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庄子笔下“形残神全”人物
1
作者 黄月仪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0-42,67,共4页
庄子在《德充符》篇中以肢体残缺者作为主角,借寓言故事阐明这些人虽形体不全却受到众人的尊敬与钦佩的原因在于内在德全。作者通过对庄子笔下"形残神全"人物的分析,探讨庄子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原因,发现庄子认为形残神全的... 庄子在《德充符》篇中以肢体残缺者作为主角,借寓言故事阐明这些人虽形体不全却受到众人的尊敬与钦佩的原因在于内在德全。作者通过对庄子笔下"形残神全"人物的分析,探讨庄子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原因,发现庄子认为形残神全的人内在德全的观点与他在《养生主》中"缘督为经"、《人间世》中"无用为用"和《大宗师》中"安时处顺"等哲学观有着紧密联系,并对后世的中国美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形残神全 美学
下载PDF
中国艺术“以丑为美”理论的形成及其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姜耕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中国画"丑石"的出现,标志了"以丑为美"的美学观点的形成。从北宋苏轼《枯木怪石图》到清代郑板桥、刘熙载在理论上的阐释,都要早于法国罗丹的雕塑《老妓》及论述。中国艺术"以丑为美"的思想源头在庄子美... 中国画"丑石"的出现,标志了"以丑为美"的美学观点的形成。从北宋苏轼《枯木怪石图》到清代郑板桥、刘熙载在理论上的阐释,都要早于法国罗丹的雕塑《老妓》及论述。中国艺术"以丑为美"的思想源头在庄子美学,并具有自身写意变形的特点,与西方艺术的"以丑为美"形成互补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丑石 写意 丑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