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影像尿流动力学特征分析
- 1
-
-
作者
蔡腾
彭强
王冰一
刘涛
张艳
-
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尿动力学中心
-
出处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8期828-832,共5页
-
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SB201901081)。
-
文摘
目的观察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患者影像尿流动力学特征,探讨其与损伤程度、损伤水平及治疗方案制订的关系。方法103例TSCI患者均行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损伤水平为颈髓损伤31例,胸腰髓损伤26例,骶髓下损伤46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标准进行分类,损伤程度为完全性脊髓损伤39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64例。103例患者均行影像尿流动力学检查,记录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etrusor-sphincter dyssynergia,DSD)、逼尿肌无反射、逼尿肌有收缩、低顺应性膀胱、膀胱感觉缺失、肾积水发生情况及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比较不同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TSCI患者影像尿流动力学特征,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1年后复查影像尿流动力学,比较治疗前、后影像尿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103例TSCI患者中,DO/DSD 48例(46.6%),逼尿肌无反射51例(49.5%),逼尿肌有收缩4例(3.9%),低顺应性膀胱40例(38.8%),膀胱感觉缺失58例(56.3%),肾积水7例(6.8%),最大逼尿肌压力为(39.6±23.2)cm H_(2)O,最大膀胱容量为(316.4±101.7)mL。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感觉缺失发生率(76.9%)高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43.8%)(χ^(2)=10.840,P=0.001),DO/DSD(51.3%)、逼尿肌无反射(48.7%)发生率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43.8%、5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髓损伤和胸腰髓损伤患者DO/DSD发生率(71.0%、61.5%)、最大逼尿肌压力[(47.4±26.1)、(49.5±28.2)cm H_(2)O]均高于骶髓下损伤患者[21.7%、(25.2±13.5)cm H_(2)O](P<0.05),逼尿肌无反射发生率(19.4%、38.5%)、最大膀胱容量[(281.7±118.3)、(279.1±117.4)mL]均低于骶髓下损伤患者[76.1%、(362.8±70.3)mL](P<0.05);胸腰髓损伤患者低顺应性膀胱发生率(57.7%)高于骶髓下损伤患者(26.1%)(P<0.05);颈髓损伤患者DO/DSD、逼尿肌无反射、低顺应性膀胱发生率及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与胸腰髓损伤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患者随访至2021年6月,随访完成97例,失访6例。抗胆碱能药物联合间歇性清洁导尿39例,其中1例因治疗效果不佳改为骶神经调节术联合间歇性清洁导尿;膀胱壁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间歇性清洁导尿2例;骶神经调节术联合间歇性清洁导尿4例;单纯间歇性清洁导尿27例;手法辅助排尿或叩击排尿14例;留置导尿11例。36例患者治疗1年后复查影像尿流动力学,膀胱感觉缺失发生率(33.3%)低于治疗前(58.3%)(χ^(2)=4.531,P=0.033),低顺应性膀胱发生率(63.9%)高于治疗前(38.9%)(χ^(2)=4.503,P=0.034)。结论骶髓上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DO/DSD,膀胱顺应性降低,最大逼尿肌压力增高和最大膀胱容量减小,依据影像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法可有效保护上尿路功能。
-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影像尿流动力学检查
逼尿肌过度活动/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膀胱顺应性
-
Keywords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video-urodynamics
detrusor overactivity/detrusor-sphincter dyssynergia
bladder compliance
-
分类号
R65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