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范式崩溃?世俗化理论再思考——以彼得·伯格的立场转变为线索
1
作者 黄海波 《宗教社会学》 2013年第1期63-84,共22页
"世俗化理论"曾是思考现代性处境下宗教之存在方式及其发展走向的最为系统的理论,它所蕴涵的真知灼见和理论困境,都对我们有重要启迪。本文以彼得·伯格在世俗化问题上的立场转变为线索,结合西方学界对不同版本世俗化理论之整体... "世俗化理论"曾是思考现代性处境下宗教之存在方式及其发展走向的最为系统的理论,它所蕴涵的真知灼见和理论困境,都对我们有重要启迪。本文以彼得·伯格在世俗化问题上的立场转变为线索,结合西方学界对不同版本世俗化理论之整体逻辑的分析以及若干主要的理论修正,来把握世俗化理论的核心要素、困境及其意义,并对世俗化思想与现代宗教社会学理论的关系作初步思考。本文强调,二战以后的现代宗教社会学,并非只有"世俗化"与"反世俗化"这两个前后相继的范式,而是存在着具有范式地位的四种理论进路,即规范功能主义进路、社会建构论进路、理性选择进路以及全球化进路。不能认为某个理论进路本身直接就是某种"世俗化理论"。每种进路都有可能作出支持或否定世俗化判断的理论解释。这四种进路对当前的宗教社会学研究仍然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不能认为一种进路已完全取代了另一种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世俗化 彼得·伯格 困境 修正 理论进路
下载PDF
迈向一种动态的中国宗教观——基于彼得·伯格The Many Altars of Modernity一书的启示
2
作者 胡安宁 《宗教社会学》 2020年第1期157-165,共9页
基于彼得·伯格The Many Altars of Modernity一书的主要思想,本文指出,如果说中国无宗教或者中国宗教呈现混杂的状态是一种“静态”的评判的话,那么彼得·伯格对于宗教与世俗在生活经验中基于情境进行转换的论述却将我们引向... 基于彼得·伯格The Many Altars of Modernity一书的主要思想,本文指出,如果说中国无宗教或者中国宗教呈现混杂的状态是一种“静态”的评判的话,那么彼得·伯格对于宗教与世俗在生活经验中基于情境进行转换的论述却将我们引向一种“动态”的分析视角。这一动态分析视角要求我们超越对一时一地的宗教参与人数的片面关注,通过历时性资料来展示宗教性的整体涨落。此外,外在的行为表现与个体内在的宗教认同也需要分开考虑。一种动态的宗教观念也对宗教社会学者的研究方法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将个体所经历的典型事件作为分析单位。最后,本文指出,一种动态的宗教观虽然和文化的工具箱理论有很多契合之处,但动态的宗教观应当避免文化工具箱理论的缺陷,亦即,虽然将文化看成是情景化的工具箱突破了传统韦伯意义上对文化作为意义网络的宏大和决定论式的界定,但过分情景化的文化叙事则有可能让文化缺乏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伯格 中国宗教观 动态的宗教观
下载PDF
理解、知识与意义:彼得·伯格的解读社会学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钧鹏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8-196,共9页
以马克斯·韦伯所倡导的理解为研究出发点,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彼得·伯格将知识社会学从特定的社会学分支拓展为一种解读日常生活经验的独有视角,对一系列社会现象展开了影响深远的研究。不仅如此,伯格的解读社会学试图以人本主... 以马克斯·韦伯所倡导的理解为研究出发点,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彼得·伯格将知识社会学从特定的社会学分支拓展为一种解读日常生活经验的独有视角,对一系列社会现象展开了影响深远的研究。不仅如此,伯格的解读社会学试图以人本主义回应社会学家的乌托邦激情,并解决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张力,这在技术重于思想的当代社会学界尤其值得我们反思。从理解、知识与意义这三个概念出发,我们就可以通过连贯的理论视角来审视伯格的经验研究,并考察他如何在肯定社会科学价值无涉的同时探求超越性的伦理价值。理解了伯格的解读社会学,我们就理解了古典社会学与现代化背景下的当代社会科学之间的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伯格 解读社会学 理解 知识 意义
下载PDF
从世俗化到多元化:彼得·伯格宗教社会学理论演变的逻辑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明轩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69-77,共9页
在关于宗教与现代性关系的研究中,彼得·伯格的理论视野经历了两次转向。作为曾经世俗化理论的旗手,伯格提出过世俗化必然导致宗教衰落的推测;然而现实中宗教活跃的发展态势,使伯格从世俗化转向了非世俗化,强调经验事实证伪了世俗... 在关于宗教与现代性关系的研究中,彼得·伯格的理论视野经历了两次转向。作为曾经世俗化理论的旗手,伯格提出过世俗化必然导致宗教衰落的推测;然而现实中宗教活跃的发展态势,使伯格从世俗化转向了非世俗化,强调经验事实证伪了世俗化理论;面对宗教与世俗并存的现实以及对欧美实例的思考,伯格又从非世俗化转向了多元化理论,提出现代性并不必然导致世俗化,其带来的是多元化,形成了宗教与世俗并存、不同宗教并存的多元性。伯格这两次理论的转向既是基于经验现实,也是其跳出非此即彼的视域走向对宗教与现代性关系解释性理解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伯格 世俗化 非世俗化 多元化
下载PDF
2004年度全球最差经理人:彼得·伯格
5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4年第3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彼得·伯格 2004年 美国 职业经理人 第一能源公司 企业形象 危机公关
原文传递
作为一种神圣诠释系统的宗教:伯格论世界世俗化进程反思
6
作者 黄丁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39-443,共5页
在揭示作为一种存在之意义和秩序的宗教之基础上,伯格区分了神圣与世俗:即秩序的合理性诠释若诉诸宗教则被视作神圣,反之被视作世俗。究其根本而言,伯格所谓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划分,乃源于其将宗教理解成宗教之功能。对此,从涵盖"个... 在揭示作为一种存在之意义和秩序的宗教之基础上,伯格区分了神圣与世俗:即秩序的合理性诠释若诉诸宗教则被视作神圣,反之被视作世俗。究其根本而言,伯格所谓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划分,乃源于其将宗教理解成宗教之功能。对此,从涵盖"个体信仰"与"传统累积"两个互为表里的宗教定义着眼,反思以伯格为代表的宗教世俗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伯格 宗教 神圣 世俗化 超越
下载PDF
最差经理人
7
《商业周刊(中文版)》 2004年第2期28-30,共3页
兼并失败、收入骤降、技术灾难。
关键词 职业经理人 美国 第一能源公司 彼得·伯格 首席执行官 索尼公司 日本 出井伸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