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节日非遗事象传承实践的空间机制与“民俗(族)志”式影像表达——以央视特别节目《端午至味——我们都是传承人》为对象文本 |
赵李娜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闽南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民俗影像为例 |
赖月莲
|
《文物鉴定与鉴赏》
|
2024 |
0 |
|
3
|
“真且美”的边疆民族形象建构——基于庄学本西北边疆考察的民俗视角 |
林继富
裴世豪
|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素质赋能理念下高职院校美育公共拓展课设计探究——以美育课程“民俗与影像”为例 |
陈玉麟
谭旭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5
|
海南民俗影像生成的三重逻辑 |
王素芳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
2023 |
0 |
|
6
|
归去来兮:“乡土中国”的影像民俗志表达 |
朱靖江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7
|
《隐入尘烟》中物质生产民俗的艺术呈现与价值 |
庄润涛
|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
2024 |
0 |
|
8
|
发现“事件”:民俗影像的实现路径——基于三期影像工作坊的实践反思 |
张海岚
|
《民间文化论坛》
|
2016 |
1
|
|
9
|
中国民俗化电影中的文化反思与影像表达——以电影《一个勺子》为例 |
曹琰
|
《艺海》
|
2019 |
1
|
|
10
|
贵州少数民族民俗影像史略 |
杨文超
|
《艺术评鉴》
|
2021 |
0 |
|
11
|
文化记忆视角下民俗影像“破圈”传播的逻辑演进 |
赵婷
吴佳欣
|
《当代电视》
|
2024 |
0 |
|
12
|
壮族师公面具的叙事途径--兼论壮族师公戏的影像化策略 |
聂强
|
《民间文化论坛》
|
2018 |
3
|
|
13
|
世界遗产时代的非遗保护--影像记录及制作的方法与问题 |
欧小林(译)
王京(校)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6 |
7
|
|
14
|
民俗影像拍摄的现场语境——以贵州苗族传统村落拆迁吊脚楼的复原测绘和拍摄为例 |
邓启耀
|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5
|
从客位到主位:成为“被利用”的民俗影像制作者 |
熊迅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6
|
民俗影像在手机媒体中的生存图景 |
方志鑫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7
|
民俗影像·景观美学·生态文明——新世纪以来新疆哈萨克族题材影片创作概览 |
李彬
帕孜丽娅·阿力木
|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8
|
民俗影像的不同建构——李安与张艺谋早期电影的比较 |
韩平
罗宗宇
|
《大舞台》
|
2015 |
3
|
|
19
|
民俗影像的核心符号记录与相关伦理 |
张举文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20
|
民俗影像志“声-文并茂”途径研究 |
林安宁
唐培旭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