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雪岭云杉树轮的阿克苏河干流冬季径流重建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紫群 孙慧兰 +1 位作者 周洪华 周玲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0,共6页
基于阿克苏河上游高山区采集的雪岭云杉树轮样芯构建了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结合阿克苏河干流径流数据解析了雪岭云杉长期生长与阿克苏河干流径流关系,并重建了阿克苏河干流1813—2015年冬季径流序列。结果表明:利用雪岭云杉树轮宽度... 基于阿克苏河上游高山区采集的雪岭云杉树轮样芯构建了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结合阿克苏河干流径流数据解析了雪岭云杉长期生长与阿克苏河干流径流关系,并重建了阿克苏河干流1813—2015年冬季径流序列。结果表明:利用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重建的阿克苏河干流1813—2015年冬季径流序列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重建径流序列稳定可靠;1813—2015年阿克苏河干流冬季多年平均流量为82.19 m^3/s,共出现5次持续丰水期和3次持续枯水期,最长的枯水段持续17年(1943—1959年);阿克苏河干流冬季径流变化存在51 a、29 a、16 a周期,第一主周期为51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苏河 树轮宽度年表 雪岭云杉 径流重建 周期变化
下载PDF
基于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重建大兴安岭南麓历史径流量 被引量:2
2
作者 魏英楠 马龙 +1 位作者 孙柏林 张晶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9-1278,共10页
基于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年轮宽度标准化年表重建了大兴安岭南麓贡格尔河流域1845—2016年历史径流量序列。结果表明:(1)贡格尔河流域在过去172 a共经历1853—1855年、2000—2010年2个枯水期和1869—1873年、1911—1918年、1952... 基于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年轮宽度标准化年表重建了大兴安岭南麓贡格尔河流域1845—2016年历史径流量序列。结果表明:(1)贡格尔河流域在过去172 a共经历1853—1855年、2000—2010年2个枯水期和1869—1873年、1911—1918年、1952—1958年3个丰水期,丰水年及枯水年占比分别为17.4%和10.5%。(2)重建序列存在显著的3 a、7~12 a、15~22 a及30 a周期,研究区水文变化受全球大尺度气候环流活动的影响。丰、枯水期与该地区历史典籍记载的自然灾害高度重合,与附近其他重建结果相关性显著,重建方程稳定可靠。研究结果丰富了大兴安岭地区树木年轮数据库,为区域长历史时期水文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树木年轮 径流重建 大兴安岭
下载PDF
黄河源区雨季降水与汛期径流量重建及其千年尺度下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文卓 张建云 +3 位作者 陈峰 贾本有 吴淑君 王国庆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8-880,共13页
黄河源区年内降水集中,洪水风险大,重建源区雨季降水和汛期径流量对于提高径流预报预测精度及防洪防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利用黄河源区及周边筛选的16个树轮年表,采用嵌套主成分层次贝叶斯回归模型,估算参数后验分布替代... 黄河源区年内降水集中,洪水风险大,重建源区雨季降水和汛期径流量对于提高径流预报预测精度及防洪防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利用黄河源区及周边筛选的16个树轮年表,采用嵌套主成分层次贝叶斯回归模型,估算参数后验分布替代固定值以考虑不确定性,重建了黄河源区过去1160 a的雨季降水;提出了基于年径流的分类占比回归模型,以考虑汛期径流量与年径流量的一致性,将黄河源区汛期径流量展延至公元159年。结果表明:①嵌套主成分层次贝叶斯回归模型的误差缩减值(E_(R))和有效系数(E_(C))评价指标值均显著高于0,分类占比回归模型的E_(R)和E_(C)值最高分别达0.90和0.88,重建结果可靠性较高;②即使在千年尺度下,1979—1985年亦是较为不寻常的汛期高径流量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季降水重建 汛期径流重建 树木年轮 嵌套主成分层次贝叶斯回归模型 分类占比回归模型 黄河源区
下载PDF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355a来年径流量的重建与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袁玉江 喻树龙 +5 位作者 穆桂金 陈发虎 龚原 刘斌 朱云川 郭建国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1-417,共7页
玛纳斯河树轮年表序列与该河肯斯瓦特水文站年径流总量相关显著,使用5个树轮年表序列较好地重建出天山北坡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355a来的年径流总量,解释方差达61%.355a重建流量变化表明:1)玛纳斯河年径流总量355a来大致经历了11个偏... 玛纳斯河树轮年表序列与该河肯斯瓦特水文站年径流总量相关显著,使用5个树轮年表序列较好地重建出天山北坡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355a来的年径流总量,解释方差达61%.355a重建流量变化表明:1)玛纳斯河年径流总量355a来大致经历了11个偏枯水期和10个偏丰水期,最长的偏丰水期为1670—1699年,持续了30a,最长的偏枯水期为1949—1994年,持续了46a;2)最显著的两个百年流量变枯趋势为1872—1995年和1671—1775年,径流量减少率分别为0.19×108m3·(10a)-1和0.26×108m3·(10a)-1;3)在1711—1712年、1872年重建流量发生过两次突变,前者年径流量由多到少突变,后者相反;4)重建流量最丰水的年代为17世纪80—90年代,比现今偏多17.9%~18.1%,最枯水的年代为19世纪60年代,比现今偏少16.7%;5)重建流量存在着58~59、9.6、27.2、16.9、4.8、4.3、2.9~3.0a的变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年表 天山北坡 玛纳斯河 径流重建与分析
下载PDF
以树木年轮宽度资料重建湟水河过去248年来6-7月份河流径流量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禹 杨银科 +2 位作者 蔡秋芳 马海洲 史江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3,共5页
基于树轮宽度指标,精确重建了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湟水河过去248年来6-7月份河流径流量,发现湟水河6-7月份径流量有明显的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重建结果与历史记载的相对旱涝时期比较吻合,证明了重建结果的可靠性。其中枯水期为:1753-176... 基于树轮宽度指标,精确重建了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湟水河过去248年来6-7月份河流径流量,发现湟水河6-7月份径流量有明显的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重建结果与历史记载的相对旱涝时期比较吻合,证明了重建结果的可靠性。其中枯水期为:1753-1766年、1785-1802年、1815-1832年、1861-1887年、1918-1941年、1963-1978年、1993-1998年;丰水期为:1767-1784年、1803-1814年、1834-1860年、1891-1916年、1944-1961年、1979-1992年。周期分析表明,湟水河过去近250年6-7月份径流量有明显的2.00a、2.29a、2.31a、2.33a、2.35a、34.29a、40.00a和48.00a的变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湟水河 径流重建
下载PDF
奎屯河近379a9月径流量的重建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喻树龙 袁玉江 +1 位作者 龚原 何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5-119,共5页
利用奎屯河流域树轮年表资料,分析树木生长与河流流量变化的关系,重建了奎屯河379a9月的径流量,并分析其变化特征。自1623年以来,奎屯河9月径流量共经历了7个丰水期和7个枯水期,现今正处于相对枯水期。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重建... 利用奎屯河流域树轮年表资料,分析树木生长与河流流量变化的关系,重建了奎屯河379a9月的径流量,并分析其变化特征。自1623年以来,奎屯河9月径流量共经历了7个丰水期和7个枯水期,现今正处于相对枯水期。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重建序列的周期变化和突变变化。结果发现,在不同时域上,重建径流量存在15a、40~50a和80~100a左右的显著周期,在1652年、1734年、1761年和1819年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屯河 径流重建 树木年轮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河流径流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银科 黄强 +2 位作者 刘禹 王文科 王义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0-434,共5页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河流径流量是树木年轮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理解树轮水文学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树轮资料重建河流径流量的研究方法,综述了国际上利用树轮资料重建径流量的研究进展。从研究区域、思路与方法、应用领域等3...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河流径流量是树木年轮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理解树轮水文学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树轮资料重建河流径流量的研究方法,综述了国际上利用树轮资料重建径流量的研究进展。从研究区域、思路与方法、应用领域等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中国利用树轮资料重建河流径流量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结论表明,利用树轮资料重建长尺度的径流序列,能更好地满足江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规划的需要,能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水文学 树轮资料 径流重建 水资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祁连山西段老虎沟流域消融季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晋子振 秦翔 +5 位作者 赵求东 李延召 刘宇硕 陈记祖 王利辉 王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基于祁连山西段老虎沟流域断面的径流数据与大本营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冰川区径流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多元指数非线性回归方程对径流进行重建以弥补缺失径流,此外,对冰川区径流的年际、季节、日尺度的变化特征进... 基于祁连山西段老虎沟流域断面的径流数据与大本营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冰川区径流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多元指数非线性回归方程对径流进行重建以弥补缺失径流,此外,对冰川区径流的年际、季节、日尺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冰川区径流量与气温的相关性最高0.86,其次是水汽压(0.81)、相对湿度(0.46)、降水量(0.27),径流受气温影响最大。(2)21世纪观测资料显示日平均径流量为2.10 m3·s-1,较20世纪50年代末的1.65 m3·s-1有所增加,主要因消融季气温上升0.75℃所致,强消融期(7、8月)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消融期初(5、6月)和末(9月)年际变化较小。消融季5—9月产流占比分别为5.3%、16.1%、37.3%、35.1%、6.2%。(3)多元指数非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日径流量(纳什效率系数平均为0.70),补充缺失径流后,对于径流的日变化,消融期初和末日变化较小,而强消融期径流的日变化较大。对于径流的时滞效应,老虎沟流域消融季各月径流呈现“谷-峰”的日变化特征,消融期初和末气温达到最大值与径流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间距较大,而强消融期较小,在消融期初的6月两者相差最大为3 h。明晰冰川融水变化特征对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重建 气候变化 径流变化 老虎沟流域
下载PDF
树轮记录的古浪河158a以来5—7月径流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贾飞飞 孙翠洋 +2 位作者 孙红月 李鑫 王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内陆河的历史径流变化特征,有助于认识区域水文气候变化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为西北地区内陆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水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提供参考。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古浪河为研究对象,利用沙漠东南缘昌岭山... 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内陆河的历史径流变化特征,有助于认识区域水文气候变化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为西北地区内陆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水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提供参考。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古浪河为研究对象,利用沙漠东南缘昌岭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树轮宽度资料,建立差值年表,分析树木径向生长与流域径流之间的关系,重建了昌岭山地区古浪河158 a以来5—7月河流径流变化历史,并对其径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50.9%,调整方差为49%,交叉检验参数结果表明转换方程是稳定可靠的;古浪河158 a以来5-7月河流径流变化经历了3个丰水期、4个枯水期和12个平水期,且河流丰枯水期与历史记载的洪涝和干旱时间较为一致;158 a来河流特丰水年占总年份的23%,偏丰水年多于偏枯水年3%,特丰水年和偏丰水年占43%,特枯水年和偏枯水年占39%,表明古浪河158 a以来5-7月河流径流变化较大;河流径流具有110、60、11 a以及4-5 a周期,4-5 a周期与ENSO变化周期一致,11、60、110 a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相关,说明古浪河径流对全球大尺度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岭山 古浪河 树木年轮 重建径流
下载PDF
1374~2012年长江源区重建径流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佳 秦宁生 +2 位作者 李金健 周斌 罗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83-1696,共14页
依据长江源区1374~2012年重建径流,采用水文统计和交叉小波方法,分析了长江源区径流近600年变化趋势、突变、周期等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区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径流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特征,其中年平均径流量在20世... 依据长江源区1374~2012年重建径流,采用水文统计和交叉小波方法,分析了长江源区径流近600年变化趋势、突变、周期等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区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径流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特征,其中年平均径流量在20世纪以前以减少趋势为主,但2000年之后有增多趋势。年代际变率波动明显,丰水期、枯水期数量基本相同,但持续时间不等;突变现象集中在16世纪20年代~17世纪中期,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初期;源区径流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以准16~32 a周期为主。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明显。其与降水的相关性较高,且同相位变化主要集中在1710~1730年、1900~1930年的准8 a周期和1730~1800年、1810~1950年的准32 a周期上;气温与径流的相关性弱于降水量,在不同时期二者正负相关性存在差异。通过滑动相关分析经流与ENSO、PDO、NAO指数的关系,发现径流与NAO、PDO在部分时间窗口显著相关。3个环流指数与径流的显著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1700~1850年的16~32 a周期和1600~1800年的准64 a周期;结合气温、降水与环流指数相关关系,可推断ENSO、NAO和PDO指数通过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滞后影响径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径流重建 气候变化 差积曲线 交叉小波
原文传递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b from urban stormwater runoff by construction wastes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丽琼 王建龙 +1 位作者 张晓然 车伍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4年第2期212-219,共8页
Construction wastes were selected as the adsorbents and static and dynamic adsorption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of Pb to construction wast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gradatio... Construction wastes were selected as the adsorbents and static and dynamic adsorption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of Pb to construction wast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gradations in the simulated stormwater runoff system.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 can better characterize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Pb than the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s model.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data can be well fitted by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The construction wastes with different tested size gradations can greatly remove Pb from stormwater runoff and their average removal rate can reach up to 99%.The construction waste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can better remove Pb but with worse permeability than those with wide size distribution. The particle size grad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s greatly influences the equilibrium time rate and the capacity of Pb adsorption.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rate and capacity are 18.1 μg/min and 5.5 μg/g respectively for the construction wastes with the size of 2.36 to 4.75 mm which are the greatest among the different size gradations.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Pb pollution from stormwater runoff and the construction wastes resource u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rmwater runoff heavy metal construction waste ADSORPTION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楚河过去407年径流量重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志鸿 张合理 +7 位作者 陈峰 Rysbek Satylkanov Bakytbek Ermenbaev Zulfiyor Bakhtiyorov 张瑞波 喻树龙 岳伟鹏 赵晓恩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8-301,共14页
紧邻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中亚地区跨境河流众多,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揭示中亚跨境河流径流变化规律,对水资源调配管理,缓解区域水资源紧张局面有深远影响,对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紧邻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中亚地区跨境河流众多,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揭示中亚跨境河流径流变化规律,对水资源调配管理,缓解区域水资源紧张局面有深远影响,对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文章选取中亚重要跨境河流——楚河为研究对象,利用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区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树轮宽度资料重建楚河自公元1610年以来4~9月径流量,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为44%。重建径流量序列表明,径流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795年和1917年。18世纪湿润期在持续时间、数量级和强度上最为显著,在1734年、 1785年、 1794年和1795年出现径流量极大值;在1700~1703年、 1726~1730年、 1734~1737年、 1746~1753年、 1755~1757年、 1763~1767年、 1769~1770年和1789~1795年偏湿。20世纪干旱期在持续时间、数量级和强度上最为严重,1917年、 1984年和1995年出现径流量极小值;1911~1920年、 1926~1928年、 1943~1946年、 1977~1982年、 1984~1987年和1995~1998年偏干。多窗谱分析结果显示楚河径流量存在2 a、 2.3~2.4 a、 3 a、 5 a、 30 a和46~68 a准周期变化。楚河径流量重建序列与乌鲁木齐河、开垦河和玛纳斯河径流量重建序列的丰枯变化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表明天山北坡地区可能存在大范围的公共水文信号。正相位AMO(负相位NAO)时期,西风环流输送增强,楚河径流量偏多;负相位AMO(正相位NAO)时期,西风环流输送减弱,楚河径流量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中亚 跨境河流 楚河 径流重建
原文传递
基于历史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数据集重建的长江源区过去706 a径流量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姝 李金建 秦宁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利用亚洲季风区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重建格点数据集(Monsoon Asia Drought Atlas,MADA)中长江源及附近地区的5个格点序列,通过PDSI与长江源区径流量的相关分析,发现5个格点的第一主成分(PC1)与长江源区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的相关性最... 利用亚洲季风区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重建格点数据集(Monsoon Asia Drought Atlas,MADA)中长江源及附近地区的5个格点序列,通过PDSI与长江源区径流量的相关分析,发现5个格点的第一主成分(PC1)与长江源区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的相关性最大(r=0.609,N=50,α<0.001)。由此,重建了1300-2005年长江源区夏季径流量变化,并运用独立验证法对重建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重建径流序列进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近706 a,长江源区经历了显著的丰水期13个、枯水期15个,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丰水期为1513-1573年,持续时间最长的枯水期为1389-1414年;重建序列主要存在2~6、10~13、20~26、30~50、50~70 a的显著周期振荡。重建序列与海表温度的相关性表明,长江源区径流变化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大西洋年际振荡(AMO)、北大西洋涛动(NA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长江源区 帕默尔干旱指数 径流重建
原文传递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waste for heavy metals from urban stormwater runoff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建龙 张萍萍 +1 位作者 杨丽琼 黄涛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542-1550,共9页
Stormwater runoff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Bioretention, a low impact development measure in 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 has been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the removal of pollutants ... Stormwater runoff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Bioretention, a low impact development measure in 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 has been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the removal of pollutants from stormwater runoff, with appropriate bioretention media. In this study, construction wastes were selected as bioretention media to remove heavy metals from stormwater runoff. Static and dynamic adsorption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imulated stormwater runoff system with construction wastes in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characterizes the adsorption process and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data are well described by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The construction wastes used can remove heavy metals from stormwater runoff effectively, with their average removal rates all more than 90%. The particle size of construction wastes greatly influences the equilibrium time, rate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heavy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rmwater runoff Heavy metal Adsorption Construction was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