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影响因素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庞传琴 毕玉峰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6-248,共3页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系统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本文从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的角度分析影响因素,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沿线驾驶员进行SP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处理调查数据,对比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筛选出对驾驶员安全驾驶影响最大的因...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系统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本文从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的角度分析影响因素,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沿线驾驶员进行SP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处理调查数据,对比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筛选出对驾驶员安全驾驶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后续高速公路进行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层次分析法 SP调查 影响因素筛选
原文传递
面向港口营运指标预测的影响因素二次筛选方法研究
2
作者 宋向群 马瑀泽 +1 位作者 王文渊 唐国磊 《港工技术》 2015年第2期45-47,共3页
港口规模、能力及生产活动相关营运指标的预测对于港口的建设和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预测的首要步骤就是对相关的海量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以此为目标,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与t值检验相结合的二次筛选方法... 港口规模、能力及生产活动相关营运指标的预测对于港口的建设和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预测的首要步骤就是对相关的海量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以此为目标,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与t值检验相结合的二次筛选方法,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甄别出显著性关键因素,进而对港口相关营运指标进行预测。最后,以某港口吞吐量指标因素筛选及预测作为实例分析,为港口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筛选 港口营运指标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钢材性能预报与影响因素筛选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威 李维刚 +2 位作者 赵云涛 严保康 王文波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49,共6页
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存在复杂交互作用,合理筛选性能预报模型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提高模型精度。采用随机森林算法以及数据与机理分析相结合的力学性能建模方法,对热轧带钢力学性能预报与影响因素筛选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基... 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存在复杂交互作用,合理筛选性能预报模型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提高模型精度。采用随机森林算法以及数据与机理分析相结合的力学性能建模方法,对热轧带钢力学性能预报与影响因素筛选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收集到的大量热轧生产过程实测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获得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接着,基于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逐个增加自变量建立一系列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并根据各模型预测误差的变化趋势,判断各因素对模型预测精度影响的大小,进一步筛选出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最终建立以少量重要性较高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的性能预报模型。最后,对国内某大型热连轧机组生产的热轧含铌高强钢产品进行了抗拉强度建模试验,实践表明,基于Mn、Cs、FDH、Nb C、Nb N、RT、Si、CT以及FET等因素建立的抗拉强度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2.52%,均方根误差为21.6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力学性能预测 随机森林 影响因素筛选
原文传递
基于ISM-MICMAC的铁路零散白货运量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韩洋 王晶 陈磊 《物流科技》 2024年第2期83-87,共5页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煤炭生产过剩和对钢铁工业、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铁路货运量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黑货”运输量的下滑,迫切需要进行铁路改革。于此相反,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带动了被称为“白货”的铁...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煤炭生产过剩和对钢铁工业、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铁路货运量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黑货”运输量的下滑,迫切需要进行铁路改革。于此相反,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带动了被称为“白货”的铁路货运业务的发展壮大,轻工业、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的货物运输比重持续增加,为铁路货运市场的“白货”的开发提供了潜在的货运资源。为推动铁路运输发展和提高铁路货运量,我们需要着力改进“白货”运输,借助现代物流推动“白货”市场转型。文章结合现有铁路零散白货运输的实际问题及特点,通过构建解释结构模型(ISM)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识别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影响关系,从而为铁路零散白货运量提供合理化、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运 零散白货 运量变化 影响因素筛选 ISM-MICMAC
下载PDF
基于RS-MIV-ELM模型的基坑水平位移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 被引量:9
5
作者 钟国强 王浩 +3 位作者 张国华 覃卫民 王成汤 熊俊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08-1515,共8页
为了预测基坑的测斜最大水平位移及深度,提出了基于粗糙集(RS)属性约简、平均影响值(MIV)和极限学习机(ELM)的组合模型RS-MIV-ELM.在系统分析、量化变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RS属性约简算法和基于ELM的MIV算法(ELM-MIV)分别去除影响因... 为了预测基坑的测斜最大水平位移及深度,提出了基于粗糙集(RS)属性约简、平均影响值(MIV)和极限学习机(ELM)的组合模型RS-MIV-ELM.在系统分析、量化变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RS属性约简算法和基于ELM的MIV算法(ELM-MIV)分别去除影响因素集中的冗余因素和相关性极小的因素,以简化模型输入变量;采用简化的影响因素集训练ELM模型,并用ELM模型对其他测点位移进行预测.验证结果表明,RS-MIV-ELM模型的训练速度、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均比全因素ELM模型和基于最简集的BP神经网络模型RS-MIV-BP具有较大的提高,其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仅为全因素ELM模型和RS-MIV-BP模型的1/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水平位移预测 极限学习机 属性约简 影响因素筛选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明星影响力对电影票房评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恋舒 夏启政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第21期22-24,27,共4页
票房与评分作为评价一部电影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传统研究考虑他们的影响因素时,只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对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即“多对一”)。本文提出基于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构造一种单一影响因素对多个因素(即“一对多”)是否产生影... 票房与评分作为评价一部电影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传统研究考虑他们的影响因素时,只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对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即“多对一”)。本文提出基于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构造一种单一影响因素对多个因素(即“一对多”)是否产生影响的分析方法,并从理论角度对该方法给予了证明;并将该方法应用在2017年和2018年国产电影数据中,分析了明星影响力对电影票房评分两方面的影响,发现明星影响力对电影票房评分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类Logistic回归 影响因素筛选 明星影响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提取板栗油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定 黄卉卉 +3 位作者 路桂红 王媛 刘常金 付懋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1,共5页
利用冷冻干燥板栗粉为原料,探讨了影响超临界CO_2提取板栗油的工艺参数,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和Central Composite设计实验优化了板栗油提取工艺。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从影响板栗油提取因素中筛选出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2个显... 利用冷冻干燥板栗粉为原料,探讨了影响超临界CO_2提取板栗油的工艺参数,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和Central Composite设计实验优化了板栗油提取工艺。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从影响板栗油提取因素中筛选出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2个显著影响因素。以显著影响因素为基础,经过最陡爬坡实验,获得40℃提取温度和120 min提取时间可以逼近最大板栗油提取率区域,并以此作为中性组合实验中心。中心组合实验获得板栗油提取率回归方程和板栗油优化提取工艺,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F=60.58,P<0.000 1),拟合很好(R_(Pred)~2=0.842 6,R_(Adj)~2=0.961 1);超临界CO_2提取板栗油优化工艺参数:板栗粉为60目、提取压力为30 MPa、提取剂流量为20 L/h、提取温度为43℃、提取时间为140 min。优化实验参数条件下,板栗油提取率均值为8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油 超临界CO2 提取工艺优化 影响因素筛选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活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焕利 冯贵颖 +1 位作者 赵淑艳 张雪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8-861,共4页
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性能稳定、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75%以上的菌株20株,其中编号为Ⅰ-18的菌株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85%以上,经鉴定为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实验表明,该菌株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为碳... 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性能稳定、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75%以上的菌株20株,其中编号为Ⅰ-18的菌株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85%以上,经鉴定为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实验表明,该菌株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为碳源,以质量分数均为0.15%的蛋白胨与尿素组合为氮源;生长与分泌絮凝剂的合适温度为30℃,适宜的pH为7.0,最佳培养时间为80h。利用该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水性油墨废水效果明显,15min浊度去除率达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影响因素 污水处理
下载PDF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5
9
作者 ZHOU Xiaoying YANG Shengwen +3 位作者 OU Jintao WANG Zhuo WANG Guangrong LUO Yue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2期169-177,共9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reating blood stasis-related disease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Methods Data were...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reating blood stasis-related disease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the self-developed 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platform based on B/S model by the project team. The obtained data were divided into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and normal constitution group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ategorical type influencing factors(gender, birth mode, feeding mode within four months of birth, family history, marital status, eating habits, sleeping habits, exercise habits, emotional state, stress situation,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quantitative type influencing factors(sleep time, age,and mother’s age at birth) o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In the singlefactor analysis, the Pearson’s chi-square test was selected for the categorical variable, and the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and Mann-Whitney U nonparametric test were selected for the quantitative variable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conformed to the positive-terrestrial distribution;the binary 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was selected for the multi-factor analysis.Results The data of 318 cas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CM composition identification platform, and 159 case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59 cases of normal constitution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arson’s chi-square test yield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 in the effects of gender, pressure situation, family history, living environment, emotional state, exercise habits, and dietary habits on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The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yielded differences in sleep duration between the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and normal constitution populations(P < 0.05), which meant sleep duration of the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population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constitution population. The Mann-Whitney U nonparametric test results accepted the original hypothesis tha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age and mother’s age at birth across constitution types(P > 0.05).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family history, marital status, living environment, exercise habits, and emotional state were risk factors for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P < 0.05).Conclusion Gender, family history, living environment, emotional state, and exercise habits were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populations ca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s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ir daily lif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reconciliation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Pearson’s chi-square test Nonparametric test Binary 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