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佛教对传统形神观念的改造及六朝诗学中的重神观念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建农 《兰州学刊》 2007年第4期153-154,共2页
中国传统的形神观是以元气论为基础的,把精神现象的复杂性简单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形神问题的论争揭示了精神价值和意蕴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引起了人们对精神现象的高度重视,这对文学理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从佛教的重神观念发展到... 中国传统的形神观是以元气论为基础的,把精神现象的复杂性简单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形神问题的论争揭示了精神价值和意蕴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引起了人们对精神现象的高度重视,这对文学理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从佛教的重神观念发展到刘勰的“神思说”,审美虚静论的提出起了关键的作用,反映了人们的重神观念在文学理论上走向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形神观念 改造 六朝诗学
下载PDF
从人物品鉴看“风骨”中的神韵之美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建农 《长江学术》 2010年第2期75-79,151,共6页
"风骨"一词来源于人物品鉴,作为一个文学批评范畴,其基本含义与魏晋时代人物品鉴注重风采神韵的特点密切相关,是创作主体的精神气质、人格理想在作品中的升华。"风骨"与"神韵"有相通之处,实际上是形神合... "风骨"一词来源于人物品鉴,作为一个文学批评范畴,其基本含义与魏晋时代人物品鉴注重风采神韵的特点密切相关,是创作主体的精神气质、人格理想在作品中的升华。"风骨"与"神韵"有相通之处,实际上是形神合一观念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神韵 形神观念
下载PDF
东晋招魂葬与五礼制度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满仓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5,180,181,共13页
儒家思想认为,人的灵魂是存在的,人去世后,身体和灵魂各有所依,身体安息在墓穴,灵魂栖息在宗庙。这是儒家礼仪制度中区分吉凶之礼的理论基础。西晋末期,胡族入侵中原,大批中原人士纷纷南迁,甚至连朝廷都迁到了建康。有的士人家人辗转迁... 儒家思想认为,人的灵魂是存在的,人去世后,身体和灵魂各有所依,身体安息在墓穴,灵魂栖息在宗庙。这是儒家礼仪制度中区分吉凶之礼的理论基础。西晋末期,胡族入侵中原,大批中原人士纷纷南迁,甚至连朝廷都迁到了建康。有的士人家人辗转迁到南方,但自己却丧身于北方的战乱,连尸体都无法找到,因此,有人主张实行招魂葬。东晋招魂葬与传统的招魂习俗不同,它是一种丧葬方式,即墓穴中没有尸体,只有灵魂。这种丧葬方式与儒家传统的形神观念发生了冲突,也对正在建设的五礼制度产生了威胁,因此受到朝廷高官大儒的猛烈抨击,遭到了被禁止的命运。在南北朝后期乃至隋唐,招魂葬有越来越盛行的趋势,这和五礼制度成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招魂葬 形神观念 五礼制度
下载PDF
道教咒术中的主客体思想
4
作者 龚晓康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道教 咒术 教义思想 形神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