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的重要表现——从人的本质与发展看“第二个结合”的前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洪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从学理上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彼此契合及其主要表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切实肩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并基于社会关系来把握人的本质,反对把人看作抽象的孤立的个体,是马克思... 从学理上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彼此契合及其主要表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切实肩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并基于社会关系来把握人的本质,反对把人看作抽象的孤立的个体,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同理论起点。在核心理念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人文化成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主张,在逻辑上是相通的。明确人在社会和历史中的地位及作用,构成了正确认识人的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从人的发展角度审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契合,不难看出天下为公追求和共产主义理想相通、民为邦本思想与坚持人民至上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彼此契合 人的发展
下载PDF
“三重六维”: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马秋丽 张永怀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共11页
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不同,但二者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契合性。探究二者的契合性可从“三重六维”视角入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层层递进的三重契合,每一重契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不同,但二者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契合性。探究二者的契合性可从“三重六维”视角入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层层递进的三重契合,每一重契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这三重契合共体现为六个方面,我们称之为“三重六维”。第一重契合是理论本性的契合,主要表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理论品格相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文化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发展性的理论品格相契合这两个维度。这种最宽泛层面的契合提供了二者结合的先决条件。第二重契合是精神气质上的契合,主要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辩证思维上的相通与实践精神方面的神似这两个维度。这一层面的契合促进了二者的精神接近。第三重契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上的契合,主要体现在民众观、社会理想观两个维度,这一层面的契合构成了二者结合的深层理据。深入剖析二者的多维度契合,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与贯通,推进二者的结合与相互成就,在新时代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彼此契合 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重六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论同中华传统文论相结合的异质同构之维
3
作者 赖大仁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5-33,175,F0002,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华传统文论是两种来源不同的文论形态,一方面存在着现代性与古典性的异质特性,另一方面具有彼此契合的同构性基础。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元素和突出特性表现为:唯物史观的宏阔视野,意识形态论和社会实践论的文艺观念...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华传统文论是两种来源不同的文论形态,一方面存在着现代性与古典性的异质特性,另一方面具有彼此契合的同构性基础。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元素和突出特性表现为:唯物史观的宏阔视野,意识形态论和社会实践论的文艺观念,人民文艺观念的突出地位,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统一的美学思想等。中华传统文论的重要元素和突出特性表现为:人文化成与经国济世、言志抒情与文以载道、修身养性与伦理教化、美善兼济与道艺合一等方面的文艺观念。两种文论精神彼此契合的同构性之维主要在于:基于宏阔社会历史视野观照说明文艺现象,基于“大文学”观理解阐释文艺本质特性,基于文艺实践和社会实践认识文艺价值功能,基于社会关系和人的本质理念的文艺人文精神,基于艺术规律和美学理想的艺术价值观念等。我们要系统梳理和把握两种文论形态各自的重要元素和突出特性,努力寻求两者能够彼此契合的同构性基础,切实推进两种文论形态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华传统文论 重要元素 突出特性 彼此契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