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近彼得·勃鲁盖尔,感受其艺术风格 被引量:3
1
作者 丁欣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8年第1期110-111,共2页
彼得·勃鲁盖尔在美术史上占据极为特殊的地位,其所开创的"农民"画风极大丰富了美术领域的发展,让美术史的发展由此打开新的篇章。本文从彼得·勃鲁盖尔的生平进行分析,探究其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以及其在作品中所展... 彼得·勃鲁盖尔在美术史上占据极为特殊的地位,其所开创的"农民"画风极大丰富了美术领域的发展,让美术史的发展由此打开新的篇章。本文从彼得·勃鲁盖尔的生平进行分析,探究其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以及其在作品中所展现的浓郁"农民"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勃鲁盖尔 艺术风格 “农民”气息
下载PDF
彼得·勃鲁盖尔和他的绘画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楠本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96,共5页
关键词 彼得·勃鲁盖尔 绘画艺术 艺术风格 讽刺艺术
下载PDF
奇幻、恐怖与滑稽——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七宗罪》怪诞风格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100,共6页
16世纪尼德兰地区的著名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在《七宗罪》系列版画中用奇幻、恐怖以及滑稽的艺术语言营造出怪诞的艺术风格。这一风格的形成源于自然,并受到尼德兰绘画传统及文学作品的启发。画家发挥独特的想象力深刻揭示了现实... 16世纪尼德兰地区的著名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在《七宗罪》系列版画中用奇幻、恐怖以及滑稽的艺术语言营造出怪诞的艺术风格。这一风格的形成源于自然,并受到尼德兰绘画传统及文学作品的启发。画家发挥独特的想象力深刻揭示了现实世界的荒诞本质和人性弱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宗教背景,并传达出深刻的道德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勃鲁盖尔 《七宗罪》 怪诞 尼德兰绘画
下载PDF
彼得·勃鲁盖尔画作的道德象征
4
作者 王铮 《油画》 2023年第4期57-64,共8页
本文在尼德兰16世纪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想传播的历史背景下,围绕彼得·勃鲁盖尔的艺术作品展开研究,分析画作中隐含的象征性,同时聚焦其作品中有关价值观以及人性本质方面的内容,将其艺术观念转变与发展的过程阐释清楚。
关键词 彼得·勃鲁盖尔 尼德兰 人文主义 象征性 隐喻
下载PDF
彼得·勃鲁盖尔《死亡之胜利》图像研究
5
作者 许平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9期51-54,共4页
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彼得·勃鲁盖尔《死亡之胜利》图像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其画作的社会背景和画家个人经历来探究《死亡之胜利》图像的创作缘由;其次着重解读图像中语言符号的象征性;最后从图像中的符号象征... 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彼得·勃鲁盖尔《死亡之胜利》图像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其画作的社会背景和画家个人经历来探究《死亡之胜利》图像的创作缘由;其次着重解读图像中语言符号的象征性;最后从图像中的符号象征性来探究图像背后的深刻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勃鲁盖尔 《死亡之胜利》 象征性 图像
下载PDF
彼得·勃鲁盖尔绘画中的寓意性研究——以《尼德兰箴言》的分析为例
6
作者 赵燕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6期81-82,共2页
在西方的艺术史学中,艺术家通常采用寓言的形式,借用富有象征意味的叙述方式、图像和人物形象来传达道德训诫与哲学观点。西方艺术史上首位"农民画家"彼得·勃鲁盖尔,通过对底层农民生活场景的真实描绘,创作出了农民题材... 在西方的艺术史学中,艺术家通常采用寓言的形式,借用富有象征意味的叙述方式、图像和人物形象来传达道德训诫与哲学观点。西方艺术史上首位"农民画家"彼得·勃鲁盖尔,通过对底层农民生活场景的真实描绘,创作出了农民题材系列巨作。其绘画中的人物多为圆浑憨厚,甚至略显拙笨。许多以尼德兰文学为基础创作的作品,带有晦涩的训诫含义。解读彼得·勃鲁盖尔绘画作品中的寓意性是对艺术史学家的挑战,文章以《尼德兰箴言》的分析为例,分析了彼得·勃鲁盖尔绘画中的寓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勃鲁盖尔 寓意性 《尼德兰箴言》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儿童游戏的特点及启示——以勃鲁盖尔的《儿童之戏》为样本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学而 《美育学刊》 2019年第6期98-105,共8页
勃鲁盖尔在《儿童之戏》中对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形态下的儿童游戏进行了敏锐观察和细致刻画,预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将成为欧洲社会儿童关怀的起点。通过对《儿童之戏》进行图像研究,识别并分析其中的儿童游戏和玩具,总结出文艺复兴时期... 勃鲁盖尔在《儿童之戏》中对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形态下的儿童游戏进行了敏锐观察和细致刻画,预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将成为欧洲社会儿童关怀的起点。通过对《儿童之戏》进行图像研究,识别并分析其中的儿童游戏和玩具,总结出文艺复兴时期儿童游戏具有四个特征:其一,儿童在自由、自主的状态下开展游戏,不受成人干预;其二,游戏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运动类游戏、非运动类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其三,儿童玩具自然、拙朴,取材大多来自自然物或日常生活用品,如木桶、铁箍、树枝等;其四,性别分化的游戏类型渗透了儿童早期性别教育。文艺复兴时期儿童游戏为现代儿童教育带来四点启示:第一,降低成人对儿童游戏的干预,还儿童以游戏的自由;第二,丰富儿童游戏的内容,促进儿童综合发展;第三,以自然天成的低结构儿童玩具代替过度设计的高结构儿童玩具,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四,在儿童游戏中注入适宜的性别教育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儿童游戏 彼得·勃鲁盖尔 《儿童之戏》
下载PDF
勃鲁盖尔《儿童游戏》中的儿童观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陆石彦 方明生 《现代教育论丛》 2023年第3期55-63,共9页
16世纪中期尼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的风俗画《儿童游戏》描绘了世俗“儿童”游戏的场面,蕴藏着那个时代的儿童观。通过图像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画家对儿童活泼好动特质的发掘,对儿童活动自主性的肯定,以及将儿童从成人... 16世纪中期尼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的风俗画《儿童游戏》描绘了世俗“儿童”游戏的场面,蕴藏着那个时代的儿童观。通过图像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画家对儿童活泼好动特质的发掘,对儿童活动自主性的肯定,以及将儿童从成人生活中分离出来并给予人文关怀的思想。画家的创作主要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与尼德兰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儿童游戏》中的儿童观对当今儿童学和教育学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是否定了阿利埃斯提出的17世纪前的欧洲没有“儿童”概念的观点,为揭示现代儿童观的起点提供证据;二是儿童游戏体现的文化精神有助于发现儿童观演变的一般趋势;三是在传统游戏逐渐消亡的今天,画家洞察世俗生活世界的人文精神和对人类世界走向的思索与忧虑,给教育者发出了警示,对认识当今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勃鲁盖尔 《儿童游戏》 儿童 文艺复兴
下载PDF
三重空间的对话——贝艾特·福瑞歌剧《紫色的雪》创作研究
9
作者 刘思齐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64,共15页
贝艾特·福瑞(Beat Furrer,1954-)是奥地利当代著名作曲家,其创作取得了瞩目成就,歌剧《法玛》(Fama)2006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4年获“奥地利国家大奖”,2018年获“恩斯特·冯·西门子音乐大奖”,2019年他的第... 贝艾特·福瑞(Beat Furrer,1954-)是奥地利当代著名作曲家,其创作取得了瞩目成就,歌剧《法玛》(Fama)2006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4年获“奥地利国家大奖”,2018年获“恩斯特·冯·西门子音乐大奖”,2019年他的第八部歌剧《紫色的雪》(Violetter Schnee)在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一经首演,即获得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对这部歌剧中的三重空间观念、三重空间的对话进行详细分析,展现作曲家的创作路径,以及在这部歌剧创作过程中对自我的创新与突破,以期对欧洲现代歌剧研究和国内歌剧的创作带来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艾特·福瑞 《紫色的雪》 三重空间 哀伤的七个阶段 彼得·勃鲁盖尔 《雪中猎人》 卢克莱修 《物性论》
原文传递
一种新神话:《磨坊与十字架》中的跨媒介图像再现研究
10
作者 张斌宁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0,共3页
本文以艺术家传记片《磨坊与十字架》为对象,从跨媒介角度探讨不同介质间的图像再现问题。文章认为用电影语言转译绘画语言,亦即利用电影媒介对绘画媒介进行改写,也是用数字美学对传统美学的修正,是用电影媒介"通俗性"对绘画... 本文以艺术家传记片《磨坊与十字架》为对象,从跨媒介角度探讨不同介质间的图像再现问题。文章认为用电影语言转译绘画语言,亦即利用电影媒介对绘画媒介进行改写,也是用数字美学对传统美学的修正,是用电影媒介"通俗性"对绘画媒介"高雅性"的破译,其潜在效果在于利用影像复制技术为绘画原作增魅,从而神化和巩固某一既定艺术史的话语权威,使其进阶为关于灵韵的一种新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再现 跨媒介 磨坊与十字架 彼得·勃鲁盖尔
原文传递
马克斯·德沃夏克对勃鲁盖尔绘画中的“风俗”与“精神”的分析
11
作者 毕聪正 《理论界》 2021年第2期83-89,共7页
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一直被视为是风俗画和乡村题材的大师,但德沃夏克认为勃鲁盖尔的作品中蕴含着更加深刻的意味,它与同时代意大利艺术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不同绘画体裁在形式与技巧上的差异,而且在于作品中深层精神意... 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一直被视为是风俗画和乡村题材的大师,但德沃夏克认为勃鲁盖尔的作品中蕴含着更加深刻的意味,它与同时代意大利艺术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不同绘画体裁在形式与技巧上的差异,而且在于作品中深层精神意蕴的根本性不同。本文以德沃夏克对勃鲁盖尔阐释为线索,专注于德沃夏克对勃鲁盖尔绘画中"风俗"及其深层精神向度的发掘,并试图指出德沃夏克对勃鲁盖尔的阐释,本身表明了他们二人都置身于一个不断发展而又一以贯之的精神传统之下,并且都面对着逐渐严峻却又一脉相承的现代境况与现代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勃鲁盖尔 风俗 精神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乡村婚宴》赏析
12
作者 杨琪美 《明日风尚》 2018年第12期260-260,共1页
这幅画我主要运用形式分析与图像学分析对它进行自己理解和分析,对作者的思想进行探索。
关键词 彼得·勃鲁盖尔 农民 婚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