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题材源于生活——简析“九九回归壶”抽拉盖的设计理念、工艺技法与形态美感
1
作者 吴祥大 《江苏陶瓷》 CAS 2017年第6期17-18,共2页
"九九回归壶"的创新题材源于生活,其抽拉盖的设计理念来自生活用具的实用原理,由于运用独创的一套工艺技法进行制作,终使其成为一件结构巧妙、形式新颖、节奏与韵律兼具、实用功能与欣赏价值皆备的壶艺新品。
关键词 九九回归壶 抽拉盖 设计理念 工艺技法 形态美感
下载PDF
生物形态美感研讨
2
作者 安嘉净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2年第10X期121-123,共3页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着生物形态美感的世界里。天空中展翅飞翔的雄鹰,水里自由自在游走的鱼,海底五彩斑斓的珊瑚,都带给人类由衷的赞叹和对无限美的心理感觉。生物形态美感,它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特征?研究它又有何意义?本文从分析生物...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着生物形态美感的世界里。天空中展翅飞翔的雄鹰,水里自由自在游走的鱼,海底五彩斑斓的珊瑚,都带给人类由衷的赞叹和对无限美的心理感觉。生物形态美感,它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特征?研究它又有何意义?本文从分析生物形态美感的内涵为着眼点,探讨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思维过程中,是如何探索和体验生物美感的。理性认识生物形态之美,将有助于人类从多层面、多角度的去体会并发扬这种独特的美感,是本文目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元素 语言手段 语言规则 生物形态美感
原文传递
生殖崇拜的美感形态:泥泥狗美感造型的观念支撑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月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1-8,共8页
泥泥狗是中原民间艺术中特色独具的一个类型,其间蕴含着多种生殖崇拜观念的意涵,本文拟从观念与形态的关系入手,探讨泥泥狗塑像所传达的女阴生殖崇拜、男根生殖崇拜、雌雄交合的生殖力崇拜的观念,指出泥泥狗塑像的女阴生殖崇拜显位表征... 泥泥狗是中原民间艺术中特色独具的一个类型,其间蕴含着多种生殖崇拜观念的意涵,本文拟从观念与形态的关系入手,探讨泥泥狗塑像所传达的女阴生殖崇拜、男根生殖崇拜、雌雄交合的生殖力崇拜的观念,指出泥泥狗塑像的女阴生殖崇拜显位表征遮蔽了另外两种生殖崇拜的意涵和征象,使之长期处于在场缺席的状态而罕为人知,并力图通过分析再次证明,观念是决定泥泥狗美感造型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崇拜 泥泥狗:美感形态:观念支撑:形象塑造
下载PDF
竞技体操运动的美感形态与审美态势取向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涵劲 《福建体育科技》 2001年第5期11-14,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 ,以国际体操评分规则为导向 ,以美学理论为主线 ,对竞技体操运动的美感形态与审美发展态势作初步探讨。认为竞技体操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竞技体操运动呈现出特有的优美、新颖美与惊险美等美感形态。
关键词 竞技体操 美感形态 审美态势
下载PDF
时空结构与美感形态生成——对于个人化写作叙事方式的考察
5
作者 管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4-189,共6页
本文认为 ,在时空结构上 ,2 0世纪 90年代个人化写作叙事方式与美感形态生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陈染的“私人化”写作在时空重迭的叙事中 ,建构了一个自居、自恋和病态、异态的个人空间 ;朱文等人的新生代小说则在传统叙事的大框架... 本文认为 ,在时空结构上 ,2 0世纪 90年代个人化写作叙事方式与美感形态生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陈染的“私人化”写作在时空重迭的叙事中 ,建构了一个自居、自恋和病态、异态的个人空间 ;朱文等人的新生代小说则在传统叙事的大框架下 ,于具体叙事中以独特的个人化的情感态度 ,传达出一种荒诞怪戾、庸常鄙俗而又率真直露的美感形态。这些作品给予人们的独特审美体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化写作 时空结构 叙事方式 美感形态 文学评论 20世纪90年代 新生代小说
下载PDF
《史记》悲剧人物结局的美感形态 被引量:2
6
作者 余意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3-25,共3页
本文着眼于《史记》悲剧人物的最后时刻 ,发掘悲剧人物身上潜藏的价值因素 ,分析三类悲剧人物结局并得出三类美感形态 :悲壮、悲慨。
关键词 史记 悲剧人物 结局 美感形态
下载PDF
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美感形态的“物化”倾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一个侧面的考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管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0-114,共5页
本文从消费文化语境的角度 ,运用后现代理论 ,分析论述了上世纪 90年代以来文学美感形态的变迁。认为在中国初露端倪的消费社会中 ,文学创作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写作已日益走向商业化 ,从而深刻影响了文学的美感特... 本文从消费文化语境的角度 ,运用后现代理论 ,分析论述了上世纪 90年代以来文学美感形态的变迁。认为在中国初露端倪的消费社会中 ,文学创作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写作已日益走向商业化 ,从而深刻影响了文学的美感特征 ,显示出明显的物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美感形态 “物化”倾向 19世纪90年代 文学创作 文化语境
下载PDF
转型社会语境下的欲望书写与美感形态——对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一个侧面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管宁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12期58-62,共5页
本文认为 ,在 2 0世纪 90年代强调物质利益的商业化社会语境下 ,小说创作的审美视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 :从侧重对精神性内容的叙写向对物质性追求的表现 ,从古典式的抒情表现向现代社会的欲望表达转化。生存的物质性欲望和情爱的本能... 本文认为 ,在 2 0世纪 90年代强调物质利益的商业化社会语境下 ,小说创作的审美视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 :从侧重对精神性内容的叙写向对物质性追求的表现 ,从古典式的抒情表现向现代社会的欲望表达转化。生存的物质性欲望和情爱的本能性欲望的表现 ,导致小说美感形态由宁静柔美、蕴藉清雅向琐碎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语境 90年代小说 欲望化 美感形态
下载PDF
美感特殊形态的两对范畴
9
作者 蔡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1-30,共10页
在美学中,对美感形态的区分,过去的美学家没有提出来过;我在原本《新美学》中把它作为美感种类开始加以论述,首先是因为伯克的把崇高和美并举列论,又经康德的进一步阐述,似乎崇高和美是美学中同等的范畴。可是按他们的把崇高作为美学范... 在美学中,对美感形态的区分,过去的美学家没有提出来过;我在原本《新美学》中把它作为美感种类开始加以论述,首先是因为伯克的把崇高和美并举列论,又经康德的进一步阐述,似乎崇高和美是美学中同等的范畴。可是按他们的把崇高作为美学范畴的规定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形态 美学范畴 特殊形态 新美学 康德 伯克 精神反应 艺术美 现实美 喜剧
下载PDF
论美感形态及其特征
10
作者 燕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32-36,共5页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觉印象,外界物质给人产生的美不是稍纵即逝和不可捉摸的闪光,也不是什么神秘之物,我们只要细心地留意一下展现在自己眼前的美感,我们就会发现美感所呈现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十分具体的。比如:宏大、鲜...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觉印象,外界物质给人产生的美不是稍纵即逝和不可捉摸的闪光,也不是什么神秘之物,我们只要细心地留意一下展现在自己眼前的美感,我们就会发现美感所呈现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十分具体的。比如:宏大、鲜艳、清新、雄浑、壮观、纤巧、细致等等。这种美感形态是由外界事物所产生的消息并为人的感觉器官接收后通过大脑中枢反馈使人获得的一种愉悦情感的审美认识经验。由信息而产生的美感形态虽是来自物质但不依附于物资,虽是来自意识方面的消息但不从属于意识。在人类长期发展的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形态 审美主体 审美认识 阴柔美 信息 特征 客观事物 形象 感觉器官 审美创造
下载PDF
陶瓷产品形态的感性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晓成 陈莎 《江苏陶瓷》 CAS 2013年第5期17-20,共4页
随着设计观念及设计产品的更新,现代消费者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已远远超出单纯物质功能的需求,更加注重情感、艺术审美享受的实现,未来陶瓷产品设计将以强调消费者的感受、经验、需求等感性元素为主要诉求,所以人的"感性需求"终... 随着设计观念及设计产品的更新,现代消费者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已远远超出单纯物质功能的需求,更加注重情感、艺术审美享受的实现,未来陶瓷产品设计将以强调消费者的感受、经验、需求等感性元素为主要诉求,所以人的"感性需求"终归是设计者要关注的,而感性工学则是以工学角度来探讨分析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人们所期望的感性或意象需求具象化,从而转化为设计要素。所以本文将"感性工学"设计的理念引入日用陶瓷产品设计领域,力争建立一套全面、专业、系统的、以感性工学为理论基础的陶瓷产品形态设计研究方案,旨在丰富我国现阶段陶瓷产品的设计理念,启发设计师掌握消费者的感性需求,求得设计创新,实现设计的终极目标满足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产品 感性工学 设计 形态美感 感性认知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经典美感形态的确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妍 李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75,共13页
思想家型的小说家鲁迅固然选取了以小说的方式进行思想启蒙,但一经进入小说世界,他的一切写作行动便会服从于小说的最高要义,即:让"启蒙"内在化于多样性的美感之中。进一步说,鲁迅小说在坚持写实主义的真实美感的前提下奇妙... 思想家型的小说家鲁迅固然选取了以小说的方式进行思想启蒙,但一经进入小说世界,他的一切写作行动便会服从于小说的最高要义,即:让"启蒙"内在化于多样性的美感之中。进一步说,鲁迅小说在坚持写实主义的真实美感的前提下奇妙地将现代主义的峻急美感、古典主义的慢逸美感、后现代主义的戏谑美感并置在一起,由此确立了多样性、悖论性与限度性并存的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美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现代小说 经典 美感形态
原文传递
西北小调话凄凉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开颖 何光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7-128,共2页
辽阔、慷慨、雄强、悲壮是西北山歌的风格特点,其中凄凉美的音乐形式和特征也得到认同。而西北小调同样有一种更深层的还未被人们作为专题进行研究的凄凉美感存在。这种凄凉美感特征体现在西北小调民歌的音程、节奏等旋律要素和歌词、... 辽阔、慷慨、雄强、悲壮是西北山歌的风格特点,其中凄凉美的音乐形式和特征也得到认同。而西北小调同样有一种更深层的还未被人们作为专题进行研究的凄凉美感存在。这种凄凉美感特征体现在西北小调民歌的音程、节奏等旋律要素和歌词、衬词等唱词要素两方面,其呈现方式丰富多变,这是构成西北民歌美学品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小调 旋律要素 唱词 凄凉美感形态
下载PDF
从中日舞蹈审美意识的差异性看日本对唐代舞蹈的吸收
14
作者 杨秋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9期90-91,共2页
中日两国舞蹈文化艺术交流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现从中日两国舞蹈审美意识的差异性,窥探日本对唐代舞蹈中软舞与健舞的吸收与摈弃情况。文章提出审美意识可分为形态美感和意识美感两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浅析中日舞蹈交流史上唐代舞蹈在... 中日两国舞蹈文化艺术交流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现从中日两国舞蹈审美意识的差异性,窥探日本对唐代舞蹈中软舞与健舞的吸收与摈弃情况。文章提出审美意识可分为形态美感和意识美感两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浅析中日舞蹈交流史上唐代舞蹈在日本的吸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形态美感 意识美感 软舞 健舞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形态——以《二十四诗品》的审美旨趣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超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0,共3页
《二十四诗品》是晚唐司空图所著的一部论诗著作,短小而精湛,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纯美学诗评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笔者认真梳理了《二十四诗品》中对“格”与“风格”、《诗品》与诸品之间的关系等争议,从而提出《二十四诗品》的... 《二十四诗品》是晚唐司空图所著的一部论诗著作,短小而精湛,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纯美学诗评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笔者认真梳理了《二十四诗品》中对“格”与“风格”、《诗品》与诸品之间的关系等争议,从而提出《二十四诗品》的逻辑起点在于老庄美学中的“虚无”、“自然”,它的诗歌意境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自然真实、意境传神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中国古典诗歌 审美旨趣 美感形态 老庄美学 “自然” 诗歌意境 历史意义
原文传递
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含蓄”辨微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承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3期13-16,共4页
艺术表现中的含蓄并不就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模糊、抽象、隐藏或留有余地,而是以淡化和抑制的方式,通过以藏为露,藏中显露,将欣赏者的审美触觉伸向表象的背后,去获得更为丰富深厚的意味。它是一种从表象中透见深层、从有限中体验无限的... 艺术表现中的含蓄并不就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模糊、抽象、隐藏或留有余地,而是以淡化和抑制的方式,通过以藏为露,藏中显露,将欣赏者的审美触觉伸向表象的背后,去获得更为丰富深厚的意味。它是一种从表象中透见深层、从有限中体验无限的美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隐藏 美感形态 欣赏者 艺术表现 抽象 本质特征 表象 淡化 朦胧
下载PDF
先锋小说的非体验性及其审美规范
17
作者 管宁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2-47,共6页
先锋小说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非体验性,即以文本作为感知对象和创作资源,先锋小说的一系列美学规范也由此产生。本文从表现对象、语言方式和结构手法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先锋小说的美感特征及其生成机制,指出这类小说在吸纳西方现代主义艺... 先锋小说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非体验性,即以文本作为感知对象和创作资源,先锋小说的一系列美学规范也由此产生。本文从表现对象、语言方式和结构手法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先锋小说的美感特征及其生成机制,指出这类小说在吸纳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小说技巧的同时,也撷取了后现代的某些艺术手法,并在融入作家独特的生存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创造性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审美规范 感觉 语言 结构手法 美感特征 生成机制 后现代主义 美感形态
下载PDF
论京派作家的风俗叙事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雅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风俗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受到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以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为代表的京派作家不仅对风俗情有独钟,而且将其转化为一种理解和讲述世界的方式,包含了特定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他们的风俗叙事不从属于社会批判与启蒙,而倾心... 风俗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受到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以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为代表的京派作家不仅对风俗情有独钟,而且将其转化为一种理解和讲述世界的方式,包含了特定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他们的风俗叙事不从属于社会批判与启蒙,而倾心于诗意想象,构成诸如回忆之味、新奇之趣、生命之悟、超越之境一类美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 风俗叙事 审美取向 文化言说 诗意想象 美感形态
下载PDF
文本感知:非体验小说的美感形态与生成机制
19
作者 管宁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6-101,共6页
本文将一批以文本和个体生命感知为创作资源的小说称作非体验小说,这一命名也是基于和传统小说的区别而做出的。文章从表现对象、语言方式和结构手法等方面,详细讨论了非体验小说美感特征及其生成机制,指出这类小说在吸纳西方现代主义... 本文将一批以文本和个体生命感知为创作资源的小说称作非体验小说,这一命名也是基于和传统小说的区别而做出的。文章从表现对象、语言方式和结构手法等方面,详细讨论了非体验小说美感特征及其生成机制,指出这类小说在吸纳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小说技巧的同时,也撷取了后现代的某些艺术手法,并在融入作家独特的生存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创造性的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感知 非体验小说 美感形态 生成机制 表现对象 语言方式 艺术手法 现代主义 艺术观念
原文传递
始知急雨非无故 天欲老夫看瀑布——试论中国古代诗人的瀑布描写
20
作者 高田 王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2-85,共4页
山水文化源远流长,历代诗人大多纵情于山水,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大小谢"到盛唐的"李杜王孟"再到宋代"坡仙"以及清代的钱谦益、魏源等,他们共同缔造了中国古代一幅异彩纷呈的山水诗画卷。在这众多的山水诗... 山水文化源远流长,历代诗人大多纵情于山水,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大小谢"到盛唐的"李杜王孟"再到宋代"坡仙"以及清代的钱谦益、魏源等,他们共同缔造了中国古代一幅异彩纷呈的山水诗画卷。在这众多的山水诗中,瀑布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在唐以后的诗坛上为许多诗人所钟情。瀑布诗不仅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形态,具有旷远、悠渺的境界,而且是诗人个性、意志与情趣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瀑布诗 美感形态 境界 个性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