性 节奏 能量的组织
下载PDF
符号美学视域下青海藏面具艺术审美探微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冬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21-124,共4页
青海藏面具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本文以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苏珊·朗格美学思想,对藏面具符号要素进行分析,阐释了青海藏面具的形式美、幻象美、意蕴美三个主要审美特征,并将藏面具置入藏传佛教的文化语境中,... 青海藏面具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本文以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苏珊·朗格美学思想,对藏面具符号要素进行分析,阐释了青海藏面具的形式美、幻象美、意蕴美三个主要审美特征,并将藏面具置入藏传佛教的文化语境中,进一步揭示了藏面具艺术审美的核心价值是民族情感和宗教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美学 藏面具 表现性形式 生命形式
下载PDF
浅析艺术真实 被引量:1
6
作者 崔敏 《美术大观》 2008年第11期54-55,共2页
  把真实作为审美判断的标准,是一种审美观,但真实并非是美的必然条件.真实即美,就如把是非判断和伦理的善恶判断引入审美一样,其实可以不必.然而,艺术追求真实,一再被无数艺术家所肯定,并作为审美判断不可动摇的标准之一.艺术脱离真...   把真实作为审美判断的标准,是一种审美观,但真实并非是美的必然条件.真实即美,就如把是非判断和伦理的善恶判断引入审美一样,其实可以不必.然而,艺术追求真实,一再被无数艺术家所肯定,并作为审美判断不可动摇的标准之一.艺术脱离真实,便视为浮浅而虚假.但究竟何为真实则众说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性形式 意识 心绪 艺术家 画家 美术家
下载PDF
简论艺术符号
7
作者 胡燕 《丝绸之路》 2010年第8期71-72,共2页
艺术符号并不表现概念,也不代表这个概念所指向的任何具体事物。具体到艺术品中,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是浸透着情感的表现,而不是一种情感标示的记号,因此把艺术品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一件艺术品浸透着情感、心境或是供它表现的其他具... 艺术符号并不表现概念,也不代表这个概念所指向的任何具体事物。具体到艺术品中,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是浸透着情感的表现,而不是一种情感标示的记号,因此把艺术品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一件艺术品浸透着情感、心境或是供它表现的其他具有生命力的经验,这也就是称其为"表现性形式"的原因,对于其所表现的东西,我们并不称之为"意义",而是称之为"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符号 表现性形式 情感意象
下载PDF
去掉镣铐跳舞——语文教学的纰漏与超越
8
作者 刘徐莹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38-140,共3页
文学分析虽然充满生活底蕴的写实,但本质上是对心灵深处情感的一种探寻。在语文教学中,急需改变传统的文学观念、知识结构,对文学的解读也应回归到文学本身。首先,要割断作家与作品的脐带,去领略体味真正的文学;其次,解读的不应是作品... 文学分析虽然充满生活底蕴的写实,但本质上是对心灵深处情感的一种探寻。在语文教学中,急需改变传统的文学观念、知识结构,对文学的解读也应回归到文学本身。首先,要割断作家与作品的脐带,去领略体味真正的文学;其次,解读的不应是作品的表层含义,而应是情感在字里行间投射出的心灵之光;最后,从解释语言符号转为解读艺术符号,去探究艺术符号下的象征与情感、形式与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艺术符号 表现性形式
下载PDF
关于小说的定义
9
作者 刘路 《陕西文学》 2020年第1期140-142,共3页
克莱夫·贝尔说,小说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罗其说,小说是一种表现性形式。亨利·詹姆斯说,小说是一种个人的、直接的对生活的印象。谢活力说,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福斯特说,小说是说故事。伊丽莎白·... 克莱夫·贝尔说,小说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罗其说,小说是一种表现性形式。亨利·詹姆斯说,小说是一种个人的、直接的对生活的印象。谢活力说,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福斯特说,小说是说故事。伊丽莎白·鲍温说,小说是一篇臆造的故事。当然,还可以举出更多关于小说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有意味的形式 表现性形式 伊丽莎白 福斯特 克莱夫·贝尔 故事 定义
原文传递
浅论苏珊·朗格的符号学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艾锦超 马振龙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4年第12期35-37,共3页
苏珊·朗格符号美学思想的基本依据来自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苏珊·朗格在吸收、整理现有的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方法论论述了整个艺术系统,并因此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符号美学。苏珊·朗格所说的艺术符号就是"... 苏珊·朗格符号美学思想的基本依据来自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苏珊·朗格在吸收、整理现有的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方法论论述了整个艺术系统,并因此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符号美学。苏珊·朗格所说的艺术符号就是"表现性形式",它是苏珊·朗格美学的核心概念,苏珊·朗格指出了艺术作为符号的独特性,所谓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感性形式呈现"。情感、幻象、直觉都是表现性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朗格 表现性形式 符号
原文传递
认知美学视域下刘心武小说的审美价值——以《班主任》为例
11
作者 佟建伟 李志宏 《华夏文化论坛》 2016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发表之初引起社会震动,好评如潮,然后时过境迁,自20世纪末期开始,不断遭受诟病,其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受到贬低乃至否定。这种情形是有失公允的,不符合科学化美学原理。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学理依据为根基...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发表之初引起社会震动,好评如潮,然后时过境迁,自20世纪末期开始,不断遭受诟病,其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受到贬低乃至否定。这种情形是有失公允的,不符合科学化美学原理。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学理依据为根基,运用认知美学阐发的美学基本原理,可以看到文学文本的审美性不仅来自技术性的形式,还来自作品中特定的功利性,《班主任》审美价值应该得到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审美性 认知美学 功利性内容 表现性形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