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可以群”与律诗定型
1
作者 岳德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1-26,共6页
"诗可以群"作为儒家诗教的四大功能之一,其所具有的"群居相切磋"的社会功能不断推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发展。"事君"的需要,促使律诗从古体诗中一步步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律诗特有的创作规则和表现形式... "诗可以群"作为儒家诗教的四大功能之一,其所具有的"群居相切磋"的社会功能不断推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发展。"事君"的需要,促使律诗从古体诗中一步步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律诗特有的创作规则和表现形式。特别是在初唐时期,在皇帝的大力扶持与文人学士的频繁唱和中,"诗可以群"在规模、范围、层次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扩大,诗艺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律诗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了律诗的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可以群” 初唐唱和 律诗定型
下载PDF
王绩为律诗体最初定型者之文化文体学新证
2
作者 张国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88,共16页
五言诗律化经王绩已臻于定型。王绩五言诗歌创作已表现出"古""近"与"齐梁格(古律)"体制三分的意识与自觉,对唐代诗歌文体格局形成与建构具有突出贡献。王绩之所以能推进律诗体定型,当与其家族学术传统及... 五言诗律化经王绩已臻于定型。王绩五言诗歌创作已表现出"古""近"与"齐梁格(古律)"体制三分的意识与自觉,对唐代诗歌文体格局形成与建构具有突出贡献。王绩之所以能推进律诗体定型,当与其家族学术传统及其个人独特的思想、人格、文学观有关。先秦汉魏以来的"言志"诗说与"缘情"诗说在王绩"适性会意"之文学思想及其实践中得以有效整合。"适性会意"文学观的要义是"全和保真",而和韵错置以为体、相须而为用之律体声文乃属和其声、理其气、性其情及助益"全和保真"的最佳文体形式,自有其转喻、替代礼乐之妙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绩 律诗定型 文化文体学 适性会意
下载PDF
“诗可以观”与律诗定型
3
作者 岳德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9-54,共6页
春秋时期的观诗风尚反映了春秋贵族内在的风雅追求,两汉虽然失去了列国朝聘的基础,但"遇事赋诗"的传统继续保持,"陈诗"向"赋诗"发展,并且在审美的追逐过程中,声律以其特殊的情感表现优势而得以总结和提... 春秋时期的观诗风尚反映了春秋贵族内在的风雅追求,两汉虽然失去了列国朝聘的基础,但"遇事赋诗"的传统继续保持,"陈诗"向"赋诗"发展,并且在审美的追逐过程中,声律以其特殊的情感表现优势而得以总结和提出并迅速发展,在初唐君臣唱和中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声律的理论与实践都逐渐成熟,从而在"诗可以观"的考量中,最终实现了律诗的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可以观 初唐唱和 律诗定型
原文传递
坚实的奠基:初唐河北诗人在唐诗发轫期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成武 赵林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4,共8页
初唐阶段,河北诗人在唐诗发轫期的重要贡献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文质并重”诗美理想的确立,风骨的提倡和律诗的定型。这些贡献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唐诗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初唐 河北诗人 诗美理想 唐诗风骨 律诗定型
下载PDF
唐代三令节考与皇家宴游诗
5
作者 刘媛 张艳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1-65,共5页
唐代三令节是唐代官方认定的佳节,在唐代帝王提倡下,三令节宴会上诗歌创作频繁,初唐景龙年间三令节皇家宴游诗的创作比赛和诗歌格式,对初唐律诗的定型,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唐代三令节 皇家宴游 律诗定型
下载PDF
試論王維對七言律詩格律之探索——兼論七言律詩之定型時代問題
6
作者 董就雄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3年第1期202-225,共24页
王維對七言四韻詩諸種諧和譜式進行積極創作,其“創作量多”、“創作時間早”、“試驗面廣”、“試驗形式均勻”等特點乃他對七律格律探索的貢獻所在。其二十首七律中,奇偶聯分應式(合律作品)多達八首,其他諸式只有一至兩首,顯示王維對... 王維對七言四韻詩諸種諧和譜式進行積極創作,其“創作量多”、“創作時間早”、“試驗面廣”、“試驗形式均勻”等特點乃他對七律格律探索的貢獻所在。其二十首七律中,奇偶聯分應式(合律作品)多達八首,其他諸式只有一至兩首,顯示王維對七律格律雛形已有先覺。至於七律定型年代,肅宗乾元元年(758)或以前,盛唐諸家七言四韻詩不合律的情況很普遍,乃當時格律未定型的表徵。因此,學界認爲七律定型在初唐沈、宋時期的主流説法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維 七言律詩 格律 律詩定型
原文传递
试论唐人“格律诗”创作的美善过程
7
作者 谭显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02-110,共9页
魏征《隋书》:"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这里认为唐诗取向应该融合南北诗风及"文质斌斌,尽善尽美"期盼,所以本文论及"格律诗",其范畴包括文与质。从"格律"而言,太宗诗《帝... 魏征《隋书》:"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这里认为唐诗取向应该融合南北诗风及"文质斌斌,尽善尽美"期盼,所以本文论及"格律诗",其范畴包括文与质。从"格律"而言,太宗诗《帝京篇(其一)》已出现"格律诗"组成的基本元素,堪称是"定型期"开端,"沈宋"是中段,杜甫是标志。他们的五言诗早已具备格律"形式美",唯独"内容美"及七律需要逐渐完善。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用"律切则骨格不存"来象征"沈宋"时期"律诗"之不成熟及未定型格;却称"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认为"律诗"到杜甫手中"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今人之所独专矣"。白居易评杜诗:"尽工尽善"———"律诗"古今公认标志,本文就是论述唐人"格律诗"创作的美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斌斌 律诗定型 唐太宗 沈宋 杜甫
原文传递
“官学大振”与初唐诗歌演进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夏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6,共10页
元稹在《杜甫墓系铭》中较早提出律诗的概念,后世多据此认为律诗定型于沈佺期和宋之问,而未深究唐初"官学大振"在诗歌演进中的作用。实际上,官学教育主要通过科举考试,特别是以进士科试诗赋为媒介,与初唐诗歌产生联系。据考证... 元稹在《杜甫墓系铭》中较早提出律诗的概念,后世多据此认为律诗定型于沈佺期和宋之问,而未深究唐初"官学大振"在诗歌演进中的作用。实际上,官学教育主要通过科举考试,特别是以进士科试诗赋为媒介,与初唐诗歌产生联系。据考证,唐代进士科试杂文用诗赋并非始于开元年间,而早发生于垂拱二年。开元以前,进士多从国子监生徒中选拔,使得官学在经学教育之外还必须重视诗学教育。武后和中宗朝多用学士主持贡举,使科举与新体诗联系更为紧密。从这个角度来看,元稹所言"官学大振"等应能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释:律诗并不定型于沈、宋,而由初唐诸馆学士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官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学大振” 进士试诗赋诗学教育 学士贡举律诗定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