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影像监测控制假体放置的方法,提高初次THA假体置人的精确度。方法2000年4月~2005年8月,采用影像监测术中控制假体置人技术组(imaging,Ⅰ组)THA69例75髋,男32例,...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影像监测控制假体放置的方法,提高初次THA假体置人的精确度。方法2000年4月~2005年8月,采用影像监测术中控制假体置人技术组(imaging,Ⅰ组)THA69例75髋,男32例,女37例;年龄46~75岁,平均62.3岁。同期采用通用技术组(standard,S组)THA72例78髋,男33例,女39例;年龄43~75岁,平均60.5岁。患者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Ⅰ组23例23髋。S组25例25髋;髋臼发育不良(Campbell Ⅰ、Ⅱ):Ⅰ组9例10髋,S组11例13髋;骨性关节炎:Ⅰ组16例17髋,S组15例15髋;股骨头坏死(FicatⅢ、Ⅳ):Ⅰ组15例16髋,S组17例17髋,类风湿关节炎:Ⅰ组6例9髋,S组4例8髋。其中骨水泥型假体Ⅰ组21髋,S组22髋;非骨水泥型假体Ⅰ组12髋,S组11髋;混合型假体Ⅰ组42髋,S组45髋。Ⅰ组采用通用技术加术中X线透视控制假体置入,对臼外倾角、臼前倾角、颈长度和偏心距进行量化性监测。S组采用目测加定位器控制假体置入。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感染、术后功能恢复以及术后X线影像监测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 Ⅰ组随访60例65髋,S组63例69髋,随访时间6个月~5年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Ⅰ组3.6年,S组3.7年。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以及术后X线评价假体位置、术后1年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THA效果明显优于S组。结论影像监测THA能显著提高假体放置的精确度,减少不良的THA手术。拥有C臂X线透视机的县级医院可以开展这种技术。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