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坡堵江堰塞湖灾害链形成演化机制研究
1
作者 罗伟 陈超 +1 位作者 陈思言 伍剑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8期0162-0170,共9页
我国是堰塞湖多发国家,有记录的有400余处,其中2008年“5·12”汶川地震就形成了256处堰塞湖,主要以滑坡堰塞湖为主。当前我国堰塞湖防灾减灾工作正处于“灾后处置”向“灾前防治”过渡发展阶段,灾前防治需对滑坡堵江堰塞湖形成演... 我国是堰塞湖多发国家,有记录的有400余处,其中2008年“5·12”汶川地震就形成了256处堰塞湖,主要以滑坡堰塞湖为主。当前我国堰塞湖防灾减灾工作正处于“灾后处置”向“灾前防治”过渡发展阶段,灾前防治需对滑坡堵江堰塞湖形成演化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通过三步开展这项研究,第一步:从内、外控制因素分析滑坡堰塞湖的形成条件。第二步:从诱发因素、滑坡类型、堵江方式、成坝模式及库容等五个方面对成灾模式进行了系统分类。第三步:收集我国近三十年来的滑坡堵江堰塞湖案例,选取25个代表性案例,从五个方面确定其形成演化模式类型,通过统计得到七种常见形成演化模式;对七种类型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开展这一研究工作,为我国滑坡堵江堰塞湖的灾后处置和灾前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为编制防灾预案提供参考,也对山地灾害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谷区 滑坡 堵江 堰塞湖 灾害链 形成条件 成灾模式 形成演化机制
下载PDF
大渡河三交坪滑坡形成演化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2
作者 刘晶晶 赵其华 +1 位作者 张文居 陈鸿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1-23,66,共4页
三交坪滑坡位于四川省汉源县境内的流沙河左岸,分布面积约1km2。由于该坡体存在层间错动带和局部变形碎裂体,且地表泉水点较多,造成坡体上游、中部及前缘出现了大量的拉裂缝,目前坡体局部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对该坡体的稳定性评价... 三交坪滑坡位于四川省汉源县境内的流沙河左岸,分布面积约1km2。由于该坡体存在层间错动带和局部变形碎裂体,且地表泉水点较多,造成坡体上游、中部及前缘出现了大量的拉裂缝,目前坡体局部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对该坡体的稳定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坡体的结构及形态特征详细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演化机制,判定三交坪滑坡的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同时采用岸坡岩体地质分析及量化评价方法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浅层计算滑面及基岩覆盖界面处的深部计算滑面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良好;但在天然+暴雨的条件下,浅部滑面的稳定性有少许弱化,处于临界不稳定状态。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形成演化机制 变形碎裂体 稳定性计算 蠕滑拉裂型 大渡河三交坪
下载PDF
青海省格拉沟形成演化机制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
作者 巨广宏 卢金 吕耀成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149-153,共5页
格拉沟位于青海省内陆滩地,其形成演化反映了西北地区典型的水土流失过程。文章在收集大量野外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格拉沟的形成演化机制,并对该沟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格拉沟形成演化是该地区特殊的内因外因共同作... 格拉沟位于青海省内陆滩地,其形成演化反映了西北地区典型的水土流失过程。文章在收集大量野外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格拉沟的形成演化机制,并对该沟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格拉沟形成演化是该地区特殊的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此对其发育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与预测。该沟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边坡稳定性、渗透稳定性、河流侵蚀等。其中边坡稳定性主要包括天然岸坡整体稳定性及崩塌、坠溜、滑塌等;渗透稳定性主要包括潜蚀与管涌;河流下切与溯源侵蚀则成为岸坡失稳破坏的重要诱发因素。探讨格拉沟形成演化机制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于研究西北地区水土流失机理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演化机制 水土流失 边坡稳定性 渗透稳定性 河流下切 溯源侵蚀 潜蚀 格拉沟 管涌
下载PDF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演化机制及其危害防治 被引量:4
4
作者 欧阳军勇 《甘肃科技》 2021年第14期33-35,共3页
我国喀斯特广泛发育,集中于东南、西南,是宝贵的旅游地质资源,也是工程地质的隐伏危害区。喀斯特是岩溶地貌的总称,其岩层较其它岩层而言,性脆、强度低、稳定性差、含水量高,对工程构筑物稳定性危害极大,为了对工程设施保护,我们必须要... 我国喀斯特广泛发育,集中于东南、西南,是宝贵的旅游地质资源,也是工程地质的隐伏危害区。喀斯特是岩溶地貌的总称,其岩层较其它岩层而言,性脆、强度低、稳定性差、含水量高,对工程构筑物稳定性危害极大,为了对工程设施保护,我们必须要深入了解其规律、形成演化机制和形成的条件等问题,对工程防治和降低灾害损失作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形成演化机制 危害与防治
下载PDF
汉源新县城肖家沟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分析
5
作者 尚柟吉 周勇 +2 位作者 张元才 陈浩 霍从顺 《四川建筑》 2011年第2期64-66,共3页
通过对汉源新县城肖家沟滑坡所处地质环境及滑坡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该滑坡的形成是有利的地形条件、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地下水的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斜坡前缘的开挖和后缘的堆载是主要的诱发因素。该滑坡裂缝的形成具有推移式滑坡典型的... 通过对汉源新县城肖家沟滑坡所处地质环境及滑坡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该滑坡的形成是有利的地形条件、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地下水的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斜坡前缘的开挖和后缘的堆载是主要的诱发因素。该滑坡裂缝的形成具有推移式滑坡典型的裂缝体系分期配套特征,其形成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后缘拉裂缝形成、中段侧翼剪张裂缝产生及前缘隆胀裂缝形成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家沟滑坡 基本特征 形成演化机制
下载PDF
某水电站近坝堆积体形成演化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庄明水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6年第3期30-33,共4页
研究的堆积体位于怒江下游某拟建水电站坝址附近,其稳定与否对水电站施工及运营均影响重大,因此有必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该堆积体基本地质条件与特征的调查分析,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阐释,并对其整体和局部稳定性作了定量计... 研究的堆积体位于怒江下游某拟建水电站坝址附近,其稳定与否对水电站施工及运营均影响重大,因此有必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该堆积体基本地质条件与特征的调查分析,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阐释,并对其整体和局部稳定性作了定量计算,为工程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 基本特征 形成演化机制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某油气井场滑坡形成演化机制分析
7
作者 吴刚 《产业创新研究》 2018年第6期44-45,57,共3页
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基于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法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和失稳影响因素,提出了某油气井场滑坡的成因机制,将其形成演化过程分为原始坡体阶段、人类工程活动影响阶段和降雨影响最终失稳阶段,以供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时参考,... 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基于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法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和失稳影响因素,提出了某油气井场滑坡的成因机制,将其形成演化过程分为原始坡体阶段、人类工程活动影响阶段和降雨影响最终失稳阶段,以供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时参考,同时也警醒在此类区域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人类工程活动所带来的影响,为此类区域后续工程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法 失稳影响因素 形成演化机制
下载PDF
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应急协作网络形成机制研究——以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
8
作者 丁会彤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灾害情境下,所有行动者在一定的规则和机制下建立跨主体、跨层级和跨领域的应急协作网络,探讨其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行动者行为逻辑,从而优化网络。本文以郑州暴雨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数据进行事件分析,基于指...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灾害情境下,所有行动者在一定的规则和机制下建立跨主体、跨层级和跨领域的应急协作网络,探讨其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行动者行为逻辑,从而优化网络。本文以郑州暴雨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数据进行事件分析,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探究政府组织间、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间关系和网络形成规则。研究发现,存在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部门合作紧密,中介组织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联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突发暴雨灾害应对过程中,应明确纵向和横向部门权责划分、发挥枢纽组织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协作网络在应急管理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协作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突发自然灾害 网络形成演化机制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新疆天北经济带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循环演化研究
9
作者 刘雪松 张燕君 蔡月梅 《地下水》 2017年第2期24-26,共3页
以天山北麓经济带呼图壁河、玛纳斯河、安集海、奎屯河四个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剖面为例,从水化学类型随地形地貌的变化特征和水化学演化规律方面揭示了该区域地下水的循环演化及水化学形成机制。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从山前到沙漠边缘水化学... 以天山北麓经济带呼图壁河、玛纳斯河、安集海、奎屯河四个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剖面为例,从水化学类型随地形地貌的变化特征和水化学演化规律方面揭示了该区域地下水的循环演化及水化学形成机制。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从山前到沙漠边缘水化学类型呈现出明显的分带特征,总体上表现为HCO_3·SO_4-Ca(Mg)→HCO_3·SO_4-Na·Ca→SO_4·Cl-Na(Ca)→Cl·SO_4-Na(Mg);深层承压水从山前补给后进入深层循环,和潜水及浅层承压水表现出相异的循环机制和水化学类型。通过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剖面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发现TDS由山前到沙漠边缘区变化巨大,由东到西变化规律差异性也较为明显。此外结合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从饱和指数和苏林水化学类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天北经济带的地下水水化学循环演化和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水化学演化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中生代华北南缘带状岩石圈结构特征及其大陆形成演化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建平 余淳梅 +4 位作者 苏玉平 汤华云 魏启荣 张志海 路凤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6,共9页
大陆岩石圈根的形成与破坏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对独具时空特色的华北东部地块南缘信阳中生代火山岩中一系列包括下地壳镁铁质-长英质的麻粒岩、榴辉岩、变辉长岩、辉石岩和上地幔橄榄岩等岩石包体进行了系统的定深、... 大陆岩石圈根的形成与破坏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对独具时空特色的华北东部地块南缘信阳中生代火山岩中一系列包括下地壳镁铁质-长英质的麻粒岩、榴辉岩、变辉长岩、辉石岩和上地幔橄榄岩等岩石包体进行了系统的定深、定年研究,建立了华北中生代(~160Ma)多块体结合部位的组成和年龄呈带状结构的岩石圈几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在华北南缘地表出露最老~2.85Ga的岩石之下的30km处(上部下地壳),由年龄为3.6~3.4Ga的长英质麻粒岩和辉石岩组成;更深处30~40km位置,则由具古元古代年龄(2.0~1.8Ga)的镁铁质-长英质麻粒岩和变辉长岩构成,其形成过程与华北东部地块与西部地块的碰撞有关,记录着全球性的哥伦比亚超大陆汇聚事件.Hf同位素数据显示在这次重要事件里,既有新生地幔物质加入,也有古老地壳(3.8~3.0Ga)组分的再熔融作用.在来自下地壳更深处的榴辉岩(40~45km)和上地幔橄榄岩(>45km),它们的主要年龄分别是古生代(440~260Ma)和早中生代(228~219Ma),记录着在显生宙不同时期扬子与华北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南缘 中生代 带状岩石圈 多块体结合部 岩石包体 块体属性 大陆形成演化机制
原文传递
四川广元—朝天地区推覆构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光富 贾宝江 +2 位作者 冯心涛 楼雄英 谭钦银 《四川地质学报》 2002年第3期133-138,共6页
根据 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野外重点地段的解剖研究 ,将广元 -朝天地区推覆构造划分为四个推覆构造带 ,并论述了该区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变形模式 ;提出了区内滑覆是由推覆形成的 ,其发展方向为由北西向南东 ,扩展方式为前展式。探... 根据 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野外重点地段的解剖研究 ,将广元 -朝天地区推覆构造划分为四个推覆构造带 ,并论述了该区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变形模式 ;提出了区内滑覆是由推覆形成的 ,其发展方向为由北西向南东 ,扩展方式为前展式。探讨了本区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广元-朝天地区 逆冲推覆构造 变形模式 形成演化机制 造山带
下载PDF
近岸底层水体低氧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伊婧 范代读 +1 位作者 印萍 胡虞杨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7-580,共14页
长时间尺度的沉积记录可以提升对近岸低氧形成机制的理解,从而为预报、预测和发展减缓低氧措施等提供必要的依据。综述了近岸低氧发育与演化历史的主要研究进展,尤其侧重于沉积记录的研究。首先按水体受限程度将近岸低氧发育环境划分为... 长时间尺度的沉积记录可以提升对近岸低氧形成机制的理解,从而为预报、预测和发展减缓低氧措施等提供必要的依据。综述了近岸低氧发育与演化历史的主要研究进展,尤其侧重于沉积记录的研究。首先按水体受限程度将近岸低氧发育环境划分为半封闭型海盆/海湾和开阔陆架海2类,分别探讨了二者低氧发育的主要特征。其次分析总结了低氧沉积记录的替代性指标,包括对水体氧化还原环境具有较好指示意义的生物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指标,着重分析了各类替代性指标的适用性。最后对长江口外海域底层水体低氧发生机制与沉积记录的研究现状作了回顾与分析。目前长时间尺度的低氧沉积记录研究仍然较少,鉴于长江口外海域低氧的动态发育特征,提出了多钻孔、多参数结合的研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形成演化机制 替代性指标 沉积记录 长江口
原文传递
滑坡
13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2001年第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变形破裂形迹 形成演化机制 二郎山 成因机制 滑坡体结构 三峡库区 引道公路 滑坡位移 成都理工学院 滑坡整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