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影像词袋”分析的传统村落公众景观感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竞 刘舒琴 +2 位作者 张芮珠 曹珂 戴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3-69,共7页
传统村落景观感知研究有助于从“主客交互”角度理解公众景观感知逻辑,为村落景观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人本化操作指引。结合“词袋”模型原理,构建出基于UGC影像数据统计分析的传统村落公众景观感知分析方法。该方法以词典构造、词袋生成... 传统村落景观感知研究有助于从“主客交互”角度理解公众景观感知逻辑,为村落景观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人本化操作指引。结合“词袋”模型原理,构建出基于UGC影像数据统计分析的传统村落公众景观感知分析方法。该方法以词典构造、词袋生成、倾向表征、规律解析为分析步骤,以6种景观类型词汇(格局、街巷、建筑、环境、风俗、物产)和6组景感属性词汇(原生-衍生、标志-日常、物质-非物质、整体-细节、活力-恬静、风景-信息-叙事)为解析线索,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出公众对传统村落景观感知的“知觉退化”和“四季交感”规律,以及不同感知质效、偏好、路径的影响因素。基于相关结论,进一步提出针对传统村落空间场域、场所和场景的人本化保护更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感知 传统村落 影像词袋 人本更新 场域-场所-场景 宏村
下载PDF
基于“影像词袋”模型的城市公园游人景观偏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肖竞 钟海洁 +2 位作者 刘舒琴 马春叶 曹珂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4期87-95,共9页
为拓展城市公园游人景观偏好认知研究,为城市公园景观环境人本化更新提供指导,文章基于文献信息学“词袋”模型原理建构了“影像词袋”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影像词典构造、应用词袋生成、偏好向量表征、影响机理解析为步骤,具体以6类景观... 为拓展城市公园游人景观偏好认知研究,为城市公园景观环境人本化更新提供指导,文章基于文献信息学“词袋”模型原理建构了“影像词袋”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影像词典构造、应用词袋生成、偏好向量表征、影响机理解析为步骤,具体以6类景观词汇为“要素词典”,以6组影像特征因子为“属性词典”,以不同情境、人群类型为“应用词袋”,并据此以重庆市枇杷山公园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不同游憩目的、年代、时节情境和不同性别、源地、年龄人群的景观偏好差异。结果表明:1)人像照较风景照对景观标识性与背景纯净性要求更高;2)游人景观偏好随时代发展呈现出日常化、多元化趋势;3)自然、城市、历史景观的主体关注倾向受季节因素影响程度依次降低;4)男性关注整体结构与人文体验,女性关注细节特征与视觉审美;5)外地游客偏好标志、恒定型景观,本地游人偏好日常、变化景观;6)老年人珍视活力景观、中年人倾向抽象景观、青年人偏好猎奇景观。可见,“影像词袋”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标准化定量、数据采集效率高、数据解析维度广、基于主体真实游憩体验和研究结论指向性强等优点,可服务于各类城市公园主体游憩认知与景观偏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游人景观偏好 影像词袋”模型 人本化更新 重庆市枇杷山公园
下载PDF
基于“影像词袋”模型的城市地标公众认知意象与设计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肖竞 张芮珠 +1 位作者 蔡婉洵 曹珂 《城市观察》 2022年第5期120-132,163,164,共15页
空间认知研究是城乡规划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内容。识别公众对城市地标空间的认知意象及其形成机理,有助于更好地建立城市空间使用主体与标志物系统客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从而有效指导城市地标空间的人本化设计、更新。为此,文章基于“词袋... 空间认知研究是城乡规划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内容。识别公众对城市地标空间的认知意象及其形成机理,有助于更好地建立城市空间使用主体与标志物系统客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从而有效指导城市地标空间的人本化设计、更新。为此,文章基于“词袋”模型原理,建构了以影像词典构造、应用词袋生成、意象定量表征、认知逻辑解析为分析步骤,以形体标识性、空间特色性、文化纪念性、功能公共性、区位中心性、社会知名度六类地标特征因子为“属性词典”,以简洁—繁复、规制—自由、实用型—表现型、大体量—小体量、传统—时尚、具象—抽象六组主体认知意象为“意象词典”的城市地标公众认知意象“影像词袋”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公众对上海城市地标认知的UGC数据样本,讨论了不同情境、人群地标认知意象差异,并据此从区位布局、形体设计、空间设计、外饰、内饰五方面提出了城市地标设计应用的人本化响应策略,相关方法、结论可为城市地标认知与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标 公众认知 影像词袋”模型 UGC数据 人本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影像词袋”模型的历史城镇游客景观感知研究与流态场景营造——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
4
作者 肖竞 张芮珠 +2 位作者 刘舒琴 曹珂 贾铠针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1期22-32,40,共12页
历史城镇游客景观感知研究可从主客交互角度识别游客对历史城镇遗产对象与场所空间的感知规律,指导城镇遗产保护与空间更新。本文基于文献信息学词袋模型和计算机图形学全卷积网络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创建了基于网络影像数据机器识别和主... 历史城镇游客景观感知研究可从主客交互角度识别游客对历史城镇遗产对象与场所空间的感知规律,指导城镇遗产保护与空间更新。本文基于文献信息学词袋模型和计算机图形学全卷积网络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创建了基于网络影像数据机器识别和主题聚类分析的历史城镇游客景观感知“影像词袋”研究方法。该方法以6大景观类型和7组影像属性为要素词汇,以影像拍摄年代、季节情境和拍摄者旅行模式、生命周期为词袋标签,通过词典构造、词袋生成、偏好表征、规律解析为研究步骤。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的样本分析,识别出游客对历史城镇的景观感知具有“感知退化”和“四季交感”的规律,其退化程度与交感方式受游客游览模式和生命周期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人本视角出发,提出了响应游客景观感知规律的历史城镇多元场景营造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镇 景观感知 影像词袋 全卷积网络 人本更新 流态场景营造 青岩古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