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形成期次及演化 被引量:61
1
作者 刘洛夫 赵建章 +2 位作者 张水昌 方家虎 肖中尧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75-479,共5页
从志留纪起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三期生、排烃。下古生界源岩的生烃期和志留系的圈闭形成期控制了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形成期次及演化。志留系早期沥青砂岩形成后 ,经历了后期多次的构造沉积事件和三次烃类注入、混染 ,改变了... 从志留纪起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三期生、排烃。下古生界源岩的生烃期和志留系的圈闭形成期控制了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形成期次及演化。志留系早期沥青砂岩形成后 ,经历了后期多次的构造沉积事件和三次烃类注入、混染 ,改变了志留系古油藏沥青形成时的原始产状。志留系沥青砂岩的三次注入分别是 :第一次是晚加里东注入期 ;第二次是晚海西—印支注入期 ;第三次是燕山—喜山注入期。志留系砂岩中沥青、稠油或其它油气显示是这三期作用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 沥青砂岩 形成期次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卡洛夫—牛津阶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 被引量:33
2
作者 徐文礼 郑荣才 +5 位作者 费怀义 吴蕾 陈守春 李世临 刘冬玺 刘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8,120-121,共6页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碳酸盐岩气藏局部储层段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状况成为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区卡洛夫—牛津阶18口取心井岩心裂缝的观察描述结果,发现该区储层主...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碳酸盐岩气藏局部储层段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状况成为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区卡洛夫—牛津阶18口取心井岩心裂缝的观察描述结果,发现该区储层主要发育水平裂缝和低角度斜交裂缝,按裂缝之间的切割、限制、组合关系及产状特征,可识别出成岩裂缝和构造裂缝2种成因类型的裂缝,其中构造裂缝对储层发育具有重要贡献。在认识裂缝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次生石英ESR年龄标定、非定向样品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同位素(碳、氧、锶)测定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方法,确定构造裂缝具有3个形成期次,分别对应于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和喜山中期。研究认为,喜山早期和中期的2期裂缝(或断裂)具有极其重要的通源性质,油气充注成藏始于喜山早期,定位于喜山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库曼斯坦 阿姆河右岸 卡洛夫-牛津阶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稳定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声发射 实验
下载PDF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天然裂缝形成期次的确定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旭杰 周文 +3 位作者 唐瑜 邓虎成 雷涛 王建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9,共5页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天然裂缝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以往认识与实际生产出现了偏差。为此,根据岩心裂缝观察描述、相似露头区裂缝调查结果,从裂缝产状、规模、缝面特征、有效性等方面分析...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天然裂缝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以往认识与实际生产出现了偏差。为此,根据岩心裂缝观察描述、相似露头区裂缝调查结果,从裂缝产状、规模、缝面特征、有效性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裂缝纵向延伸受制于岩层厚度,一般不具穿层性,横向延伸长度一般不超过5m;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密度可达0.8条/m,发育程度为中—高。结合裂缝发育特征及构造演化背景,采用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测定等实验测试分析手段,确定新场地区须二段气藏内天然裂缝形成期次有4期,分别对应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幕和喜马拉雅期四幕;早期裂缝以完全充填和半充填为主,喜马拉雅期三幕、四幕形成的晚期裂缝以未充填为主,其中喜马拉雅期四幕时期形成的裂缝有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新场地区 晚三叠世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岩石声发射 稳定碳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东濮凹陷桥口地区油气藏形成期次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任战利 崔军平 +2 位作者 冯建辉 任来义 刘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18,共4页
东濮凹陷桥口构造不同区块第三系油气藏形成期差异较大 ,总体上层位越新成藏时期越晚 ,层位越老成藏时期越早。应用储集层自生伊利石测年、饱和压力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 ,综合分析认为 ,桥口地区油气藏形成主要分为两大阶段 :第... 东濮凹陷桥口构造不同区块第三系油气藏形成期差异较大 ,总体上层位越新成藏时期越晚 ,层位越老成藏时期越早。应用储集层自生伊利石测年、饱和压力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 ,综合分析认为 ,桥口地区油气藏形成主要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距今时间约 18.4~ 3 0 .4Ma ,相当于东营组沉积期末—馆陶组沉积早期 ,是最主要的油气藏形成期 ,其中距今 17~ 2 7Ma为剥蚀期 ,压力减小有利于天然气成藏 ,气藏的绝大部分形成于该阶段 ;第二阶段为距今 2Ma以来 ,相当于第四纪至现今 ,已形成的气藏发生调整 ,同时二次生成的天然气继续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桥口地区 伊利石测年 流体包裹体 油气藏形成期次
下载PDF
次生孔隙形成期次与溶蚀机理——以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为例 被引量:32
5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1 位作者 周新源 王昭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1-24,共4页
显微镜鉴定结果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次生孔隙可分为石英及硅质岩屑颗粒边缘溶孔、石英次生加大边溶孔、长石及火山岩岩屑溶孔以及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孔4种类型。根据成岩序次研究,结合烃源岩成熟史、油气成藏史以及流体包裹体数据分... 显微镜鉴定结果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次生孔隙可分为石英及硅质岩屑颗粒边缘溶孔、石英次生加大边溶孔、长石及火山岩岩屑溶孔以及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孔4种类型。根据成岩序次研究,结合烃源岩成熟史、油气成藏史以及流体包裹体数据分析,它们分别形成于志留纪末—泥盆纪初、泥盆纪—二叠纪末、白垩纪和第三纪4个时期。第一、三、四期的溶蚀作用主要与下伏寒武—奥陶系烃源岩成熟产生的有机酸有关,第二期的溶蚀作用与古油藏破坏烃类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有机酸有关。溶蚀作用受岩性、古油藏抬升受破坏程度以及与断层的关系控制。溶蚀型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前滨相带,尤其是塔中I号断层附近或志留系抬升暴露较严重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系 沥青砂岩 生孔隙类型 形成期次 溶蚀机理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家河组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期次 被引量:18
6
作者 范存辉 秦启荣 +2 位作者 李虎 韩雨恬 邢嘉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35-1143,共9页
四川盆地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家河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裂缝对天然气的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包裹体分析、声发射以及(U-Th)/He年龄测定等,对该区构造裂缝形成期次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 四川盆地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家河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裂缝对天然气的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包裹体分析、声发射以及(U-Th)/He年龄测定等,对该区构造裂缝形成期次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构造成因的低角度和高角度剪切缝,具有规模中等、宽度小(闭合)、间距大、充填程度不高的特征,裂缝有效性较好;须家河组构造裂缝形成期次共3期(不考虑成岩期裂缝),第Ⅰ期构造裂缝形成于燕山构造运动中—晚期,方位为NE向(30°±5°)、NW向(315°±5°),裂缝被中—细粒方解石充填,充填程度较高,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85℃,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18.8 MPa;第Ⅱ期裂缝形成于为喜马拉雅早—中期构造运动,方位为NEE向(75°±10°)、SN向(0°±5°),裂缝被粗粒方解石半充填(或未充填),均一温度为150~175℃,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27.9 MPa;第Ⅲ期裂缝形成于为喜马拉雅晚期构造运动,方位为NWW(290°±10°)向,裂缝充填程度低,切割前两期充填裂缝明显,古地应力的最大有效主应力为38.6 MPa;结合地质力学理论,建立了三期裂缝发育的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须家河组 元坝中部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黄陵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晓磊 刘鑫 +1 位作者 陈振波 梁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0-14,共5页
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黄陵地区裂缝发育,主要是垂直缝和高角度缝。裂缝在区域内分布稳定,属于区域构造裂缝。裂缝主要以未充填为主,有效性高。结合裂缝发育特征及区域应力背景,采用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流体... 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黄陵地区裂缝发育,主要是垂直缝和高角度缝。裂缝在区域内分布稳定,属于区域构造裂缝。裂缝主要以未充填为主,有效性高。结合裂缝发育特征及区域应力背景,采用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实验手段,综合分析认为黄陵地区延长组存在三期裂缝,分别对应为燕山期二幕,燕山期三幕和喜山期,现今裂缝分布是在燕山期构造作用的基础上经过喜山期改造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延长组 黄陵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东濮凹陷三叠系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瑞飞 屈艳梅 +4 位作者 吕新华 邓瑞健 国殿斌 苏惠 苏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69-1278,共10页
根据露头、岩心、薄片、古地磁、成像测井、岩石力学实验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北部三叠系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进行分析。东濮凹陷三叠系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北北东、北东和近东西向3组高角度构造裂缝,裂缝走向近于平行或垂直主断层... 根据露头、岩心、薄片、古地磁、成像测井、岩石力学实验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北部三叠系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进行分析。东濮凹陷三叠系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北北东、北东和近东西向3组高角度构造裂缝,裂缝走向近于平行或垂直主断层,倾向为北西和南东。二马营组裂缝较为发育,和尚沟组和刘家沟组裂缝相对不发育。储层裂缝为3期,分别为燕山早期的北西向扩张裂缝和北北西、北西西向剪切裂缝,燕山晚期形成北东向拉张裂缝,喜马拉雅期形成北北东、北东向拉张裂缝、北北东向剪切裂缝和东西向扩张裂缝。古、今构造应力场和岩石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分析表明,现今构造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应力和岩石抗压强度的各向异性均影响燕山早期北西向裂缝的张开度及有效性。储层裂缝表现为两期,分别为燕山晚期的北东向拉张裂缝、喜马拉雅期的北北东、北东向拉张裂缝,北北东向剪切裂缝和东西向扩张裂缝。研究结果阐明了东濮凹陷北部三叠系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三叠系砂岩储层 裂缝特征 裂缝形成期次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中部须家河组构造裂缝形成期次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玉玺 范存辉 +2 位作者 李虎 韩雨恬 秦启荣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5-271,共7页
四川盆地元坝中部须家河组储层裂缝主要以构造裂缝为主,构造作用所形成的裂缝是致密砂岩储层主要的渗滤通道和储集空间。研究区构造缝主要以低角度剪切缝和高角度剪切缝为主,裂缝长度变化范围较大,宽度较窄,具有间距大、密度小的特征,... 四川盆地元坝中部须家河组储层裂缝主要以构造裂缝为主,构造作用所形成的裂缝是致密砂岩储层主要的渗滤通道和储集空间。研究区构造缝主要以低角度剪切缝和高角度剪切缝为主,裂缝长度变化范围较大,宽度较窄,具有间距大、密度小的特征,裂缝充填主要以全充填和半充填为主,充填物以方解石为主,充填程度不高,总体上有效性较好。在不考虑第一期成岩缝的前提下,确定了研究构造裂缝形成期次共3期:第一期为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的北东(30°±5°)、北西(315°±5°)向"X"型共轭剪切缝;第二期裂缝为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早—中期的南北(0°±5°)、北东东(75°±10°)向"X"型共轭剪切缝;第三期裂缝为形成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北西西(290°±10°)向剪切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须家河组 元坝中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元城地区构造裂缝特征与形成期次的划分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金栋 周立发 冯乔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1-817,共7页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元城地区野外地质露头与井下裂缝特征,结合构造应力场背景分析,获得以下认识:1)该区构造裂缝以斜交于最大主应力的单条裂缝为主,尤其以SWW-NEE或近EW向裂缝和NNE-SSW或近S-N向裂缝较为发育,并发育少量对应的NW...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元城地区野外地质露头与井下裂缝特征,结合构造应力场背景分析,获得以下认识:1)该区构造裂缝以斜交于最大主应力的单条裂缝为主,尤其以SWW-NEE或近EW向裂缝和NNE-SSW或近S-N向裂缝较为发育,并发育少量对应的NW-SE和NE-SW向共轭裂缝。2)根据露头区裂缝系统的切割关系,NE向和近S-N向延伸的裂缝为后期发育,NW向和NEE向延伸的裂缝为早期发育;3)燕山期北西-南东向压应力场背景下,早白垩世末构造抬升造成的主应力差是早期共轭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喜山期区域北东-南西应力挤压是后一期延伸裂缝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裂缝 裂缝形成期次
下载PDF
广西防城—大录叠瓦式推覆构造特征及形成期次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昔兴 朱春迪 +1 位作者 唐芳 陈绍强 《现代矿业》 CAS 2016年第12期-,共3页
广西防城—大录叠瓦式推覆构造带是经多期构造作用形成于灵山褶断带中的前陆褶皱冲断带,由一系列倒向前陆的叠瓦状逆冲断层构成,并至少经历了印支期与燕山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结合该区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对防城—大录叠瓦式推覆... 广西防城—大录叠瓦式推覆构造带是经多期构造作用形成于灵山褶断带中的前陆褶皱冲断带,由一系列倒向前陆的叠瓦状逆冲断层构成,并至少经历了印支期与燕山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结合该区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对防城—大录叠瓦式推覆构造特征及形成期次进行了详细分析,供区内地质构造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瓦式推覆构造 构造特征 形成期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裂缝特征、形成期次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9
12
作者 邵晓州 王苗苗 +3 位作者 惠潇 王淑敏 张晓磊 齐亚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1-1513,共13页
裂缝是油气主要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其特征及期次研究有助于明确裂缝分布规律,对后期开发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综合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岩石声发射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中生界延安组和延长... 裂缝是油气主要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其特征及期次研究有助于明确裂缝分布规律,对后期开发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综合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岩石声发射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中生界延安组和延长组砂岩储层裂缝的特征、形成期次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地区裂缝较发育,多为垂直、高角度构造成因缝。裂缝长度为0.1~0.2 m,密度普遍小于0.2条/m,以方解石充填为主,有效性较好,主要为NE—SW向,存在部分NW向裂缝,倾角平均为76.2°,各层差别不大。延长组裂缝形成时期可划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延安组裂缝形成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砂岩储层裂缝的形成与主要构造运动相一致,并建立了盐池地区裂缝发育模式:印支期受近NS向挤压应力作用,发育NW向和NE向剪切缝;燕山期受近EW向挤压应力影响,发育NWW向和NE向裂缝;喜马拉雅期受NE向应力作用,发育NEE向和NE向裂缝,后期受NW向拉张作用,同时对前期形成的裂缝也有一定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发育模式 盐池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流体包裹体分析在划分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期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靖 金振奎 薛晶晶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1-785,共5页
通过对北京西山露头剖面寒武系和奥陶系岩石裂缝中碳酸盐胶结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分析,结合地质分析,重点研究了流体包裹体在划分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期次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盐水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 通过对北京西山露头剖面寒武系和奥陶系岩石裂缝中碳酸盐胶结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分析,结合地质分析,重点研究了流体包裹体在划分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期次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盐水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94~98℃和133~145℃这2个区间,相应的盐度区间为4%~8.9%和11.9%~12.5%;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可以分为2期,即Ⅰ期和Ⅱ期,形成深度为1 975~2 075 m和2 950~3 250 m,分别对应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古近纪,均形成于对流带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碳酸盐胶结物 形成期次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南部双龙—罗场地区龙马溪组构造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丽清 伍秋姿 +3 位作者 范存辉 钟可塑 杨雪 何亮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9-798,共10页
四川盆地南部双龙—罗场地区龙马溪组是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期次对页岩含气性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运用岩心、FMI成像测井、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测试、岩石声发射实验及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等,... 四川盆地南部双龙—罗场地区龙马溪组是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期次对页岩含气性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运用岩心、FMI成像测井、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测试、岩石声发射实验及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等,对页岩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时期开展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构造裂缝主要以构造成因的高角度缝、直立缝和复合缝为主,岩心裂缝具有间距大、密度小、倾角大、充填程度高等特征;成像测井裂缝倾角与岩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延伸方位以近EW向、NNE向和NWW向为主,次为NNW向。岩心裂缝切割关系、成像测井裂缝产状匹配关系、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测试以及岩石声发射实验均证实,双龙—罗场地区龙马溪组构造裂缝经历了3期以上的构造运动改造。结合埋藏—热演化史分析,厘定了构造裂缝的形成时期为燕山运动中晚期—喜马拉雅运动早期(78~56 Ma)、喜马拉雅运动中期(56~29 Ma)、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现今(29 Ma至今),对应的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165~198℃、115~146℃、74~105℃。基于构造地质学原理,建立了双龙—罗场地区龙马溪组构造裂缝的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发育特征 形成期次 双龙罗场地区
原文传递
川西南自贡地区二叠系茅口组 储层裂缝特征及期次演化
15
作者 马珂欣 胡明毅 +1 位作者 史今雄 邓庆杰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91,共12页
四川盆地自贡地区二叠系茅口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普遍发育,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渗流规律和油气富集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明确裂缝成因类型及发育特征,分析裂缝形成时间,确定裂缝形成期次。结... 四川盆地自贡地区二叠系茅口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普遍发育,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渗流规律和油气富集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明确裂缝成因类型及发育特征,分析裂缝形成时间,确定裂缝形成期次。结果表明:自贡地区茅口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构造剪切裂缝、构造张性裂缝、水平层理缝和成岩缝合线;构造剪切裂缝为茅口组储层主要裂缝类型,以NEE和NNE走向为主,裂缝倾角介于20°~80°,延伸长度小于60 cm,充填程度较低,有效性较好;结合分析测试资料确定自贡地区茅口组储层裂缝形成于3期构造运动:第1期为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在华南板块顺时针运动派生的SW向应力作用下,发育少量剪切裂缝,裂缝多被矿物充填,属于裂缝次要发育时期;第2期形成于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在江南雪峰隆起产生的NW向应力作用下发育大量构造裂缝,是研究区裂缝主要形成时期;第3期为喜山晚期,裂缝形成于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NEE向挤压应力下,且裂缝多无充填,有效性较好。通过上述裂缝相关研究,为研究区有利勘探区带确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储层 发育特征 形成期次 海相碳酸盐岩 茅口组 自贡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对低渗透油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惠 赵红格 +7 位作者 陈江萌 邵晓州 刘池洋 王建强 雷琳琳 李俊 汪建 黄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8,共16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属于低渗透储层,天然裂缝较为发育,以往对裂缝特征研究较少,开展天然裂缝特征和形成时期研究对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文章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成像测井、...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属于低渗透储层,天然裂缝较为发育,以往对裂缝特征研究较少,开展天然裂缝特征和形成时期研究对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文章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成像测井、扫描电镜裂缝识别和流体包裹体、断裂活动、构造应力分析等方法展开了古峰庄地区延长组天然裂缝特征和控藏作用研究。[研究结果]延长组各段天然裂缝均发育,以长7段最为发育,其次为长8、长6段;裂缝以高角度裂缝和垂直裂缝为主,走向以NEE向为主,NE向次之,少量NW和NWW向;裂缝面可见方解石充填和明显过油痕迹。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断裂活动密切相关。裂缝形成时期具有多期性,主要为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结论]延长组天然裂缝的发育改善了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孔渗能力和储集空间,为低渗透油藏运移、储集和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其发育程度与形成时期影响着低渗透油藏的成藏和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低渗透油藏 古峰庄地区 油气地质 油气勘查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裂缝特征分析
17
作者 孙雅雄 朱相羽 +4 位作者 邱旭明 刘启东 段宏亮 仇永峰 巩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24,共11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页岩油勘探获得突破,是未来增储上产的现实目标。裂缝作为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在页岩油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X1井为研究对象,根据成像测井、岩心和微观薄片观察结果,分析了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页岩油勘探获得突破,是未来增储上产的现实目标。裂缝作为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在页岩油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X1井为研究对象,根据成像测井、岩心和微观薄片观察结果,分析了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油储层不同尺度裂缝发育特征;结合裂缝参数统计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确定了裂缝形成期次,讨论了裂缝动态演化过程及裂缝对页岩油气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构造裂缝总体较为发育,主要为脆性剪切裂缝和张剪性裂缝,剪切裂缝长度长,横向连通性好;非构造裂缝主要为层理缝和顺层方解石脉,在部分亚段异常发育。不同类型的天然裂缝后期均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改造,未被完全充填的裂缝、裂缝充填物溶蚀形成的孔洞,以及超压层理缝和微裂隙,均是页岩油有利的储集空间。研究结果为高邮凹陷深层页岩油选区、选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阜二段 页岩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下载PDF
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一侏罗系裂缝发育期次 被引量:23
18
作者 赖生华 余谦 +1 位作者 周文 孙来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29,共5页
运用露头描述,裂缝充填物稳定同位素分析,包裹体测温、石英自旋共振测年分析、定向样品声发射实验和岩石力学性质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一侏罗系裂缝的形成期次和控制因素。认为裂缝发育经历了5个时期:第一期裂缝... 运用露头描述,裂缝充填物稳定同位素分析,包裹体测温、石英自旋共振测年分析、定向样品声发射实验和岩石力学性质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一侏罗系裂缝的形成期次和控制因素。认为裂缝发育经历了5个时期:第一期裂缝形成于燕山早期,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均一温度约95℃;第二期裂缝形成于燕山晚期,均一温度为110~130℃;第三、第四、第五期裂缝舂别形成于喜马拉雅早期、早中期和中晚期,均一温度分别约为146℃、173℃和220℃,以喜马拉雅期中晚期构造活动最强烈,产生的破裂最强。研究区裂缝发育主要受两个因素控制:①构造应力强度决定的岩层构造变形程度,一般变形程度越大,构造裂缝越发育,如构造高部位,轴部等裂缝较发育。②岩石本身的力学性质及刚性岩石的分布情况、岩层厚度等,随着岩石密度降低,孔隙度增加,抗张强度减小,易产生破裂;砂层厚度越薄,裂缝越发育,二者具有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形成期次 构造运动 砂层厚度 稳定同位素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延长、延安组裂缝成因及期次 被引量:38
19
作者 邓虎成 周文 +2 位作者 姜文利 刘岩 梁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1-817,共7页
裂缝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对其成因及期次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加以确定。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裂缝的研究首先选择了相似露头区进行裂缝的野外调查,野外裂缝特征表明:裂缝组系不稳定,受构造变形强度、形态所控... 裂缝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对其成因及期次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加以确定。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裂缝的研究首先选择了相似露头区进行裂缝的野外调查,野外裂缝特征表明:裂缝组系不稳定,受构造变形强度、形态所控制,且构造变形越强,裂缝的发育密度越大;确定了裂缝以构造成因为主。通过研究区23口取心井岩心裂缝观察描述,岩心上裂缝主要以垂直或者高角度斜交张性缝为主,且岩心上裂缝之间的切割、限制及组合关系表明了裂缝期次至少存在2期。最后在野外和岩心裂缝特征、成因及期次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实验,并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背景确定了研究区裂缝形成期次主要有两期,可能分别对应研究区燕山运动二幕和三幕两个构造活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麻黄山西区块 延长组 延安组 裂缝成因 裂缝形成期次
下载PDF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藏的成藏期次 被引量:17
20
作者 任战利 冯建辉 +1 位作者 崔军平 任来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6-381,共6页
储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油气藏饱和压力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的测试结果表明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成藏主要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 3 0 .4~ 18.4Ma间 ,相当于东营馆陶组沉积早期 ,是天然气藏最为主要的形成时期。此... 储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油气藏饱和压力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的测试结果表明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成藏主要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 3 0 .4~ 18.4Ma间 ,相当于东营馆陶组沉积早期 ,是天然气藏最为主要的形成时期。此阶段大部分对应于 2 7~ 17Ma的剥蚀期 ,因地层剥蚀压力减小 ,有利于天然气成藏。第二阶段为 2Ma以来 (相当于第四纪 )。这一阶段一方面是已形成气藏的调整 ,另一方面是二次生成天然气的继续注入。杜桥白地区天然气藏形成期总体上具有层位越新、成藏时期越晚 ,层位越老、成藏时期越早的特点。相比而言 ,杜寨地区天然气成藏较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杜桥白地区 天然气藏 成藏期 伊利石测年 包裹体 形成期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