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遮光对鹅绒委陵菜基株形态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樊星 蔡捡 +3 位作者 刘金平 李莹 张小晶 曾晓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80,共9页
设置基株、母株、若干克隆片段被分别局部遮光处理,通过测定根、茎、叶的数量性状和生物量,分析局部遮光对鹅绒委陵菜母株、子株、基株形态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1)局部遮光对母株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及根系深度有显... 设置基株、母株、若干克隆片段被分别局部遮光处理,通过测定根、茎、叶的数量性状和生物量,分析局部遮光对鹅绒委陵菜母株、子株、基株形态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1)局部遮光对母株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及根系深度有显著影响(P<0.05),局部遮光均可提高母株的株高、叶片长度和总叶面积,不同遮光部位或遮光强度对母株叶宽、单叶面积和根长的影响不同;2)局部遮光对子株叶长、叶面积有显著影响,克隆片段遮光是影响子株叶片大小的主要因素,母株遮光次之;3)局部遮光对克隆片段子株数和新增子株数有显著影响(P<0.05),局部遮光可显著增加基株的克隆片段数(P<0.05),母株遮光对匍匐茎伸长和新克隆片段形成有重要的影响;4)局部遮光对基株根、茎、叶含水量及叶和根生物量累积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2个以上克隆片段或遮母株可显著增加基株根生物量累积,但基株完全遮光使根生物量显著低于CK;5)局部遮光对基株茎、叶、根生物量分配比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光对叶分配比影响最大,对茎分配比次之,对根分配比较小;6)局部遮光对基株地上生物量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光部位对基株茎根比和茎叶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全遮光显著增加基株的茎根比和茎叶比。综上所述,局部遮光对克隆植物鹅绒委陵菜的母株、子株、克隆片段和基株形态塑性和生物量配置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绒委陵菜 克隆植物 遮光 形态塑性 生物量配置
下载PDF
苦竹林立竹形态塑性的林分密度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柳滨 《江苏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11-14,17,共5页
为揭示苦竹秆形、枝形和冠形特征对林分密度的响应规律,为苦竹良好形态建成的林分密度构建提供参考,调查测定了3种林分密度(低密度:14 430—16 545株/hm^2;中密度:31 590—34 560株/hm^2;高密度:54 120—55 560株/hm^2)苦竹林2年生立竹... 为揭示苦竹秆形、枝形和冠形特征对林分密度的响应规律,为苦竹良好形态建成的林分密度构建提供参考,调查测定了3种林分密度(低密度:14 430—16 545株/hm^2;中密度:31 590—34 560株/hm^2;高密度:54 120—55 560株/hm^2)苦竹林2年生立竹秆形、枝形和冠形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苦竹立竹胸径先升高后下降,立竹全高、枝下高和冠长总体呈升高趋势,而冠幅和枝盘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立竹胸径、枝下高和冠幅不同林分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且高密度竹林立竹全高、冠长均显著高于低密度竹林,枝盘数则相反。立竹分枝数、枝长和枝分角随林分密度的增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枝夹角则相反,枝长和枝夹角不同林分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低、中密度竹林分枝数和枝分角显著高于高密度竹林。主成分分析表明中密度苦竹林立竹表型特征综合得分最高。研究表明,苦竹秆形、冠形和枝形存在明显的林分密度效应,林分密度增大苦竹高生长增加,冠形径向扩展受抑而趋于紧缩,枝形趋于稀疏,中密度苦竹林具有最大的立竹胸径、较长分枝与开张的角度,是试验区苦竹林立竹良好形态建成的适宜林分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 林分密度 形态塑性 主成分分析 秆形 枝形 冠形
下载PDF
捕食者对长额象鼻溞形态及种群密度的影响
3
作者 曾平平 李毅超 +3 位作者 于国欣 张清靖 曲疆奇 刘青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82,共8页
为探究在捕食者诱导下长额象鼻溞的表型形态及种群密度变化,使用近邻剑水蚤作为捕食者,长额象鼻溞作为被捕食者,设滤液组(信息素)和接触组(物理刺激)2个处理组,分析不同处理对长额象鼻溞种群数量、个体大小、钩角型占比及各形态特征的... 为探究在捕食者诱导下长额象鼻溞的表型形态及种群密度变化,使用近邻剑水蚤作为捕食者,长额象鼻溞作为被捕食者,设滤液组(信息素)和接触组(物理刺激)2个处理组,分析不同处理对长额象鼻溞种群数量、个体大小、钩角型占比及各形态特征的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长额象鼻溞的种群密度在接触组中略微降低(P>0.05),但在滤液组显著上升(P<0.05),较对照组增加了25.06%。2种处理下长额象鼻溞的形态均有一定变化,但近邻剑水蚤物理刺激更易使长额象鼻溞发生表型形态改变。接触组中小个体(体长300~<400μm)和大个体(体长≥400μm)等级的长额象鼻溞体长、体高、第一触角长和壳刺长的绝对长度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长(P<0.05)。接触组中第一触角和壳刺的相对长度增长极显著(P<0.01),而滤液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接触组中钩角型个体占比有所降低,但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近邻剑水蚤物理刺激更易诱导长额象鼻溞发生形态变异,但种群密度变化在信息素诱导下更显著,该结果可为水域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额象鼻溞 近邻剑水蚤 形态塑性 种群密度 信息素
下载PDF
根系形态可塑性决定黄栌幼苗在瘠薄土壤中的适应对策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艺霖 周玫 +3 位作者 李苹 孙广鹏 史双龙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9,共10页
形态可塑性与植物生长对策及资源利用能力紧密相联,是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生存策略的重要表现。研究有限资源土壤中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植物生态对策的关系,对深入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栌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材料,... 形态可塑性与植物生长对策及资源利用能力紧密相联,是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生存策略的重要表现。研究有限资源土壤中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植物生态对策的关系,对深入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栌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5个不同梯度养分供给水平,对黄栌幼苗根系功能性状(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根细度、根尖密度、分枝密度等)和不同径级细根的功能性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养分供给环境中黄栌幼苗根系形态的可塑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养分供给处理对黄栌幼苗的比根长、比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根尖密度、根平均直径、根组织密度和根细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纯沙环境中,黄栌幼苗与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细度变化最为密切;在养分受限制较严重的环境中,黄栌幼苗主要通过改变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和分枝数适应环境;养分受限制相对较轻和中等的环境中,幼苗与根尖密度、分枝密度、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变化关系最为密切;而在全土环境中,幼苗主要通过根组织密度变化适应环境。养分供给量受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黄栌幼苗分化直径≤1.0 mm的细根、限制直径>1.0 mm根系发育;通过根系形态性状的可塑性反映,养分供给状况变化显著地改变了黄栌幼苗吸收利用养分的对策,从充足养分到养分受限制条件、到养分极度缺乏条件,黄栌幼苗对养分吸收利用的对策从强化就地利用能力,转变到就地吸收利用与扩大吸收范围并重、扩大吸收范围、提高储存与输导能力,最后转变到忍耐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栌 根系 形态塑性 生态对策 瘠薄环境 养分
下载PDF
营养和光照对不同生态幅风毛菊属植物幼苗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武高林 陈敏 杜国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08-1713,共6页
以青藏高原东部4种不同生态幅的风毛菊属植物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营养和光照条件对风毛菊幼苗相对生长率、根冠比和比叶面积的可塑性影响.结果表明:营养和光照条件对4个物种幼苗的3个形态特征变化呈现显著影响并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以青藏高原东部4种不同生态幅的风毛菊属植物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营养和光照条件对风毛菊幼苗相对生长率、根冠比和比叶面积的可塑性影响.结果表明:营养和光照条件对4个物种幼苗的3个形态特征变化呈现显著影响并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这些形态特征的可塑性及其对营养和光照变化的响应模式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物种与营养、光照的交互作用对风毛菊属幼苗的根冠比和比叶面积(P<0.001)存在一定的显著影响.4种植物幼苗的平均形态表型可塑性指数的大小与其生态分布相关,风毛菊幼苗的平均表型可塑性指数最大(0.71),是分布生境最多的一个物种.风毛菊属植物形态可塑性与其分布生态幅呈一定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毛菊 营养 光照 形态塑性 青藏高原
下载PDF
5种入侵植物补偿反应及其形态可塑性比较 被引量:14
6
作者 申时才 徐高峰 +2 位作者 李天林 张付斗 张玉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3-179,共7页
通过模拟刈割试验,研究了5种外来入侵植物(黑麦草、空心莲子草、三叶鬼针草、薇甘菊和胜红蓟)的补偿能力及其形态可塑性。结果表明:多数植物的补偿能力与形态可塑性有一定相关性,刈割和非刈割条件下空心莲子草和薇甘菊都具有较强的形态... 通过模拟刈割试验,研究了5种外来入侵植物(黑麦草、空心莲子草、三叶鬼针草、薇甘菊和胜红蓟)的补偿能力及其形态可塑性。结果表明:多数植物的补偿能力与形态可塑性有一定相关性,刈割和非刈割条件下空心莲子草和薇甘菊都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其补偿指数较高,分别为1.65和1.27;多年生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的形态可塑性在刈割条件下得到增强,补偿指数分别为1.44和1.28;刈割条件下胜红蓟的形态可塑性变化不大或有所降低,其补偿指数最低,为0.82。研究认为,5种植物具有不同的限制其形态可塑性和补偿能力比较理想的刈割时期,薇甘菊攀援生长方式下为30d前和60d后,空心莲子草为60d后,胜红蓟为40~50d,鬼针草为30d前,黑麦草为40~5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反应 形态塑性 入侵植物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氮素空间异质性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江俐妮 魏红旭 +2 位作者 刘勇 徐程扬 马履一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盆栽方式,通过3种施肥处理对不同位置土壤(盆中和袋中)的NH+4—N和NO-3—N的质量分数和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分析了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氮素空间异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根系主要通过增加根长和根尖数来提高吸收表... 采用盆栽方式,通过3种施肥处理对不同位置土壤(盆中和袋中)的NH+4—N和NO-3—N的质量分数和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分析了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氮素空间异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根系主要通过增加根长和根尖数来提高吸收表面积和根系体积以实现觅养,而根系平均直径对N的响应不显著(p袋根=0.84;p总根=0.70);施肥对细根(0-2 mm)的根尖数(p0-1mm〈0.05*;p1-2mm〈0.01**)和较粗根(2-5 mm)的长度(p〈0.05*)、表面积(p〈0.05*)和体积(p〈0.05*)具有显著的影响;低氮处理(LN)会显著促进各径级及总体根系的生长,而高氮处理(EN)下根系生长受抑制;低氮处理使得NH4+—N和NO-3—N同时在主根附近相对富集,进而创造出主根附近和远端间的N异质性,而EN只能使得NH+4—N在距离主根的远端相对显著富集,却无法创造NO-3—N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根系 形态塑性 异质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2种辣椒植株形态可塑性与持水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文海 陈春霞 +1 位作者 胡雪华 李桂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3-647,共5页
为探查辣椒形态可塑性和持水力与其耐旱性之间的关系,以弄口早椒和正椒13号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2种辣椒品种植株形态可塑性与器官持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抑制了2种辣椒的生长,但对弄口早椒的抑制作用更大;干旱促进了同化产... 为探查辣椒形态可塑性和持水力与其耐旱性之间的关系,以弄口早椒和正椒13号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2种辣椒品种植株形态可塑性与器官持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抑制了2种辣椒的生长,但对弄口早椒的抑制作用更大;干旱促进了同化产物向根系的优先分配,也促进了叶厚和根长的增加,但减少了辣椒叶面积和叶脉间距,这可能是辣椒植株形态对干旱胁迫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干旱胁迫对正椒13号的影响大于弄口早椒,由此计算得出正椒13号形态可塑性明显高于弄口早椒;对叶片和茎持水力的测定表明干旱处理后正椒13号叶片和茎的持水力明显高于弄口早椒。由此推测正椒13号具有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持水力可能是其较弄口早椒更耐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耐旱性 形态塑性 持水力
下载PDF
矮化羊草形态可塑性及生物量分配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钟梦莹 樊青丽 +4 位作者 张亚军 武瑞鑫 阚雨晨 王建勋 邵新庆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长期过度放牧干扰会导致典型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矮化现象,矮化羊草在形态构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方面都形成了适应放牧干扰的机制,本文通过实验室盆栽试验,比较了正常羊草和矮化羊草在构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矮... 长期过度放牧干扰会导致典型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矮化现象,矮化羊草在形态构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方面都形成了适应放牧干扰的机制,本文通过实验室盆栽试验,比较了正常羊草和矮化羊草在构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矮化羊草植株的平均高度比正常羊草降低了2.5%,叶长、根长、根节长分别下降3.1%,8.3%和3.8%;叶宽显著低于正常羊草,降低了8.7%(P<0.05),而矮化羊草的萌蘖点则显著高于正常羊草,增加了21.9%(P<0.05);矮化羊草单株生物量降低10.2%,茎叶比降低11.4%,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降低2.2%。由此可知,矮化羊草以增加分蘖数、加大地下根部物质和能量的投入等来应对不利气候变化和家畜采食及践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矮化 形态塑性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匍匐茎草本植物形态可塑性、整合作用与觅食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0
作者 王艳红 王珂 邢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综述了匍匐茎型克隆植物在形态可塑性、整合作用及觅食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源斑块性分布是生境异质性的特征之一 ,适应于异质性生境 ,匍匐茎植物对环境资源表现了一系列可塑性反应。本文着重从匍匐茎植物对光、水、肥的可塑性反应及... 综述了匍匐茎型克隆植物在形态可塑性、整合作用及觅食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源斑块性分布是生境异质性的特征之一 ,适应于异质性生境 ,匍匐茎植物对环境资源表现了一系列可塑性反应。本文着重从匍匐茎植物对光、水、肥的可塑性反应及其整合作用以及觅食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以期对匍匐茎型克隆植物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匐茎型植物 形态塑性 整合作用 觅食行为 资源异质性
下载PDF
控制光照条件下华北山地4个混交树种幼苗幼树的形态响应和可塑性 被引量:19
11
作者 冯晓燕 刘宁 +1 位作者 郭晋平 张芸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50,共9页
在华北山地次生林中,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白杄以及油松和白桦混交林是重要的森林类型,这几种混交林的林下更新是林冠干扰后维持混交状态长期存在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揭示混交林的发育和演替规律,本研究以白桦、油松、华北落... 在华北山地次生林中,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白杄以及油松和白桦混交林是重要的森林类型,这几种混交林的林下更新是林冠干扰后维持混交状态长期存在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揭示混交林的发育和演替规律,本研究以白桦、油松、华北落叶松和白杄1年生幼苗和4年生幼树为材料,在大田环境控制试验条件下,以自然光为基础设置3种透光率(分别为全光照的100%,18.7%和7.2%),进行为期1个生长季的观测及形态指标和存活率的测定,探讨这4个树种在幼苗和幼树2个发育阶段对遮荫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白桦和油松1年生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分配和存活率未受影响,白桦4年生幼树茎生物量积累、冠根比和存活率下降;油松幼树叶生物量和冠根比增大,存活率无变化;遮光导致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幼苗存活率升高,华北落叶松幼苗茎生物量积累和白杄幼苗的地下生物量分配增加,而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幼树的根及总生物量积累随光强减弱而增大,其他形态和存活率指标未变化;在7.2%的相对透光率下,4个树种幼苗的存活率与茎生物量显著负相关,幼树的存活率与生物量分配显著相关;在幼苗阶段,白桦和油松的形态可塑性小于华北落叶松和白杄,但此趋势在幼树阶段逆转。这4个树种在幼苗、幼树2个发育阶段的形态和存活率上表现出对遮光的不同响应以及形态可塑性差异的结果说明:树木的光适应机制不仅与树种相关,也会随着树木的发育而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形态响应;其次,华北落叶松在幼苗阶段的形态响应与阳性树种白桦和油松相近,但存活率响应和形态可塑性与阴性树种白杄相近,在幼树阶段的存活率和形态光响应模式则与白杄趋同,说明华北落叶松发育早期的耐荫特性应该是华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云杉混交林群落大面积存在的内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油松 华北落叶松 白杄 发育阶段 光响应 形态塑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油蒿幼苗的生长和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林龙 李清河 +1 位作者 徐军 朱雅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5-57,78,共4页
选取3个种源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草原荒漠过渡带的油蒿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水分处理,研究不同种源油蒿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可塑性响应模式,以及比较不同种源油蒿的形态可塑性指数。结果表明:3个种源地油蒿的相对生长率、根冠比和比叶... 选取3个种源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草原荒漠过渡带的油蒿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水分处理,研究不同种源油蒿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可塑性响应模式,以及比较不同种源油蒿的形态可塑性指数。结果表明:3个种源地油蒿的相对生长率、根冠比和比叶面积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可塑性响应模式相似,表现为随着干旱程度加剧,油蒿的相对生长率和比叶面积呈减小的趋势,根冠比呈增大的趋势;而3个种源地油蒿表型可塑性指数无显著差异,而平均形态可塑性指数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库布齐沙漠油蒿的平均形态可塑性指数大于毛乌素沙地油蒿。综上所述,不同种源地油蒿的形态特征在干旱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可塑性响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相对生长率 根冠比 比叶面积 形态塑性
下载PDF
异质环境条件下美丽箬竹的形态可塑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贵宾 吴志庄 +3 位作者 潘雁红 丁兴萃 钟浩 田新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0-226,共7页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设置竹苗密度、光照、养分、水分等几种关键生态因子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差异,分析美丽箬竹形态性状对各生态因子的适应情况,为...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设置竹苗密度、光照、养分、水分等几种关键生态因子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差异,分析美丽箬竹形态性状对各生态因子的适应情况,为竹子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竹苗密度处理条件下,美丽箬竹地下茎形态指标随竹苗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其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则以2鞭段处理表现最好,其次分别为3鞭段、对照、4鞭段处理;(2)光照处理美丽箬竹形态指标总体上随光照减弱而逐渐减小;(3)养分处理条件下,梯度2处理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对照最差;(4)水分处理条件下,间隔6 d浇水处理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对照最差。研究发现:(1)不同处理造成美丽箬竹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发生复杂变化,最终导致竹子无性系种群生长拓殖能力的差异;(2)多因素藕合异质环境条件下美丽箬竹种群生理生长与生态行为及其形成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箬竹 异质环境 地下茎 竹株 形态塑性
下载PDF
光照对苦瓜形态可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 被引量:57
14
作者 陶建平 钟章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6-340,共5页
在人为遮阴条件下 ,对苦瓜的生长动态、形态特征以及生物量分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遮阴处理下苦瓜植株的生长有较大的差异 ,弱光照不利于苦瓜构件数量的增加和生物量的积累 ;植株在弱光下形成较少的分枝 ,较薄的叶片以及较细长... 在人为遮阴条件下 ,对苦瓜的生长动态、形态特征以及生物量分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遮阴处理下苦瓜植株的生长有较大的差异 ,弱光照不利于苦瓜构件数量的增加和生物量的积累 ;植株在弱光下形成较少的分枝 ,较薄的叶片以及较细长的主茎和叶柄 ,表现出较强光生长环境下更强的形态可塑性 ;植株在生长早期较生长晚期有较大的形态可塑性 ;生物量对叶片和主茎的分配随光照的减弱而增大 ,分枝的生物量分配随光照的减弱而降低 ,光照对分枝茎的生物量分配影响不大 ;在光资源充足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援植物 形态塑性 生物量分配 苦瓜
下载PDF
互花米草在不同生境中的形态可塑性与生物量分配 被引量:9
15
作者 覃盈盈 蒋潇潇 +1 位作者 李峰 梁士楚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7-659,667,共4页
该文以分布于广西合浦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的生境条件(淤泥质、泥沙质、沙质)对其形态因子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境条件对互花米草的形态因子和生物量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三... 该文以分布于广西合浦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的生境条件(淤泥质、泥沙质、沙质)对其形态因子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境条件对互花米草的形态因子和生物量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三种生境中,以淤泥质中生长的互花米草的单位面积株数和生物量最高;比较单株的形态因子,则以泥沙质中的互花米草长势最佳,并与淤泥质、沙质相差显著;在淤泥质与沙质中,除地下生物量外,其它形态因子与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的生境中互花米草生物量的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透气性及养分含量可能是影响互花米草形态因子和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不同生境 形态塑性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形态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贵宾 钟浩 +3 位作者 潘雁红 叶晓丹 袁娜 徐旻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7,共5页
对覆盖当年、3、6、9、12 a雷竹林地下茎和地上克隆分株形态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覆盖低于9 a时,总土层地下茎分枝强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增大,然而覆盖12 a时,却显著减小;竹林总土层地下茎分枝角度在覆盖3、6 a时显著减小;... 对覆盖当年、3、6、9、12 a雷竹林地下茎和地上克隆分株形态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覆盖低于9 a时,总土层地下茎分枝强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增大,然而覆盖12 a时,却显著减小;竹林总土层地下茎分枝角度在覆盖3、6 a时显著减小;竹林覆盖3 a后,竹鞭总长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减小;竹林鞭径、鞭节长度无显著差异,但鞭节长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总体有逐渐减小趋势;竹林根冠比随覆盖年限增长,先增大后减小,覆盖12 a时显著减小;竹林总立竹叶柄长度,在覆盖6 a后显著减小;总立竹枝秆夹角基本无显著差异,但呈现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的趋势;竹林覆盖6 a后,立竹枝下高显著增大;竹秆高度、竹节间长度、竹子胸径,总体有随覆盖年限增长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认为,竹林覆盖6 a后,种群所受胁迫越来越严重,此时需要及时歇园养竹,重点进行竹林土壤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覆盖栽培 形态塑性 生态适应 克隆植物
下载PDF
坡向对水竹天然林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佳俊 董文渊 +3 位作者 唐海龙 张营 顾宝 王林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4,共5页
在滇东北水竹主要分布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竹天然林形态指标进行调查,对不同坡向水竹天然林生长的形态可塑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环境下,水竹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变化,不同坡向间差异显著;从阳坡到阴坡,水竹天然林... 在滇东北水竹主要分布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竹天然林形态指标进行调查,对不同坡向水竹天然林生长的形态可塑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环境下,水竹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变化,不同坡向间差异显著;从阳坡到阴坡,水竹天然林密度呈现出依次递减趋势,龙安镇、旧城镇水竹天然林阳坡比阴坡密度分别高出53.25%、49.45%;2个调查区水竹天然林的胸径、高度、节间长度、分枝长度则呈现从阳坡到阴坡逐渐增加的规律性,平均增加52.81%、40.81%、25.85%、30.61%。坡向对光照的二次分配所形成的水资源异质性环境是导致天然水竹林形态可塑性的主导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水竹 天然林 形态塑性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可塑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慧 孔立红 +4 位作者 李威 沈峰 王亚文 周华 孙国杰 《中医药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突触形态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针刺组、模型组、2Hz电针治疗组、50Hz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AD大鼠模型以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突触形态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针刺组、模型组、2Hz电针治疗组、50Hz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AD大鼠模型以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2Hz、50Hz电针组大鼠选"百会","肾俞"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2个疗程。假针刺组选穴同治疗组但仅针刺表皮且不接电流,假手术组双侧脑室0.9%Na Cl注射,治疗结束后以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并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界面曲率、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突触间隙宽度和穿孔突触比例的变化。结果:(1)AD模型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P<0.01),两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空间记忆能力改善(P<0.01)且50Hz电针治疗组优于2Hz电针治疗组(P<0.01)。(2)电镜观察显示两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海马穿孔突触百分数上升(P<0.01),突触界面曲率增大(P<0.01),突触间隙宽度变窄(P<0.01),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增厚(P<0.01),50Hz电针组对大鼠海马穿孔突触百分数,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改变程度较2Hz电针组明显(P<0.05)。结论:电针能够调节突触形态可塑性,改善AD大鼠的记忆障碍且AD改善程度与电针治疗频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不同频率电针 学习记忆功能 突触形态塑性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弃耕地生境中白草无性系的形态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任安芝 高玉葆 王金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34-38,共5页
通过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农田弃耕地上白草的观测与取样分析 ,发现生长在不同微生境下的白草无性系表现出显著的形态可塑性和不同的生物量分配模式 ,主要表现在 :1沿着白草总生物量减少的梯度 ,其根冠比呈增加的趋势 ,后者与土壤容重有... 通过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农田弃耕地上白草的观测与取样分析 ,发现生长在不同微生境下的白草无性系表现出显著的形态可塑性和不同的生物量分配模式 ,主要表现在 :1沿着白草总生物量减少的梯度 ,其根冠比呈增加的趋势 ,后者与土壤容重有显著的相关性 ;2白草地下生物量的分布与土壤水分状况相关联 ,根茎长度的分布格局与地下生物量分布格局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3单位长度根茎上的节数 (或平均节间长度 )以及不定芽数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水分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耕地 白草 无性系生长 形态塑性
下载PDF
菖蒲对持续淹水的生长及形态可塑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正超 刘俊祥 +1 位作者 李振坚 钱永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123,共5页
菖蒲为典型的湿生植物,探索其在不同淹水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可为湿地水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菖蒲为材料,研究了静水条件下不同水深梯度(0、30、60 cm)对株高、根状茎长度以及分蘖能力、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 菖蒲为典型的湿生植物,探索其在不同淹水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可为湿地水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菖蒲为材料,研究了静水条件下不同水深梯度(0、30、60 cm)对株高、根状茎长度以及分蘖能力、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等生长和表型可塑性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深度及淹水时间显著影响根状茎延长、分蘖的形成以及总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不同淹水条件下根状茎和分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S"形异速生长趋势,但同期相比,浅水条件下植株分蘖数大于对照及深水条件下形成的分蘖数;总生物量与根冠比随淹水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淹水条件下,植株通过增加地上部分的相对生物量和减少地下部分的相对生物量增强对淹水的适应能力,认为0-30 cm浅水环境最适宜菖蒲的生长与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淹水 形态塑性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