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字形近而讹对古汉语词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子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112,共4页
古汉语中形近而讹、因讹成训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文字校勘的问题,而是影响到汉语词义训释的方法与理论的问题,故值得提出来作进一步研究与商讨。
关键词 汉字 形近而讹 古汉语词汇
下载PDF
《三国志·郤正传》“管窥筐举”当为“管窥莛举”
2
作者 肖瑜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143-146,共4页
从崔自默关于《淮南子》之说,即"筳"与"筐"二字因章草书形近而讹,联想到《三国志》"管窥筐举"应为"管窥莛举"。今通过辨析"筐""筳""莛"的字形,辅以古代写本字形... 从崔自默关于《淮南子》之说,即"筳"与"筐"二字因章草书形近而讹,联想到《三国志》"管窥筐举"应为"管窥莛举"。今通过辨析"筐""筳""莛"的字形,辅以古代写本字形,揭示"筐/筳/莛"字形互相混用缘由,昭明"莛举"之义。得出的结论支持吴仁杰、俞樾和赵建明的观点,即"莛"指"草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國志·郤正傳》 管窥筐举 管窥莛举 形近而讹
下载PDF
字形讹混与古书校读——以“面”“而”“向”“回”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志翘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5,128,共11页
古代文献在历代传抄镌刻过程中,因字形相近而讹者触处可见。有时因一字之讹而使文意百思不得其解,或致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排比历代字讹的实例,总结一些历代字讹的规律,有时可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效应,是我们做好古籍整理工作... 古代文献在历代传抄镌刻过程中,因字形相近而讹者触处可见。有时因一字之讹而使文意百思不得其解,或致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排比历代字讹的实例,总结一些历代字讹的规律,有时可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效应,是我们做好古籍整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古文献中“面(靣)”“而”“向”“回”四字字形相近,经常互讹这一认识,对古文献中几个疑难问题作出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献 形近而讹 词语考释
原文传递
“皋”“睪(澤)”再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波先 《汉字汉语研究》 2022年第3期68-71,89,127,共6页
《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句中的“皋”之所以训作“澤”,因为“皋”是“睪(澤)”的字形误写,“澤”又是“睪”的后起增旁字。实则不然。“皋”有“澤”义,是该字的应有之义;“睪”亦非“澤”的初文。“皋”“睪”之所... 《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句中的“皋”之所以训作“澤”,因为“皋”是“睪(澤)”的字形误写,“澤”又是“睪”的后起增旁字。实则不然。“皋”有“澤”义,是该字的应有之义;“睪”亦非“澤”的初文。“皋”“睪”之所以存在大量的形近而讹产生的正字与形讹字的异文,是因为“皋”的本义和基本义都是“澤”,而“澤”的声符“睪”又与“皋”形体相近,以致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睪(澤) 形近而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