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道经形误字例释 被引量:6
1
作者 叶贵良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5,共6页
敦煌道经写本有很多形误字,这些形误字是整理和研究敦煌道经文献的一大障碍。重视形误字的辨析对敦煌道经文献的整理与敦煌道经词汇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 敦煌道经 词汇研究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形误字考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琳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4期92-102,127,128,共13页
传世《金瓶梅词话》的底本主体是听录而来的手写本,字迹潦草,讹误满纸,而刻版写样者文化水平不高,对草书、俗字多有误识,更增加了《词话》文字的错谬,致使很多句子不知所云。虽经众多学者反复校释,疑难之处仍然比比皆是。今摭取学人未... 传世《金瓶梅词话》的底本主体是听录而来的手写本,字迹潦草,讹误满纸,而刻版写样者文化水平不高,对草书、俗字多有误识,更增加了《词话》文字的错谬,致使很多句子不知所云。虽经众多学者反复校释,疑难之处仍然比比皆是。今摭取学人未能辨识或确认的讹误字加以解证,庶几还原词语,疏通文意,且见熟悉草书、俗字对解读文献之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形误字通例
3
作者 杨琳 《汉字汉语研究》 2022年第3期31-44,126,共15页
《金瓶梅词话》中字句错讹多如牛毛,尽管前修时贤已做了大量的校订工作,然而离扫清字词障碍还有很大差距。造成校正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考校者对《词话》粗制滥造的印制过程缺乏正确的认知,大都在表面规范的楷书刻本内考虑问题,... 《金瓶梅词话》中字句错讹多如牛毛,尽管前修时贤已做了大量的校订工作,然而离扫清字词障碍还有很大差距。造成校正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考校者对《词话》粗制滥造的印制过程缺乏正确的认知,大都在表面规范的楷书刻本内考虑问题,不足以应对《词话》本文的复杂性。二是《词话》的语言是方言口语,考校者欠缺方言俗语方面的知识储备。校释《词话》须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若一味从规整的楷书字着眼,往往歧路亡羊,难得真相。本文将《词话》形误字归纳为三种类型:(1)误识行草书造成的形误,(2)误分行草书造成的形误,(3)误识异体字造成的形误。由于古籍无不经历手写阶段,这三类讹误对校释其他古籍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形误字辨正
4
作者 杨琳 《华夏文化论坛》 2019年第2期186-198,共13页
《金瓶梅词话》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世以来,校勘解释者层出不穷,然而直到今天,难以理解的字词仍然不胜枚举。造成难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字的讹舛。本文摭取30个疑难形误字予以辨正。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原文传递
对语气词“那”中古用例的语文学讨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庆之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了证明语气词"那"在中古已经产生,学术界近二十年陆续找出一些新的用例。利用语文学的方法考察这些用例,发现绝大多数都不能成立。这些"那"有的是错字,有的是语气词"耶"的形误字,有的则是动词或疑问词&... 为了证明语气词"那"在中古已经产生,学术界近二十年陆续找出一些新的用例。利用语文学的方法考察这些用例,发现绝大多数都不能成立。这些"那"有的是错字,有的是语气词"耶"的形误字,有的则是动词或疑问词"奈"的通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那” 语气词“耶” 疑问词“那” 疑问词“奈” 动词“奈” 通假 语文学
原文传递
中古文獻所見語氣詞“那”的性質——再論近代漢語語氣詞“那”的來源
6
作者 朱慶之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59-199,共41页
現代學者大都認爲近代漢語語氣詞'那'在魏晉時期已經産生。筆者(朱慶之1991)根據中古佛經中的大量'那''耶'異文資料認爲,中古時代寫作'那'的句末疑問語氣詞其實都是'耶'的形誤字,其讀音仍然同&... 現代學者大都認爲近代漢語語氣詞'那'在魏晉時期已經産生。筆者(朱慶之1991)根據中古佛經中的大量'那''耶'異文資料認爲,中古時代寫作'那'的句末疑問語氣詞其實都是'耶'的形誤字,其讀音仍然同'耶',並非語言中有一個讀音爲'那'的新語氣詞。二十多年來,陸續有一些商榷的文字發表。批評者回避筆者的兩個關鍵疑問,另闢蹊徑,試圖從論證'那'在中古有表示肯定語氣的用法來維持舊説。本文將就此作進一步的討論:除了用'耶'同樣具有表示肯定語氣的用法來證明批評者的立論不能成立外,還運用漢語俗文字學的理論來對'耶—那'混用現象的性質作新出的解釋。在中古時代,'那'除了'本職工作'以外,還是'耶'的俗字。文章的目的是釐清事實,並唤起研究者的進一步興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語氣詞“那” 語氣詞“耶” 形誤字 漢語俗文 中古漢語 近代漢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