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影像绘画艺术创作方法探讨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星亚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11期58-59,共2页
在影像时代,一部分艺术创作者开始通过影像对绘画和其自身带来的价值与启示进行研究和探索,创作出了一批将当代多元化的影像元素融汇入绘画创作语言的作品,丰富了当代艺术创作中绘画语言的表现方式。我们对这种创作方法进行探讨,目的不...
在影像时代,一部分艺术创作者开始通过影像对绘画和其自身带来的价值与启示进行研究和探索,创作出了一批将当代多元化的影像元素融汇入绘画创作语言的作品,丰富了当代艺术创作中绘画语言的表现方式。我们对这种创作方法进行探讨,目的不是在绘画风格上提供什么示范性,而是期望有一个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绘画
创作方法
启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影像绘画的特点
2
作者
朱星亚
《美与时代(城市)》
2013年第9期79-79,共1页
“中国影像绘画”艺术家以影像元素融入绘画语言,是影像时代绘画表达出现的特殊方式。直观上直接选择影像为载体创作的画面视觉效果突出,这些画家们通过选择自己不同时期和阶段认可的现成影像图片,表达和确认自己当时的价值取向和审...
“中国影像绘画”艺术家以影像元素融入绘画语言,是影像时代绘画表达出现的特殊方式。直观上直接选择影像为载体创作的画面视觉效果突出,这些画家们通过选择自己不同时期和阶段认可的现成影像图片,表达和确认自己当时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完全不受是否符合国内传统的绘画标准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绘画
艺术
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像绘画的历史观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11期77-79,共3页
作为社会媒介之一的影像与传统绘画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又以各自鲜明的特色共存于这个时代。素以视觉创造为己任的艺术家们借助传播媒介中的影像元素,通过对社会焦点事件或个人生活片段的绘画表现来表达对社会现实或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态度...
作为社会媒介之一的影像与传统绘画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又以各自鲜明的特色共存于这个时代。素以视觉创造为己任的艺术家们借助传播媒介中的影像元素,通过对社会焦点事件或个人生活片段的绘画表现来表达对社会现实或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态度,秉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传统绘画观照当下社会现实、观照历史的传统,推动着绘画语言与形式的创新发展,成为既有公共图像的集体记忆,又具有绘画的独立性和深刻性,更兼艺术家个性绘画语言拓展的新型图式。影像绘画是媒介时代视觉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它的历史观正是在对当下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体验的关注中体现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绘画
媒介
社会现实
历史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像绘画——图像时代中架上绘画新的艺术选择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琪
《消费导刊》
2009年第5期217-217,共1页
中国影像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现象而存在,同时也是图像时代中架上绘画的一种新的艺术尝试和选择,展现了其在绘画性和文化性两方面的融合统一。
关键词
影像绘画
文化性
绘画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摄影的归摄影 绘画的归绘画——与三位天美艺术家探讨影像绘画“灵韵”的复归
5
作者
梁丽霞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82-84,共3页
作者以"摄影与绘画关系"的问题采访了三位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三人的作品均是以照片作为蓝本的"影像-绘画"。处于图像时代、消费社会的艺术家是当代文化的消费者和体验者,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把握摄影的文化价...
作者以"摄影与绘画关系"的问题采访了三位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三人的作品均是以照片作为蓝本的"影像-绘画"。处于图像时代、消费社会的艺术家是当代文化的消费者和体验者,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把握摄影的文化价值,并以一种"影像-绘画"的方式参与当代文化的生产。照片可以客观留存物象的特点,使得画家创作过程更为便利。虽然"影像-绘画"是画家参照照片绘制的,但它并非照片的翻版或附属物,而是拥有画家独特视觉经验的独立体。"影像-绘画"具有的人工性,将照片主观表现不足的、生活截图似的影像转换为重获灵韵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
绘画
影像绘画
灵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融合与突围——论图像时代下的影像绘画
被引量:
1
6
作者
卢菁
《艺术研究快报》
2023年第3期227-234,共8页
在新兴技术出现时,传统产业往往受到冲击,但最终一定会在碰撞中产生出一条新的道路。自上世纪60年代起,绘画与摄影两种艺术的相互交融和借鉴已成为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绘画表达方式——影像绘画,其参照影像的虚化模...
在新兴技术出现时,传统产业往往受到冲击,但最终一定会在碰撞中产生出一条新的道路。自上世纪60年代起,绘画与摄影两种艺术的相互交融和借鉴已成为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绘画表达方式——影像绘画,其参照影像的虚化模糊、低饱和度的灰色调、消除分离与重构、曝光与负片感等图式特性进行艺术创作。通过探讨摄影术与架上绘画的关系梳理影像绘画的诞生和发展,以格哈德·里希特、乌维·维特沃和凯伊·多纳基等艺术家的影像绘画作品洞察不同身份创作者在影像绘画领域如何在保有传统绘画的基础上适应新媒体技术冲击下的市场,借此启发文化艺术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力图革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突破和共存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绘画
失焦
单色化
格哈德·里希特
乌维·维特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反映现实的角度探析当代西方影像绘画中的缺失之美
被引量:
1
7
作者
施鹏程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5-49,共5页
作为当代西方影像绘画大师的制像策略,缺失是对自然事象洞见的手段,它制造了某类视觉艺术现象,以达到其究竟乃至其本质。影像绘画看似与媒介技术密不可分,实质上是以媒介的观看为辅助实现绘画的观看,回到绘画界限范围内部寻找新的表现...
作为当代西方影像绘画大师的制像策略,缺失是对自然事象洞见的手段,它制造了某类视觉艺术现象,以达到其究竟乃至其本质。影像绘画看似与媒介技术密不可分,实质上是以媒介的观看为辅助实现绘画的观看,回到绘画界限范围内部寻找新的表现路径。当代西方影像绘画大师作品中的缺失之美是一种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对现实的反省性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绘画
缺失之美
反省性反映
当代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中国影像绘画的发现与发展
8
作者
王晓川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24期59-59,共1页
从人类发明摄影术开始,摄影术的产生赋予了架上绘画新的生命,国内外都有着一批艺术家在从事影像绘画的创作。在中国,舒阳的《中国影像绘画》提出了中国影像绘画的概念,是为了提示这样一种艺术现象给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中...
从人类发明摄影术开始,摄影术的产生赋予了架上绘画新的生命,国内外都有着一批艺术家在从事影像绘画的创作。在中国,舒阳的《中国影像绘画》提出了中国影像绘画的概念,是为了提示这样一种艺术现象给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中国绘画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
架上
绘画
中国
影像绘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影《情迷画色》绘画性影像表意功能分析
9
作者
王炎
《视听》
2019年第6期99-100,共2页
电影《情迷画色》用绘画性影像表现出培根作品"情绪的具象性"的绘画特点,用培根的刻骨恋情注解了其笔下抽象的人体肖像,用广角镜头的变形和灯光的处理,对照并纾解培根绘画中的浓稠、复杂的情绪,实现了影像风格与艺术家风格的...
电影《情迷画色》用绘画性影像表现出培根作品"情绪的具象性"的绘画特点,用培根的刻骨恋情注解了其笔下抽象的人体肖像,用广角镜头的变形和灯光的处理,对照并纾解培根绘画中的浓稠、复杂的情绪,实现了影像风格与艺术家风格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性
影像
电影风格
传记电影
《情迷画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格哈德·里希特的绘画启示与反思
10
作者
王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4年第2期57-58,共2页
德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所确立的具有快照效果的"影像绘画"对我国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平涂"、"虚化"等艺术风格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而...
德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所确立的具有快照效果的"影像绘画"对我国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平涂"、"虚化"等艺术风格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而对艺术语言的过度模仿只能导致个性的耗损,艺术创新需要我们在形式借鉴的同时,不断思考自我观念的传达与当下意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哈德·里希特
影像绘画
模仿
主体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图像时代下影像性绘画的实践与探究
11
作者
戴意翾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2,共3页
艺术史上的影像与绘画总是密不可分,始终在对立与融合中不断发展,而影像性绘画的诞生为架上绘画拓宽了道路。本文以里希特、图伊曼斯和格尼三位代表性艺术家为案例,梳理影像性绘画的发展脉络,试图厘清影像性绘画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渊源,...
艺术史上的影像与绘画总是密不可分,始终在对立与融合中不断发展,而影像性绘画的诞生为架上绘画拓宽了道路。本文以里希特、图伊曼斯和格尼三位代表性艺术家为案例,梳理影像性绘画的发展脉络,试图厘清影像性绘画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渊源,同时结合个人作品中的影像性绘画语言,阐释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带来的“图像式社交关系”,从而深入思考影像作为方法论如何介入当前的绘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性
绘画
架上
绘画
绘画
语言
跨媒介
原文传递
缺失与重构:大卫·霍克尼拼贴作品解读
被引量:
1
12
作者
施鹏程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3-56,共4页
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拼贴作品中的缺失与重构反映出其有别于西方传统固定焦点透视的碎片化观看方式和创作方法论体系。他的观点建立在立体主义的解构与重构及中国卷轴画的片段式横向移动视点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现代视像媒介技...
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拼贴作品中的缺失与重构反映出其有别于西方传统固定焦点透视的碎片化观看方式和创作方法论体系。他的观点建立在立体主义的解构与重构及中国卷轴画的片段式横向移动视点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现代视像媒介技术探索二维平面上多维时空的表现。从摄影拼贴到绘画拼贴及多屏幕镜头,他以绘画的视角介入摄影并将拼贴经验带回绘画,目的都是为了呈现更多的对象信息。霍克尼的观看经验与艺术表达给影像绘画注入活力,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机械复制时代绘画创作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创作媒介的交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霍克尼
拼贴
缺失与重构
影像绘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中国天安门场景油画作品的形式语言分析
13
作者
杨杰
《美术大观》
2012年第9期58-58,共1页
形式语言作为油画的重要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有所不同。新中国成立后的天安门场景,也成了众多艺术家一再描绘的对象。面对同一场景,几代油画家之间审美方式与语言的选择是否存在着差异?这是本文所要尝试解读的重点。
关键词
天安门广场
绘画
本体
民族化
影像绘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里希特影像艺术解析
14
作者
边晓刚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德国艺术家里希特探索了表现图像世界的方法论,即在摄影和绘画之间的互相转化中所带来的新的可能性。这个方法论为架上绘画开拓了新视觉。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许多画家开始了新的体验,在艺术上不断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本文将结合影...
德国艺术家里希特探索了表现图像世界的方法论,即在摄影和绘画之间的互相转化中所带来的新的可能性。这个方法论为架上绘画开拓了新视觉。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许多画家开始了新的体验,在艺术上不断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本文将结合影像这一当代文化背景,通过对里希特与中国几个以影像为创作方法的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分析,来了解影像绘画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绘画
里希特
复制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影像绘画艺术创作方法探讨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星亚
机构
河南大学欧亚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11期58-59,共2页
文摘
在影像时代,一部分艺术创作者开始通过影像对绘画和其自身带来的价值与启示进行研究和探索,创作出了一批将当代多元化的影像元素融汇入绘画创作语言的作品,丰富了当代艺术创作中绘画语言的表现方式。我们对这种创作方法进行探讨,目的不是在绘画风格上提供什么示范性,而是期望有一个启迪作用。
关键词
影像绘画
创作方法
启迪
分类号
J04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影像绘画的特点
2
作者
朱星亚
机构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城市)》
2013年第9期79-79,共1页
文摘
“中国影像绘画”艺术家以影像元素融入绘画语言,是影像时代绘画表达出现的特殊方式。直观上直接选择影像为载体创作的画面视觉效果突出,这些画家们通过选择自己不同时期和阶段认可的现成影像图片,表达和确认自己当时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完全不受是否符合国内传统的绘画标准的束缚。
关键词
影像绘画
艺术
特点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像绘画的历史观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辉
机构
惠州学院美术系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11期77-79,共3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当代绘画的精神与品德>
项目编号:A309.0110
文摘
作为社会媒介之一的影像与传统绘画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又以各自鲜明的特色共存于这个时代。素以视觉创造为己任的艺术家们借助传播媒介中的影像元素,通过对社会焦点事件或个人生活片段的绘画表现来表达对社会现实或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态度,秉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传统绘画观照当下社会现实、观照历史的传统,推动着绘画语言与形式的创新发展,成为既有公共图像的集体记忆,又具有绘画的独立性和深刻性,更兼艺术家个性绘画语言拓展的新型图式。影像绘画是媒介时代视觉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它的历史观正是在对当下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体验的关注中体现出来的。
关键词
影像绘画
媒介
社会现实
历史观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像绘画——图像时代中架上绘画新的艺术选择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琪
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消费导刊》
2009年第5期217-217,共1页
文摘
中国影像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现象而存在,同时也是图像时代中架上绘画的一种新的艺术尝试和选择,展现了其在绘画性和文化性两方面的融合统一。
关键词
影像绘画
文化性
绘画
性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摄影的归摄影 绘画的归绘画——与三位天美艺术家探讨影像绘画“灵韵”的复归
5
作者
梁丽霞
机构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出处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82-84,共3页
文摘
作者以"摄影与绘画关系"的问题采访了三位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三人的作品均是以照片作为蓝本的"影像-绘画"。处于图像时代、消费社会的艺术家是当代文化的消费者和体验者,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把握摄影的文化价值,并以一种"影像-绘画"的方式参与当代文化的生产。照片可以客观留存物象的特点,使得画家创作过程更为便利。虽然"影像-绘画"是画家参照照片绘制的,但它并非照片的翻版或附属物,而是拥有画家独特视觉经验的独立体。"影像-绘画"具有的人工性,将照片主观表现不足的、生活截图似的影像转换为重获灵韵的图像。
关键词
摄影
绘画
影像绘画
灵韵
Keywords
photography
painting
photo-based painting
aura
分类号
J40-05 [艺术—摄影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融合与突围——论图像时代下的影像绘画
被引量:
1
6
作者
卢菁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术研究快报》
2023年第3期227-234,共8页
文摘
在新兴技术出现时,传统产业往往受到冲击,但最终一定会在碰撞中产生出一条新的道路。自上世纪60年代起,绘画与摄影两种艺术的相互交融和借鉴已成为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绘画表达方式——影像绘画,其参照影像的虚化模糊、低饱和度的灰色调、消除分离与重构、曝光与负片感等图式特性进行艺术创作。通过探讨摄影术与架上绘画的关系梳理影像绘画的诞生和发展,以格哈德·里希特、乌维·维特沃和凯伊·多纳基等艺术家的影像绘画作品洞察不同身份创作者在影像绘画领域如何在保有传统绘画的基础上适应新媒体技术冲击下的市场,借此启发文化艺术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力图革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突破和共存的着力点。
关键词
影像绘画
失焦
单色化
格哈德·里希特
乌维·维特沃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反映现实的角度探析当代西方影像绘画中的缺失之美
被引量:
1
7
作者
施鹏程
机构
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5-49,共5页
基金
14Q081
湖北省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成果
文摘
作为当代西方影像绘画大师的制像策略,缺失是对自然事象洞见的手段,它制造了某类视觉艺术现象,以达到其究竟乃至其本质。影像绘画看似与媒介技术密不可分,实质上是以媒介的观看为辅助实现绘画的观看,回到绘画界限范围内部寻找新的表现路径。当代西方影像绘画大师作品中的缺失之美是一种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对现实的反省性反映。
关键词
影像绘画
缺失之美
反省性反映
当代艺术
分类号
I20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中国影像绘画的发现与发展
8
作者
王晓川
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24期59-59,共1页
文摘
从人类发明摄影术开始,摄影术的产生赋予了架上绘画新的生命,国内外都有着一批艺术家在从事影像绘画的创作。在中国,舒阳的《中国影像绘画》提出了中国影像绘画的概念,是为了提示这样一种艺术现象给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中国绘画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
摄影
架上
绘画
中国
影像绘画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影《情迷画色》绘画性影像表意功能分析
9
作者
王炎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视听》
2019年第6期99-100,共2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视觉隐喻观照下先锋艺术嬗变研究”(2017BYS004)
文摘
电影《情迷画色》用绘画性影像表现出培根作品"情绪的具象性"的绘画特点,用培根的刻骨恋情注解了其笔下抽象的人体肖像,用广角镜头的变形和灯光的处理,对照并纾解培根绘画中的浓稠、复杂的情绪,实现了影像风格与艺术家风格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绘画
性
影像
电影风格
传记电影
《情迷画色》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格哈德·里希特的绘画启示与反思
10
作者
王霄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4年第2期57-58,共2页
文摘
德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所确立的具有快照效果的"影像绘画"对我国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平涂"、"虚化"等艺术风格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而对艺术语言的过度模仿只能导致个性的耗损,艺术创新需要我们在形式借鉴的同时,不断思考自我观念的传达与当下意识的体现。
关键词
格哈德·里希特
影像绘画
模仿
主体性
分类号
J209.516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图像时代下影像性绘画的实践与探究
11
作者
戴意翾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2,共3页
文摘
艺术史上的影像与绘画总是密不可分,始终在对立与融合中不断发展,而影像性绘画的诞生为架上绘画拓宽了道路。本文以里希特、图伊曼斯和格尼三位代表性艺术家为案例,梳理影像性绘画的发展脉络,试图厘清影像性绘画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渊源,同时结合个人作品中的影像性绘画语言,阐释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带来的“图像式社交关系”,从而深入思考影像作为方法论如何介入当前的绘画实践。
关键词
影像
性
绘画
架上
绘画
绘画
语言
跨媒介
Keywords
photographic painting
easel painting
painting language
inter-media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缺失与重构:大卫·霍克尼拼贴作品解读
被引量:
1
12
作者
施鹏程
机构
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3-56,共4页
基金
14Q081
省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缺失之美--当代西方绘画大师制像策略研究"阶段成果
2015年校级教研项目"图像视观下的师范院校油画创作教学研究"阶段成果
文摘
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拼贴作品中的缺失与重构反映出其有别于西方传统固定焦点透视的碎片化观看方式和创作方法论体系。他的观点建立在立体主义的解构与重构及中国卷轴画的片段式横向移动视点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现代视像媒介技术探索二维平面上多维时空的表现。从摄影拼贴到绘画拼贴及多屏幕镜头,他以绘画的视角介入摄影并将拼贴经验带回绘画,目的都是为了呈现更多的对象信息。霍克尼的观看经验与艺术表达给影像绘画注入活力,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机械复制时代绘画创作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创作媒介的交叉性。
关键词
大卫·霍克尼
拼贴
缺失与重构
影像绘画
分类号
J110.9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中国天安门场景油画作品的形式语言分析
13
作者
杨杰
机构
文山学院美术系
出处
《美术大观》
2012年第9期58-58,共1页
文摘
形式语言作为油画的重要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有所不同。新中国成立后的天安门场景,也成了众多艺术家一再描绘的对象。面对同一场景,几代油画家之间审美方式与语言的选择是否存在着差异?这是本文所要尝试解读的重点。
关键词
天安门广场
绘画
本体
民族化
影像绘画
分类号
J213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里希特影像艺术解析
14
作者
边晓刚
机构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出处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文摘
德国艺术家里希特探索了表现图像世界的方法论,即在摄影和绘画之间的互相转化中所带来的新的可能性。这个方法论为架上绘画开拓了新视觉。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许多画家开始了新的体验,在艺术上不断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本文将结合影像这一当代文化背景,通过对里希特与中国几个以影像为创作方法的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分析,来了解影像绘画艺术。
关键词
影像绘画
里希特
复制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影像绘画艺术创作方法探讨
朱星亚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中国影像绘画的特点
朱星亚
《美与时代(城市)》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影像绘画的历史观
李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影像绘画——图像时代中架上绘画新的艺术选择
张琪
《消费导刊》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摄影的归摄影 绘画的归绘画——与三位天美艺术家探讨影像绘画“灵韵”的复归
梁丽霞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融合与突围——论图像时代下的影像绘画
卢菁
《艺术研究快报》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反映现实的角度探析当代西方影像绘画中的缺失之美
施鹏程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浅谈中国影像绘画的发现与发展
王晓川
《美术教育研究》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电影《情迷画色》绘画性影像表意功能分析
王炎
《视听》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格哈德·里希特的绘画启示与反思
王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图像时代下影像性绘画的实践与探究
戴意翾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12
缺失与重构:大卫·霍克尼拼贴作品解读
施鹏程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新中国天安门场景油画作品的形式语言分析
杨杰
《美术大观》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里希特影像艺术解析
边晓刚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