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泡形成基因P311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宝梅 王予川 +1 位作者 黄栋 王楠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688-691,共4页
目的:了解肺泡形成基因P311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作用;方法:64只早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空气组置于室内,高氧组置于密闭的氧浓度>90%的氧舱中复制BPD动物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1、3、7及14天取小鼠肺组织,分别... 目的:了解肺泡形成基因P311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作用;方法:64只早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空气组置于室内,高氧组置于密闭的氧浓度>90%的氧舱中复制BPD动物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1、3、7及14天取小鼠肺组织,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鉴定造模是否成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P31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早产小鼠肺组织发育不成熟,高氧组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小鼠表现反应迟钝、体重增长缓慢、毛发发涩无光泽、鼻尖发绀、呼吸急促,肉眼见肺组织表面有散在甚至弥漫的淤血点、小血管扩张充血,第3天镜下见肺泡腔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第7天肺泡腔增大、肺间质增生,第14天肺泡腔内间质增生、少数肺泡融合、肺泡数量减少、肺泡结构简单化,说明BPD模型造模成功;第3天时2组P311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随后下降;高氧组P311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同一时点空气组(P<0.05)。结论: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成功构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动物模型,P311基因可能是影响肺损伤修复的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肺泡形成基因 动物模型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高氧肺损伤中肺泡形成基因P311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宝梅 王予川 黄栋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肺泡形成基因P311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的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空气组置于室内空气中饲养,高氧组置于同一室内氧舱中持续吸入氧浓度>90%的医用氧气复制高氧肺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1 d、3 d、7 d... 目的:探讨肺泡形成基因P311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的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空气组置于室内空气中饲养,高氧组置于同一室内氧舱中持续吸入氧浓度>90%的医用氧气复制高氧肺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1 d、3 d、7 d和14 d后取2组小鼠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鉴定造模是否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311蛋白的分布和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P311蛋白含量。结果:高氧组小鼠随着吸入高浓度氧气时间的延长,肺组织病理改变逐渐加重,成功复制高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311在肺组织主要定位于肺泡壁及肺泡隔膜生长点处,在空气组小鼠肺组织中呈弱阳性反应,而在高氧组小鼠肺组织中呈强阳性反应;高氧组小鼠P311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较空气组小鼠增高,随吸氧时间的延长,P311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逐渐增高,在第7天时达高峰(P<0.05)。结论:高氧肺损伤后P311基因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形成基因 基因表达 高氧症 肺损伤 小鼠
下载PDF
物种形成基因及其功能
3
作者 邢光磊 王昆 +1 位作者 王标 邢万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共5页
什么是物种?新物种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物种的形成是在生殖隔离的基础上某些新的生物学性状的形成和保留,是生物进化的最基本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结构突变的积累与功能的分化.地理隔离使群体中的基因不能交流... 什么是物种?新物种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物种的形成是在生殖隔离的基础上某些新的生物学性状的形成和保留,是生物进化的最基本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结构突变的积累与功能的分化.地理隔离使群体中的基因不能交流,基因突变也会影响个体间交配趣向,从而造成交配隔离或者交配后杂合体的基因组不亲和、杂交不育甚至杂交不活,使不同的群体逐渐分化为新物种.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进化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一些与物种形成有关的基因—物种形成基因(speciation genes),鉴定并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不仅能使我们在分子水平上理解新物种形成的实质和规律、而且对于我们突破种间屏障进行远缘杂交育种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对几个物种形成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形成基因 杂交不育 杂交不活 生殖隔离
下载PDF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基因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伊萨兰 张荣 +4 位作者 王洪志 赵燕英 陈娟 刘骥 唐俊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29-133,139,共6页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研究茶多酚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实验室保存的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4种生物被膜形成...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研究茶多酚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实验室保存的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4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通过微孔板法研究不同浓度茶多酚和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茶多酚和Nisin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结果表明:14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中有10种被检出,其中cna、ebp S、fib和ica AD基因检出率为100%,sas C为87.5%、fnb A为68.75%、sas G为68.75%、clf B为68.75%、eno为62.5%,ica BC为56.25%;16株菌株中均不携带bbp、bap、clf A和fnb B基因。16株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形成能力有差异,其中F23、F44、F58、F64、F71、F86、F107和F109等8株菌株为被膜强形成菌株,F7、F19、F40、F46、F60、F99、F101、F106等8株菌株为被膜弱形成菌株。茶多酚和Nisin对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的MIC范围分别为0.1~0.2 g/L和0.125~1 g/L,茶多酚和Nisin在1/2MIC和1/4MIC浓度下对生物被膜形成抑制作用明显(p<0.05),且茶多酚抑制效果强于Nisin。本研究结果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 最小抑菌浓度 茶多酚 乳酸链球菌素
下载PDF
鸽屠宰加工环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基因的检测
5
作者 豆涛 刘英玉 +3 位作者 王金泉 马兰 张柳青 胡芸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0-378,共9页
为了解鸽屠宰加工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肠毒素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情况。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含量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 为了解鸽屠宰加工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肠毒素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情况。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含量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PCR方法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12种肠毒素基因和10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肠毒素酶联免疫法检测中,有30株为产肠毒素的菌株。肠毒素基因的检测中,有35株菌含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85.36%,且有携带一种或多种肠毒素基因的情况。经典肠毒素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sea(29.27%)、seb(29.27%)、sec(4.88%)、sed(65.85%)和see(2.44%);新型肠毒素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sel(36.59%)、seg(29.27%)、sem(17.07%)、seu(17.07%)、sei(14.63%)、seh(7.32%)和sek(0.00%)。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弱、中等和强的检出率分别为39.02%、43.90%和17.07%。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检测中,clfB、luxS和clfA的检出率最高均为100.00%,其次是sarA和ccp均为97.56%,sigB、cna、icaA、agrC的检出率分别为85.37%、65.85%、41.46%、2.44%,bap未检出。此外,所有菌株均有携带多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情况,以携带7种基因的菌株最多(15/41,36.59%)。鸽屠宰加工环节污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较多的肠毒素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高,预测该鸽屠宰加工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致病性,存在引起食物中毒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
下载PDF
耶尔森菌不同成膜基因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霞 李艺 +3 位作者 黄金海 张宏伟 夏乙禾 刘萌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9-163,共5页
【目的】研究耶尔森菌生物膜的检测方法和不同成膜基因,为探讨耶尔森菌不同成膜基因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静置试管悬浮菌膜观察、微孔96孔聚苯乙烯板结晶紫染色法、刚果红平板培养3种方法,检测了25株耶尔森菌生... 【目的】研究耶尔森菌生物膜的检测方法和不同成膜基因,为探讨耶尔森菌不同成膜基因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静置试管悬浮菌膜观察、微孔96孔聚苯乙烯板结晶紫染色法、刚果红平板培养3种方法,检测了25株耶尔森菌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用PCR技术检测了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metE、ompR、rpoS、rhaH在不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生物膜形成与这些基因的相关性。【结果】静置试管悬浮菌膜观察、微孔96孔聚苯乙烯板结晶紫染色法和刚果红平板培养法3种方法的耶尔森菌生物膜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56%和68%,3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菌株有11株,均为阴性的有5株,一致率为64%;4种成膜基因在25株耶尔森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2%,56%,32%和24%。利用SPSS分析了4种基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其中metE、ompR基因是生物膜形成的主效应因子,二者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5.149%。【结论】刚果红平板培养法检测生物膜最敏感;metE、ompR、rpoS、rhaH4种基因对生物膜的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metE、ompR与生物膜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 生物膜 生物膜形成基因
下载PDF
多重PCR快速鉴定表皮葡萄球菌及mecA耐药基因和icaA生物被膜形成基因
7
作者 林镯 陈永平 +2 位作者 王晓东 宋梅 朱慧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8-90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多重PCR方法能快速准确地从葡萄菌属中鉴定出表皮葡萄球菌及其mecA基因和icaA基因。方法:针对se2313核酸序列、mecA基因和ica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多重PCR扩增检测。结果:65株(100%)表皮葡萄球菌全部能特异性扩增出se23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多重PCR方法能快速准确地从葡萄菌属中鉴定出表皮葡萄球菌及其mecA基因和icaA基因。方法:针对se2313核酸序列、mecA基因和ica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多重PCR扩增检测。结果:65株(100%)表皮葡萄球菌全部能特异性扩增出se2313核酸序列条带,而其他10种葡萄球菌均未扩增出条带,其中35株(53.8%)表皮葡萄球菌mecA基因扩增阳性,29株(44.6%)表皮葡萄球菌icaA基因扩增阳性。结论:se2313核酸序列能作为鉴定表皮葡萄球菌的特异性靶序列目标,新的多重PCR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表皮葡萄球菌及其潜在的甲氧西林耐药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基因 生物被膜形成基因 多重PCR
原文传递
猪骨形成蛋白15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克隆及测序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侯振平 印遇龙 +2 位作者 黄瑞林 李铁军 张平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91-95,共5页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选择大白猪和梅山猪作为试验材料,根据人、小鼠和猪的BM P 15基因设计并合成4对引物,进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克隆、测序,用BLA ST软件进行DNA序列排列,获得包含猪BM P 15基因外显子1(exon1)和外显子2(exon2)的...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选择大白猪和梅山猪作为试验材料,根据人、小鼠和猪的BM P 15基因设计并合成4对引物,进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克隆、测序,用BLA ST软件进行DNA序列排列,获得包含猪BM P 15基因外显子1(exon1)和外显子2(exon2)的全部编码区序列。用Pa irw ise BLA ST软件,将大白猪、梅山猪BM P 1 5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比较,在外显子2区域发现了一个SNP位点,位于编码区第390个核苷酸处,大白猪为T,梅山猪为A,且该位点导致了限制性内切酶Sp eⅠ酶切位点发生了改变。建立了猪BM P 15基因基于内切酶Sp eⅠ的PCR-RFLP多态性检测技术,发现猪BM P 15基因有3种基因型(BM P 15AA、BM P 15AB、BM P 15B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蛋白15基因 编码区序列 克隆 测序
下载PDF
人骨形成蛋白3基因cDNA部分序列的RT-PCR克隆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涌 戴博 +1 位作者 刘建忠 郑月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人骨形成蛋白 3基因的 c DNA序列设计引物 ,通过反转录 PCR技术 ,从人骨纤维肉瘤组织中扩增出目的片段。从胶中回收目的片段 ,将其与 p MD18- T载体连接 ,转化大肠杆菌 DH 5α后 ,经 H ind 酶切鉴定 ,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所得到的片... 针对人骨形成蛋白 3基因的 c DNA序列设计引物 ,通过反转录 PCR技术 ,从人骨纤维肉瘤组织中扩增出目的片段。从胶中回收目的片段 ,将其与 p MD18- T载体连接 ,转化大肠杆菌 DH 5α后 ,经 H ind 酶切鉴定 ,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所得到的片段大小为 84 5 bp,与所设计的序列同源性为 10 0 % ,说明已经成功地扩增、克隆了人骨形成蛋白 3(h BMP- 3)基因 c DNA的大部分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形成蛋白3基因 CDNA序列 RT-PCR 基因克隆 形成蛋白 基因动物乳腺
下载PDF
辛伐他汀诱导促进骨形成蛋白-7基因修饰的兔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转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露 栗艳 沈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诱导对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方法:将辛伐他汀诱导和未经诱导的兔MSCs分别转导BMP-7基因后,Westernblotting检测转导后细胞BMP-7的表达;通过观察细胞生长以及碱性磷...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诱导对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方法:将辛伐他汀诱导和未经诱导的兔MSCs分别转导BMP-7基因后,Westernblotting检测转导后细胞BMP-7的表达;通过观察细胞生长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测定骨钙素含量,分析辛伐他汀诱导对BMP-7基因修饰的MSCs的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结果:转导后BMP-7基因在诱导组和未诱导组MSCs中均有表达,诱导组细胞BMP-7表达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均比较未诱导组明显增高。结论:转导前辛伐他汀诱导能够促进BMP-7基因修饰的MSCs的成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人骨形成蛋白7基因 辛伐他汀 成骨转化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治疗的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小良 戴尅戎 +5 位作者 汤亭亭 严孟宁 朱振安 郁朝锋 徐旻 楼觉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35-638,共4页
目的评价机体对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2(adenovirusmediated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Ad-hBMP-2)基因治疗的免疫学反应。方法崇明山羊12只,手术截去右侧胫骨中段2.1cm,制备胫骨干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将Ad-hBMP-2转染的山... 目的评价机体对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2(adenovirusmediated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Ad-hBMP-2)基因治疗的免疫学反应。方法崇明山羊12只,手术截去右侧胫骨中段2.1cm,制备胫骨干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将Ad-hBMP-2转染的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转染组,n=7)及未转染的MSCs(未转染组,n=5)分别植入骨缺损内。于术后4、8、16及24周摄X线片检查骨缺损愈合情况,并对治疗前后机体对腺病毒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进行检测。结果X线片示,转染组4~8周,骨缺损内有连续性骨痂形成;24周,有6侧骨缺损完全愈合,部分骨髓腔再通。未转染组4~8周,骨缺损内骨痂形成较少,与骨端界限清楚;24周,仅2侧骨缺损愈合。淋巴细胞与MSCs混合培养示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timulationindex,SI)于植入后14d升高,转染组4.213±1.278,未转染组-0.310±0.14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d后下降,转染组2.544±0.957,未转染组3.104±0.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8、49和120d,转染组的血浆腺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2.359±0.226、2.297±0.200、2.214±0.215和2.297±0.210,未转染组分别为-0.175±0.335、-0.419±0.171、0±0.171和0.874±0.524,两组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可引起机体对腺病毒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从而逐渐消除腺病毒基因和相关蛋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形成蛋白2基因治疗腺病毒免疫反应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15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振平 蒋思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5-728,共4页
骨形成蛋白是属于转移生长因子 β超家族生长因子的一种分泌型信号分子。迄今为止,已有30多个骨形成蛋白被确定,骨形成蛋白15基因在卵母细胞中表达,具有推动卵泡生长,阻止黄体早熟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骨形成蛋白15基因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形成蛋白 形成蛋白15基因 转移生长因子-Β 卵母细胞 表达
下载PDF
稳定表达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的成纤维细胞体内诱导成骨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栗向东 胡蕴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探讨稳定表达人骨形成蛋白 - 2 (h BMP- 2 )基因的成纤维细胞是否具有体内诱导成骨能力。 方法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 h BMP- 2 ,在脂质体介导下 ,将其导入 NIH3T3细胞 ,通过 G4 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并继续培养 4周 ... 目的 探讨稳定表达人骨形成蛋白 - 2 (h BMP- 2 )基因的成纤维细胞是否具有体内诱导成骨能力。 方法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 h BMP- 2 ,在脂质体介导下 ,将其导入 NIH3T3细胞 ,通过 G4 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并继续培养 4周 ,用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h BMP- 2基因在 NIH3T3细胞内的稳定表达 ,并观察了稳定表达 h BMP- 2的成纤维细胞碱性磷酸酶 (AL P)活性的变化 ,将稳定表达 h BMP- 2的成纤维细胞植入裸鼠肌袋内观察其体内诱导成骨作用。 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 h BMP- 2 ,经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转染 pc DNA3- h BMP- 2后的 NIH3T3细胞内有大量 h BMP- 2 m RNA的转录及其蛋白的稳定表达 ,稳定表达 h BMP- 2的成纤维细胞 AL P活性显著上升 ,植入裸鼠肌袋内 4周有大量软骨形成。 结论 稳定表达 h BMP- 2的成纤维细胞具有体内诱导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表达 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 成纤维细胞 体内诱导成骨 基因转染
下载PDF
同源形成素样蛋白2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迁移及核因子-κB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勇伟 邱勋定 +2 位作者 顾明 邓旎 谢莉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下调同源形成素样蛋白2(formin-like 2,FMNL2)基因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迁移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的影响。方法:FMNL2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si-FMNL2组)及阴性对照siR... 目的:探讨下调同源形成素样蛋白2(formin-like 2,FMNL2)基因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迁移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的影响。方法:FMNL2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si-FMNL2组)及阴性对照siRNA(NC组)转染人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1idinedithiocarbamate,PDTC)作为NF-κB信号抑制剂,处理48h,Western blot检测FMNL2、E-钙粘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NF-κB p65和IκBα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与NC组比较,si-FMNL2组和PDTC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Vimentin、NF-κB p65和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PDTC组比较,PDTC+si-FMNL2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下调FMNL2基因表达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从而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同源形成素样蛋白2基因 侵袭 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核因子-κB信号
下载PDF
人基因重组骨形成蛋白-2对牙周韧带细胞群成纤维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成婕 王贻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人基因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牙周韧带细胞群(PDLC)成纤维表型的影响.方法:PDLC在含不同浓度的rhBMP-2的培养液中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检测,并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EGFR表达的强弱.结果:rh... 目的:探讨人基因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牙周韧带细胞群(PDLC)成纤维表型的影响.方法:PDLC在含不同浓度的rhBMP-2的培养液中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检测,并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EGFR表达的强弱.结果:rhBMP-2作用下,PDLC的EGFR的表达有变化(P<0.05),25~100 μg/L组EGFR的表达减弱,100 μg/L组最弱,随rhBMP-2浓度上升,EGFR的表达又有增强的趋势.结论:rhBMP-2对PDLC的成纤维表型产生了影响,合理剂量的rhBMP-2应用可以保证PDLC成纤维表型的较高表达,使种植体周牙周韧带的构建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骨形成蛋白-2 牙周韧带细胞群 成纤维表型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复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异种骨的研制及成骨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志 马平 +4 位作者 胡蕴玉 赵广跃 吕荣 孙梁 李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 在重组合异种骨 (RBX)基础上 ,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 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 (BCB)复合 ,制成复合 rh BMP- 2的异种骨 (rh BMP-... 目的 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 在重组合异种骨 (RBX)基础上 ,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 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 (BCB)复合 ,制成复合 rh BMP- 2的异种骨 (rh BMP- 2 / BCB) ;将 4周龄雄性 BAL B/ C小鼠 6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于实验组小鼠左股部肌袋植入 rh BMP- 2 / BCB骨粒 ,对照组小鼠左股部肌袋植入 BCB骨粒 ,术后 7、14及 2 1天取材 ,通过组织学、骨计量学方法检测 rh BMP- 2 / BCB的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1实验组术后 7天在小鼠肌袋可诱导软骨生成 ,14天形成编织骨 ,2 1天改建成板层骨并形成大量骨髓 ;对照组于术后各时间点均未见有软骨及骨形成。 2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rh BMP- 2 / BCB具有较好的骨诱导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异种骨植骨 骨诱导 骨修复材料 成骨活性 骨节段性缺损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聚乳酸复合异位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祥荣 杜兵 徐东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87-389,共3页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feneticprotein - 2 ,rhBMP - 2 )和聚乳酸(Polylacticacid ,PLA)复合形成的活性涂层种植体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方法 :将rhBMP - 2与聚乳酸复合 ,构建活性涂层种植体 ...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feneticprotein - 2 ,rhBMP - 2 )和聚乳酸(Polylacticacid ,PLA)复合形成的活性涂层种植体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方法 :将rhBMP - 2与聚乳酸复合 ,构建活性涂层种植体 ,植入兔肌内 ,于 1,4 ,8周后进行X线、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 ,检测异位成骨活性。结果 :rhBMP - 2 PLA活性复合涂层种植体具有骨诱导能力 ,PLA为rhBMP - 2的良好控释载体。结论 :rhBMP - 2 PLA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聚乳酸 复合异位诱导成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珊瑚/聚乳酸复合修复骨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新梅 毛天球 +1 位作者 戴毅敏 韩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目的 观察生物珊瑚、聚乳酸和rhBMP_2合成人工骨 (复合骨 )修复兔颅骨缺损后复合骨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 2 4只新西兰兔 ,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12只 ,建立兔颅骨缺损标准模型。植入复合骨 ,用珊瑚 聚乳酸作为对照。术后 4、8、12周... 目的 观察生物珊瑚、聚乳酸和rhBMP_2合成人工骨 (复合骨 )修复兔颅骨缺损后复合骨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 2 4只新西兰兔 ,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12只 ,建立兔颅骨缺损标准模型。植入复合骨 ,用珊瑚 聚乳酸作为对照。术后 4、8、12周每组各处死 4只动物 ,取出植入体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机械强度测定。结果 复合骨在植入缺损后 ,不仅在植入体周边部有骨组织长入 ,而且在整个植入体内均有新骨形成 ,即出现多中心成骨。复合骨在同一时间点的成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随时间推移 ,成骨量递增。在植入前 ,两材料间的抗压强度无明显差异 ;在植入后 ,两植入体的抗压强度则差异显著 ,复合骨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结论 生物珊瑚、聚乳酸和rhBMP_2合成人工骨在体内以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双重机制完成骨修复 ,且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珊瑚 聚乳酸 复合修复 骨质缺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3成熟肽基因向油菜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大鹏 郭蔼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44,共4页
 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共培养法,将骨形成蛋白-3成熟肽(hBMP-3m)基因导入甘蓝型自交系油菜(BrassicanapusL.)品种秦油-3号,并获得了hBMP-3m基因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的植株。试验所用外植体为油菜4~5d苗龄的下胚轴;...  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共培养法,将骨形成蛋白-3成熟肽(hBMP-3m)基因导入甘蓝型自交系油菜(BrassicanapusL.)品种秦油-3号,并获得了hBMP-3m基因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的植株。试验所用外植体为油菜4~5d苗龄的下胚轴;根癌农杆菌为LBA4404,其Ti质粒pCAMBIA-hBMP3m含hBMP-3m基因。切取2mm左右的下胚轴侵染根癌农杆菌后在分化培养基(MS+5.0mg/L6-BA+0.3mg/LNAA)上共培养2d,然后转到附加25mg/L潮霉素和500mg/L羧苄青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切下分化出的茎芽,插入附加25mg/L潮霉素的生根培养基(MS+0.4mg/LIBA)中,形成完整的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rnblot分析,证实hBMP-3m基因已插入到油菜细胞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介导 人骨形成蛋白-3成熟肽基因 油菜 下胚轴 基因 药用蛋白基因
下载PDF
荀子思想形成的基因
20
作者 刘志轩 《邯郸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8-39,共2页
荀子的思想形成的基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家族基因;二是时代基因;三是文化基因。荀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荀子》一书中,书中32篇文章,几乎每篇文章都充满着赵文化的开放精神、进取精神和包容精神。
关键词 荀子思想 形成基因 赵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