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管分支的锥形束CT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毅 张巧红 韩晓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下颌管分支发生的概率及其类型。方法选取拍摄CBCT影像的216例(女104例,男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BCT的下颌管分支影像进行观测并进行分类。结果 216例(432侧)患者中,39例(18.06%)50侧(11.57%)观测到下颌...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下颌管分支发生的概率及其类型。方法选取拍摄CBCT影像的216例(女104例,男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BCT的下颌管分支影像进行观测并进行分类。结果 216例(432侧)患者中,39例(18.06%)50侧(11.57%)观测到下颌管分支,其中女18例(17.31%),男21例(18.75%)。下颌管分支分为4类,第Ⅰ类17侧(3.94%),第Ⅱ类11侧(2.55%),第Ⅲ类20侧(4.63%),第Ⅳ类2侧(0.46%)。结论 CBCT对下颌管分支的检出率较高,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进行下颌手术时应注意下颌管分支这一解剖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管分支 形束ct 解剖学 放射影像学
下载PDF
成釉细胞瘤的锥形束CT表现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罗晶晶 游梦 +2 位作者 文陈妮 许来青 郑广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对成釉细胞瘤的锥形束CT(CB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病理确诊的有完整CBCT影像资料的37例成釉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不同CBCT表现。结果 37例资料中,31例为原发病例,6例为复发病例。CBCT表现:3... 目的对成釉细胞瘤的锥形束CT(CB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病理确诊的有完整CBCT影像资料的37例成釉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不同CBCT表现。结果 37例资料中,31例为原发病例,6例为复发病例。CBCT表现:37例病变中,有36例(97.3%)为骨内型,其中多房型17例,单房型17例,蜂窝型2例;1例(2.7%)为骨外型,即软组织型。88.2%(15/17)多房型病变内见舌形嵴;34例(94.4%)颌骨呈唇颊侧或(和)腭舌侧膨隆,颌骨骨密质局部不连续。结论 CBCT检查能精确地反映成釉细胞瘤病变形态和内部结构,对其术前诊断及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临床诊断
下载PDF
根尖周病中锥形束CT与根尖片识别病损差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高静 申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9-213,共5页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锥形束CT(CBCT)作为口腔临床检查的一种辅助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它具有分辨率高、辐射量低、成像迅速、三维重建、失真小、对硬组织成像好等诸多优点。传统的根尖片是以二维图像的形式显示三...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锥形束CT(CBCT)作为口腔临床检查的一种辅助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它具有分辨率高、辐射量低、成像迅速、三维重建、失真小、对硬组织成像好等诸多优点。传统的根尖片是以二维图像的形式显示三维物体及其周围结构,仅显示重叠的近远中向骨质破坏,不能显示颊舌向骨质破坏。CBCT作为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可以从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显示组织的三维结构,克服了根尖片二维图像重叠、变形等缺陷。CBCT的三维成像技术较传统根尖片具有独特优势,与根尖片相比,CBCT在观察骨质结构和根尖骨质破坏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本文就CBCT与根尖片在根尖病损识别中的差异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病 根尖片
下载PDF
锥形束CT、根管测量仪在早期诊断牙根纵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新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9期1221-1222,1326,共3页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根管测量仪早期诊断未经牙髓治疗临床检查疑似磨牙牙根纵裂的价值.方法 对符合条件纳入研究的患牙拍摄X线牙片、锥形束CT,用根管测量仪测量患牙的根管长度并进行比较.利用以上任意一种方法确诊为牙根纵裂者行牙冠半...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根管测量仪早期诊断未经牙髓治疗临床检查疑似磨牙牙根纵裂的价值.方法 对符合条件纳入研究的患牙拍摄X线牙片、锥形束CT,用根管测量仪测量患牙的根管长度并进行比较.利用以上任意一种方法确诊为牙根纵裂者行牙冠半切术与截根术以明确牙根纵裂存在的真实性.三种诊断方法与实际诊断结果相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诊断方法的检出率与准确率分别为X线牙片(45.5%、51.5%)、根管测量仪(75.8%、81.8%)、锥形束CT(84.8%、90.9%).X线牙片分别与锥形束CT、根管测量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测量仪与锥形束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锥形束CT、根管测量仪可应用在牙根纵裂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束ct 根管测量仪 牙根纵裂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上下颌尖牙双根管发生率的锥形束CT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戴德华 陈胡杰 +2 位作者 王璇 代婧 唐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653-656,共4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观察分析患者上下颌尖牙双根管的发生率。方法:筛选就诊于荆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1001例患者的CBCT图像,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牙位和根管的数目,并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观察分析患者上下颌尖牙双根管的发生率。方法:筛选就诊于荆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1001例患者的CBCT图像,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牙位和根管的数目,并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结果:上颌尖牙中双根管发生率为1.0%,Ⅱ型根管和Ⅲ型根管分别占0.6%和0.4%。下颌尖牙中,8.5%的牙齿表现为双根管。双根管下颌尖牙以Ⅲ型根管为主,占5.6%;V型和Ⅱ型根管分别占1.7%和1.1%。下颌尖牙中双根管的检出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结论:上颌尖牙单根管常见,下颌尖牙较上颌尖牙双根管出现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率 尖牙 双根管 形束ct
原文传递
D-CBCT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精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成俊 徐雪峰 李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椎形束CT(D-CBCT)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精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100例肺癌患者。根据CBCT扫描模式不同,分为4D组(n=57)和3D组(n=43)。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椎形束CT(D-CBCT)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精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100例肺癌患者。根据CBCT扫描模式不同,分为4D组(n=57)和3D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内靶区(ITV)体积、靶区剂量、心脏受照剂量和肿瘤控制效果。结果在校正前后和治疗后,两组各摆位误差绝对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4D组患者中下叶肿瘤ITV体积低于3D组(P<0.05);4D组的最大剂量(D_(max))、最小剂量(D_(min))和平均剂量(D_(mean))靶区剂量均高于3D组(P<0.05);4D组的V10、V20、V30及平均受量(D_(mean))等心脏受照剂量均低于3D组(P<0.05);4D组和3D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将D-CBCT应用于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精准治疗中,尤其采用4D-CBCT可更好提供靶区剂量,减少肺癌患者的中下叶肿瘤ITV体积和心脏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束ct 肺癌 容积旋转调强
下载PDF
4D-CBCT图像引导技术在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葛小林 李金凯 +8 位作者 王沛沛 李彩虹 陈佳艳 曹远东 张胜 杨焱 李丹明 穆庆霞 孙新臣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四维锥形束CT(4D-CBCT)监测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勾画食管癌合理的计划靶区(PTV)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机载4D-CBCT对16例食管癌患者精确放疗前行扫描,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相匹... 目的探讨利用四维锥形束CT(4D-CBCT)监测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勾画食管癌合理的计划靶区(PTV)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机载4D-CBCT对16例食管癌患者精确放疗前行扫描,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得患者在头脚(SI)、左右(LR)、前后(AP)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经过自动校正后,再次行4D-CBCT扫描,并按照同样的匹配方式与计划CT进行配准,采集校正后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 16例患者共获166次扫描。校正前,4D-CBCT图像在SI、LR、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5.6±0.4)mm、(3.4±0.5)mm和(2.2±0.2)mm,经过校正后在SI、LR、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6±0.2)mm、(0.2±0.1)mm和(0.3±0.2)mm。摆位误差调整前在LR、SI、AP方向上临床靶区(CTV)到PTV外放边界分别为7.3mm、9.4mm和7.6mm,调整后分别为3.0mm、4.6mm和2.5mm。结论利用4D-CBCT图像在治疗前进行误差校准,可以明显缩小摆位误差,更加准确地勾画食管癌PTV的范围,提高食管癌的放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束ct 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食管癌
下载PDF
正中埋伏多生牙对上颌中切牙根发育影响的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高慧 陈延梅 +1 位作者 刘玉婷 杨芳红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30-333,359,共5页
目的:探讨正中埋伏多生牙对上颌中切牙根发育的影响。方法:统计4 576名患者中不同区域多生牙的发病率及上颌正中多生牙的临床特征,测量正中多生牙埋伏组(n=35例,70个牙)、萌出后拔除组(n=33例,66个牙)、埋伏早期拔除组(n=24例,48个牙)... 目的:探讨正中埋伏多生牙对上颌中切牙根发育的影响。方法:统计4 576名患者中不同区域多生牙的发病率及上颌正中多生牙的临床特征,测量正中多生牙埋伏组(n=35例,70个牙)、萌出后拔除组(n=33例,66个牙)、埋伏早期拔除组(n=24例,48个牙)以及无正中多生牙组(对照组)(n=45例,90个牙)上颌中切牙发育完成后的牙根长度、牙冠长度、冠根比及弯根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 576名患者中,有176名(4.72%)发现上颌正中多生牙,其中男127例,女49例;71.02%的正中多生牙有阻生,83.5%的正中多生牙导致前牙区错牙合畸形;(2)中切牙牙根长度,埋伏组及拔除组均较对照组短(P<0.05),但埋伏组与拔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埋伏组中切牙弯根例数较其他组多(P<0.05)。结论:正中埋伏多生牙使上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变短,且弯根数目增多;早期手术拔除埋伏多生牙使上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稍有变短;自行萌出的正中多生牙拔除后对上颌中切牙的牙根发育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生牙 正中多生牙 切牙 形束ct
下载PDF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变化的CBCT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晓娟 许春姣 +4 位作者 池毓坦 李冬梅 王宏峰 王苗苗 张文瑞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638-643,共6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时牙槽骨的变化。方法:收集GAgP患者10例,共155个牙930个位点,分别于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拍摄CBCT,并测量其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出血指...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时牙槽骨的变化。方法:收集GAgP患者10例,共155个牙930个位点,分别于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拍摄CBCT,并测量其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运用CBCT附带软件Invivo Dental分析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牙槽嵴顶平面灰度值(HU)及牙槽嵴顶高度(%)。结果:治疗后3、6个月时,所有患者的BI、PD、CAL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牙槽嵴顶HU值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为658±321、708±181、694±193,治疗后3、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增高(P<0.05);牙槽嵴顶高度(牙根长度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为(61.96±19.93)%、(64.68±19.60)%、(66.79±20.02)%,治疗后6个月相对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促进GAgP导致的牙槽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骨密度 形束ct 牙槽骨
下载PDF
III类骨面型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鑫 王大为 +2 位作者 韩剑丽 彭兆伟 张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1372-1377,共6页
目的:采用CBCT影像对I类和III类骨面型青少年及成人错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测量,探讨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差异,以及颞下颌关节随年龄改建的相关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类骨面型青少年和成人... 目的:采用CBCT影像对I类和III类骨面型青少年及成人错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测量,探讨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差异,以及颞下颌关节随年龄改建的相关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类骨面型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各15例,III类骨面型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各15例,拍摄CBCT影像,在重建后的图像下进行测量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关节窝形态、髁突形态、髁突轴向、髁突及下颌骨生长量。结果:髁突内外径仅年龄组别间有差异。III类骨面型患者的关节结节倾斜角、髁突矢状面倾斜角、关节窝深度小于I类患者。III类骨面型患者的髁突上部高度增长量大于I类患者。结论:III类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与I类患者有所差异,且有与I类患者不同的生长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束ct 颞下颌关节 Ⅲ类骨面型 生长型
下载PDF
螺旋断层加速器MVCT图像用于头颈部剂量计算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相昆 王运来 +1 位作者 冯林春 俞伟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评估螺旋断层加速器兆伏级CT图像进行头颈部剂量计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使用Cheese Phantom测量MVCT电子密度校准曲线,采集10例鼻咽癌病例的常规CT图像设计调强计划,将计划保持参数不变移植到MVCT图像上进行剂量重算,将重算剂... 目的评估螺旋断层加速器兆伏级CT图像进行头颈部剂量计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使用Cheese Phantom测量MVCT电子密度校准曲线,采集10例鼻咽癌病例的常规CT图像设计调强计划,将计划保持参数不变移植到MVCT图像上进行剂量重算,将重算剂量结果与原计划进行比较,并验证剂量重算的准确性。结果 MVCT的CT值与电子密度呈较好的线性和稳定性,相对剂量分布保持一致,绝对剂量误差均小于±3%。结论 MVCT图像进行头颈部剂量计算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加速器 头颈部肿瘤 剂量重算
下载PDF
CBCT测量上颌中切牙区软组织厚度的1例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师苏萌 施生根 +2 位作者 白忠诚 闫澍 田海英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以下简称CBCT)测量前牙区软组织厚度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成年男性受试志愿者1例,用开口器排开唇颊黏膜及舌体组织,实施颌面部CB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牙体长轴矢状位图像测量对应牙体的软组织厚度;唇侧测定6个点(...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以下简称CBCT)测量前牙区软组织厚度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成年男性受试志愿者1例,用开口器排开唇颊黏膜及舌体组织,实施颌面部CB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牙体长轴矢状位图像测量对应牙体的软组织厚度;唇侧测定6个点(距龈缘1mm、2mm及牙槽嵴顶处,牙槽嵴顶上方1mm、2mm、3mm处),腭侧测定1个点(牙槽嵴顶上方1mm处)。5名测量者在首轮测量中分别标定、测量各位点处的软组织厚度3次;1名测量者完成首轮测定后间隔一周,重新标定、测量各位点处的软组织厚度3次。采用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分析测量者间的一致性及测量者自身的可重复性。结果:排开唇颊粘膜的上前牙CBCT影像能清晰区分牙体、牙槽骨及软组织;各位点处软组织厚度在不同测量者间的方差分析P值分别为0.476、0.698、0.179、0.160、0.301、0.072及0.715;相同位点处软组织厚度在两轮测量之间的t=0.200(P=0.848)。结论:1例上颌前牙区软组织厚度的CBCT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厚度 测量 重复性
下载PDF
Detail-preserving ring artifact correction method for cone-beam CT
13
作者 侯慧玲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65-170,共6页
Ring artifact is the major factor that seriously influence quality of computed tomography(CT)image reconstruction,especially in testing large-scale workpieces.To remove ring artifact quickly and efficiently,a kind of ... Ring artifact is the major factor that seriously influence quality of computed tomography(CT)image reconstruction,especially in testing large-scale workpieces.To remove ring artifact quickly and efficiently,a kind of ring artifact correction method is improved based on the post-processing CT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At first,transform the CT image from the rectangular coordinates into polar coordinates.Next,design multidimensional filter to filter the image and calculate 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each filtered pixel in polar coordinates.The location of artifact point is determined by the double precision.One is the comparison of calculated variance and variance threshold,and another is the comparison of pixel value and pixel value threshold.Then,process the artifact points in a reasonable manner and do details remain to CT image in particular.At last,convert corrected polar image into rectangular coordinates.The actual experiment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method,improved method can better correct the ring artifacts and keep the image details for CT images.It is a kind of practical ring artifact correction methods for subsequent processing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t) Feldkamp-Davis-Kress(FDK)algorithm ring artifacts detail-preserving
下载PDF
利用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微种植体支抗植入的安全范围 被引量:3
14
作者 夏文倩 顾永佳 高美琴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6期500-502,共3页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上颌前牙区各根间的近远中及唇腭侧骨质厚度进行测量分析,为确定正畸治疗植入微种植支抗的安全范围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成人患者上颌前牙区行CB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距上...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上颌前牙区各根间的近远中及唇腭侧骨质厚度进行测量分析,为确定正畸治疗植入微种植支抗的安全范围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成人患者上颌前牙区行CB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距上颌牙槽嵴顶4、6、8、10、12 mm水平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根间区近远中向、唇腭向的距离。结果:上中切牙牙根间至牙槽嵴顶4、6、8、10 mm近远中间距均最宽,在距牙槽嵴顶8 mm水平,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根间近远中向距离最窄;中切牙牙根间骨厚度在唇腭向距牙槽嵴顶8 mm及以上水平最薄,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根间骨厚度最厚。30例中有6例前牙区各牙根长度均>12 mm,其根间近远中向距离距牙槽嵴顶12 mm水平均较宽。结论:通过对扫描后颌骨影像的分析,明确了前牙区各牙根间骨量,为确定植入微种植支抗的安全范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区 微种植支抗 根间骨质厚度
下载PDF
易混淆为根尖周疾病的较大窦管副管1例
15
作者 吕晨炜 于旭红 +4 位作者 路瑶 林玉红 郭佳欣 耿钰璇 姚丽萍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63-164,共2页
窦管(Canalis Sinuosus,CS)是眶下管的一个神经血管分支通道[1],最早由Jones[2]于1939年提出。它从眶下管的末端开始,向前外侧延伸,到达上颌骨前壁后,向内侧转弯,并沿鼻腔外侧壁延伸,CS的末端形成会一些分支副管,这些分支副管一些终止... 窦管(Canalis Sinuosus,CS)是眶下管的一个神经血管分支通道[1],最早由Jones[2]于1939年提出。它从眶下管的末端开始,向前外侧延伸,到达上颌骨前壁后,向内侧转弯,并沿鼻腔外侧壁延伸,CS的末端形成会一些分支副管,这些分支副管一些终止于鼻腔底部,一些终止于上颌牙列周围[3]。少数患者的CS副管直径较大,其末端终止于上颌牙根尖区周围且其位置靠近上颌牙根尖1/3时,由于X射线影像重叠、投射角度与方向等原因[4],拍摄X线片时易在影像上与上颌牙根尖区重叠形成透射影,因而被误诊为根尖周炎或者牙根吸收,导致不必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管 上额前牙区 根尖周疾病 X线片 形束ct
下载PDF
下颌管及其分支与下颌第三磨牙关系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钱文涛 张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利用椎形束CT(CBCT)及全景片观察下颌管及其分支在下颌第三磨牙区域的情况。方法 :对179名患者的216颗第三磨牙进行CBCT及全景片检查。在全景片及CBCT上观察下颌管及其分支在第三磨牙区域走向及与第三磨牙的关系。结果:全景片上观... 目的:利用椎形束CT(CBCT)及全景片观察下颌管及其分支在下颌第三磨牙区域的情况。方法 :对179名患者的216颗第三磨牙进行CBCT及全景片检查。在全景片及CBCT上观察下颌管及其分支在第三磨牙区域走向及与第三磨牙的关系。结果:全景片上观察到有4例下颌管有分支,CBCT观察到有22例有分支;下颌管分支与第三磨牙的关系:A类有8例,B类有6例,C类有2例,D类有6例,其中,分支位于第三磨牙颊侧的有7例,舌侧的有6例,位于第三磨牙牙根下方的有9例。结论:利用CBCT可以对下颌管及下颌第三磨牙的空间位置进行更好地观察。CBCT对下颌管分支有更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管 下颌管分支 下颌第三磨牙 全景片 形束ct(CBct)
下载PDF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引导放射治疗对提高四肢肿瘤位置准确性和减小靶区外放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郇福奎 冯鑫 +5 位作者 芦凤玉 李朝辉 魏国友 李伟 李洪菊 张彦新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和基于激光定位灯系统摆位的四肢肿瘤患者椎形束CT(CBCT)图像,研究OSMS减小四肢肿瘤摆位误差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24例四肢肿瘤患者,按摆位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分析基于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和基于激光定位灯系统摆位的四肢肿瘤患者椎形束CT(CBCT)图像,研究OSMS减小四肢肿瘤摆位误差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24例四肢肿瘤患者,按摆位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观察组应用OSMS协助放射治疗摆位;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激光灯系统进行放射治疗摆位。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左右(x)、头脚(y)及前后(z)3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和矢状面(Rx)、横断面(Ry)及冠状面(Rz)3个平面的旋转误差,计算其系统误差个体病例误差平均值的标准差(Σ)和随机误差个体病例误差标准差的均方根(σ),以及摆位误差的分布情况。用公式2.5Σ+0.7σ计算临床靶区体积(CTV)至计划靶区体积(PTV)(CTV-PTV)的外放边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x、y及z的3个方向平移误差分别为(1.14±1.43)mm和(2.52±3.08)mm、(1.38±1.88)mm和(2.26±2.51)mm及(1.26±1.76)mm和(4.80±3.41)mm;观察组和对照组在Rx、Ry及Rz的3个平面旋转误差分别为(0.71±0.69)°和(0.82±1.12)°、(1.11±1.53)°和(1.49±1.14)°及(0.89±0.82)°和(0.52±1.18);两组平移误差在z方向和横断面旋转误差在Ry平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3,Z=-2.50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x、y、z的3个方向上的CTV-PTV靶区外放边界分别为3.9 mm、4.8 mm、4.4 mm和8.5 mm、7.4 mm、14.4 mm。观察组CTV-PTV靶区外放边界在x、y和z方向分别减小为对照组的45.9%、64.8%和59.0%。结论:应用OSMS协助四肢的放射治疗摆位能够提高四肢肿瘤放射治疗的位置准确性,尤其是可减小z方向的平移误差和横断面的旋转误差,并能够有效的减小四肢肿瘤的靶区外放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 四肢肿瘤放射治疗 靶区外放 摆位误差 形束ct(CBct)
下载PDF
下颌神经管磨牙后区分支的三维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錡 严洪海 +1 位作者 陈州莉 邵现红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通过口腔专用锥形束CT技术探究下颌神经管磨牙后区分支的相关数据以及其与该区位置的关系,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和分析316例中国人锥形束CT扫描数据,筛选有下颌管磨牙后区神经分支的病例,并对其进行长度、第二磨牙... 目的通过口腔专用锥形束CT技术探究下颌神经管磨牙后区分支的相关数据以及其与该区位置的关系,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和分析316例中国人锥形束CT扫描数据,筛选有下颌管磨牙后区神经分支的病例,并对其进行长度、第二磨牙远中根的距离、颊侧骨板和舌侧的距离测量分析。结果下颌神经管磨牙后区分支的平均长度为(3.41±1.44)mm;下颌神经管磨牙后区分支的末端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的距离的平均值为(12.83±5.43)mm,其末端距离唇颊侧骨板的平均值为(6.18±1.73)mm;距离牙槽嵴顶的平均值为(18.47±6.34)mm;距离舌侧骨板的平均值为(5.79±1.67)mm。结论在种植手术和拔除阻生牙等外科手术之前,使用锥形束CT对其具体位置进行多平面重建并进行分析,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管 磨牙后区分支 形束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