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亚型形态学及临床特点探讨
1
作者 徐坚强 吴巧萍 +1 位作者 卢兴国 张群盛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80-181,共2页
1989年FAB协作组提出慢性淋巴系白血病的分型方案,其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又分两个细胞形态学亚型:典型CLL和不典型CLL,后者又分伴幼淋巴细胞增多的CLL(简称CLL/PL)和大淋巴细胞等多形性细胞... 1989年FAB协作组提出慢性淋巴系白血病的分型方案,其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又分两个细胞形态学亚型:典型CLL和不典型CLL,后者又分伴幼淋巴细胞增多的CLL(简称CLL/PL)和大淋巴细胞等多形性细胞〉10%~15%的混合型。最新的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中.也将CLL中伴有幼淋巴细胞增多者分类诊断为CLL的变异型-CLUPL.并将其定义为幼淋巴细胞〉10%.〈55%闭。但是在临床上,CLUPL占CLL的比例以及临床特征我国报道少见.现将我们一组38例CLL类型的细胞形态学及其与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亚型 临床特点 淋巴细胞增多 淋巴组织肿瘤 CLL 大淋巴细胞 幼淋巴细胞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亚型的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童若春 陶元鋆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CLL 细胞形态学亚型
原文传递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分子亚型的蛋白表达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姚丽青 郑智勇 +3 位作者 刘秉瀚 余英豪 申洪 曾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1-244,共4页
目的:在蛋白水平上研究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子分型的蛋白表型特点,为DLBCL的病理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DLBCL标本52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形态学分型的基础上,利用CD10... 目的:在蛋白水平上研究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子分型的蛋白表型特点,为DLBCL的病理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DLBCL标本52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形态学分型的基础上,利用CD10、MUM1和bcl-6免疫标记对DLBCL进行分子分型,分为生发中心样B细胞样组(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和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样组(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分析其在DLBCL中的构成比,及CD10、MUM1和bcl-6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DLBCL中,non-GCB的构成比超过GCB(69.2%/30.8%);统计学分析表明,GCB组间CD10、bcl-6、CD10/bcl-6的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CD10的表达率最高,bcl-6其次,CD10/bcl-6最低;non-GCB组间MUM1、MUM1/bcl-6的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我国的DLBCL多起源于后生发中心B细胞,以non-GCB为主,预后较差。DLBCL在CD10、MUM1和bcl-6表达的差异对判定GCB组和non-GCB组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BCL 分子亚型 免疫组化 形态学亚型 预后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分子亚型的蛋白表达及预后的相关研究
4
作者 姚丽青 郑智勇 +3 位作者 刘秉瀚 余英豪 申洪 曾玲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8年第B12期335-337,共3页
目的:在蛋白水平上研究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子分型的蛋白表型特点,为DLBCL的病理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DLBCL标本52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形态学分型的基础上,利用CD10... 目的:在蛋白水平上研究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子分型的蛋白表型特点,为DLBCL的病理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DLBCL标本52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形态学分型的基础上,利用CD10、MUM1和bcl-6免疫标记对DLBCL进行分子分型,分为生发中心样B细胞样组(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和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样组(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分析其在DLBCL中的构成比,及CD10、MUM1和bcl-6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DLBCL中,non-GCB的构成比超过GCB(69.2%/30.8%);统计学分析表明,GCB组间CD10、bd-6、CD10/bcl-6的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CD10的表达率最高,bcl-6其次,CD10/bcl-6最低;non-GCB组间MUM1、MUM1/bcl-6的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我国的DLBCL多起源于后生发中心B细胞,以non-GCB为主,预后较差。DLBCL在CD10、MUM1和bcl-6表达的差异对判定GCB组和non-GCB组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BCL 分子亚型 免疫组化 形态学亚型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