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德鲁·马弗尔《致他娇羞的情人》——抒情诗的叙事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彼得·霍恩 谭君强 《英语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
安德鲁·马弗尔的诗《致他娇羞的情人》所展现的是一位男性抒情诗人与他不情愿的(娇羞的)情人间炽热的爱情关系。作为这一爱情故事的主人公,他运用叙述来劝诱(或引诱)他心爱的人,以使她同意在文本外的世界里使他的爱得以完美实... 安德鲁·马弗尔的诗《致他娇羞的情人》所展现的是一位男性抒情诗人与他不情愿的(娇羞的)情人间炽热的爱情关系。作为这一爱情故事的主人公,他运用叙述来劝诱(或引诱)他心爱的人,以使她同意在文本外的世界里使他的爱得以完美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运用了三个不同的叙述序列,三个爱情故事发展的可能形式,每一个都基于不同的叙述脚本。在彼特拉克主义这一当时爱情观的总体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实现充满激情的爱是持强烈否定态度的,因为这一爱情观排除了满足性欲有助于情感的纯净和升华这样的观念。前两个叙述序列各占诗歌的三分之一,表现("讲述")了在彼特拉克观念的前提下,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会有幸福的结局:第一个序列中,在无限的空间和时间这一假设和虚幻的条件下("足够的天地和光阴"),这一满足感将被无限期地推迟;第二个序列中,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这一现实条件下,无限期的推迟无异于不可能。这两个版本都被嘲笑,因而含蓄地被拒绝为不切实际的,最终是不人道的。针对这两个从根本上无法令人满意、两个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结局的序列,抒情人在人类无可逃避的生存短暂的情况下,在渴望实现他们的欲望并得以相互满足中,给他心爱的人设想并讲述了亟待将之付诸实践的第三个叙述。由此,两个毫无惊人之处的宏观序列与一个潜在的充满众多变化的叙述最终走向一个事关重大的结局,但却要由这对情人在诗歌之外的现实中、在文本外的世界中去实现。在面对生存危机或心理问题时,这样一种实践性、功能性叙事的运用,可以看作是抒情诗的一种典型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特拉克爱情观 爱情 框架 脚本 叙述序列 事件 叙事策略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07首——抒情诗的叙事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彼得·霍恩 谭君强 《英语研究》 2016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将图式理论(构架、素材)运用于对诗歌的叙事学分析。莎士比亚的第107首十四行诗是对彼特拉克爱情观的一个特殊修正:无私的爱的倾诉,以及对男性朋友(而非惯常的美丽纯洁的女子)的崇敬。诗歌初始情境的特征表现为因朋友的行为... 本文将图式理论(构架、素材)运用于对诗歌的叙事学分析。莎士比亚的第107首十四行诗是对彼特拉克爱情观的一个特殊修正:无私的爱的倾诉,以及对男性朋友(而非惯常的美丽纯洁的女子)的崇敬。诗歌初始情境的特征表现为因朋友的行为而使完美的友谊出现危机。在这一状况下,抒情人表达了他对自己昔日完美的爱(作为未来发展的素材)重生的渴望,并将这一私人欲望的实现与在公共领域克服国家危机的类似希望相联系(第一个四行诗节)。继而,在诗歌的叙事进程中,公共危机的最终解决(第二诗节),以类似解决私人问题的保证而出现(第三诗节第一部分)。但是,抒情人出乎意料地将其欲望从爱的构架转向他自己作为诗人表现的优越才能,宣称自己将不朽(第三诗节第二部分),并对朋友许诺,作为他诗歌的艺术主题,在自己死后,他也将同样不朽(尾联)。这样,在诗歌的叙事发展中就有两个转折点或事件——第一,在被叙述的故事层次上(一个发生之事中的事件):政治危机的成功解决,以及通过类比,在私人领域中他的爱的类似前景;第二,从爱的架构(以及素材)转向艺术成就(一个呈现事件),从恳请朋友爱的重生到他作为诗人的自我肯定。这一从爱到艺术的构架突破,明显地是由抒情人对受到威胁的朋友的爱的消退转而试图断言他自身所驱动的,从而恢复了他们之间关系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特拉克爱情观 图式 构架 素材 构架突破 艺术 艺术的自我永生 事件 发生之事中的事件 呈现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