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走向“社会形式诗学”——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解析詹姆逊的辩证批评 |
杜智芳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2
|
詹姆逊的“社会形式诗学”及其评价 |
张谡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3
|
现代形式诗学的探索与实践——吴晓东治学的“问题与方法” |
刘奎
|
《创作与评论》
|
2017 |
0 |
|
4
|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社会形式诗学研究 |
王希腾
|
《文学理论前沿》
CSSCI
|
2017 |
0 |
|
5
|
希望在第三世界?——詹姆逊社会形式诗学视域下的民族寓言论 |
王希腾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6 |
0 |
|
6
|
三十年来中国古典诗学形式批评研究的有关思考 |
吴中胜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7
|
叶燮的诗歌审美思想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之比较 |
白春香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8
|
论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与小说叙事学的关系 |
赵晓珊
|
《社科纵横》
|
2005 |
0 |
|
9
|
形式主义诗学与许渊冲英译唐诗中的节奏与声韵 |
孙雨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0
|
穿越文本内外的审美分析与伦理建构——评吴晓东《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 |
孙慈姗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3 |
0 |
|
11
|
语言学视域下的诗学转型——以库尔德内对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影响为例 |
杨燕
凌建侯
|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
2024 |
0 |
|
12
|
诗学视域下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探讨 |
欧光安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2
|
|
13
|
略论朱湘的诗学理论 |
陈芬
|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4
|
“翻译诗学”辨 |
袁筱一
许钧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1995 |
28
|
|
15
|
“文学是生命底表现”——论闻一多的生命诗学观 |
陈国恩
|
《长江学术》
|
2007 |
0 |
|
16
|
差异里的建构——梁宗岱的新诗理论及其启示 |
陈太胜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17
|
吴瞻泰《杜诗提要》研究 |
周兴陆
|
《杜甫研究学刊》
|
2003 |
3
|
|
18
|
《英语诗歌》课程教学探析——以叶芝为例 |
欧光安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9
|
叶公超与《墙上一点痕迹》的译介 |
王林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20
|
论文学的不及物性和文学教育 |
赵志军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