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刀具偏心的变径向切深铣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宋清华 艾兴 +1 位作者 万熠 唐委校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8年第3期206-210,共5页
建立了变径向切深的铣削系统周期延迟微分模型,模型考虑了刀具偏心的影响,运用半离散估计技术获得了系统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径向切削深度的增大,稳定轴向切削深度先是急剧下降,在大约20%(径向切深与刀具直径的比值)径向切削深... 建立了变径向切深的铣削系统周期延迟微分模型,模型考虑了刀具偏心的影响,运用半离散估计技术获得了系统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径向切削深度的增大,稳定轴向切削深度先是急剧下降,在大约20%(径向切深与刀具直径的比值)径向切削深度后,稳定轴向切深基本不变。对于变径向切深加工,为了保证稳定加工,轴向切削深度应选取小于20%径向切削深度对应的稳定性极限值,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切深 颤振 偏心 稳定性 材料除率
下载PDF
基于实际径向切深的连续曲面周铣铣削力建模
2
作者 许强 郝洪艳 +1 位作者 王保升 杨成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4-68,共5页
为提高连续曲面周铣过程中铣削力的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采用参数化曲面描述工件轮廓和刀具路径,研究实际径向切深的计算方法,推导解析算式,给出基于实际径向切深的瞬时切入角、切出角计算公式,从而构建了瞬时铣削力模型,提出了基于实际... 为提高连续曲面周铣过程中铣削力的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采用参数化曲面描述工件轮廓和刀具路径,研究实际径向切深的计算方法,推导解析算式,给出基于实际径向切深的瞬时切入角、切出角计算公式,从而构建了瞬时铣削力模型,提出了基于实际径向切深的铣削力预测方法.采用仿真法证明了曲率对实际径向切深具有显著影响,加工凹曲面时实际径向切深大于名义径向切深,加工凸曲面时实际径向切深小于名义径向切深.对连续曲面周铣铣削力进行预测,并进行试验验证,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在变化趋势和幅值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仿真耗时显著减小,表明提出的铣削力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力建模 连续曲面 周铣 实际径向切深
下载PDF
恒切削力2D轮廓铣削刀路优化研究
3
作者 朱林 石浩哲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113,共4页
针对零件轮廓曲率半径和精加工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通过正交切削实验,获得轮廓曲率半径、精加工余量与峰值切削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变曲率轮廓铣削的恒切削力2D轮廓铣削刀具路径生成算法。通过生成一条新的偏置路径,... 针对零件轮廓曲率半径和精加工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通过正交切削实验,获得轮廓曲率半径、精加工余量与峰值切削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变曲率轮廓铣削的恒切削力2D轮廓铣削刀具路径生成算法。通过生成一条新的偏置路径,即修正的半精加工刀具路径,调节精加工路径各处余量。将此算法应用于包含自由曲线轮廓的不规则型腔加工,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使精加工中的峰值切削力维持在一个恒定的状态,从而改善了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路径优化 轮廓铣削 变曲率 削力 径向切深
下载PDF
高速铣削拐角刀具轨迹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世雄 李开柱 汪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5-247,共3页
拐角高速铣削时,切削方向突变和径向切深骤增会导致切削力和振动突然增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文以限制径向切深为目标,对拐角刀具轨迹进行优化。首先,通过重新设计圆弧插补始末点位置,对传统圆弧插补模型进行优化。第二,将循环余摆线... 拐角高速铣削时,切削方向突变和径向切深骤增会导致切削力和振动突然增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文以限制径向切深为目标,对拐角刀具轨迹进行优化。首先,通过重新设计圆弧插补始末点位置,对传统圆弧插补模型进行优化。第二,将循环余摆线模型引入到拐角残余清除当中,对循环余摆线模型中刀具半径、摆线半径和刀具步长之间的数学关系进行分析,推导了限制径向切深的数学方法。最后,将优化的刀具路径策略与Cimatron策略进行对比加工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刀具路径加工效率略低于Cimatron策略,但优化策略在加工稳定性和加工质量上都明显优于Cimatron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角优化 圆弧插补 循环余摆线 径向切深
下载PDF
基于圆弧走刀的尖角加工铣削力建模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保升 郝洪艳 +1 位作者 潘超 左健民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7-40,共4页
为实现尖角加工过程中铣削力的精确预测,给出了工件轮廓与刀具路径的参数化统一表示方法,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的铣削工艺过程,依据铣削特征化分为五个阶段,推导出每个铣削阶段的实际径向切深算式。基于实际径向切深,给出了切入/切出角的计... 为实现尖角加工过程中铣削力的精确预测,给出了工件轮廓与刀具路径的参数化统一表示方法,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的铣削工艺过程,依据铣削特征化分为五个阶段,推导出每个铣削阶段的实际径向切深算式。基于实际径向切深,给出了切入/切出角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尖角加工的瞬时铣削力模型。利用直线铣削完成了切削力系数辨识,对尖角加工的瞬时铣削力进行预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预测铣削力与实测铣削力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证实了铣削力模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从而为工艺参数优化和颤振抑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角加工 铣削力建模 实际径向切深
下载PDF
内圆角铣削加工几何分析及铣削力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保升 郝洪艳 +1 位作者 潘超 侯军明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2-136,共5页
为实现内圆角加工瞬时铣削力预测,提出了工件轮廓和刀具路径的参数化表示方法,依据圆弧角大小不同将内圆角铣削分为两类,分析了其铣削过程。建立了瞬时铣削力模型,采用等参数间隔法,推导了刀具瞬时位置和位置角计算公式。针对不同铣削阶... 为实现内圆角加工瞬时铣削力预测,提出了工件轮廓和刀具路径的参数化表示方法,依据圆弧角大小不同将内圆角铣削分为两类,分析了其铣削过程。建立了瞬时铣削力模型,采用等参数间隔法,推导了刀具瞬时位置和位置角计算公式。针对不同铣削阶段,给出了实际径向切深计算模型,提出了基于实际径向切深的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计算方法。对内圆角加工的铣削力预测,并进行试验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在变化趋势和幅值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仿真耗时显著减小,表明提出的铣削力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从而为恒负载铣削和颤振抑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圆角铣削 几何分析 铣削力 实际径向切深
下载PDF
基于Deform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铣削过程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伟 王霄 +1 位作者 袁豹 刘会霞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7年第12期7-12,共6页
为解决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加工难题,采用Deform建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和三维侧铣加工有限元模型,探究了径向切削深度对立式铣刀3个方向的切削力(FX,FY,FZ)、工件表面加工质量、切削温度和切屑分离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为解决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加工难题,采用Deform建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和三维侧铣加工有限元模型,探究了径向切削深度对立式铣刀3个方向的切削力(FX,FY,FZ)、工件表面加工质量、切削温度和切屑分离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被吃刀量为0.2mm、主轴转速为8 000r/min时,采用0.3mm径向切深能够有效减小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并且提高工件表面加工质量、降低切削温度;同时,将模拟结果与有关实验进行对比,发现模拟得到的表面加工质量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侧铣 径向切深 铣削力 表面加工质量 削温度 屑分离 DEFORM
下载PDF
高速球铣加工表面微沟槽形貌形成方法及其减摩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素玉 王永将 +2 位作者 黄为民 赵彬杰 黄常乘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1-737,共7页
高速球铣加工表面通常具有一定的残留形貌,采用Matlab形貌仿真与切削加工试验研究了高速球铣加工表面微沟槽形貌的形成方法;并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理论,通过Fluent流体仿真与润滑工况下的滑动摩擦试验,研究了表面微沟槽形貌的承载能力关于... 高速球铣加工表面通常具有一定的残留形貌,采用Matlab形貌仿真与切削加工试验研究了高速球铣加工表面微沟槽形貌的形成方法;并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理论,通过Fluent流体仿真与润滑工况下的滑动摩擦试验,研究了表面微沟槽形貌的承载能力关于滑动速度和径向切深的响应规律,并分析了减摩机理.结果表明:当给定每齿进给量后,随着径向切深的增大,可以获得具有微沟槽特征的表面形貌.微沟槽承载能力随着滑动速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随着径向切深的提高,承载能力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这是由于其与楔形效应和逆流现象交互作用影响相关,当径向切深较小时,楔形效应占主导地位,承载能力较强,随着径向切深的进一步增大,逆流现象会严重减弱楔形效应,导致微沟槽承载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球铣加工 微沟槽 径向切深 承载能力 摩擦系数
下载PD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study of surrounding rocks of dynamic pressure roadways in deep mines 被引量:9
9
作者 TIAN Jiansheng GAO So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6期850-854,共5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rules of stress-displacement in surrounding rocks of dynamic pressure roadways in deep mines and to obtain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nalyses of roadway stability and designs of suppor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rules of stress-displacement in surrounding rocks of dynamic pressure roadways in deep mines and to obtain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nalyses of roadway stability and designs of support, we established a coupling equation of adjacent rock strength, mining stress and supporting resistance on the basis of an elastic-plastic theory of mechanics. We obtained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of elastic and plastic regions in surrounding rock of dy-namic pressure roadway.. Based on this theory, we have analyzed the changes in stress-displacement in elastic and plastic regions of surrounding rocks of dynamic pressure roadways in the Haizi Coal M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radial and tangential stress change violently within the first 4 m from the inner surface of a roadway after excavation; radial stress increases while tangential stress decreases within a range of about 6 m from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oadway as a function of q3; 2) radial and tangential stress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mining pressure coefficient k; the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tangential stres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ra-dial stress; 3) the radial displacement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roadways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q3, provided that k remains uncha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way under pressur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elastic-plastic zone mining pressure coeffici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