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徽纆”到“徽纏”
- 1
-
-
作者
韩小荆
-
机构
武汉大学
-
出处
《辞书研究》
202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
基金
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佛经音义与佛典的综合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1AYY01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文章指出,“徽纏”一词古籍常见,究其来源,乃是“徽纆”之误。然习误既久,积非成是,至少到明代,“徽纏”就已在文献语言中被广泛接受,但元代文人基本还是以“徽纆”为正,所以辞书中收录“徽纏”词条时,例证不应使用元代以前的文献。文字的“形近相乱”会对文献语言的词汇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徽纆”演变为“徽纏”,即是典型例证。
-
关键词
徽纏
徽纆
形近相乱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古籍中的“羌”“差”之乱
- 2
-
-
作者
韩小荆
-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17,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基金项目“《川音》辑佚与研究”(20YJA740017)。
-
文摘
古发语词"羌"出自楚语,主要出现于句首,用以加强语气,对后面分句有强调作用,义近"实乃"。隋唐以后"羌"的使用减少,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故后人对其句法语义功能不甚了了,且因其手写体与程度副词"差"相似,句法位置相当,故在后代的刻本文献中常被误认为"差",甚至被径改为叹词"嗟",或者被替换为"尤"、"固"、"若"等副词、连词,导致今人对古籍文意的理解产生偏差,故不可不辨。
-
关键词
羌
差
形近相乱
古籍校勘
-
Keywords
Qiang(羌)
Cha(差)
The confusion of similar character pattern
The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