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记录的1933年四川叠溪地震参数计算
1
作者 钟卫星 赵艳红 +3 位作者 唐本勇 张林 教聪聪 叶青 《四川地震》 2023年第3期22-25,共4页
地震学者对1933年叠溪大地震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资料匮乏,学术界至今对该地震的震源位置、震级、发震时间3要素有不同看法。本文利用上海徐家汇观象台1933年四川叠溪大地震三分向记录,通过对叠溪地震事件图纸的重新分析校核,利用IASP9... 地震学者对1933年叠溪大地震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资料匮乏,学术界至今对该地震的震源位置、震级、发震时间3要素有不同看法。本文利用上海徐家汇观象台1933年四川叠溪大地震三分向记录,通过对叠溪地震事件图纸的重新分析校核,利用IASP91全球走时模型对发震时间、震中距和震级3要素重新行计算和反演,得出的定位结果为:发震时刻为1933年8月25日7时50分15秒、震中距为16.25°、震级为M_(S)7.49。该结果和其他研究学者在发震时刻和震中距上偏差较大,发震时刻相差17 s,震中距相差1°左右,两者偏差较大,究其原因是采用的方法不同,前人是基于宏观资料、现场调查以及后续小震反演得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3年叠溪M7/12地震 单台定位 徐家汇观象台
下载PDF
徐家汇观象台与近代气象台网在中国的建立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燕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以档案与科学报告为依据,对徐家汇观象台在中国境内创建最早的近代意义上的气象工作以及气象台网进行历史考察。徐台凭借其在气象预报方面的能力为英法等国在华机构与船只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同时,正是通过这些相关利益方,尤其是... 以档案与科学报告为依据,对徐家汇观象台在中国境内创建最早的近代意义上的气象工作以及气象台网进行历史考察。徐台凭借其在气象预报方面的能力为英法等国在华机构与船只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同时,正是通过这些相关利益方,尤其是海关的帮助,徐台得以在中国建立了最早的气象台网,并将统一的气象信号系统推行开来。这种体现在科学活动中的利益交换与共享是文章重点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汇观象台 耶稣会士观象台 公共气象服务 气象台网
下载PDF
徐家汇观象台的修复与再利用 兼谈真实性的历史维度 被引量:2
3
作者 卢永毅 《时代建筑》 2016年第6期116-125,共10页
文章介绍了由致正建筑工作室(空间再利用)、联创国际(保护修缮)和德上建筑(布展设计)合作完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修复和再利用设计项目,并以此案例展开对保护实践中真实性问题的再讨论。文章指出,真实性原则落实在保护实践过程中充满了... 文章介绍了由致正建筑工作室(空间再利用)、联创国际(保护修缮)和德上建筑(布展设计)合作完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修复和再利用设计项目,并以此案例展开对保护实践中真实性问题的再讨论。文章指出,真实性原则落实在保护实践过程中充满了复杂性和选择性,同时也会在优秀建筑师的手中转变为设计的有利条件,拓展出新老对话的更多方式,使历史建筑的价值在独特的空间叙述和场所体验中得以充分呈现。文章进而强调,历史建筑的修复与利用有特定的文脉环境与时代条件,真实性的实践因而也是一种关于历史的当代诠释,建筑遗产就是在时代的诠释中重新成为城市文化演进过程中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汇观象台 历史建筑 修复与再利用 真实性 历史维度
下载PDF
法国《自然》杂志上的徐家汇观象台——作为人类福祉和国家荣誉的海外科学活动
4
作者 吴燕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0-247,共18页
徐家汇观象台是由来华耶稣会士于1873年在上海建立的,其在华科学工作是当时西人海外科学活动的一部分。对于这一机构,法国《自然》杂志在报道时,特别强调正是通过像徐台这样的海外科学机构的工作,科学带来的福利被散播到世界各处,即海... 徐家汇观象台是由来华耶稣会士于1873年在上海建立的,其在华科学工作是当时西人海外科学活动的一部分。对于这一机构,法国《自然》杂志在报道时,特别强调正是通过像徐台这样的海外科学机构的工作,科学带来的福利被散播到世界各处,即海外科学活动的开展是用科学造福于当地民众及其国家之举,同时这些工作也彰显了法国荣誉。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西人媒体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也反映了彼时对于科学的认识。基于对科学的相同认识,当时的中国研究者对徐台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态度,既赞赏徐台所做工作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但又对于此类工作由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完成感到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自然》杂志 加斯东·蒂桑迪耶 徐家汇观象台 西人在华科学机构
下载PDF
130年从徐家汇观象台到上海气象台 1873年-2003年
5
《上海科学生活》 2003年第9期88-88,共1页
18~19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东渡,近代气象科学传入了中国。
关键词 气象观测 上海气象台 徐家汇观象台 1873年-2003年
下载PDF
徐家汇观象台与中国社会气象观念的转型——以《申报》为中心(1875—1935)
6
作者 王皓 《暨南史学》 2020年第1期169-183,共15页
现代气象学被引入中国与基督教传教士有密切关联。晚清时期,新教传教士通过著述的形式将现代气象学的学理介绍给中国社会,天主教耶稣会士则建立了徐家汇观象台,从应用层面向中国社会展示了现代气象学的实际功用。本文以《申报》为窗口,... 现代气象学被引入中国与基督教传教士有密切关联。晚清时期,新教传教士通过著述的形式将现代气象学的学理介绍给中国社会,天主教耶稣会士则建立了徐家汇观象台,从应用层面向中国社会展示了现代气象学的实际功用。本文以《申报》为窗口,检视徐家汇观象台对中国社会气象观念变迁的实际冲击效果,并且分析在气象观念转型过程中牵涉到的诸多复杂因素,包括科学与宗教、知识与习俗、理性与信仰之间的交错和竞争。这种探讨,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种具体的、源自西方的现代科学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曲折,以及中国社会观念转型的艰巨和漫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汇观象台 中国社会 气象学 观念转型 《申报》
原文传递
徐家汇观象台与近代中国气象学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皓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1-184,共14页
耶稣会通过创办徐家汇观象台将气象学引入中国。外人主导下的海关、电政和海舶等机构在制度上的配合保证了徐家汇观象台在观测和研究方面享有国际声望。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徐家汇观象台的示范长期未能引起中国社会的反应,它也未能改变人... 耶稣会通过创办徐家汇观象台将气象学引入中国。外人主导下的海关、电政和海舶等机构在制度上的配合保证了徐家汇观象台在观测和研究方面享有国际声望。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徐家汇观象台的示范长期未能引起中国社会的反应,它也未能改变人们对气象的传统观念。中国本土气象学的骨干是由海外留学生构成,他们与徐家汇观象台并无直接的渊源,但在学术和制度上对徐家汇观象台借鉴颇多。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本土学术团体逐步收回了中国气象事业的主导权,而中外形势的变动则彻底结束了这一教会科学机构的命运。这一曲折的历程深刻地反映了思潮变动、学术转型、观念变迁、以及中外势力消长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复杂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汇观象台 气象学 耶稣会 竺可桢
原文传递
徐家汇观象台修缮工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斌 周蔚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修缮工程 徐家汇观象台 上海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海关气象的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萍 王志强 《阅江学刊》 2019年第6期24-32,117,118,共11页
中国近代海关气象是在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背景下创建起来的,在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同时,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引入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气象观测站网体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气象观测工作,留下... 中国近代海关气象是在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背景下创建起来的,在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同时,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引入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气象观测站网体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气象观测工作,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气象资料,实现了气象机构建设规范化,观测业务规模化,人才选拔专业化,知识传播多样化。从中国近代海关气象发展的历史来看,科学的组织体制促进了气象机构良好发展,严格的制度建设推动了气象业务顺利开展,完备的人事制度保障了气象业务的人才需要,开放的国际化理念助推了气象科学传播。中国近代海关气象的殖民性特征不容忽视,需要辩证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海关气象 气象事业 赫德 总税务司 徐家汇观象台
下载PDF
雁月飞1930年代在中国进行的重力加速度测定及其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燕 江晓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7-388,共12页
雁月飞1930年代在中国进行的重力加速度测定,不仅是其所在的徐家汇观象台以及法国科学院在远东测量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中国近代重力测量的开始。文章在集中研究其时留下的大量历史文献的... 雁月飞1930年代在中国进行的重力加速度测定,不仅是其所在的徐家汇观象台以及法国科学院在远东测量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中国近代重力测量的开始。文章在集中研究其时留下的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一事件给出一个清晰的线索,并据此尝试分析该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月飞 弹性重力摆 重力加速度 徐家汇观象台
下载PDF
近代科学地域扩张背景下的国际经度联测——以中国境内的测量为中心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燕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7-434,共18页
1926年和1933年进行的国际经度联测是一项大型国际科学合作项目,上海徐家汇所在的地理位置使它被选中成为地球三大基点之一。中国境内有两家机构两度参加联测,即耶稣会士在上海创建并主持的徐家汇观象台和1924年收归中国主权的青岛观象... 1926年和1933年进行的国际经度联测是一项大型国际科学合作项目,上海徐家汇所在的地理位置使它被选中成为地球三大基点之一。中国境内有两家机构两度参加联测,即耶稣会士在上海创建并主持的徐家汇观象台和1924年收归中国主权的青岛观象台。文章在研究两次联测期间留下的档案、科学报告等一手文献的基础上,以徐家汇观象台和青岛观象台在中国境内所完成的测量为中心,对两次测量活动以及围绕测量活动展开的线索进行深入分析,这将有助于解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以更高精度测定经度这样一个看来纯科学的追求,是如何依托欧洲在地域上的扩张而得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度联测 徐家汇观象台 青岛观象台 经度 大陆漂移说
下载PDF
中国近代气象某些史实的考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学溶 陈德群 《大气科学学报》 1987年第3期371-376,共6页
《气象知识》从1983年第5期到1984年第2期连续刊载了史料摘录:《从中国近代气象学上的这些史事,能看出我国气象事业的一些什么特点与发展过程?》一文。其内容基本上是转载《中国科技史料》1983年第2期的《中国近代气象学大事记》,但做... 《气象知识》从1983年第5期到1984年第2期连续刊载了史料摘录:《从中国近代气象学上的这些史事,能看出我国气象事业的一些什么特点与发展过程?》一文。其内容基本上是转载《中国科技史料》1983年第2期的《中国近代气象学大事记》,但做了一些订正,并在文字上进行了修饰,因此比原文有了改进。这篇史料摘录对于我们增长知识、查证史实很有帮助。但其中可以商榷之处仍然不少,现我们提出一些意见。希望能通过讨论,弄清事实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会 出版 会议 气象 测候站 中央研究院 气象研究所 蒋丙然 天气学 日观峰 徐家汇观象台 钦天山 中国近代
下载PDF
SCI-TECH CREATES CHINA
13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1年第8期8-11,共4页
7月17日,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上海天文馆在临港滴水湖畔正式开馆。94岁高龄的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在馆里待了整整一天。自1951年来到徐家汇观象台工作,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叶... 7月17日,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上海天文馆在临港滴水湖畔正式开馆。94岁高龄的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在馆里待了整整一天。自1951年来到徐家汇观象台工作,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叶叔华用天文书写梦想,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叶叔华曾向上海市领导建言兴建天文馆,她认为深空探测是本世纪各国科技竞争的重要“赛场”,兴建天文馆能够激发青少年对天文学的兴趣,为中国深空探测培养后备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SCI 上海市领导 后备人才 天文馆 徐家汇观象台 天文学
下载PDF
叶叔华的求职
14
作者 姜常红 《少年月刊》 2023年第19期70-71,共2页
1950年,叶叔华满怀建设祖国的热情,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求职,没想到得到的答复是:“天文台只招男不招女。”作为一名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的高才生,叶叔华心有不甘,给当时的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列举了五大“... 1950年,叶叔华满怀建设祖国的热情,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求职,没想到得到的答复是:“天文台只招男不招女。”作为一名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的高才生,叶叔华心有不甘,给当时的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列举了五大“不应该不用自己”的理由。然而一等数天的叶叔华,依然没有收到录用通知。她来到上海,她又向徐家汇观象台提交了应聘书。可是要应聘进入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同样需要经过张钰哲的同意,但她坚持再试一下。这一次,幸运之门终于向她敞开,她被录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天文台 张钰哲 徐家汇观象台 求职 应聘书 高才生 中山大学 建设祖国
原文传递
上海气象博物馆
15
《科普天地》 2020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上海气象博物馆位于上海市蒲西路166号,原徐家汇观象台旧址,是一座集气象、天文、地磁于一体的观象台,是中国沿海第一座观象台,被誉为“远东气象第一台”。从1872年至今,这里收集和保留着14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的上海气象观测数据记录,保... 上海气象博物馆位于上海市蒲西路166号,原徐家汇观象台旧址,是一座集气象、天文、地磁于一体的观象台,是中国沿海第一座观象台,被誉为“远东气象第一台”。从1872年至今,这里收集和保留着14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的上海气象观测数据记录,保存了大量原始文字和图片资料,见证了上海近现代气象科学的历程,是上海地区气象变化的重要科学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文字 科学的历程 图片资料 博物馆 气象观测数据 科学史料 气象变化 徐家汇观象台
原文传递
叶叔华:在天文事业中绽放的艳丽玫瑰
16
作者 宗和 《风流一代》 2019年第14期16-17,共2页
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共用的北京时间就是在她的主持下诞生的,而她却曾因是女性被拒绝于天文研究的大门之外,还有为了争取科研经费受人冷落的经历。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界首位女台长——叶... 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共用的北京时间就是在她的主持下诞生的,而她却曾因是女性被拒绝于天文研究的大门之外,还有为了争取科研经费受人冷落的经历。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界首位女台长——叶叔华。用天文承载浪漫1927年,叶叔华出生在广东一个开明家庭,经济虽不富裕,但父亲很民主,兄弟姐妹和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叔华 天文学 徐家汇观象台 上海天文台
原文传递
坚持不懈,追赶前沿
17
作者 喻思南 《高中生之友》 2022年第9期3-3,共1页
“天文台只招一个男的。”1950年,当叶叔华满怀建设祖国的热情,从香港到南京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求职时,工作人员的回答让她吃了闭门羹。她当即给时任台长、天文学家张钰哲写了一封长信,列举了五大“不应该不用自己”的理由。正是... “天文台只招一个男的。”1950年,当叶叔华满怀建设祖国的热情,从香港到南京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求职时,工作人员的回答让她吃了闭门羹。她当即给时任台长、天文学家张钰哲写了一封长信,列举了五大“不应该不用自己”的理由。正是这封信打动了台长,她由此到紫金山天文台所属的徐家汇观象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天文台 张钰哲 中国科学院 徐家汇观象台 天文学家 坚持不懈
原文传递
外滩信号塔
18
作者 潘真 《检察风云》 2018年第5期90-90,共1页
西班牙背景的上海高谛中心把目光投向外滩,准备挖掘外滩信号塔及其西班牙建筑设计师马蒂的史料。这位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当年徐家汇教堂神父独创并设计的"阿托·奴博式"建筑风格建筑,存世仅两座,除了外滩信号塔,另一座远在挪威... 西班牙背景的上海高谛中心把目光投向外滩,准备挖掘外滩信号塔及其西班牙建筑设计师马蒂的史料。这位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当年徐家汇教堂神父独创并设计的"阿托·奴博式"建筑风格建筑,存世仅两座,除了外滩信号塔,另一座远在挪威。1850年,香港至上海航线开辟后,外来商船、军舰日多,上海港被视为"危险的远东海域",气象保障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塔 徐家汇观象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