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平扫的彩色编码图对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初筛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娜娜 郭立 +3 位作者 林奕城 王依影 华一凡 赵婕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25-202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的彩色编码图在发现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中的价值。方法由两名具有不同专业水平的观察者对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19例SISMAD和15名对照组的CT平扫图像和经彩色编码处理后的CT平扫图像(彩色编码图...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的彩色编码图在发现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中的价值。方法由两名具有不同专业水平的观察者对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19例SISMAD和15名对照组的CT平扫图像和经彩色编码处理后的CT平扫图像(彩色编码图)进行观察和分析,来评估彩色编码图在SISMAD发现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两名诊断医师采用CT平扫图像诊断SISMAD的敏感度分别为42.10%、31.58%,特异度分别为93.33%、80.00%,准确率分别为64.71%、52.9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7、0.558;两名诊断医师采用彩色编码图诊断SISMAD的敏感度均为52.63%,特异度分别为93.33%、86.67%,准确率分别为70.59%、67.65%,AUC分别为0.730、0.696。在SISMAD血栓组中,两名诊断医师采用CT平扫图像诊断SISMAD的敏感度分别为60.00%、40.00%、特异度均为79.31%,准确率分别为76.47%、73.53%。两名诊断医师采用彩色编码图诊断SISMAD的敏感度均为80.00%,特异度分别为79.31%、75.86%,准确率分别为79.41%、76.47%。彩色编码图对低年资放射诊断医师诊断信心的提高有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平扫的彩色编码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肉眼对病变影像的辨识度,进而有助于SISMAD的发现。并且,使用彩色编码图可以有效地提高影像诊断医师诊断SISMAD的信心、准确率及提高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特别是对于假腔内有血栓形成的SISM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彩色编码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平扫
原文传递
彩色编码血流图对颅内动静脉畸形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文立利 张鑫 +6 位作者 张庆荣 吴琪 张翔圣 茅磊 吴伟 杭春华 王汉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15-420,共6页
目的探讨彩色编码血流图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术前及术中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VM患者术前行常规全脑DSA检查,并用i Flow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的彩色编码血流图的影像资料,在二维DSA图像及彩色编码血流图上对AVM的病灶范围、... 目的探讨彩色编码血流图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术前及术中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VM患者术前行常规全脑DSA检查,并用i Flow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的彩色编码血流图的影像资料,在二维DSA图像及彩色编码血流图上对AVM的病灶范围、血管构筑及血流动力学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5例AVM患者中,小型9例(其中4例畸形团表现为弥散型),中型3例,大型3例;单支供血动脉8例,多支供血动脉7例;单支引流静脉11例,多支引流静脉4例。在显示动静脉畸形团大小,尤其是弥散型畸形团方面,彩色编码血流图较二维DSA图像可更加清晰。彩色编码血流图能直观显示表浅和深部的引流静脉走形,同时根据曲线下面积大小和半峰宽长短,可以判断出主要引流静脉和次要引流静脉,并能直观反映脑血流的完整周期。结论彩色编码血流图可快速、准确地描绘出AVM的范围、血管构筑特征以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彩色编码血流
下载PDF
一种B超伪彩色变换装置
3
作者 林发银 江友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4-37,共4页
介绍B超伪彩色处理中一种彩色变换装置的原理,该装置利用数字编码技术,对黑白图像进行24种彩色变换,临床上可任选其中一种彩色编码图像,大大增强黑白B超的功能,是提高早期病灶诊断率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 超声波诊断 变换装置 彩色处理 彩色编码图
下载PDF
iFlow成像辅助诊断脑血管性病变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远亮 周玉明 +3 位作者 童绥君 傅建新 王向东 姜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评估iFlow成像在脑血管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常规全脑2DDSA检查,对所采集的图像用iFlow软件编码,由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分别观察2D DSA图像及iFlow彩色编码血流图的血管解剖、病灶形态、大小、血流... 目的评估iFlow成像在脑血管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常规全脑2DDSA检查,对所采集的图像用iFlow软件编码,由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分别观察2D DSA图像及iFlow彩色编码血流图的血管解剖、病灶形态、大小、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估iFlow对脑血管病变是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iFlow成像能在一幅iFlow彩色编码血流图上完整显示脑血管DSA采集的动态序列所包含的病变信息,包括病灶的解剖形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组织灌注情况,较2D DSA更加直观。低年资医师和高年资医师对iFlow辅助诊断价值认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2,P=0.014)。结论 iFlow较单独2D DSA图像显示病变更全面,能对临床医师、尤其是低年资医师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iFlow成像 彩色编码血流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3.0T MR及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上的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梅丽 陈鑫 +3 位作者 陈志远 汪印强 刘斯润 刘玉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在3.0T MR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上的影像表现.方法:使用GE 3.0T MR,对病例组进行T1WI,T2WI,FLAIR及DTI扫描,分析其在常规MRI上的表现;进行DTT成像,分析纤维束的形态及连续性.结果:69例病例组中...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在3.0T MR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上的影像表现.方法:使用GE 3.0T MR,对病例组进行T1WI,T2WI,FLAIR及DTI扫描,分析其在常规MRI上的表现;进行DTT成像,分析纤维束的形态及连续性.结果:69例病例组中,脑萎缩患者35例,占50.7%;在FLAIR及T2WI上皮质脊髓束走行区高信号患者,27例,占39.1%;中央前回皮质下"黑线征"为21例,占30.2%;69例病例组皮质脊髓束在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上颜色混杂,在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图上呈FA值较低的绿色或蓝色;部分病例组(9例)双侧皮质脊髓束形态欠对称;部分病例组(12例)脑桥层面未见纤维束通过.结论:ALS患者的常规MRI表现阳性率低;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通过三种颜色混杂提示纤维束走行方向紊乱;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图可直观显示ALS患者纤维束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三维彩色编码张量 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
下载PDF
iFlow软件在B型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光锐 郭曦 +7 位作者 吴文辉 黄小勇 李铁铮 韩晓峰 薛玉国 濮欣 蒲俊舟 黄连军 《中国医药》 2017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iFlow软件在B型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39例因B型主动脉夹层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在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时,应用iFlow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而得到彩... 目的探讨iFlow软件在B型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39例因B型主动脉夹层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在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时,应用iFlow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而得到彩色编码血流图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真、假腔造影剂的达峰时间,分析达峰时间与测量点距离的相关性。结果3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后前位上无法区分真、假腔而予以排除;余37例患者均成功行iFlow重建,其中男30例、女7例。真腔4个测量点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4个测量点达峰时间分别为(3.4±1.3)、(3.8±1.4)、(4.0±1.4)、(4.5±1.3)s,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0,P〈0.05)。真腔、假腔达峰时间随着降主动脉测量点距离的增加而均呈增加趋势(r2=0.034、0.075,均P〈0.05)。真腔总体达峰时间为(2.9±0.8)s,假腔为(3.9±1.4)s,假腔血流速度慢于真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Flow对于计算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血流速度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可用于评估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是主动脉夹层影像诊断评估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彩色编码血流
下载PDF
胃癌能谱CT成像的技术优化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琼珠 李娴 +3 位作者 沈一濂 蓝日辉 宋玉全 蒙秋华 《科技视界》 2022年第2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显示胃癌的优化成像方案及提高胃癌诊断准确性。方法:分析40例胃癌患者能谱CT的40~70 keV单能量图像上病灶的CT值及对比噪声比、同层面竖脊肌CT值及标准差和信噪比;对门脉期40 keV及70 keV单能量图与碘基图的彩色编码碘... 目的:探讨能谱CT显示胃癌的优化成像方案及提高胃癌诊断准确性。方法:分析40例胃癌患者能谱CT的40~70 keV单能量图像上病灶的CT值及对比噪声比、同层面竖脊肌CT值及标准差和信噪比;对门脉期40 keV及70 keV单能量图与碘基图的彩色编码碘融合图在ROC分析的基础上对比评价。结果:胃癌病灶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均以40 keV单能量图显示最佳,其中门脉期显示更佳,最佳CNR分别为(2.82±1.52)和(5.01±2.35)。对门脉期40 keV和70 keV单能量图与其碘基图的彩色编码碘融合图进行ROC曲线比较,70keV和40keV融合图曲线的Az为0.875和0.90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能谱CT的40 keV单能量图和碘基图的彩色编码碘融合彩图质量较好,能提高胃癌病灶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能谱CT 对比噪声比 信噪比 彩色编码碘融合
下载PDF
白质纤维束成像在颅内肿瘤中的初步应用
8
作者 王关顺 刘云霞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186-187,共2页
本组对22例颅内肿瘤行白质纤维束成像,初步探讨MR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根据彩色编码图对脑肿瘤引起的白质纤维束改变进行分类,显示颅内肿瘤与周围白质的关系,帮助制定术前... 本组对22例颅内肿瘤行白质纤维束成像,初步探讨MR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根据彩色编码图对脑肿瘤引起的白质纤维束改变进行分类,显示颅内肿瘤与周围白质的关系,帮助制定术前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白质纤维束 颅内肿瘤 应用 彩色编码图 术前计划 脑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