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水旱灾害与暴雨径流资源的调控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景保 王克林 +2 位作者 朱宁 梁成军 刘杰威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6-724,共9页
通过对湖南省1950~2002年水旱灾情、1954~1998年降水量的统计,结合流域自然条件和水利现状综合分析表明:湖南省山丘区水旱灾害交替演进日趋明显,洞庭湖区外洪内涝交织频繁,农村饮水困难人口数量不断增多。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 通过对湖南省1950~2002年水旱灾情、1954~1998年降水量的统计,结合流域自然条件和水利现状综合分析表明:湖南省山丘区水旱灾害交替演进日趋明显,洞庭湖区外洪内涝交织频繁,农村饮水困难人口数量不断增多。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0%,而4~9月降水量占69%,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这一降水特点是导致水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山区有利地形修筑拦蓄小型工程,全方位建设生态环境,挖掘水库群的防洪兴利潜力和提高大型水库的调度水平等措施,调控4~8月的暴雨径流,以减轻水旱灾害,满足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的需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灾害 暴雨特性 暴雨径流资源 调控措施
下载PDF
集水区径流资源空间变化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梁天刚 沈正虎 +1 位作者 戴若兰 徐雨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3-89,共7页
利用高泉沟流域1988~1995 年8 年31 个观测小区定位观测的63 次产流资料,模拟出了基于GIS( 地理信息系统) 栅格系统的小区降雨—产流综合模型;采用ARC/INFO 系统,建立了研究区栅格DEM( 数字高程模型... 利用高泉沟流域1988~1995 年8 年31 个观测小区定位观测的63 次产流资料,模拟出了基于GIS( 地理信息系统) 栅格系统的小区降雨—产流综合模型;采用ARC/INFO 系统,建立了研究区栅格DEM( 数字高程模型)、多年平均降水因子等空间数据库;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IS栅格系统的计算集水区总产流量的反演算法,模拟分析了高泉沟流域径流资源的时空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小区产流量的主导因子是小区水平投影面积、坡度、产流雨量、降水总量,以及土壤和植被类型;建立集水区产流量反演算法的关键是确定滞流系数及小区降水—产流模型,反演算法模型的精度依赖于小区产流量综合模型的可靠性及滞流系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资源 产流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集水农业
下载PDF
暴雨径流资源的调控——以吉林省西部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龙花楼 蒙吉军 张献忠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56,共7页
在我国广大半干旱区,一方面降水量少,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降水又集中在7、8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探讨暴雨径流资源的合理调控,有助于变灾害性的暴雨径流为宝贵的水资源,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 在我国广大半干旱区,一方面降水量少,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降水又集中在7、8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探讨暴雨径流资源的合理调控,有助于变灾害性的暴雨径流为宝贵的水资源,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以吉林省西部为例,在分析水资源概况及其在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和暴雨的地域分异,及划分暴雨径流资源调控区的基础上,对如何实施吉林省西部暴雨径流资源的调控进行了探讨。文中的调控措施可为其它半干旱区暴雨径流资源的调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径流资源 地域分异 径流 降水径流 吉林
下载PDF
黄丘一副区山坡地径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立斌 王晓 +2 位作者 白志刚 刘红梅 任兆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1-66,共6页
在对黄丘一副区山坡地径流资源的概念及产生过程分析探讨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山坡地径流资源的潜力及时空分布特征,并对该区山坡地径流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 径流资源 潜力 时空分布 利用途径 山坡地
下载PDF
黄河上游径流资源及其可能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包为民 胡金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8,共4页
据黄河上游地理、气候特征 ,提出了一个考虑封冻、融雪、变径流系数的大尺度流域水流模拟模型 ,检验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进而分析了“温室效应”将对黄河上游 2 0
关键词 大尺度模型 黄河上游 径流资源 温室效应
下载PDF
坡面径流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明 张成文 李子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28,共3页
坡面径流资源的调控及利用技术是一条既控制水土流失,又解决农业干旱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改善农业环境,发展高效农业创建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关键词 径流资源 调控 利用
下载PDF
山西省暴雨径流资源调控研究
7
作者 胡彩虹 张青山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70-72,共3页
山西省是全国水资源最缺省份之一 ,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一方面降水量少 ,另一方面降水又集中在汛期 ,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给农业、经济等带来严重危害。在分析山西省水资源情况及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和暴雨的地域分异上 ,对如何实施... 山西省是全国水资源最缺省份之一 ,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一方面降水量少 ,另一方面降水又集中在汛期 ,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给农业、经济等带来严重危害。在分析山西省水资源情况及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和暴雨的地域分异上 ,对如何实施暴雨径流资源的调控进行探讨。对暴雨径流的合理调控 ,有助于变灾害性的暴雨径流为可利用的水资源 ,对实现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径流资源 暴雨的地域分异 调控措施
下载PDF
半干旱丘陵区大凌河流域径流资源调控体系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海军 《地下水》 2010年第2期122-122,126,共2页
大凌河流域位于辽宁西部,辽宁境内总面积19 99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75%以上,是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53%。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地表支离破碎,土壤肥力衰退,耕地不断减少,旱、洪、风沙等灾害频发,农林牧业生产能力降低,人... 大凌河流域位于辽宁西部,辽宁境内总面积19 99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75%以上,是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53%。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地表支离破碎,土壤肥力衰退,耕地不断减少,旱、洪、风沙等灾害频发,农林牧业生产能力降低,人民生活贫困。大凌河流域9个县、市、区,有8个是国家级贫困县。针对大凌河流域径流资源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径流调控措施,通过采取拦、蓄、集、贮等措施,形成完整的径流调控体系,使降雨形成的坡面径流得到有效的调控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凌河 水土流失 径流资源 调控体系
下载PDF
吕梁市地表径流资源特性分析
9
作者 席爱萍 《地下水》 2012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吕梁市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西部华北隆起台地,山多川少,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遗乏,在地下水位日趋下降的情况下,地表径流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该市地表径流资源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差大,年内分配高度集中,... 吕梁市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西部华北隆起台地,山多川少,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遗乏,在地下水位日趋下降的情况下,地表径流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该市地表径流资源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差大,年内分配高度集中,污染、浪费严重,含沙量高,使本来有限的地表径流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鉴于该市地表径流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利用状况,提出的开发利用策略是:挖潜配套水利设施、拉制污染、加强生态建设和提倡节约用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资源 时空分布 利用率 吕梁市
下载PDF
地表径流资源与水土保持
10
作者 张旭光 夏国华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年第9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地表径流资源 资源保护 水土保护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吕梁地区地表径流资源及其利用
11
作者 席爱萍 付育军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1年第2期18-20,共3页
吕梁地区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西部华北隆起台地,山多川少,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匮乏,在地下水位日趋下降的情况下,地表径流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该区地表径流资源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年际交差大,年内分配... 吕梁地区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西部华北隆起台地,山多川少,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匮乏,在地下水位日趋下降的情况下,地表径流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该区地表径流资源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年际交差大,年内分配高度集中,污染、浪费严重,含沙量高,使本来有限的地表径流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鉴于该区地表径流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利用状况,提出的开发利用策略是:挖潜配套水利设施、控制污染、加强生态建设和提倡节约用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资源 时空分布 吕梁地区 开发利用 配套水利设施 控制污染 生态建设 节约用水
下载PDF
基于多元分析的衡水市年径流量变化特征研究
12
作者 贾璐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3期296-298,共3页
探明半干旱区地表径流资源演变特征对雨洪模拟、海绵城市建设和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文章针以衡水市1955—2020年逐年径流量资料为输入,运用Maan-Kendall检验、R-S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区域径流量时变特征。结果表明,衡水近60年来径... 探明半干旱区地表径流资源演变特征对雨洪模拟、海绵城市建设和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文章针以衡水市1955—2020年逐年径流量资料为输入,运用Maan-Kendall检验、R-S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区域径流量时变特征。结果表明,衡水近60年来径流量以-0.0648亿m^(3)的斜率显著波动减少,该倾向趋势保持明显持续性。其突变年份发生于1988年,由前期强烈波动性演变为平稳降低态势,但突变特征不明显。小波分析发现该地径流量存在多个变化周期,主周期为2-4、4-6a,次周期为8-10、16、30a,具有统计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资源 HURST指数 Maa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下载PDF
辽西易旱区坡面径流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天会 宋国献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通过对辽西易旱区坡面径流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研究 ,提出 3种坡面径流集蓄调控模式 ,并以提高雨水径流利用率 ,发展高效农业为目的 ,进行了集雨灌溉旱地玉米和发展山地大棚示范研究。结果表明 ,在春播期耕层土壤含水量为 10 .2 5 %的条... 通过对辽西易旱区坡面径流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研究 ,提出 3种坡面径流集蓄调控模式 ,并以提高雨水径流利用率 ,发展高效农业为目的 ,进行了集雨灌溉旱地玉米和发展山地大棚示范研究。结果表明 ,在春播期耕层土壤含水量为 10 .2 5 %的条件下 ,覆膜玉米每穴加水 0 .2 5L ,即可达到 80 %以上的出苗率 ,6 0m3 水窖集水可解决5 .33hm2 旱地玉米抗旱春播。生育期补灌以孕穗期效果最佳 ,增产 2 2 .1% ,补灌量以 30mm为宜。集雨灌溉发展山地大棚在配以渗灌技术的条件下 ,较传统畦灌节水 5 3.4 % ,单位水产值达 95 .92元 /m3 ,是干旱地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干旱地区 径流资源 高效利用 土壤含水量
原文传递
城市雨水资源化径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南祥 贺新春 +1 位作者 邱林 曹连海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现有城市雨水径流模型较传统模型在计算上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洪涝灾害问题,而且从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城市雨水资源的浪费.基于雨水资源化思想的城市雨水资源化径流模型可对降雨加以充分调蓄和利用,有助于解决城市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现有城市雨水径流模型较传统模型在计算上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洪涝灾害问题,而且从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城市雨水资源的浪费.基于雨水资源化思想的城市雨水资源化径流模型可对降雨加以充分调蓄和利用,有助于解决城市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构建了城市雨水资源化径流模型,介绍了模型的功能和模型的实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资源 城市雨水资源径流模型 集流 调蓄
下载PDF
水资源径流资料的还原计算(1981年)
15
《水资源研究》 2006年第V00期36-44,共9页
评价水资源中的径流资源时,一般采用数理统计法。应用这一方法要求资料本身具有一致性,即在统计时段内,影响径流的气候因素和下垫面因素不发生显著的变化,但解放以后,由于大规模的工农业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已使流域下垫面... 评价水资源中的径流资源时,一般采用数理统计法。应用这一方法要求资料本身具有一致性,即在统计时段内,影响径流的气候因素和下垫面因素不发生显著的变化,但解放以后,由于大规模的工农业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已使流域下垫面发生明显变化。这就使径流资料失去了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资料 资源 还原计算 农田水利建设 数理统计法 下垫面因素 流域下垫面 径流资源 统计时段 气候因素
下载PDF
榕江小径流水力资源开发浅议
16
作者 余烈葵 《中国水利》 2004年第9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榕江 径流水力资源 水闸 径流电站 小水电建设
下载PDF
合理开发利用宁南山区当地水资源的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勇 《市场经济研究》 1998年第S1期4-6,共3页
关键词 宁南山区 合理开发利用 径流资源 当地水资源 降水资源 灌溉农业 新机制 井灌区 节约用水 降水量
下载PDF
彭阳县雨水利用技术及效益
18
作者 虎俭银 韩钦 +1 位作者 白辉 虎维升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8期73-74,共2页
彭阳县把径流资源化工程开发技术和窖灌农业综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和配套,总结出"窖灌农业高效用水模式=集水技术+蓄水技术+用水技术+农业技术+管理技术"的雨水利用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雨水利用 径流资源 窖灌农业 效益
下载PDF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on Streamflow Drought in Jinghe River Basin of China 被引量:5
19
作者 ZHAO Lin LYU Aifeng +5 位作者 WU Jianjun Michael HAYES TANG Zhenghong HE Bin LIU Jinghui LIU 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6期694-705,共12页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 drough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natural hazards,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life. Drought can be categorized as meteorological, agricultural, hydrological or...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 drough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natural hazards,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life. Drought can be categorized as meteorological, agricultural, hydrological or socio-economic drought. Among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drought, hydrological drought, especially streamflow drought, has been given more attention by local governments, researchers and the public in recent years. Identifying the occurrence of streamflow drought and issuing early warning can provide timely information for effectiv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streamflow drought is detected by using the 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 whereas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s detected by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frequency, magnitude, onset and duration a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on streamflow drough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Jinghe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mainly providing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Eleven meteorological droughts and six streamflow droughts were indicated during 1970 and 1990 after pooling using Inter-event time and volume Criterion method. 2) Streamflow drought in the Jinghe River Basin lagged meteorological drought for about 127 days. 3) The frequency of streamflow drought in Jinghe River Basin was less than meteorological drought. However,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streamflow drought is longer. 4) The magnitude of streamflow drought is greater than meteorological drought. These results not only play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role in 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drought categories, but also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treamflow drought mitigation and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amflow drought meteorological drought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 (SRI) timelag Jinghe River Basin
下载PDF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n Contributions of Climate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to Decreasing Runoff in Weihe River Basin, China 被引量:6
20
作者 HUANG Shengzhi HUANG Qiang CHEN Yut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569-581,共13页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s are deemed to be two primary driving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anges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quantitatively separating their influences on runoff changes will be of great si...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s are deemed to be two primary driving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anges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quantitatively separating their influences on runoff changes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was initially qualitatively distinguished through a coupled water and energy budgets analysis, and then this effect was further separated by means of a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based on hydrological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precipitation, wind spee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runoff have a significantly decreasing trend, while temperature has a remarkably increasing tendency in the Weihe River Basin, China; 2) the major driving factor on runoff decrease in the 1970 s and 1990 s in the basin is climate change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baseline 1960 s, while that in the 1980 s and 2000 s is human activitie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based on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VIC) model, the contributions calculated in this study have certain reliability. The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local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s human activities runoff decrea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Weihe River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