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小爱神》对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传统的继承和超越
1
作者 余晓燕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5-80,共6页
从十四行诗的起源出发,结合文本分析探讨了斯宾塞的《小爱神》与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传统之间的关系。斯宾塞在这部诗集中将传统与个人才能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在自传色彩及结构组织等方面体现了历史继承性,但在诗歌格律、主题、人物刻画... 从十四行诗的起源出发,结合文本分析探讨了斯宾塞的《小爱神》与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传统之间的关系。斯宾塞在这部诗集中将传统与个人才能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在自传色彩及结构组织等方面体现了历史继承性,但在诗歌格律、主题、人物刻画及对一些传统意象和比喻的使用上却大胆创新,实现了对传统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爱神》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传统 继承 超越
下载PDF
李斯特《彼特拉克的三首十四行诗》音乐特征分析研究
2
作者 王泽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2-126,共5页
作曲家李斯特的音符与诗人彼特拉克的诗歌相结合,音乐与文学的碰撞成就了李斯特第一部歌曲集——《彼特拉克的三首十四行诗》(Tre Sonetti di Petrarca)。作为其早期的声乐作品,无论从音乐性还是学术性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以... 作曲家李斯特的音符与诗人彼特拉克的诗歌相结合,音乐与文学的碰撞成就了李斯特第一部歌曲集——《彼特拉克的三首十四行诗》(Tre Sonetti di Petrarca)。作为其早期的声乐作品,无论从音乐性还是学术性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以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调式调性、钢琴伴奏等音乐特征为基础进行分析,探索作曲家如何将音乐与诗歌进行高度的融合以及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李斯特作曲技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在传统浪漫主义时期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加入“频繁的调性变化、模糊的调性感、非功能性和声的使用”等近现代时期才会使用的作曲技法,在歌曲中使用“wordpainting”技巧,用音乐表现诗歌,细致地描写了诗的内容。同时,李斯特通过其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进一步提高了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 彼特拉克的三首十四行诗 彼特拉克
下载PDF
李斯特《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47号》与彼特拉克《歌集》第61首对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康毓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7-103,共7页
诗歌与音乐都是人类艺术世界中最感性、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部分,钢琴作品《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47号》集中体现了标题音乐的创新及代表人物李斯特的创作构想。文章用比较对应的研究手法,从诗体格式、情感内容和思想历程三个方面出发,... 诗歌与音乐都是人类艺术世界中最感性、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部分,钢琴作品《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47号》集中体现了标题音乐的创新及代表人物李斯特的创作构想。文章用比较对应的研究手法,从诗体格式、情感内容和思想历程三个方面出发,试图透过对诗歌原文与音乐作品的剖析,揭示作品之间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作品互动关系的认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彼特拉克 钢琴音乐 李斯特
下载PDF
意英十四行诗的传承与创新——以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为例的对比分析
4
作者 孙悦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19年第3期58-61,共4页
威廉·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作品经久不衰、声望享誉全球。他的154首抒情十四行诗以文艺复兴时期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于友谊爱情、时间人性、社会变迁的理解与表达。文章通过文本细... 威廉·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作品经久不衰、声望享誉全球。他的154首抒情十四行诗以文艺复兴时期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于友谊爱情、时间人性、社会变迁的理解与表达。文章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诗歌的形式、主题及语言等方面探讨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传统意大利十四行诗的传承发展与颠覆创新,指出其巨大贡献并为该作品的诠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英十四行诗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传承与创新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彼特拉克的巴赫 安德拉斯·席夫,钢琴上的十四行诗
5
作者 高屹 王小京 《音乐爱好者》 2011年第3期21-23,共3页
北京,雪后初融,安德拉斯·席夫(Andras Schiff)第一次为中国内地的听众奉上佳音。2月27日夜,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位大师。这场重量级音乐会的预告甚至早在半年前就已放出,听众翘首期盼,远在上海和广州的乐... 北京,雪后初融,安德拉斯·席夫(Andras Schiff)第一次为中国内地的听众奉上佳音。2月27日夜,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位大师。这场重量级音乐会的预告甚至早在半年前就已放出,听众翘首期盼,远在上海和广州的乐迷甚至专程飞来聆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特拉克 十四行诗 巴赫 钢琴 国家大剧院 中国内地 音乐厅 音乐会
下载PDF
品读彼特拉克写给劳拉的情诗
6
作者 王晓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5-116,共2页
彼特拉克是14世纪享誉欧洲的桂冠诗人,与但丁、薄伽丘同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颗璀璨的巨星。他的抒情诗集《歌集》以音韵优美的十四行诗讴歌不朽的爱情,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成为近代西方诗歌中的一个重要诗体,奠定了他... 彼特拉克是14世纪享誉欧洲的桂冠诗人,与但丁、薄伽丘同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颗璀璨的巨星。他的抒情诗集《歌集》以音韵优美的十四行诗讴歌不朽的爱情,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成为近代西方诗歌中的一个重要诗体,奠定了他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也是彼特拉克对西方现代文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彼特拉克 十四行诗
下载PDF
彼特拉克《歌集》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雪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6-96,共1页
《歌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彼特拉克的代表作。这本诗集,奠定了诗人在意大利和西方文学史中的卓越地位,而被称为"桂冠诗人"和"意大利诗歌之父"。《歌集》是诗人一部独特的"诗体日记",分为&q... 《歌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彼特拉克的代表作。这本诗集,奠定了诗人在意大利和西方文学史中的卓越地位,而被称为"桂冠诗人"和"意大利诗歌之父"。《歌集》是诗人一部独特的"诗体日记",分为"圣母劳拉之生"和"圣母劳拉之死"两部分,主要表现诗人对劳拉的爱,塑造了十分完美的劳拉形象,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特拉克 《歌集》 十四行诗
下载PDF
罗伯特·弗罗斯特传统十四行诗研究
8
作者 徐新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1-55,共5页
弗罗斯特的传统十四行诗,主要继承了意大利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和英国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传统。本文重点分析弗罗斯特两首典型的传统十四行诗《相逢又分离》和《最佳速率》,揭示弗罗斯特十四行诗继承传统又超越前人,融现代于传统的诗... 弗罗斯特的传统十四行诗,主要继承了意大利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和英国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传统。本文重点分析弗罗斯特两首典型的传统十四行诗《相逢又分离》和《最佳速率》,揭示弗罗斯特十四行诗继承传统又超越前人,融现代于传统的诗歌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十四行诗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
下载PDF
创异与坚守:论唐·帕特森的十四行诗创作
9
作者 王改娣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1期207-221,共15页
自16世纪从意大利文学引入英国,十四行诗在英诗中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苏格兰诗人唐·帕特森在《40首十四行诗》中颠覆与重建了十四行诗的诗学传统。他用图案、令人费解的符号以及散文等新形式来创作十四行诗,取代了传统... 自16世纪从意大利文学引入英国,十四行诗在英诗中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苏格兰诗人唐·帕特森在《40首十四行诗》中颠覆与重建了十四行诗的诗学传统。他用图案、令人费解的符号以及散文等新形式来创作十四行诗,取代了传统的彼得拉克体或莎士比亚体,打破了十四行诗与当代大众通俗文化之间的壁垒。然而,帕特森的十四行诗又根植于传统。他借助具象诗的形式,使趣味性重新回归十四行诗,并尝试用十四行诗中传统彼得拉克式人物关系来诠释21世纪的社会人际关系。在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仿写和重释过程中,帕特森在传统和当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英语十四行诗从形式到主题展现出多元化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森 十四行诗 创新 传统
下载PDF
浅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传统性与创新性
10
作者 程雪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17,共6页
自出版之日起,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就以其艺术成就和作为了解诗圣内心世界的材料,散发着持久的魅力。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包括柏拉图式的爱情观、传统意象的运用、以及对时间问题的关注,在内容和修辞上达到传统与创新的精湛结合。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传统 创新
下载PDF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与伊丽莎白·白朗宁的十四行诗——兼论中英文传统抒情诗美的异同
11
作者 李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两组抒情诗都拥有诗歌创作最珍贵的材料,都是用灵魂写就。两位诗人都把各自所运用的诗歌体裁发展到了几近完美的状态。但是两组诗传达内心情绪的媒介、展示内心感受的方式都不同,语言运用方式也有差异。所有这一切成就了两组诗各自独特... 两组抒情诗都拥有诗歌创作最珍贵的材料,都是用灵魂写就。两位诗人都把各自所运用的诗歌体裁发展到了几近完美的状态。但是两组诗传达内心情绪的媒介、展示内心感受的方式都不同,语言运用方式也有差异。所有这一切成就了两组诗各自独特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十四行诗 伊丽莎白 《无题》 美的 中英文 李商隐 异同 传统 七律 诗歌创作 诗歌体裁 内心感受 运用方式 组诗 诗人 传达 美感
下载PDF
十四行诗的起源、兴起与流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黎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70-72,共3页
十四行诗是一种形式优美、韵律严谨、吟唱爱情的抒情诗,在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罗旺斯抒情诗是十四行诗最早的源头,经过西西里诗派、托斯坎纳诗派和温柔的新体诗派的改造逐渐成熟,并成为一种风靡欧洲的诗歌体裁,同时形成了彼特... 十四行诗是一种形式优美、韵律严谨、吟唱爱情的抒情诗,在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罗旺斯抒情诗是十四行诗最早的源头,经过西西里诗派、托斯坎纳诗派和温柔的新体诗派的改造逐渐成熟,并成为一种风靡欧洲的诗歌体裁,同时形成了彼特拉克体、莎士比亚体、斯宾塞体、弥尔顿体等多种变体。17世纪之后,十四行诗逐渐式微,直到浪漫主义时期才重新获得诗人们的青睐。本文将就十四行诗的起源、兴盛、流变做历史的梳理,把握其在形式及主题演变上的清晰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普罗旺斯抒情诗 彼特拉克 莎士比亚体 斯宾塞体
下载PDF
三类十四行诗的语言学比较分析
13
作者 曾艳 《贺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3-57,共5页
对三类主要的十四行诗进行语言学比较可知,三类十四行诗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主题的层面和韵律感的层面。它们都拥有各自不同的节奏韵律和描述主题的方式。
关键词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 斯宾塞十四行诗 节奏的韵律
下载PDF
论十四行诗式的中国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北塔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9-188,共30页
关键词 十四行诗 中国化 郑伯奇 传统诗歌
全文增补中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爱情观
15
作者 罗益民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2年第1期78-79,共2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表达的爱情观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善、美。这三个方面充分体现出莎士比亚审美方面的柏拉图观念。诗人综合运用彼特拉克、伊拉斯谟等人的传统,对其进行了辩证的继承和扬弃。在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莎士比亚通过拓扑学空...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表达的爱情观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善、美。这三个方面充分体现出莎士比亚审美方面的柏拉图观念。诗人综合运用彼特拉克、伊拉斯谟等人的传统,对其进行了辩证的继承和扬弃。在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莎士比亚通过拓扑学空间展拓的手段加以实施,形成了莎士比亚艺术审美世界独具风采的大花园,为人类精神宝库留下了可贵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爱情观 拓扑学 艺术审美 彼特拉克 综合运用 伊拉斯谟 操作手法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早期十四行诗内涵解析
16
作者 李沛璘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0年第4期188-190,共3页
十四行诗兴起于中世纪晚期,它严谨的韵律和工整的格式使它逐渐得到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各地诗人的青睐。至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们已广泛采用这种诗体,并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人文主义思想。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三位诗人是其中的典... 十四行诗兴起于中世纪晚期,它严谨的韵律和工整的格式使它逐渐得到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各地诗人的青睐。至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们已广泛采用这种诗体,并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人文主义思想。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三位诗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人文主义
下载PDF
汉语传统诗歌的语言风格
17
作者 唐松波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3年第3期24-26,共3页
一、汉语、汉字与汉族诗歌 我国素有诗国的美誉。汉语诗歌的优良传统也体现在语言风格上.汉族诗歌的语言风格同汉语的特点密切相关。首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其他民族。例如英吉利、俄罗斯或日本的许歌语言风格对立。十四行诗的形式... 一、汉语、汉字与汉族诗歌 我国素有诗国的美誉。汉语诗歌的优良传统也体现在语言风格上.汉族诗歌的语言风格同汉语的特点密切相关。首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其他民族。例如英吉利、俄罗斯或日本的许歌语言风格对立。十四行诗的形式无法照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诗歌 语言风格 汉语诗歌 十四行诗 民族性 俄罗斯 汉族 汉字
下载PDF
说说十四行体的中文译名
18
作者 许霆 《写作(中)》 1995年第5期20-21,共2页
十四行体,是欧洲传统的格律抒情诗体,我国诗人从20年代初开始把它移植到中国,流贯整个新诗史,创作了大批中国十四行诗。十四行体,原是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普罗旺斯语称为sonet。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等人... 十四行体,是欧洲传统的格律抒情诗体,我国诗人从20年代初开始把它移植到中国,流贯整个新诗史,创作了大批中国十四行诗。十四行体,原是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普罗旺斯语称为sonet。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等人从民间拿来这诗体,并把它改造成文人诗体,创作出了重要的十四行体作品。以后,意大利的十四行诗体(意大利文为sonetto)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而流传到欧洲各国。十四行体在英语中称为sonnet,法语中为son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 中文译名 抒情诗体 意大利 中国十四行诗 文艺复兴运动 欧洲传统 新诗史 陈梦家 郭沫若
下载PDF
人类创造的诗歌反思: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反思缪斯
19
作者 伊戈尔·沙伊塔诺夫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3,共13页
从文化角度来讲,人类的进步已被展示为一种由传统向反思的进化,“传统”指的是整体思维及仪式/方式,而“反思”指的是个人自我的成长。在文学领域,或更准确地说,在言语艺术领域,这两者间的对立导致个人天赋的长进,将自己从体裁及其它约... 从文化角度来讲,人类的进步已被展示为一种由传统向反思的进化,“传统”指的是整体思维及仪式/方式,而“反思”指的是个人自我的成长。在文学领域,或更准确地说,在言语艺术领域,这两者间的对立导致个人天赋的长进,将自己从体裁及其它约定俗成的标准权威里解放出来。通常在文艺复兴后期和早期浪漫主义之间,可以标出一条边界线,体裁的权限在线外明显地丧失自身约定俗成的标准权威,进而由个人才智取而代之。鉴于其在“现代思维起源”中所起的作用(P·奥本海默),十四行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的作用是解答一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即为什么一个死板的诗歌形式(似乎与小说的言语自由正好相悖)可以独统欧洲抒情诗长达三个世纪,从14世纪的彼特拉克到16世纪后期的莎士比亚。答案十之八九就是十四行诗有自我批评的能力及反思性的“双重性诗学”(J·布鲁克斯戴维斯),彼特拉克风格与反彼特拉克风格得以在一种巧妙的平衡中并存,而这种平衡早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里就已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阿韦林采夫 巴赫金 彼特拉克风格 莎士比亚
原文传递
邓恩《歌》中的格律音乐与数字命理意象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正栓 南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从《歌:去,抓住一颗殒星》的文学和历史语境出发,通过分析诗歌中意象、格律和数字象征的运用,能展现出邓恩《歌与短歌集》对彼特拉克式诗歌传统的影射和解构。
关键词 意象、格律 数字象征 彼特拉克式诗歌传统 影射 解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