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因形态学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云颖 关霞 任小平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7期1745-1748,共4页
原发性肝癌(PHC)是中国居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PHC病死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乙型肝炎病毒(HBV)是PHC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慢性HBV、肝硬化、PHC关系密切。手术切除是公认的治疗PHC疗效较好的方法,但PHC病因复杂,绝大多数患者就诊... 原发性肝癌(PHC)是中国居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PHC病死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乙型肝炎病毒(HBV)是PHC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慢性HBV、肝硬化、PHC关系密切。手术切除是公认的治疗PHC疗效较好的方法,但PHC病因复杂,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己错过了手术时机,临床疗效较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防治原则对于降低PHC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旨在通过整理和总结病毒性肝炎-肝硬化-PHC在病因形态学及防治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PHC防治和诊疗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病因形态 防治策略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心脏彩超在心脏形态性改变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刘桂梅 《药物与人》 2015年第2期65-65,共1页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心脏形态改变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经我院确诊的心脏形态性改变患者108例,经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比较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在心脏形态性改变病因诊断上与确诊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通过为108...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心脏形态改变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经我院确诊的心脏形态性改变患者108例,经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比较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在心脏形态性改变病因诊断上与确诊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通过为108例患者分别采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诊断,后者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前者,具体情况为:心脏彩超在左心房增大诊断符合率上以79.07%明显高于心电图的51.16%;心脏彩超在左心室增大诊断符合率以91.11%明显高于心电图的71.11%;心脏彩超在左心房伴有左心室增大诊断符合率上以90%明显高于心电图的70%.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临床诊断心脏形态性改变的准确性上,心脏彩超比心电图更可靠,能够诊断出形态性改变的具体部位,对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彩超 心脏形态性改变病因 心电图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混合性血尿113例临床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金祥 李璐瑶 潘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血尿患者的临床原因。方法:对113例通过显微镜检查确定为混合性血尿患者,根据病情,进行相关的肾穿刺病理检查、泌尿系超声、CT(含CTU和CTA)、多次尿常规、尿培养及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明确患者病因。结果:113例患者中,单... 目的:探讨混合性血尿患者的临床原因。方法:对113例通过显微镜检查确定为混合性血尿患者,根据病情,进行相关的肾穿刺病理检查、泌尿系超声、CT(含CTU和CTA)、多次尿常规、尿培养及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明确患者病因。结果:113例患者中,单纯性肾小球疾病51例,以Ig A或非Ig A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且病理改变多提示病变的活动性,17例为单纯性非肾小球性疾病,其中,上尿路感染最多见,2例最终无法确定病因,诊断为特发性血尿;47例患者为两种疾病并存,其中以肾小球疾病伴有结石、感染、胡桃夹综合征为最常见,分别占15.0%、18.6%和8.0%。结论:混合性血尿患者,尤其是特征变形红细胞同时伴有凹盘样或球形红细胞者要积极寻找病因,大多能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血尿 红细胞 形态病因
下载PDF
臀上神经于梨状肌上孔处卡压综合症的解剖学基础
4
作者 M. Diop B. Parratte +5 位作者 L.Tatu F. Vuillier A. Faure G. Monnier 李鉴轶 傅群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6-416,共1页
关键词 臀上神经 梨状肌上孔处卡压综合症 解剖学基础 形态病因 良性气管狭窄 病理学
下载PDF
Archaeal viruses-novel,diverse and enigmatic 被引量:2
5
作者 GARRETT Roger 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5期422-433,共12页
Recent research has revealed a remarkable diversity of viruses in archaeal-rich environments where spindles, spheres, fila- ments and rods are common, together with other exceptional morphotypes never recorded previou... Recent research has revealed a remarkable diversity of viruses in archaeal-rich environments where spindles, spheres, fila- ments and rods are common, together with other exceptional morphotypes never recorded previously. Moreover, their dou- ble-stranded DNA genomes carry very few genes exhibiting homology to those of bacterial and eukaryal viruses. Studies on viral life cycles are still at a preliminary stage but important insights are being gained especially from microarray analyses of viral transcripts for a few model virus-host systems. Recently, evidence has been presented for some exceptional archaeal- nspecific mechanisms for extra-cellular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virions and for their cellular extrusion. Here we sum- marise some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is rapidly developing and exciting research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us morphotypes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life cycle temporal regulation cellular extrus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