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明斯基与另类的“真实”影像 被引量:1
1
作者 于亮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87,共6页
当今好莱坞著名的电影摄影师杰奴仕.卡明斯基是以影像的"真实"表达作为基础的,但是这种表达同时又裹挟着"表现主义"的元素。通过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应用,卡明斯基将"真实"的"影像情感"的表达... 当今好莱坞著名的电影摄影师杰奴仕.卡明斯基是以影像的"真实"表达作为基础的,但是这种表达同时又裹挟着"表现主义"的元素。通过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应用,卡明斯基将"真实"的"影像情感"的表达呈现在大屏幕上,将"写实"和"戏剧"两种不同类型的摄影元素融合,不断创造出崭新的视觉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摄影师 卡明斯基 影像情感 真实 类型片
下载PDF
《不虚此行》的情感影像语法分析
2
作者 杨俊蕾 《电影评论》 2023年第7期60-64,共5页
刘伽茵导演的新片《不虚此行》是一部注重情感影像叙事的现实类剧情片。故事采用段落化结构,穿插在段落间的诗意画面体现出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也将更为深层的情感心理因素加入现实影像。影片虽然采用了职业演员阵容,却在内在精神上契合... 刘伽茵导演的新片《不虚此行》是一部注重情感影像叙事的现实类剧情片。故事采用段落化结构,穿插在段落间的诗意画面体现出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也将更为深层的情感心理因素加入现实影像。影片虽然采用了职业演员阵容,却在内在精神上契合了新现实主义中的普通人主题。在突出现实主义影像叙事中的真情与真实的多个维度上,坚持了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中的普通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虚此行》真·现实主义 普通人 情感影像
原文传递
多重场面调度:《猎手之夜》中的偶得声音在克拉尔《白昼月光》和戈达尔《电影史》中的运用
3
作者 艾米·史克杰塞斯 姜清远(译) 张泠(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73,共16页
音乐是电影场面调度中的重要元素(“场面调度”指将观众带入电影世界的多重感官介面)。借鉴和发展米歇尔·穆赫雷(Michel Mourlet)“轮廓理论”(contour theory),来分析声音质地、震动和节奏等听觉元素如何产生与光、影、演员动作... 音乐是电影场面调度中的重要元素(“场面调度”指将观众带入电影世界的多重感官介面)。借鉴和发展米歇尔·穆赫雷(Michel Mourlet)“轮廓理论”(contour theory),来分析声音质地、震动和节奏等听觉元素如何产生与光、影、演员动作等为人熟知的视觉元素类似的影响。传统上,对音乐主题动机(leitmotif)的分析把旋律和孤立的影像符号相对应;然而在轮廓理论中,观者感受到的是连缀成线的场景调度元素,从而极大丰富了影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为证明这一分析手法的有效性,特选取查尔斯·劳顿执导的《猎手之夜》及两部运用了该片视听材料的后作,即让-吕克·戈达尔的《电影史》与刘易斯·克拉尔的《白昼月光》。虽然《猎手之夜》作为故事片支持由主题动机切入的解读方式,但是它的配乐却像实验电影的声音一样拒绝简单直接的音画对应。轮廓理论通过分析音画叠加,使场面调度有了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面调度 轮廓理论 听觉元素 影像情感
下载PDF
从意味到美感——中国早期电影影像审美的方法论实践
4
作者 谭潇潇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在中国早期电影的审美传统中,观众通过所采取的观看方式对影像产生了相应的审美经验。同时,观众的审美经验也将审美意味赋予了影像的形式。从美学风格而言,影像的形式本身是独立的美学形态,具备单独的美感。由此,将观众的视角与影像形... 在中国早期电影的审美传统中,观众通过所采取的观看方式对影像产生了相应的审美经验。同时,观众的审美经验也将审美意味赋予了影像的形式。从美学风格而言,影像的形式本身是独立的美学形态,具备单独的美感。由此,将观众的视角与影像形式的审美意味放置在主体与客体的联系之中来理解,具有直接的启发意义。从意味到美感,揭示了中国电影影像与观看方式之间所建立的审美情感关系及其本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类型 知觉性再现 图式化 情感影像
原文传递
以“影”至“观”:中国文物微纪录片关联式的审美表征与文化意涵
5
作者 刘昂 贾方舟 《当代电视》 2024年第7期87-93,共7页
中国文物微纪录片由“影像”到“观念”的过程体现出其关联式的审美表征与文化意涵。在器物转化层面体现为“象”之关联,在机制的构建层面体现为“理”之关联,在精神的承载层面体现为“道”之关联。三者层层递进,赋予文物鲜活的生命特... 中国文物微纪录片由“影像”到“观念”的过程体现出其关联式的审美表征与文化意涵。在器物转化层面体现为“象”之关联,在机制的构建层面体现为“理”之关联,在精神的承载层面体现为“道”之关联。三者层层递进,赋予文物鲜活的生命特征、多元的表现视野,并提炼出文物丰富的艺术意蕴与哲学思考,促使文物微纪录片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纪录片 关联性思维 影像情感 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