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中部土壤资源形成机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绪谦 蒋惠中 赵晓波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8-83,共6页
根据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结果表明 ,各类型土壤的形成及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密切相关 ;在侵蚀度相同时 ,成土母质决定土壤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程度 ;母质与微地形地貌共同影响土壤营养元素组合的地域分布 ;新构造运动影响土壤植... 根据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结果表明 ,各类型土壤的形成及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密切相关 ;在侵蚀度相同时 ,成土母质决定土壤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程度 ;母质与微地形地貌共同影响土壤营养元素组合的地域分布 ;新构造运动影响土壤植物营养元素的流失强度和土壤退化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资源 地质环境 形成机 营养元素 地质构造 农业生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构造形成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伍致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104,共8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构造的形成机制,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其次是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挤压作用:西南缘受控于帕米尔推覆体的推覆作用及东侧的扭动走滑作用的影响;南缘受西昆仑山的逆冲推覆作用的影响;北部和... 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构造的形成机制,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其次是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挤压作用:西南缘受控于帕米尔推覆体的推覆作用及东侧的扭动走滑作用的影响;南缘受西昆仑山的逆冲推覆作用的影响;北部和西北部,主要受柯坪弧形推覆构造隆起带的推覆作用的影响;东北部的巴楚断隆,受两个方向对冲的作用力,造成了特殊的扭动走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构造形成机 板块运动 构造特征
下载PDF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峭 《调研世界》 1999年第4期26-28,10,共4页
现代西方经济波动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形成是由经济系统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冲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借鉴西方经济波动理论,结合我国经济和粮食生产特点,提出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形成是由内部... 现代西方经济波动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形成是由经济系统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冲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借鉴西方经济波动理论,结合我国经济和粮食生产特点,提出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形成是由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冲击机制相互作用的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波动 粮食生产波动 外部冲击 内部传导 中国粮食 农产品需求弹性 供给弹性 蛛网理论 经济周期 形成机
下载PDF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形成机制分析——以松辽盆地为例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嗣敏 刘招君 +2 位作者 董清水 朱建伟 郭巍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松辽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 ,由于海相环境与陆相环境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决定了海相层序与陆相层序在形成机制上 ,特别是在主控因素上显著不同。陆相盆地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气候因素的控制 ,也受沉积物供给和海... 松辽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 ,由于海相环境与陆相环境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决定了海相层序与陆相层序在形成机制上 ,特别是在主控因素上显著不同。陆相盆地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气候因素的控制 ,也受沉积物供给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上述诸因素通过综合作用影响着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周期性变化 ,进而控制着各级层序的发育和内部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层序地层 形成机 可容空间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论中青年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其形成机制
5
作者 张殿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3-8,共6页
思想政治素质在领导素质的诸要素中起着基础性、导向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中青年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对于保证领导班子的领导方向,提高其执政水平,完成振兴中华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青年干部 思想政治素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形成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政治信念 情感智商 形成发展 共产主义
下载PDF
试论企业家队伍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进文 袁友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企业家队伍 厂长经理 形成机 出资者 社会中介 国有企业 激励制和约束 经营者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招标投标
下载PDF
市场·评价·激励·约束──企业家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明志 《企业经济》 1995年第8期13-15,共3页
市场·评价·激励·约束──企业家的形成机制张明志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由于政府职能转换滞后,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又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国有企业摆脱政府机构的束缚远没有完成。尽管现在企业领导人... 市场·评价·激励·约束──企业家的形成机制张明志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由于政府职能转换滞后,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又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国有企业摆脱政府机构的束缚远没有完成。尽管现在企业领导人实行的是聘任制,但仍为政府聘任,尚未彻底地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者 企业家的形成 企业所有者 股票价格 企业家市场 企业家人才市场 经营者行为 形成机 报酬激励 市场占有率
下载PDF
人民币贬值与否的政策选择及其政治后果──兼论集权政治下发展危机的形成机制
8
作者 金岩石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8年第2期49-54,共6页
关键词 政策选择 发展危 人民币贬值 集权政治 政治后果 政府信用 中国大陆 经济成长 形成机 国际货币
下载PDF
试论当代工程师的素质及形成机制
9
作者 众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5,共5页
我国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培养目标是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工程师这个词人们很熟知,然而工程师的内涵却不一定能说清楚,我国大型辞书《辞海》都没有对它的解释。至于当代及未来工程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如何形成这些素质?随着教育改革大潮的... 我国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培养目标是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工程师这个词人们很熟知,然而工程师的内涵却不一定能说清楚,我国大型辞书《辞海》都没有对它的解释。至于当代及未来工程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如何形成这些素质?随着教育改革大潮的到来,悄然成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师 高等工程教育 计算 形成机 培养目标 高等工科院校 个人品质 基础科学知识 工程教育改革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中国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21,共6页
中国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张锐(湖北省十堰市委党校)中国经济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波动经济,并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且波幅很大,尤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多次出现大起大落,急速扩张伴随急剧衰退。改革时期的三次周期波动与改革前的... 中国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张锐(湖北省十堰市委党校)中国经济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波动经济,并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且波幅很大,尤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多次出现大起大落,急速扩张伴随急剧衰退。改革时期的三次周期波动与改革前的七次周期波动相比,尽管波动周期有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波动 传导 冲击 规则的货币政策 加速数 经济增长 线性差分方程 财政政策 经济周期 形成机
原文传递
当代主要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机理
11
作者 石磊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1-65,共5页
市场经济已经在各种完全不同的民族历史环境下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炼。当我们试图将其作为完整的制度形态加以考察时,总无法超越具体的历史环境,不得不同时关注各种具体条件所赋予它的多姿多彩并凝结着民族秉性的外表,不得不相应地关注它... 市场经济已经在各种完全不同的民族历史环境下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炼。当我们试图将其作为完整的制度形态加以考察时,总无法超越具体的历史环境,不得不同时关注各种具体条件所赋予它的多姿多彩并凝结着民族秉性的外表,不得不相应地关注它在现实运行中所形成的具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模式 主要市场 理性选择 形成机 自然演替 美国模式 制度选择 价值目标 近代化 德意志民族
原文传递
现行文件形成机关应是现行文件开放的主体
12
《档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33,共1页
王茂跃在2004年第1期《山西档案》撰文指出,当胶现行文件的开放工作主要是由档案局(馆)
关键词 现行文件开放 现行文件阅览中心 形成机 档案局 政府行政 政府信息 现行文件开放利用 主体 国家档案馆 知政权
原文传递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anopores in dense films of anodic alumina
13
作者 Peng-ze LI Yu ZHANG +5 位作者 Jia-zheng ZHANG Lin LIU Shi-yi WANG Rui LIU Ye SONG Xu-fei ZH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918-2927,共10页
Constant-current anodization of pure aluminum was carried out in non-corrosive capacitor working electrolytes to stud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anopores in the anodic oxide films.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nan... Constant-current anodization of pure aluminum was carried out in non-corrosive capacitor working electrolytes to stud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anopores in the anodic oxide films.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nanopores are found in the anodic films formed in the electrolytes after high-temperature storage(HTS)at 130°C for 240 h.A comparison of the voltage-time curves suggests that the formation of nanopores results from the decrease in formation efficiency of anodic oxide films rather than the corrosion of the electrolytes.FT-IR and UV spectra analysis shows that carboxylate and ethylene glycol in electrolytes can easily react by esterific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s.Combining the electronic current theory and oxygen bubble mold effect,the change in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could increase the electronic current in the anodizing process.The electronic current decreases the formation efficiency of anodic oxide films,and oxygen bubbles accompanying electronic current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nanopores in the dense films.The continuous electronic current and oxygen bubbles are the prerequisites for the formation of porous anodic oxides rat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field-assisted dissolut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dic alumina formation mechanism NANOPORES formation efficiency electronic current oxygen bubble
下载PDF
Toschi(特斯奇)为Nuove Cartiere di Tivoli提供全套的卫生纸机新装置
14
《生活用纸》 2003年第10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意大利 Toschi公司 新月形成形纸 供货合同 造纸械工业 卫生纸
下载PDF
利用非烃技术探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的充注模式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素梅 刘洛夫 +2 位作者 王铁冠 郭绍辉 黎茂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1-626,共6页
通过对尕斯库勒E13油藏原油中性含氮非烃化合物的分析 ,确认吡咯类化合物的油气运移效应显著 .研究表明 ,E13油藏的主要油气注入点在背斜油藏的东北端 ,西侧翼为其次要的油气注入点 .推测尕斯库勒背斜油藏东北方向的茫崖凹陷为其主要的... 通过对尕斯库勒E13油藏原油中性含氮非烃化合物的分析 ,确认吡咯类化合物的油气运移效应显著 .研究表明 ,E13油藏的主要油气注入点在背斜油藏的东北端 ,西侧翼为其次要的油气注入点 .推测尕斯库勒背斜油藏东北方向的茫崖凹陷为其主要的油源区 ,尕斯断陷仅提供少部分油气 .E13油藏的形成机制有其特定的地质条件 ,侧上式和断接式为其主要的成藏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类化合物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尕斯库勒油田 非烃技术 形成机
下载PDF
着丝粒区域DNA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凡国 封德顺 夏光敏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57,共2页
着丝粒是染色体的重要结构 ,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负责染色体的分裂分离。近年来对着丝粒的研究已经成为遗传学的一个热点。本文对着丝粒DNA的重复序列、着丝粒区域的基因及着丝粒的形成机制等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着丝粒 DNA 遗传学 重复序列 基因 形成机
下载PDF
澳大利亚的政府文件中心
17
作者 黄霄羽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文件中心 澳大利亚 政府文件 文件登记表 新南威尔士州 办公室空间 计算磁带 缩微胶片 形成机 纸质文件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riterion of linear segregation in ZL205A alloy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晔 吴士平 +3 位作者 薛祥 陈瑞润 张建兵 肖文峰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3632-3638,共7页
The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conducted for ZL205A aluminum alloy cylindrical shell cast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linear segregation produced by the low pressure die casting (LPDC) process wa... The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conducted for ZL205A aluminum alloy cylindrical shell cast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linear segregation produced by the low pressure die casting (LPDC)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heat transfer of the casting during solidifica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by simulation technique, result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of linear segregation obtained by plenty of experiments. The new linear segregation criterion was propos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lting metal with high Cu contents was feeding the crack shrinkage formed by the tearing under the effect of feeding pressure during the later solidification, which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linear segregation. The control methods for the linear segregation were suggest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mechanism. Finally, the criterion of linear segregation was confirmed by the production of the actual cas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lindrical shell casting linear segrega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CRITERION control method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gB_2 in 2LiBH_4+MgH_2 system for reversible hydrogen storage 被引量:5
19
作者 寇化秦 肖学章 +2 位作者 陈立新 李寿权 王启东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040-1046,共7页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MgB2 in 2LiBH4 + MgH2 system during dehydroge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its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LiBH4 is suppressed under relative high...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MgB2 in 2LiBH4 + MgH2 system during dehydroge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its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LiBH4 is suppressed under relative higher initial dehydrogenation pressure of 4.0×10^5 Pa, wherein LiBH4 reacts with Mg to yield MgB2, and 9.16% (mass fraction) hydrogen is released within 9.6 h at 450 ℃. However, under relatively lower initial dehydrogenation pressure of 1.0×10^2 Pa, LiBH4 decomposes independently instead of reacting with Mg, resulting in no formation of MgB2, and 7.91% hydrogen is desorbed within 5.2 h at 450 ℃. It is found that the dehydrogenation of 2LiBH4 + MgH2 system proceeds more completely and more hydrogen desorption amount can be obtained within a definite time by forming MgB2. Furthermor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MgB2 includes incubation period and nucleus growth proces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MgB2, especially the incubation period, is promoted by increasing initial dehydrogenation pressure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the incubation period is also influenced greatly by dehydrogenation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hydride LiBH4 MGB2 hydrogen storage form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eadstand pyrocarbon cones developed by electromagnetic-field-assisted CVD 被引量:3
20
作者 涂川俊 黄启忠 +2 位作者 张明瑜 赵新奇 陈江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2569-2577,共9页
Novel headstand pyrocarbon cones (HPCs) with hollow structure were developed on the surfaces of pyrocarbon layers of the carbon/carbon (C/C) composites at 650-750 °C by the electromagnetic-field-assisted chem... Novel headstand pyrocarbon cones (HPCs) with hollow structure were developed on the surfaces of pyrocarbon layers of the carbon/carbon (C/C) composites at 650-750 °C by the electromagnetic-field-assis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n the absence of catalysts. The fin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HPC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xtural features of the HPCs directly transfer from turbostratic structure in roots to a well-ordered high texture in stems. And the degree of high texture ordering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the stem to the tail of the HPC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HPCs was inferred as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polarization induction on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article-filler property under disruptive disch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stand pyrocarbon cones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electromagnetic-field-assisted method fine microstructure form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