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漱溟:最早为《中国报学史》纠错的人——从戈公振“彭翼仲案”记述之误的考订说起
1
作者 吴翔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5-77,共3页
梁漱溟是最早发现《中国报学史》有错并力图纠正的人。针对戈公振关于晚清"彭翼仲报案"解释的3个错误,他在1960年《记彭翼仲先生》一文中加以匡正,尤其是《京话日报》被封的原因,他提供了"报道处死康党"(直接)、&qu... 梁漱溟是最早发现《中国报学史》有错并力图纠正的人。针对戈公振关于晚清"彭翼仲报案"解释的3个错误,他在1960年《记彭翼仲先生》一文中加以匡正,尤其是《京话日报》被封的原因,他提供了"报道处死康党"(直接)、"开罪巡检部等国家权威机关"(间接)、爱国反帝维新立场(根本)等三方面原因,全面、精确而有说服力。新闻学界目前已接受梁的影响,却不坚定彻底;依然有人以讹传讹,继续戈著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 错误 彭案
下载PDF
无关道德的“老太太摔倒均衡”分析——从“彭宇”案到“佛山女童”事件的理性逻辑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锦辉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23-33,158,共11页
社会在是否帮扶摔倒者这一事件上会自发形成一个为社会所承认的低水平救助均衡。这一低水平救助均衡是道德责任与个人利益、理性与非理性的均衡点,也是一个为社会公众实际认同的现实选择。法律无法将这一理性计算形成的均衡点提高至更... 社会在是否帮扶摔倒者这一事件上会自发形成一个为社会所承认的低水平救助均衡。这一低水平救助均衡是道德责任与个人利益、理性与非理性的均衡点,也是一个为社会公众实际认同的现实选择。法律无法将这一理性计算形成的均衡点提高至更高水平。而"彭宇"案判决与媒体的宣扬使得维持这一稳定的低水平均衡所需要的社会预期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均衡点偏移并最终消解。从"彭宇"案到"佛山女童"事件遵从的就是这一必然逻辑。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于从制度上调整规则维系社会自发形成的低水平救助均衡,而不是呼吁道德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摔倒-帮扶'均衡 社会预期 '宇' '佛山女童'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