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律藏的来由及在汉地的流传与研究
1
作者 郜林涛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4-56,共3页
律藏为佛教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地流传时间漫长,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概述律藏的形成及在汉地的研究。
关键词 律藏 四分 著录
下载PDF
律藏譬喻对敦煌变文的影响
2
作者 陈映锦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6-77,共2页
律藏譬喻对敦煌变文的影响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佛经讲唱传播律藏中的譬喻故事。如《梁高僧传》“唱导篇”的论辞曰:“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
关键词 敦煌变文 传播 律藏 梁高僧传 唱导
原文传递
印度早期佛教经律中的赞颂辨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湛如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1期33-53,共21页
偈颂是佛经行文的一大特色。佛经中大量运用偈诗,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宣传佛理,易于为信徒所接受。《长老偈》与《长老尼偈》是南传上座部保有之完整巴利语原典。两书皆成书于公元前6至3世纪间,在文学上、思想上之评价甚高,其诗偈实为抒情... 偈颂是佛经行文的一大特色。佛经中大量运用偈诗,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宣传佛理,易于为信徒所接受。《长老偈》与《长老尼偈》是南传上座部保有之完整巴利语原典。两书皆成书于公元前6至3世纪间,在文学上、思想上之评价甚高,其诗偈实为抒情诗中之杰作。随着佛教在汉地的深入发展,汉地佛教徒吟唱偈颂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举凡佛教徒的起床、穿衣、吃饭乃至辞别人世、火葬等,皆可以偈祝愿、祈祷、劝勉。偈颂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印度早期佛教文献中对这一语词的解释,已经成为佛教法会仪轨中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偈颂 长老偈 长老尼偈 律藏
下载PDF
犍稚考--中国佛教律师诠释律制一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屈大成 《佛学研究》 2014年第1期275-291,共17页
"暮鼓晨钟",除召集僧众的实际作用外,还有宗教心灵上的净化效能。在印度佛教,敲打的是犍稚,而非中国流行的钟、鼓、磬等。犍稚在中国佛教,原型和原意渐忘失,只成为一切鸣声器的统称。按汉译佛典有不少关于犍稚的记载,中国律... "暮鼓晨钟",除召集僧众的实际作用外,还有宗教心灵上的净化效能。在印度佛教,敲打的是犍稚,而非中国流行的钟、鼓、磬等。犍稚在中国佛教,原型和原意渐忘失,只成为一切鸣声器的统称。按汉译佛典有不少关于犍稚的记载,中国律家和学僧也多疏释,而且犍稚在今日仍为藏传佛教所运用。本文主要依据汉文资料和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词义、式样、缘起、打法、打者、作用等方面论述,希望能补汉语律学研究之空白,以及供实地考察者作文献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稚 律藏 僧团 道宣
下载PDF
《摩诃僧祇律》与《四分律》记述故事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龙延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2-57,共6页
律藏中的广律因为是因事制戒,所以保留了许多佛教故事,但目前学界尚较少注意。本文以《摩诃僧律》与《四分律》为例,重点介绍了其中一些精彩故事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比较了这两部律藏中记述故事的异同之处,并简单分析了其原因。
关键词 《摩诃僧祗 《四分 广 比较文学 佛教故事 律藏
下载PDF
从即身成佛与顿悟成佛的差异看西藏密宗的哲学特点
6
作者 乔根锁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16-22,共7页
在西藏佛教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佛教理论的大辩论,这就是吐蕃时期以莲花戒论师为代表的印度大乘显宗与以摩诃衍那和尚为代表的唐代禅宗之间的辩论,亦即所谓的“渐门巴”与“顿门巴”的辩论。辩论持续三年,以禅宗理论的失败而告终。在此... 在西藏佛教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佛教理论的大辩论,这就是吐蕃时期以莲花戒论师为代表的印度大乘显宗与以摩诃衍那和尚为代表的唐代禅宗之间的辩论,亦即所谓的“渐门巴”与“顿门巴”的辩论。辩论持续三年,以禅宗理论的失败而告终。在此之前,“静命堪布负荷讲说从律藏到中观说法重任,大开听讲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身成佛 顿悟成佛 密宗 摩诃衍那 佛教理论 律藏 大乘佛教 吐蕃时期 渐门
下载PDF
《摩诃僧祇律》与《四分律》记述故事之比较
7
作者 龙延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1-23,64,共4页
律藏中的广律因为是因事制戒,所以保留了许多佛教故事,但目前学界尚较少注意。文章以《摩诃僧祗律》与《四分律》为例,重点介绍了其中一些精彩故事,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比较了这两部律藏中记述故事的异同之处,并简单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 《摩诃僧祗 《四分 佛教故事 文学性 叙事文学 广 中国 古代文学 律藏
下载PDF
汉译广律制戒因缘的研究
8
作者 陈映锦 《文学与文化》 2015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因缘"是佛说法形式,十二分教之一。而"制戒因缘"是"因缘"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广泛存在于汉译五部广律中。佛陀是"随犯随制",制戒因缘的结集是佛灭后,由律师逐步完成。部派分裂后,各部律师又应... "因缘"是佛说法形式,十二分教之一。而"制戒因缘"是"因缘"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广泛存在于汉译五部广律中。佛陀是"随犯随制",制戒因缘的结集是佛灭后,由律师逐步完成。部派分裂后,各部律师又应自部需求,对制戒因缘,予以删减、添附。因此,通过对汉译五部广律中制戒因缘的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明确"根本律藏"时期,戒缘的组织形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推测部派律藏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戒因缘 汉译广 根本律藏 分缘和合
下载PDF
“巴利三藏”略说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殿臣 《佛教文化》 1991年第3期49-56,105,共9页
邓殿臣先生的《“巴利三藏”略说》,从“巴利三藏”的集成、特点、主要内容和几种字体的“巴利三藏”、几种语言的译本以及译介、研究“巴利三藏”的意义等五个方面述说了南传“巴利三藏”,为《南传大藏经》的翻译工作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 南传大 上座部 律藏 第二次结集 巴利语 摩晒陀 大乘佛教 四阿含 比丘尼戒
下载PDF
西夏译义净所传《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研究
10
作者 王龙 庞倩 《西夏学》 2020年第2期172-184,共13页
目前所知,黑水城出土西夏佛典中,西夏律藏主要有西夏汉文佛教文献《四分律七佛略说戒偈》《四分律行事集要显用记卷第四》《无上圆宗性海解脱三制律》《摩诃僧祗律卷第十五题签》和西夏译义净所传的《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在西行前,义... 目前所知,黑水城出土西夏佛典中,西夏律藏主要有西夏汉文佛教文献《四分律七佛略说戒偈》《四分律行事集要显用记卷第四》《无上圆宗性海解脱三制律》《摩诃僧祗律卷第十五题签》和西夏译义净所传的《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在西行前,义净宗奉《四分律》,而在西行求法中宗依《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并在以后一直以译传《根本说一切有部律》为己任。就戒律的受与随而言,义净的实际状况是以《四分律》受体而以《根本说一切有部律》随行。西夏文律藏文献仅存义净所传的《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籍,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和英国国家图书馆。本文系统梳理了现存三卷四个编号的西夏文本《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籍,即《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四(编号инв.№358)、《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三(编号инв.№2313)和《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十(编号инв.№357,2737),并指出存世的两个抄件инв.№357和инв.№2737可以缀合为完整的卷十,这一点是前人在著录中没有注意到的。通过解读这四部具有明确汉文来源的文献,从中总结出一批专有西夏律藏词语的夏、汉对当关系,摸清西夏人对这些文献的理解方式和翻译手法,为了解"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律藏思想于12至14世纪在中国北方的传播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西夏文 义净 律藏 根本说一切有部
下载PDF
大藏经——佛门法宝 佛学的资料宝库
11
作者 李富华 《佛教文化》 1993年第3期7-8,共2页
“止观并重”、“定慧双修”,被天台宗智者大师喻为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而在现实中,往往是一部分人侧重于理论文字,另一部分人专注于信仰修持,真正能理论联系实际、相互发明者,实属凤毛麟角。我们认为,修持不可或缺,但一定要... “止观并重”、“定慧双修”,被天台宗智者大师喻为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而在现实中,往往是一部分人侧重于理论文字,另一部分人专注于信仰修持,真正能理论联系实际、相互发明者,实属凤毛麟角。我们认为,修持不可或缺,但一定要有理论的指导,所谓“以法为师”、“以戒为师”,是坦诚的真理。三藏如海,虽尽形寿只能做一瓢饮,但总比望洋兴叹或缘木求鱼向真理靠得近一些。能知此,亦得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大师 修持 止观 天台宗 开元释教录 佛教典籍 综理众经目录 大乘经 律藏 理论联系实际
下载PDF
“印度”的古代汉语译名及其来源 被引量:3
12
作者 钱文忠 《中国文化》 1991年第1期177-181,共5页
在长达数千年之久的中印交化交流史上,我们曾经使用过许许多多的名字来称呼今天的印度。“身毒”是其中最古老的一个,“天竺”是最重要的过渡形式,而“印度”则从唐朝起一直沿用至今。曾经有人注意到这些译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至今... 在长达数千年之久的中印交化交流史上,我们曾经使用过许许多多的名字来称呼今天的印度。“身毒”是其中最古老的一个,“天竺”是最重要的过渡形式,而“印度”则从唐朝起一直沿用至今。曾经有人注意到这些译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至今未能彻底解決。尤其是最重要的来源问题,更可谓是众说纷纭。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译名 身毒 印特伽 交流史 吴其昌 法颖 蒲立本 律藏 突厥人 慧立
下载PDF
印度早期佛教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净法与佛塔》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纪彬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3期133-138,共6页
《净法与佛塔》是湛如师于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出站报告、后经数载整理于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季羡林先生为之题写书影、王维邦先生为之序,由此而知该书在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概而论之,《净法与佛塔》之特色体现在... 《净法与佛塔》是湛如师于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出站报告、后经数载整理于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季羡林先生为之题写书影、王维邦先生为之序,由此而知该书在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概而论之,《净法与佛塔》之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对象(净法与佛塔)集中、内容丰赡且论述精辟;选题具有双重的价值:以净法与佛塔为支点加深对印度早期佛教的认识、有以点带面之功效,同时深藏着撰写者对当下佛教的思考与焦虑;博引域外文献、引述域外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佛教 律藏 佛教史 出站报告 僧团 佛教文献 博士后研究 中华书局出版 东方学 五分
下载PDF
汉传佛教的教育功能刍议:历史背景与现代展望
14
作者 陈金华 《汉语佛学评论》 2021年第1期195-215,共21页
作为宗教之一的佛教自然以信仰为核心,然而其同样注重修学与教义传播,至于僧俗之日常行为举止亦皆为律藏琐碎规定之对象。自佛陀驻世以降,佛教师徒以此相授,代代相传,延及于今。其广宣教化、普度众生之力,非仅限于自度,亦且开启芸芸众... 作为宗教之一的佛教自然以信仰为核心,然而其同样注重修学与教义传播,至于僧俗之日常行为举止亦皆为律藏琐碎规定之对象。自佛陀驻世以降,佛教师徒以此相授,代代相传,延及于今。其广宣教化、普度众生之力,非仅限于自度,亦且开启芸芸众生之真如自性,使有情蒙获解脱自在。佛陀之身体力行与所遗三藏十二分教,遂为后世教育之典范。古典时期,佛教之教育法即已引人注目,如其广设本生、譬喻、因缘以行法,善巧以度化,多观机施教之法门等,皆有别开生面之处。至于中世以降,禅宗之教育更是观机逗教、触类旁通,使旧有佛教教育又达至一全新阶段。降及近世,西方列强叩关,传统文化面临全新挑战,佛教界也因势利导,在太虚(1890—1947)等带领下,将传统僧院教育制度与干预人世间的积极态度结合起来,完成了佛教教育的现代化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教育 佛教界 律藏 太虚 行为举止 古典时期 触类旁通 因势利导
下载PDF
牧云常住记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杭云 陈兆寅 周新民 《船山学报》 1984年第2期6-8,共3页
牧云峰,为超几和尚③道场。其溪山之盘纡,林菁之隐映,登斯峰者,目击而存.勿劳诠说矣。和尚敷千华台,说波罗提木义④,四众⑤肃清,三衣⑥严净,凡三十三夏腊⑦,受弘益者百余人。
关键词 三衣 波罗 安陀会 律藏 大戒 戒法 溪山 云峰 僧伽梨 大雄
下载PDF
老挝文学史概述
16
作者 张良民 《印度支那》 1987年第3期24-28,共5页
14世纪以前的老挝历史,史籍上记载很少,几乎一片空白,只是在一些传说和神话中流传着,但从9世纪到13世纪遗留下来的许多文物证明,当时的老挝属于古高棉族的统治范围,高棉和印度的文化通过佛教传入了老挝,使老挝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影响.
关键词 佛教传入 占芭花 释迎牟尼 佛教经典 律藏 佛本生经 老挝爱国战线 短篇小说集 俄桑
下载PDF
问答2则
17
《语文建设》 1984年第5期64-,共1页
湖北中医学院陈致易问:“赵总理一行”,其中的“行”宇,广播都念作xíng,为什么不念háng呢?“行”有“行列”、“排”的意思,“一行”就是“一排”、“一队”的意思。应该将“行”读作háng。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字处高... 湖北中医学院陈致易问:“赵总理一行”,其中的“行”宇,广播都念作xíng,为什么不念háng呢?“行”有“行列”、“排”的意思,“一行”就是“一排”、“一队”的意思。应该将“行”读作háng。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字处高景成答:《现代汉语词典》:“[一行]yīxíng一群(指同行的人):参观团一行十二人已于昨日起程。”未收“一行yīháng”词条。《国语词典》:“一行(一)yīxíng(1)谓人一群,多指同行或共事者言之。…(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中医学院 国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拼音字母 律藏 审音 书写习惯 上青天 两行
下载PDF
佛教东渐与中国古代寺院的文化设施
18
作者 林子青 《佛教文化》 1991年第3期27-31,共5页
一佛教是重视文化哲学的宗教,同时又是重视实践修持的宗教。按照佛教修行的程序,分为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信解属于文化哲学的研究,行证则属于修持和证悟。佛曾预言:佛入灭后,其教法的流行次第,分为三个时代,即正法时、像法时和末法时。... 一佛教是重视文化哲学的宗教,同时又是重视实践修持的宗教。按照佛教修行的程序,分为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信解属于文化哲学的研究,行证则属于修持和证悟。佛曾预言:佛入灭后,其教法的流行次第,分为三个时代,即正法时、像法时和末法时。正法时五百余年,是教法、修行、证果三者完全具足的时代。像法时的一千年,虽没有证果的人,但教法和修行二者还存在的时代。到了末法时的一万年,就只有教法存在而缺修行和证果。其后就出现连教法也消灭的时代,这叫做法灭时代。佛教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自然是佛陀所说的经典。佛教经典总括为三藏,根据内容一般分为经藏、律藏和论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果 修持 佛教经典 律藏 证悟 末法 入灭
下载PDF
张商英信佛轶事
19
作者 徐金龙 《佛教文化》 1994年第4期9-10,共2页
本期“大德掠影”,我向主编推荐了这篇张商英的故事。在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宋明以后,儒家思想基本上是占主导、统治地位的,佛教等只能算是次要的、非主流的,而且对一般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儒学乃“敲门砖”,在谋求功名利禄方面是不可或... 本期“大德掠影”,我向主编推荐了这篇张商英的故事。在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宋明以后,儒家思想基本上是占主导、统治地位的,佛教等只能算是次要的、非主流的,而且对一般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儒学乃“敲门砖”,在谋求功名利禄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佛教就很难说具备这种功用了。要从儒家立场转而对佛教进行比较客观的接触、了解,就很不容易了。这中间最要紧的一点,恐怕就是能取比较客观、公平的理智态度,不带先入之见,以追求真理为重,来对待自己未知的新领哉。张商英就经历了一个从盲目排佛到认真了解的转变,当然,这里无意怂恿今人也象他那样最终去信佛——社会历史条件早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天首要的恐怕不是你是不是排佛或信佛了,而是你相信自己真的了解佛教了吗?借用张商英的话说,今天我们学习圣贤,但尚未读百十卷书,却急忙去排佛,这合适吗?愿与朋友们同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商英 儒家思想 古代社会 相信自己 维摩诘经 无上菩提 文殊师利 明心见性 护法论 律藏
下载PDF
果洛寺院经济初探
20
作者 洛珠加措 《佛教文化》 1989年第1期94-100,共7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位于青海省东南角隅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佛教寺院收入分配情况的介绍,对近年果洛寺院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轮廓性的描述,就佛教寺院在果洛经济文化进展过程中生发的影响和应有的地位作一客观公允的评价;同时,也为那些原本对寺... 本文试图通过对位于青海省东南角隅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佛教寺院收入分配情况的介绍,对近年果洛寺院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轮廓性的描述,就佛教寺院在果洛经济文化进展过程中生发的影响和应有的地位作一客观公允的评价;同时,也为那些原本对寺院、喇嘛持有各种不公正见解,如今正准备放弃此类偏见但苦于一时半刻找不到充足理由的人们,提供正面的材料.佛教最初传入西藏的时候,寺院和僧侣的数目是屈指可数的.寺院,如桑伊寺,作为吐蕃王室的办公场所和译经师的工作地点,有着与后来的寺庙完全不同的存在价值;而喇嘛,则是全民族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院经济 佛教寺院 译经 桑伊寺 文化 噶举派 觉囊派 宁玛派 律藏 僧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