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语境中徐慕云的戏曲双重定位与其戏剧史撰述
1
作者 黄静枫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1期86-95,共10页
民族固有艺术形式和具有病态的典型东方事物是徐慕云的戏曲双重定位。这是徐慕云以民族主义立场对抗西方话语的同时又在知识结构上深受西方影响的产物。基于对抗性话语中的戏曲定位,徐慕云形成了向西方证明东方和建构本民族文化共同体... 民族固有艺术形式和具有病态的典型东方事物是徐慕云的戏曲双重定位。这是徐慕云以民族主义立场对抗西方话语的同时又在知识结构上深受西方影响的产物。基于对抗性话语中的戏曲定位,徐慕云形成了向西方证明东方和建构本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戏剧史编撰动机,该动机决定了《中国戏剧史》略古详今的述史格局。而西方话语认可中的戏曲定位又催生了徐氏的另一编撰动机和其书写的历史标准,即通过当今剧种的研究探寻国剧病症和以改良作为衡量剧种历史发展潜力的标准。诊断病源的目的使得《中国戏剧史》在纵向梳理中国戏剧发展的同时又展开中西的横向比较,形成了横纵结合的述史脉络。而由病态定位延伸出的改良观念又影响其具体史述时的内容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语境 徐慕云 戏曲双重定位 戏剧史撰述
下载PDF
试析徐慕云《中国戏剧史》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陶静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77-80,共4页
在形式方面,《中国戏剧史》有开放的著述理念、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这种理念和形式影响到了以后的戏剧史的撰写。在研究方法方面,《中国戏剧史》一反此前的戏剧史研究偏重考证的传统,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演出实践。这就将戏剧史... 在形式方面,《中国戏剧史》有开放的著述理念、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这种理念和形式影响到了以后的戏剧史的撰写。在研究方法方面,《中国戏剧史》一反此前的戏剧史研究偏重考证的传统,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演出实践。这就将戏剧史的撰写引领到了既重视演出实践,又注重文本文献的双线并行的轨道上面来,使得戏剧史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史》 徐慕云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徐慕云《改良中国戏剧意见书》及其他
3
作者 傅谨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4-131,151,共9页
1934年春,徐慕云向北平市政府呈交了一份《改良中国戏剧意见书》,表达他对当时北京戏曲演出的看法和他在戏曲改良方面的认识和见解,他因此短暂担任北平市戏曲审查委员会委员及社会局通俗股主任。《改良中国戏剧意见书》中的十条建议颇... 1934年春,徐慕云向北平市政府呈交了一份《改良中国戏剧意见书》,表达他对当时北京戏曲演出的看法和他在戏曲改良方面的认识和见解,他因此短暂担任北平市戏曲审查委员会委员及社会局通俗股主任。《改良中国戏剧意见书》中的十条建议颇具时代色彩,值得深入细致地加以讨论;与之相关的,他因《梨园影事》而失业负债的经过,也有讨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徐慕云 戏曲改良 戏曲审查委员会
下载PDF
从文本到舞台——徐慕云戏曲本体论刍议
4
作者 毛忠 《戏曲研究》 2006年第3期283-295,共13页
一从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说起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作为第一部科学完整的戏剧史专著,标志着我国近代戏剧戏曲学的形成。而以王国维为代表的近代学者对中国戏剧的起源、形成。
关键词 戏曲本体 《宋元戏曲史》 徐慕云 戏曲文学 戏曲研究 中国戏剧 近代学者 戏剧史 戏剧戏曲学 西方戏
原文传递
怀念我的父亲徐慕云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玉华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5-65,共1页
今年的7月28日,是我的父亲徐慕云(原名徐长廙)先生逝世十七年的祭日。父亲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至今历历在目。作为一个戏曲理论家、戏曲教育家和我们的好父亲,我们深深地怀念着他。父亲是江苏徐州人,1900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 今年的7月28日,是我的父亲徐慕云(原名徐长廙)先生逝世十七年的祭日。父亲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至今历历在目。作为一个戏曲理论家、戏曲教育家和我们的好父亲,我们深深地怀念着他。父亲是江苏徐州人,1900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在江苏省立第十中学读书,后去上海大同大学学习,毕业后去铜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教英语,后来又转到私立徐州中学任教务主任。父亲在青年时代就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与叔叔徐筱汀和苏少卿师事戏曲音乐家陈彦衡,研究谭派演唱艺术。二十年代末就从事戏剧评论、戏剧史和京剧音韵的研究工作,写了《中国戏剧史》、《梨园影事》等书。他对中国戏曲的教育工作极为热情,曾先后担任过上海戏剧学校教务长,中华国剧学校校长。对京剧的声乐艺术资料也极为关注,曾经主持“百代”“高亭”唱片公司的戏曲选录工作,灌制了大量北派京剧名演员的代表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慕云 中国戏剧史 上海戏剧学校 戏曲教育 彦衡 戏剧评论 谭派 声乐艺术 戏曲音乐 高等小学
原文传递
绍剧源流剧目唱腔及表演艺术初探
6
作者 罗萍 严新民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绍剧,即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解放前,曾一度以越剧之称见之于记载。如徐慕云《中国戏曲史》等就是这样。当时灌制的唱片和民间石印唱本中也都把绍剧称为越剧。解放后,才定名为绍剧。绍剧流行于绍兴、宁波地区及杭、嘉、湖平原和上海... 绍剧,即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解放前,曾一度以越剧之称见之于记载。如徐慕云《中国戏曲史》等就是这样。当时灌制的唱片和民间石印唱本中也都把绍剧称为越剧。解放后,才定名为绍剧。绍剧流行于绍兴、宁波地区及杭、嘉、湖平原和上海一带,是浙江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剧种 徐慕云 二凡 中国戏曲史 西秦腔 调腔 板腔体 曲牌体 散唱 目莲戏
下载PDF
十里洋场的评剧家——旧上海剧坛杂记(二)
7
作者 秦瘦鸥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2-12,共1页
上海从七百年前开埠之初起,一直就是一座五方杂处的大都市,不仅居住着英、美、德、法、意、日等各国的洋人,而且由于当时国内战乱频仍,四方不靖,又不断地从全国各地涌来了大量的外省人士。在这一基础上,一方面造成了工商业的畸形繁荣,... 上海从七百年前开埠之初起,一直就是一座五方杂处的大都市,不仅居住着英、美、德、法、意、日等各国的洋人,而且由于当时国内战乱频仍,四方不靖,又不断地从全国各地涌来了大量的外省人士。在这一基础上,一方面造成了工商业的畸形繁荣,一方面又在文化上具备了“兼收并蓄”的条件。正因为这样,当京剧逐渐成长,取得了全国最大剧种的地位之后,上海也很快成为除北京之外,京剧事业最有作为的据点,对所谓“京朝大角”,则成了不折不扣的“化龙池”,凡艺术确实不错,已露头角的演员,一旦又在上海唱红,那简直就上天了。无论梅、程、荀、尚四大名旦,谭、余、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上海 四大名旦 徐慕云 前开 马富禄 四大须生 中国戏剧史 周信芳 芙蓉草 盖叫天
下载PDF
戏曲演唱上的一些問題(一续)
8
作者 連波 《上海戏剧》 1962年第12期34-37,共4页
尖团“北人純用团音,绝鮮穿齿之字,少成习惯,不能自知。如讀湘为香,讀清为輕,讀前为乾,读焦为交之类,实难备举。入门不为更正,終身不能辨別。”原文中虽說“北人純用团音”,但这只能指生活中的語音。而在戏曲艺术中的語音,无論南、北,... 尖团“北人純用团音,绝鮮穿齿之字,少成习惯,不能自知。如讀湘为香,讀清为輕,讀前为乾,读焦为交之类,实难备举。入门不为更正,終身不能辨別。”原文中虽說“北人純用团音”,但这只能指生活中的語音。而在戏曲艺术中的語音,无論南、北,如京剧、越剧、昆曲等許多剧种,由于广泛地运用了“中州韵”,对于尖团字的区分还是十分强調的。因在舞台上无論唱或念,字的調值运用往往不同于生活中平常的說話;平常的說話,可借着自然語言的四声調值的相互依賴,以及說話时上下文意思的連貫作用,較易辨別。而在舞台艺术中却不然(虽然也有上下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尖团 北人 备举 上海京剧院 二堂放子 梅兰芳先生 四郎探母 徐慕云 尹桂芳
下载PDF
传承与改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3
9
作者 艾立中 《戏曲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289-300,共12页
民国戏曲学校与科班是民国戏曲人才培养的两类最重要的机构,戏曲学校是戏曲改良思潮催生出来的新事物,也符合新时代艺术教育的特点。在民国戏曲学校中,影响较大的有南通伶工学社、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校、夏声戏剧学校、四维... 民国戏曲学校与科班是民国戏曲人才培养的两类最重要的机构,戏曲学校是戏曲改良思潮催生出来的新事物,也符合新时代艺术教育的特点。在民国戏曲学校中,影响较大的有南通伶工学社、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校、夏声戏剧学校、四维剧校等,其中又以1930年9月在北平成立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为最,后世对其办学成就评价也最高。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规模大,开办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学校 夏声戏剧学校 南通伶工学社 上海戏剧学校 金仲荪 李玉茹 徐慕云 程砚秋 焦菊隐 艺术教育
原文传递
清代中晚期的情色演剧风尚与禁令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庆 《戏曲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75-187,共13页
有清一代,戏剧演出遍及城乡,成为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演出的内容、形式既为社会风尚所引导,同时也创造着风尚。当特定的风尚与道德、法律、规约相抵触时,官方颁布禁令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禁令对戏剧演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有清一代,戏剧演出遍及城乡,成为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演出的内容、形式既为社会风尚所引导,同时也创造着风尚。当特定的风尚与道德、法律、规约相抵触时,官方颁布禁令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禁令对戏剧演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并没有使情况变得简单。风尚和禁令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活跃而纷乱的演出生态圈,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戏班和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长生 辛壬癸甲录 戏剧演出 滚楼 戏园 荔镜传 彦衡 燕兰小谱 桂花亭 徐慕云
原文传递
汉剧文献整理的新成果——读《汉剧研究资料汇编》
11
作者 安葵 《戏曲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386-388,共3页
中国戏曲是由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组成。我国曾有300多个戏曲剧种,现在在舞台上存活的至少还有200多个。各个剧种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因此中国戏曲才格外丰富多彩,研究中国戏曲必须研究各个剧种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关键词 昆曲艺术 资料汇编 京剧艺术 传承发展 清稗类抄 中国戏曲史论 戏曲史 徐慕云 中国戏剧史 有对
原文传递
著名艺术家陈素真逝世
12
作者 文川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43,共1页
十七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原名王若瑜)1994年3月29日在郑州逝世,享年76岁.由徐慕云编著、1938年出版的《中国戏剧史》“河南梆子”一章中唯一提到的豫剧演员就是陈素真,书... 十七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原名王若瑜)1994年3月29日在郑州逝世,享年76岁.由徐慕云编著、1938年出版的《中国戏剧史》“河南梆子”一章中唯一提到的豫剧演员就是陈素真,书中称誉她为“梆戏大王”,足见陈素真在豫剧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素真 徐慕云 中国戏剧史 梵王宫 艺术生涯 三拂袖 王若 三上轿 政治迫害 宇宙锋
原文传递
关于京剧音韵的几个理论问题——与《京剧字韵》的编著者商榷
13
作者 杨振淇 《戏曲艺术》 1983年第2期71-78,共8页
上海文艺出版社于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三年、一九八○年三次出版了徐慕云、黄家衡编著的《京剧字韵》一书。编著者“酷爱京剧,尤喜钻研京剧的字韵”,“结合京剧界实际唱念经验,写成这本《京剧字韵》”,“是希望对同志们学习剧韵有所帮助... 上海文艺出版社于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三年、一九八○年三次出版了徐慕云、黄家衡编著的《京剧字韵》一书。编著者“酷爱京剧,尤喜钻研京剧的字韵”,“结合京剧界实际唱念经验,写成这本《京剧字韵》”,“是希望对同志们学习剧韵有所帮助,对提高唱念的吐字质量有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韵 唱念 徐慕云 中州音韵 《中原音韵》 剧韵 上海文艺出版社 团字 龚云甫 编著者
原文传递
京剧简史(连载)
14
作者 苏移 《戏曲艺术》 1987年第2期96-99,共4页
冯小隐 笔名佞谭(指谭鑫培)、佞杨(指杨小楼),书室名“闲云阁”,有时亦用室名发表文章。文人出身,从民国初即从事京剧评论工作。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人谦虚。三十年代为上海国剧保存社主要成员之一。对谭鑫培和杨小楼研究精深。
关键词 谭鑫培 冯小隐 国剧画报 评论工作 国剧学会 学识渊博 十日戏剧 啸虹轩剧谈 徐慕云 刘豁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