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影像发声法干预护生护理职业风险认知的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芮寒 王婧 +2 位作者 邹宇 巩文花 王芳 《护理学报》 2018年第7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将影像发声法在护生护理职业风险认知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6—11月选取某大专院校49名护生采用影像发声法干预其护理职业风险认知,干预前后采用护理职业风险认知量表对护生认知情况测评。结果干预后,护生的护理职业... 目的探讨将影像发声法在护生护理职业风险认知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6—11月选取某大专院校49名护生采用影像发声法干预其护理职业风险认知,干预前后采用护理职业风险认知量表对护生认知情况测评。结果干预后,护生的护理职业风险认知问卷得分总分及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P<0.05)。结论应用影像发声法干预护生护理职业风险认知可,使护生主动参与干预过程并进行自我反思,对强化护生护理职业风险认知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发声法 护生 风险认知
下载PDF
影像发声法的设计思路及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曲映蓓 辛自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年第8期493-499,共7页
作为一种行动研究方法,影像发声法通过组织行动者拍摄特定主题的照片,对照片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问题成因和对策,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改变。影像发声法的实施包括五步:确定目标与主题、招募被试、拍摄前准备、照相和讨论活动、结果分析。... 作为一种行动研究方法,影像发声法通过组织行动者拍摄特定主题的照片,对照片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问题成因和对策,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改变。影像发声法的实施包括五步:确定目标与主题、招募被试、拍摄前准备、照相和讨论活动、结果分析。该方法具有转换看待问题视角、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以视觉图像为工具和便于弱势群体发声的优势,但它缺乏客观评估体系,成本较高,研究费时,容易涉及伦理问题。今后的研究可结合影像发声法和心理学干预实验,兼用质化和量化证据进行研究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发声法 行动研究 设计思路 应用
下载PDF
影像发声法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以上海市D医院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浪 何姗姗 《社会建设》 CSSCI 2020年第2期16-28,共13页
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在不断增长。目前,我国有近300万帕金森患者。帕金森患者因病而导致自身形象的改变和运动障碍,使得其自我效能感较低,存在自尊低下、不自信等心理问题,这会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家庭的幸福。... 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在不断增长。目前,我国有近300万帕金森患者。帕金森患者因病而导致自身形象的改变和运动障碍,使得其自我效能感较低,存在自尊低下、不自信等心理问题,这会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家庭的幸福。运用影像发声法在上海市D医院开展干预试验,探究帕金森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依据亲身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生理情绪状况四种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来开展小组干预活动,结果发现影像发声法对帕金森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具有可行性,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总体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患者 自我效能感 影像发声法
下载PDF
参与式社区规划何以增强?——基于影像发声法的地方实践与经验启示
4
作者 操小晋 朱天可 +1 位作者 李雪伟 邓元媛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在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社区参与从“幕后文本”走向“台前行动”,破解知其义而收效甚微的迷思需要更具操作性的研究工具予以应对,源于西方理论、始于中国实践的影像发声法提供了可参考的增强路径。文章从影像发声法的概念、起源、... 在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社区参与从“幕后文本”走向“台前行动”,破解知其义而收效甚微的迷思需要更具操作性的研究工具予以应对,源于西方理论、始于中国实践的影像发声法提供了可参考的增强路径。文章从影像发声法的概念、起源、行动过程等介绍了基于该方法的社区参与式设计之可行性,强调问题关切、批判对话和赋权变革的三阶目标,指出其具有丰富研究数据、参与门槛低和赋权于民等众多优势,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伦理道德和强化影响深度;之后以加拿大社区健康环境项目为例,阐述了影像发声法的介入过程并展开阶段性反思;最后,从因地制宜、视听互构、程序正义、实施保障和空间治理等层面讨论了影像发声法对我国参与式社区规划的实践启示,旨在促进人人能够享有社区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发声法 社区规划 参与式设计 增强工具 地方实践
原文传递
基于影像发声法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
5
作者 周霞 胡宝清 冯惜君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年第20期12-16,共5页
影像发声法是一种以“实践”和“参与”为特征的行为研究方法,通过赋权予行动者,转换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从而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文章阐述了影像发声法的概念及其运用于地理教学的意义,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节为例,从选择活动... 影像发声法是一种以“实践”和“参与”为特征的行为研究方法,通过赋权予行动者,转换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从而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文章阐述了影像发声法的概念及其运用于地理教学的意义,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节为例,从选择活动主题、预设活动目标、拟定活动过程、设计活动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影像发声法融入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并对此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发声法 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力
下载PDF
面向新文科的艺术教育:“影像发声法”在摄影专业毕业设计中的使用
6
作者 任悦 高川云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123,共4页
2018年,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正式提出“新文科”概念。新文科本质上是一种跨学科教育,但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冲突,这给跨学科主张的实现带来挑战。艺术教育的新文科转向也面临这些难题。本文作者在摄影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 2018年,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正式提出“新文科”概念。新文科本质上是一种跨学科教育,但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冲突,这给跨学科主张的实现带来挑战。艺术教育的新文科转向也面临这些难题。本文作者在摄影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引入视觉教育的理念,借鉴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影像发声法”拓展毕业设计的思路,深化和社会现实的关联。研究者希望借此探索艺术教育的新文科建设思路,倡导艺术教育面向科学文化打开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艺术教育 视觉教育 影像发声法 毕业设计
原文传递
何以践行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一项针对成年精障人士“老养残”家庭照料者的项目实践 被引量:8
7
作者 韩央迪 张丽珍 +2 位作者 赖晓苗 郑思佳 高瑞鑫 《社会工作》 2017年第4期35-53,109,共20页
受"去机构化"运动和精神健康"消费者运动"之影响,精障人士的照料责任越来越多地从机构转移到家庭,家庭进一步成为精障人士日常生活、康复融合之路上的核心支持。针对成年精障人士家庭照料者的需求评估发现,这些照... 受"去机构化"运动和精神健康"消费者运动"之影响,精障人士的照料责任越来越多地从机构转移到家庭,家庭进一步成为精障人士日常生活、康复融合之路上的核心支持。针对成年精障人士家庭照料者的需求评估发现,这些照料者的需求突出表现在自身的疾病管理、喘息服务、经济补贴、精障成员的未来养护、政策指导与咨询服务、家长互助与支持、法律支持等方面。而其中,精障人士的未来养护是照料者的最大忧思。本项目从服务使用者的需求出发,结合自我照料理论、积极心理学和影像发声法的理论与实务,设计了成年精障人士家庭照料者的社会工作综合干预项目。在传统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基础上,注重回应社会工作的社会本质及具象目标,着力促进家庭照料者、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决策者、社区他者等利益相关者对残障议题的平等对话,进而促进社会工作的反思性实践。基于对项目过程与结果的具象呈现,本项目的实践亦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整合提供了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精障人士 家庭照料者 自我照料 生命图书馆 法律沙龙 影像发声法
下载PDF
赋权理论视角下的青年社会参与研究——以“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站”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吴伟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15-122,共8页
在促进青年社会参与、提高青年主体性方面,批判性青年赋权模式是当前较为理想的赋权模式,而影像发声法是该模式的具体赋权工具。以此作为理论基础,通过"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来分析为青年赋权的过程,该项目... 在促进青年社会参与、提高青年主体性方面,批判性青年赋权模式是当前较为理想的赋权模式,而影像发声法是该模式的具体赋权工具。以此作为理论基础,通过"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来分析为青年赋权的过程,该项目的青年赋权符合批判性青年赋权模式的维度,并得出一些赋权青年的经验,包括:让青年参与数据分析过程、发展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载体作为推动力、要平衡青年参与者与成人督导之间的关系、培养青年领袖并提供积极支持、在青年群体中发展积极的同伴支持与同伴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 青年 社会参与 影像发声法
下载PDF
生态绅士化背景下城市洲岛地方感知研究
9
作者 浦景昀 余思奇 +3 位作者 郭玘涵 邹佳韵 陶安若 吴汶泽 《艺术科技》 2022年第22期171-174,共4页
随着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引导下,出现城市洲岛从生态涵养空间转型为城市建设发展新增长点的空间重构现象。文章以南京江心洲为实证对象,利用影像发声法,对城市洲岛社会空间变迁后多元主体的地方感体验进... 随着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引导下,出现城市洲岛从生态涵养空间转型为城市建设发展新增长点的空间重构现象。文章以南京江心洲为实证对象,利用影像发声法,对城市洲岛社会空间变迁后多元主体的地方感体验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建筑、公共空间、环境、交通与氛围,成为生态绅士化背景下江心洲岛地方感知的关键主题要素,原住民、外来工作者和外来游客等不同人群,在绅士化洲岛的地方感体验中的关注要素与情感波动呈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绅士化 城市洲岛 地方感 影像发声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