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因素对红壤性水稻土锌的化学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运湘 肖永兰 +3 位作者 张杨珠 贺乐安 胡瑞芝 袁正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用化学连续浸提法对本校设置的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3因子多水平各处理红壤性水稻土中锌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由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开垦而来的红壤性稻田土壤,锌以残留态锌为主,平均为75.52mg/kg,占土... 用化学连续浸提法对本校设置的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3因子多水平各处理红壤性水稻土中锌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由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开垦而来的红壤性稻田土壤,锌以残留态锌为主,平均为75.52mg/kg,占土壤全锌含量的36.52%.其次是有机结合态和氧化铁结合态锌.其它形态所占比例较小.3种稻作制比较,冬泡能促使残留态锌和晶形氧化铁结合态锌向交换态、氧化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锌转化.高水位处理的土壤,交换态锌、有机结合态锌和晶形氧化铁结合态锌的含量大于低水位处理的土壤.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处理比较,土壤中交换态锌和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锌的含量是常量有机肥最高,高量有机肥次之,化肥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形态耕作制度 地下水位 施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