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书学:“形象喻知”述评方式的落幕及其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谷香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7-103,共7页
汉字是先民以"象形"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故"以形写象"的内在诉求极大地促成了"形象喻知"的述评方式在中国古代早期书法批评中的兴盛。但到了宋代,米芾、朱长文等人则提出了"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汉字是先民以"象形"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故"以形写象"的内在诉求极大地促成了"形象喻知"的述评方式在中国古代早期书法批评中的兴盛。但到了宋代,米芾、朱长文等人则提出了"要在入人,不为溢辞"的新的批评观点,当时的书法史论著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种平实、明确的批评文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因来说,得益于文化向下的系列普及运动,以及宋初从柳开到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从内因来说,一方面,随着文字的成熟,文字的象形因素已经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形象喻知"的述评方式必然带来理解的模糊和不确定性,这对于书法技法的传承和书法作品的鉴赏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形象喻知"的述评方式在宋代的式微,既是我国书法史学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学 形象喻知 宋代 书法批评
下载PDF
从“长年荡桨,群丁拨棹”看晚年黄庭坚书法道路
2
作者 张炬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101-110,共10页
本文将黄庭坚在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的形象描述进行历史复原,并置于北宋当时社会生活中进行考察,结合文献记载、图例、作品以及黄氏此一时段的书论依理序说,从构成原理、形式美感和风格特征等层面来展现“长年荡桨,群丁拨... 本文将黄庭坚在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的形象描述进行历史复原,并置于北宋当时社会生活中进行考察,结合文献记载、图例、作品以及黄氏此一时段的书论依理序说,从构成原理、形式美感和风格特征等层面来展现“长年荡桨,群丁拨棹”所喻知的书学内涵。进一步印证黄庭坚从自然物理中所获得的力度美感和运动节律,通灵感悟为他草书紧駃曲涩、奇宕纵逸的审美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长年荡桨 群丁拨棹 形象喻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