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美丽的鱼医生——彩女鱼
- 1
-
-
作者
张耀
-
出处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8-79,共2页
-
-
关键词
“彩女鱼”
珊瑚礁石
鱼
疾病治疗
-
分类号
S94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国外兴起五彩女丝袜
- 2
-
-
-
出处
《纺织导报》
CAS
1992年第10期16-16,共1页
-
文摘
《香港市场》的一篇报道中说,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黑色和肤色女丝袜大行其道,至今势头仍不见减弱.按照传统的看法,女性穿肤色或黑色丝袜代表着礼貌.不过,有些人穿久了,难免觉得腻味.于是,五彩色系的女丝袜应时而生.但有人认为女性穿五彩丝袜有些“出格”.然而现在五彩女丝袜仍然冲破旧观念的制约脱颖而出,似乎是反映了社会规范与女性追求自我两种力量的相互统一.
-
关键词
彩女
彩色系
八十年代
社会规范
就这样
应时而生
色彩语言
职业女性
-
分类号
TS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
-
题名美国的“鱼医生”“彩女鱼”
- 3
-
-
作者
张跃
-
出处
《海事大观》
2003年第3期42-42,共1页
-
-
关键词
“彩女鱼”
鱼类
海洋
鱼病
治疗
试验
-
分类号
Q959.4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好莱坞头号女影星伊丽莎白·泰勒渴望第八次做新娘
- 4
-
-
作者
黎枫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23-23,共1页
-
文摘
有美国影圈“第一美女”之誉、五次荣膺奥斯卡金奖提名、两次夺魁奥斯卡影后的著名电影巨星伊丽莎白·泰勒,最近公开披露说,她很希望近期内第八次出嫁再当新娘——她承认,未来的新郎君将选中现年三十七岁的莱利先生、莱利以“知难而进”的巨大诱惑力和征服力使泰勒终做决定,告别第七任丈夫出版商人弗布斯.据称,莱利仁兄之相貌和气质酷似泰勒的第五。
-
关键词
英国电影
别第
布斯
埃及艳后
彩女
巴黎竞赛
先质
艺术生
艺术之路
酒毒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唐三彩钱柜
- 5
-
-
作者
师小群
-
出处
《文博》
1991年第1期115-115,共1页
-
文摘
古人储钱,多以陶罐用作埋藏钱币的容器。而日常生活中用何物储钱,则鲜为人知。1955年西安东郊王家坟村第90号唐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中,有一件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三彩钱柜,虽属明器,但却是唐代日常生活用具的真实写照。钱柜通高13.3、长15.5、宽12.1厘米,柜身呈长方形,上部两端有脊棱;四角有支撑柜身使之悬空的折角形柜腿。
-
关键词
随葬器物
唐墓
堆塑
生活用具
兽面
博物馆藏
角形
王家
环钮
彩女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2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川剧舞台上的“二人转”
- 6
-
-
作者
曾祥明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8-48,共1页
-
文摘
“二人转”是东北土特产,不知什么时候给引进了川剧舞台。“天天过秋江,夜夜拷虹娘,永不关门的迎贤店,一年四季做文章”,这首使我们痛心疾首的顺口溜,除了讽刺川剧舞台上传统剧目的贫乏之外,似乎还点着了川剧舞台上老是“二人转:的“穴道”,真使我们又麻又胀。不是么?我们川剧舞台上演出频率最高的传统折子戏,常常只是两个人,多不过仨! 细细一想,“二人转”的好处倒也挺多的哩。
-
关键词
迎贤店
生旦净丑
百看不厌
演出团体
彩女
张三有
王五
-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法门迎佛骨 志在兴大唐——评华剧《法门轶事》
- 7
-
-
作者
韩邦利
-
出处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8-40,共3页
-
文摘
几声幽婉的钟声过后,“大雄宝殿”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眼帘,佛像前红烛高照,香烟缭绕,众僧披袈合十诵念佛经,这就是闻名海外,藏有佛指舍利的佛门圣地——法门寺。佛乐奏起,一声“武皇后驾到”,法聪禅师率众僧侍立两旁合十恭侯,武皇后在众宫娥、彩女的簇拥下,仪态庄重,移步前行,虔诚地跪于金佛像前,一表迎佛入宫供奉之心。此次迎佛是武则天执掌朝政,称为“圣神皇帝”之前的一场斗争序曲,她不顾贞观老臣长孙无忌等人的百般阻难和强烈反对,冒着被废黜的风险,以刚强机智的政治家风度、善应变、通权谋的斗争策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通过迎佛计划的完满实现。
-
关键词
法聪
迎佛骨
彩女
废默
高宗
掌朝纲
武媚娘
武后
人物形象
唐中期
-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汉宫泪
- 8
-
-
作者
邓春松
-
出处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5-36,共12页
-
文摘
人物表钩弋刘彻赵母霍光金日(石单) 田千秋苏文粉娥弗陵众村姑众宫女御林、校尉、长随序幕[汉武帝天汉元年春。[幕启。钩弋、粉娥与众村姑携钩、笼采桑上。钩弋宛若飞鸿,又似鹤立鸡群,美艳无匹、翩翩其中。(合唱)旭日东升,霞光荡漾, 山野村姑采桑忙。桑田碧如海, 采来叶满筐。蚕宝宝儿,吐丝结网, 织成锦缎漫天扬。剪出长舞袖, 裁成宫样妆。长空翩翩舞, 山河共欢畅。倾城倾国,钩弋姑娘,
-
关键词
刘彻
田千秋
汉宫
掖庭
宫娥彩女
采桑女
封皇后
轮台诏
宫样
汉昭帝
-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緙丝七夕图
- 9
-
-
作者
嚴勇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紫禁城》
1992年第3期12-12,42,共2页
-
文摘
织绣画乃是融织绣与绘画於一体,以多种多样的织绣工艺表现丰富广泛的绘画题材的艺术品,因其特有的丝线光泽及较强的立体感和装饰趣味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织绣画多仿摹古人名画,内容以山水花鸟、神仙高士及吉祥图案为大宗。在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举办的《明清织绣画展》中,有一件《缂丝七夕图》,描绘的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庆拜场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表现节令风俗内容的织绣艺术珍品。《缂丝七夕图》,米色地,长47厘米,宽32厘米,清代初期作品。“七夕”节是一个富有浓郁传说色彩的传统佳节。相传,牛郎与织女相恋相爱,却为天帝拆散,隔於银河两侧,仅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七夕)鸟鹊为之搭桥,纔得相会一次。“七夕”节的由来,渊远流长,自秦汉时期即具雏型。据《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於开襟楼,俱以习俗。”其後。
-
关键词
绘画馆
绘画题材
清代初期
绣画
吉祥图案
七月七日
彩女
渊远流长
《西京杂记》
艺术珍品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女性独白
- 10
-
-
作者
刘亚丽
-
出处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77-78,共2页
-
-
关键词
我爱你
一朵花
温暖如春
我是谁
割锯
在远方
彩女
气侯
三人
-
分类号
I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克孜尔石窟壁画艺术简介
- 11
-
-
作者
林训
-
出处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5-16,26-30,共7页
-
文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方,沿木扎特河谷北岸的悬崖上,凿刻了密如蜂房的石窟群。克孜尔是维吾尔语,红色的意思。因与石窟群相对的、座落在南面的雀尔达格山呈赭红色,朝晖夕照中色艳如胭脂,故当地人以“克孜尔”称之。石窟绵延长达3.2公里,现有编号洞窟236个。因千余年的社会变动,人为的破坏和风雨的剥蚀,室外建筑和室内雕塑均已残毁殆尽,遗存壁画的洞窟仅有80个左右,壁画大多已衣饰不整,面目残破了。但仅就幸存下来的壁画,也足以使来访者叹为观止。
-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壁画
艺术简介
石窟群
赭红色
维吾尔语
晕染法
格山
石窟艺术
彩女
说法图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京剧念白的魅力
- 12
-
-
作者
孙毓敏
-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49-50,共2页
-
文摘
京剧界形容唱腔与念白的关系总要这样讲:“千斤话白四两唱”,这是过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了。这种说法无非是警告演员:不要忽略了念白,要在念白上多下功夫。荀慧生、周信芳、马连良等老一代艺术大师都是十分重视念白,并在大段念白上下过功夫的!我是荀慧生的徒弟,在我常演的《红娘》(“
-
关键词
荀慧生
周信芳
马连良
香罗带
汉文皇后
拷红
大段
汉律
宫娥彩女
舞台效果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七夕”风俗谈
- 13
-
-
作者
庄俊华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49-52,共4页
-
文摘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节日里独呈异彩的七夕。清人王士祯《香祖笔记》称:'七夕之说,自三代以来,相沿旧矣。'我们虽无法肯定夏商周是否有此节日,但至少可以肯定秦汉时已有节日雏型。《西京杂记》云;'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褛,俱以习俗。' 古人认为:'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太平御览》
-
关键词
《西京杂记》
阳数
《太平御览》
七月七日
七月初七
彩女
夏商周
乞巧文
开元天宝遗事
文人雅士
-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秦腔行当 龙套
- 14
-
-
-
出处
《当代戏剧》
2022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龙套俗称跑龙套、打旗的、四竹竿等。秦腔杂角之一。因演员所穿各色龙套衣而得名。种类包括站班的衙役、打仗的兵卒、皇帝的护卫、掌伞的宫女、官员的随从、将相的校尉、后宫的彩女等。一般剧团不设专职龙套,多由其他闲角兼演。龙套几乎在每出戏里都有。一般以四人为一堂,依次分称头、二、三、四家(又称头、二、三、四旗)。帝王将相出行、坐堂,先由龙套领起、分列左右站定,以此烘托身份地位以壮声威。
-
关键词
秦腔
身份地位
彩女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父亲的来信
- 15
-
-
作者
吴存君
-
出处
《杉乡文学》
2007年第24期31-31,共1页
-
文摘
我的老家是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二十岁那年,我进城参加了工作。每个星期,父亲都会给我寄信来。时过不久,我连拆信都显得很勉强,因为父亲的每一封信都大同小异,信的开头一般是:"亲爱的儿子,近来一切好吗?工作顺吗?
-
关键词
一封信
就这样
给你
信都
崎岖山路
建阳
彩女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梦回大唐
- 16
-
-
作者
张亚平
王景琨
-
出处
《宝藏》
2011年第3期41-41,共1页
-
文摘
在我们的印象中,唐代妇女以胖为美,其实并不尽然。从存世的不同时期的唐俑可以看出,初唐的素陶人物多清瘦修长,武周、中宗时期的三彩女俑仍见苗条清秀,睿宗而降,始趋丰满健硕。
-
关键词
梦回
彩女
唐代妇女
睿宗
鉴评
上生
张亚平
徐惠
中国历史
-
分类号
J529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七夕节的由来
- 17
-
-
-
出处
《意林(金故事)》
2007年第5期4-5,共2页
-
文摘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
关键词
七夕节
七孔针
开元天宝遗事
唐宋诗词
《西京杂记》
七月七日
诗说
乞巧节
彩女
中所
-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西太后过生日
- 18
-
-
作者
爱新觉罗·溥佐
-
出处
《文史春秋》
1994年第2期54-55,共2页
-
文摘
西太后过生日爱新觉罗·溥佐编者按:本文作者为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弟,载瀛贝勒之子。他在1981年写了一组有关清宫轶闻的文章,于同年1月26日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本文为其中一篇。在我年青的时候,并没有赶上西太后执政。但是从我父亲瀛贝勒的口中,却听到他讲...
-
关键词
西太后
末代皇帝溥仪
载瀛
香港《大公报》
溥佐
李莲
佛香阁
面色如土
宫娥彩女
万寿山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