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制度变迁中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形态更替分析——从企业家形态历史演进的角度看民营企业管理职业经理化
1
作者 唐嘉庚 杨增雄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0-92,共3页
自从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民营企业几经曲折 ,不断发展壮大。今天 ,民营企业管理的职业经理化问题凸显了出来。然而 ,尽管有关各方对此作了很多有益的探讨 ,但多数讨论都忽视了对企业家形态历史演进和相应的制度变迁的考察。根据异质... 自从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民营企业几经曲折 ,不断发展壮大。今天 ,民营企业管理的职业经理化问题凸显了出来。然而 ,尽管有关各方对此作了很多有益的探讨 ,但多数讨论都忽视了对企业家形态历史演进和相应的制度变迁的考察。根据异质型人力资本理论关于企业家形态更替的模型 ,从企业家主导形态历史演进的视角分析民营企业管理职业经理化的问题 ,得出私有化变迁和市场化变迁不足从而代理化变迁无法实现是阻碍民营企业管理职业经理化的根本原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制度变迁 民营企业家 形态更替 职业经理化
下载PDF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 被引量:5
2
作者 江丹林 孙麾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0-22,共3页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江丹林,孙麾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从现象上看,是对他50年代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的否定。据此有人认定,马克思晚年改变了他以前一贯坚持...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江丹林,孙麾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从现象上看,是对他50年代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的否定。据此有人认定,马克思晚年改变了他以前一贯坚持的关于社会发展“单线论”的观点,而重新选择了“多线论”的立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单线论”错把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发展的理论,变成了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多线论”则把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多元发展的论述突现出来,否定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把各个民族的发展看作是彼此独立的互不联系的历史进程。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人类社会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特殊道路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单线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被普遍认为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更替理论的正统解释,因为斯大林把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所有制形态依次更替机械地理解成人类社会的单线发展模式。随着“单线论”愈来愈无法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各个不同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多线论”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例如,意大利学者翁贝托·梅洛蒂所著《马克思与第三世界》一书,具体提出了对马克思历史发展概念的“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更替 民族国家 普遍规律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落后国家 单线论 多线论 马克思 社会有机体 世界历史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更替理论是科学假说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本源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1-36,共16页
一、苏联半个世纪来关于"五项公式"研究的概况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以来,苏联的历史学界就把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原始公社制形态、奴隶占有制形态、封建制形态、资本主义形态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形态——的演进的更... 一、苏联半个世纪来关于"五项公式"研究的概况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以来,苏联的历史学界就把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原始公社制形态、奴隶占有制形态、封建制形态、资本主义形态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形态——的演进的更替看成是历史科学的基本规律,并且以之作为通史(世界的和国别的)分期法的唯一标准。这个规律和分期法,在近一二十年来被苏联学者称之为"五种社会形态公式"或"五项公式"(以下我们借用这个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经济形态 五种社会形态 亚细亚生产方式 前资本主义 社会形态更替 奴隶制 科学假说 历史必然性 生产关系
原文传递
“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中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鸿修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1期85-88,共4页
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之前,曾在1857—1858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以下简称《前形式》)一节里论述过“亚细亚的”、“古代的”和“日耳曼的”... 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之前,曾在1857—1858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以下简称《前形式》)一节里论述过“亚细亚的”、“古代的”和“日耳曼的”三种“所有制形式”。由于手稿写成后长期没有公开发表而《序言》木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涵又未作具体的说明,研究者对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 亚细亚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 社会形态更替 亚细亚社会 社会经济形态 阶级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 研究者
下载PDF
要注意对阶级矛盾缓和与历史发展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孟祥才 《文史哲》 1984年第4期74-75,共2页
历史上敌对阶级或统治阶级不同集团之间诉诸武力的大搏斗尽管时间短暂,但斗争却特别激烈、尖锐、曲折、复杂。战场上的血腥撕杀,使将帅们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精神得以充分发挥,政治、外交上纵横捭阖的斗争,使谋臣的韬略与机智能够尽情显露... 历史上敌对阶级或统治阶级不同集团之间诉诸武力的大搏斗尽管时间短暂,但斗争却特别激烈、尖锐、曲折、复杂。战场上的血腥撕杀,使将帅们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精神得以充分发挥,政治、外交上纵横捭阖的斗争,使谋臣的韬略与机智能够尽情显露。而斗争的结局又往往带来十分明显的历史变化,所以长期以来它成为历史家注意的中心。中国历史上各王朝的创业之主及其文臣武将的事迹之所以记载特别详博,原因就在这里。相反,在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矛盾 发展关系 中国历史 社会形态更替 生产力发展 阶级斗争 统治阶级 生产关系 历史发展 阶级妥协
下载PDF
要开展关于“改革”一般规律的研究——第二组代表朱法彰同志在大会上的发言
6
作者 朱法彰 《江苏社会科学》 1986年第6期31-33,共3页
要开展关于“改革”的一般规律的研究,充实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作为哲学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现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指表现在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的)有一个缺陷,这就是:重视社会革命,忽视社会改革。1、马克思恩格斯处在... 要开展关于“改革”的一般规律的研究,充实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作为哲学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现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指表现在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的)有一个缺陷,这就是:重视社会革命,忽视社会改革。1、马克思恩格斯处在无产阶级争取革命胜利的前夜,着重论述新旧社会形态更替的社会革命形式,这很必要。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也还需要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体系 社会改革 资本主义 社会革命 一般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形态更替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制度
下载PDF
历史发展的惯性
7
作者 邹庆楷 《哲学进展》 2022年第5期1353-1359,共7页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且有迹可循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的感性活动下进行的,这种物质生产的感性活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还创造了适应一定物质生产水平的社会形式。它是一定的社会形式,...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且有迹可循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的感性活动下进行的,这种物质生产的感性活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还创造了适应一定物质生产水平的社会形式。它是一定的社会形式,也就表明是暂时的、历史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形式。同时,新旧社会的更替也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前一社会取代旧社会后,在经济、道德和精神等方面都或多或少有着旧社会的痕迹。这些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毕竟新生社会不是空中的楼阁,凭空而来。它是遵循着一定的社会规律,按图索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那么历史的发展过程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惯性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惯性 社会有机体 社会形态更替
下载PDF
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规律
8
作者 张成杰 贾俊民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95年第3期24-30,共7页
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规律张成杰,贾俊民经济落后国家能否先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目前在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受到严重挫折的形势下,成为人们思考和争议的焦点。如何认识这... 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规律张成杰,贾俊民经济落后国家能否先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目前在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受到严重挫折的形势下,成为人们思考和争议的焦点。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说它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社会主义 比较落后国家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 发达国 社会形态更替 马克思恩格斯 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实现规律
下载PDF
唯物史观方法论与社会形态演进图式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承槐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3-12,共10页
要科学地把握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图式,就必须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近年来,《哲学研究》杂志上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图式是“五阶段”还是“三阶段”的争论,为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提供了许多... 要科学地把握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图式,就必须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近年来,《哲学研究》杂志上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图式是“五阶段”还是“三阶段”的争论,为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然而,笔者以为,有些文章虽然是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述来讨论问题的,但并没有能从完整的唯物史观方法论和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出发来阐述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图式。为此,首先应当完整地复述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理论的真谛,尔后才能科学地而不是教条主义地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形态更替 生产方式 表现形式 物质利益关系 私有制 商品经济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 历史过程 历史发展阶段
原文传递
也谈社会形态演进理论
10
作者 谢作陶 《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4期31-35,共5页
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的历史发展马克思早在1843年春夏之际所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中,就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论断,表明当时他已开始重视社会形态、特别是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形成了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 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的历史发展马克思早在1843年春夏之际所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中,就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论断,表明当时他已开始重视社会形态、特别是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形成了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的思想。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更替 马克思恩格斯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社会 德意志意识形态 商品经济 封建社会 历史发展 产品经济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跨越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喜德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1996年第5期87-94,共8页
马克思主义跨越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张喜德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跨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试作探讨。一人类社会形态更替、演进中出现的跨越现象,为马克思主义跨越理... 马克思主义跨越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张喜德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跨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试作探讨。一人类社会形态更替、演进中出现的跨越现象,为马克思主义跨越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跨越理论 社会主义 跨越资本主义 《毛泽东选集》 俄国民粹主义 社会形态更替 中国革命 共产国际 历史跨越
原文传递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三个热点问题探析
12
作者 朱孔武 王炯华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54-58,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三个热点问题探析朱孔武,王炯华近几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及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本文试图就这几个问题作些...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三个热点问题探析朱孔武,王炯华近几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及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本文试图就这几个问题作些探究。一、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理论与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历史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资本主义 卡夫丁峡谷 热点问题 发展道路 社会形态更替 马克思恩格斯 黑格尔
原文传递
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几点质疑
13
《哲学动态》 1985年第8期16-19,共4页
这几年出版的哲学教材和一些理论宣传文章,在阐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时,一般都认为,当阶级社会处于没落阶段,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和它的上层建筑之间会从基本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变成根本性的、... 这几年出版的哲学教材和一些理论宣传文章,在阐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时,一般都认为,当阶级社会处于没落阶段,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和它的上层建筑之间会从基本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变成根本性的、对抗性的矛盾,从而成为社会形态更替的动力。近年来,本刊陆续收到一些来稿,对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其引起学术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 统治地位 观点综述 社会形态更替 阶级社会 客观要求 对抗性矛盾
原文传递
阶级斗争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14
作者 姜德祥 《哲学动态》 1979年第7期13-15,共3页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来,阶级通常是以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形式存在着。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贯穿每一阶级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的作用,不...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来,阶级通常是以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形式存在着。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贯穿每一阶级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的作用,不仅突出地表现在各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而且也表现在同一阶级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 生产斗争 科学实验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社会形态更替 动力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