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必行副词“总得”的话语关联与语义组配
1
作者 赵春利 王凯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共11页
本文以语义语法为理论依据,从话语、句子到同现成分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还原出副词“总得”的“势转必行”话语关联及其“无奈、祈求”的情态意义。首先,根据“总得”与“必须”的句法分布差异,提出不能简单地用“必须”释义“总得”;其... 本文以语义语法为理论依据,从话语、句子到同现成分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还原出副词“总得”的“势转必行”话语关联及其“无奈、祈求”的情态意义。首先,根据“总得”与“必须”的句法分布差异,提出不能简单地用“必须”释义“总得”;其次,从普适性、明确性、真实性和确实性四个角度提取并正反验证“总得”的“外转内让”逻辑关联和“势转必行”话语关联;第三,正反定位必行副词“总得”分布于陈述句和“吧”字问的状位;第四,根据句法分布和同现成分,准确提取并形式验证“总得”组配行为具有动行义、低量义、肯定义、必将义四种语义特征;最后,分析并解释“总得”两种情态取向:无奈与祈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 势转必行 必行义 低量义 必将义
下载PDF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的情态特征及演变机制
2
作者 周红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作用下事件或命题能否停留、稳固、经受等可能性的主观表现。该结构经历了由空间域到状态域、时间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多表动力情态,表认识情态和估价时已经词汇化。“V...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作用下事件或命题能否停留、稳固、经受等可能性的主观表现。该结构经历了由空间域到状态域、时间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多表动力情态,表认识情态和估价时已经词汇化。“V得/不住”在认知域、情态类型方面对称,在使用频率和语体方面不对称,与“(不)能V住”“(不)能V得住”在主观性程度上不同。“V得住”的语法化早于“V不住”,均受到了语义虚化、句法结构、语用因素等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不住” 情态 动力学图式 对称与不对称 语法化与词汇化
下载PDF
基于一测多评法对止得咳颗粒中7种成分的质量控制
3
作者 梁洁 梁炎丽 +6 位作者 陈辉华 陆春莲 郑飘雪 孙正伊 黄春燕 赵立春 陈日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0,共5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止得咳颗粒中黄芩苷、射干苷、野鸢尾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次野鸢尾黄素及汉黄芩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enomenex Kinetex X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B),...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止得咳颗粒中黄芩苷、射干苷、野鸢尾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次野鸢尾黄素及汉黄芩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enomenex Kinetex X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建立射干苷、野鸢尾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次野鸢尾黄素和汉黄芩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比较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对止得咳颗粒中7种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结果7种成分分别在0.2390~1.1950 mg,0.0060~0.0302 mg,0.0160~0.0800 mg,0.0326~0.1630 mg,0.0055~0.0276 mg,0.0029~0.0143 mg和0.0036~0.0178 m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7.11%(0.94%)、97.87%(1.33%)、97.44%(1.34%)、97.85%(0.89%)、97.24%(1.16%)、101.90%(2.24%)和99.46%(0.71%),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止得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颗粒 一测多评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对校正因子
下载PDF
从概念空间看衡阳方言“得”语义功能的不连续性
4
作者 李翼飞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得”在衡阳方言中用法复杂,本文在前人已经构建的“得”义语素概念空间的基础上,对衡阳方言“得”的用法绘制语义地图,发现“得”在动相补语这一位置出现了断链现象。从其他湖南方言来看,发现动相补语“得”在湖南境内情况经历了不同... “得”在衡阳方言中用法复杂,本文在前人已经构建的“得”义语素概念空间的基础上,对衡阳方言“得”的用法绘制语义地图,发现“得”在动相补语这一位置出现了断链现象。从其他湖南方言来看,发现动相补语“得”在湖南境内情况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历史上,“得”的完成体用法在历史上地位并不稳固,这使得动相补语“得”非常容易被其他动态助词替换挤压。文章从普方古视角出发,结合语音、语义等方面,认为是衡阳方言动态助词“哒”替换挤压了动相补语“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空间 不连续 “哒”
下载PDF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的情态类别、演变及差异
5
作者 周红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64,共7页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具有情态特征。“禁不住”表示“不能制止”“不能承受”“不由自主地”,“不由得”“由不得”表示“不能任由”“不由自主地”。道义情态出现早于动力情态,前者因果关系强于后者。“不由得”“由不得”...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具有情态特征。“禁不住”表示“不能制止”“不能承受”“不由自主地”,“不由得”“由不得”表示“不能任由”“不由自主地”。道义情态出现早于动力情态,前者因果关系强于后者。“不由得”“由不得”的二者情态功能互补。三者主观性程度依次渐高,这与情态类别及其比例、施动者被动性强弱、叙说者强迫性强弱有关。“禁不住”句法独立性较强,可单独做谓语。“由不得”25%用于对话,表强烈的劝阻;“不由得”“禁不住”则几乎不用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不住 不由 由不 情态类别 演变 主观性
下载PDF
古汉语中“得”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明媚 黄增寿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2-57,126,共7页
学界对于古汉语中"得"的研究已比较系统,主要有以下内容:"得"作为助动词时的性质和意义,"(可)得(而)V"结构;"得"作为助词时"得"字补语句的语义类型和"得"的性质,"得&... 学界对于古汉语中"得"的研究已比较系统,主要有以下内容:"得"作为助动词时的性质和意义,"(可)得(而)V"结构;"得"作为助词时"得"字补语句的语义类型和"得"的性质,"得"字补语句产生的时间,助词"得"的来源,"得"字补语句的前后段成分,"V(O)不得"结构;"得"的语法化原因,专书中"得"的用法等。但仍然存在很多有争议的问题,诸如助词"得"的来源等。对于"得"的语法化原因的探讨还缺乏深度,对于佛经等一些俗语文献中"得"的用法的研究也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助动词“ 助词“ ”字补语句 “(可)(而)V”结构 “V(O)不”结构 语法化
下载PDF
表主观低量的评注性副词“总得”
7
作者 邵洪亮 王春杰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3,共10页
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等维度讨论表主观低量的评注性副词“总得”的用法及功能。“总得”有两种语义,在跨层的“总得”向副词“总得”词汇化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总”由时间副词向语气副词的虚化。“总得”标记焦点项,且该焦点... 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等维度讨论表主观低量的评注性副词“总得”的用法及功能。“总得”有两种语义,在跨层的“总得”向副词“总得”词汇化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总”由时间副词向语气副词的虚化。“总得”标记焦点项,且该焦点项所指是语用量级序列上最可能或最应该发生的。“总得”句中的谓语为非光杆性的复杂形式。“总得”句与其前后小句呈现多样的话语关联,并且“总得”多位于后续句表达描述事件进展的前景信息。根据语义指向,“总得”句的情态主要为陈情或劝说。“总得”与“必须”在分布与意义上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 评注性副词 主观低量 “必须”
下载PDF
近代汉语“庆幸”义副词“好得”的句法、语义及其来源
8
作者 卢惠惠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4-74,共11页
本文对晚清时期南方白话文献中新生的“庆幸”义副词“好得”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征进行了考察,并对它的形成过程和词汇化机制做了探索,认为它是在语义转喻和隐喻的基础上,通过类推机制,从含有语素“好”的庆幸义副词“幸好”“好在”... 本文对晚清时期南方白话文献中新生的“庆幸”义副词“好得”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征进行了考察,并对它的形成过程和词汇化机制做了探索,认为它是在语义转喻和隐喻的基础上,通过类推机制,从含有语素“好”的庆幸义副词“幸好”“好在”与含有语素“得”的庆幸义副词“幸得”“喜得”“难得”等中截取“好”与“得”融合而成的新词。“好得”与明清时期的其他三个高频同义副词“幸亏”“好在”“喜得”相比有着一定的差异,它语法化程度较高,具有较明显的南方方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副词
下载PDF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了”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
9
作者 周红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9-117,134,共10页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了”情态类别较对称,均可表动力情态、认识情态和估价。“V不了”使用频次明显高于“V得了”,前者多用于陈述句,后者多用于反问、否定和对举。“V不了”用法成熟(明代)早于“V得了”(清代)。“V得了”多用于疑问句,...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了”情态类别较对称,均可表动力情态、认识情态和估价。“V不了”使用频次明显高于“V得了”,前者多用于陈述句,后者多用于反问、否定和对举。“V不了”用法成熟(明代)早于“V得了”(清代)。“V得了”多用于疑问句,“V不了”则多于广义因果句、条件句和非是非回应句中。“V得/不了”的语义宽度大于“V得/不C”,“V不了”尤其如此。“V得/不了”使用频次高,与“V得/不C”语义指向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性述补结构 V/不了 情态 对称与不对称
下载PDF
晋语否定前提结构“可得VP”
10
作者 王敏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1期26-31,共6页
晋语中的“可得VP”结构为方言中常见的否定表达,通过否定存在性前提条件、或然性前提条件和意愿性前提条件,进而否定对方的命题。“可得VP”结构主要用于应答句中,VP一般为光杆动词,不能受状语修饰,不能带非能性述补结构,VP也不能是判... 晋语中的“可得VP”结构为方言中常见的否定表达,通过否定存在性前提条件、或然性前提条件和意愿性前提条件,进而否定对方的命题。“可得VP”结构主要用于应答句中,VP一般为光杆动词,不能受状语修饰,不能带非能性述补结构,VP也不能是判断动词。该结构具有明显的负面情绪。从形成过程来看,“可得VP”结构是由语气副词和助动词共同构成的肯定句,在隐含义规约化后表达否定,是一种隐性否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可VP” 前提条件否定 隐性否定
下载PDF
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
11
作者 尹夏燕 吴春相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文章基于定性和定量方法探讨了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V得(不)过来”基于向心视角表征有界事件,重在结果感知。由外部“归因”凸显内在“结果”,核心义为能性周遍义。而“V得(不)过去”基于离心视角表征无... 文章基于定性和定量方法探讨了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V得(不)过来”基于向心视角表征有界事件,重在结果感知。由外部“归因”凸显内在“结果”,核心义为能性周遍义。而“V得(不)过去”基于离心视角表征无界事件,重在过程感知,以动词来锚定事件的实现方式,核心义为能性度过义。“V得(不)过来”以高意愿和能力受限表征“愿而不能”的动力可能;而“V得(不)过去”则以低意愿和低能力表征为“不能为之”或“勉强为之”的动力可能,其中“说看”类官能动词进入后构式习语化,由示证情态发展为表价值评判的认识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性动趋式 V不过来/过去 不对称性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中的“A得像NP”结构
12
作者 阳羡琼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在“A得像NP”结构中,补语NP说明的是中心语形容词A所达到的程度。文章分析了形容词A的性质与名词短语NP的形式特点、语义特征和类指属性,解释了“A得像NP”能够表达某一事物具有的性状所达到的程度的原因,并从语义理解的认知过程出发,... 在“A得像NP”结构中,补语NP说明的是中心语形容词A所达到的程度。文章分析了形容词A的性质与名词短语NP的形式特点、语义特征和类指属性,解释了“A得像NP”能够表达某一事物具有的性状所达到的程度的原因,并从语义理解的认知过程出发,探讨了“A得像NP”结构的形成动因。本文还发现部分“A得像NP”已经习语化或正处于习语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像NP” 类指 程度量 典型特征
下载PDF
补语标记“得”功能和意义的重新认识
13
作者 林碧虹 《现代语文》 2023年第2期51-57,共7页
在现代汉语中,“得”最基本的用法是作为补语标记,以往研究中对补语标记“得”的功能和意义的看法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完结短语”理论,重新分析“得”的功能和意义,认为“得”的功能是为前面的动词提供一个完结点,实际上是一个完结状... 在现代汉语中,“得”最基本的用法是作为补语标记,以往研究中对补语标记“得”的功能和意义的看法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完结短语”理论,重新分析“得”的功能和意义,认为“得”的功能是为前面的动词提供一个完结点,实际上是一个完结状态标记,其后补语C表达的是谓词核心的一个具体完结状态,可称之为“完结状态补语”。“得”的语法意义是“达及”,“V得C”结构表示“V达及C所示的某个具体完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语标记 完结状态标记 功能 意义
下载PDF
构式化理论视域下述补结构“V得C”的来源考察
14
作者 王世琪 《萍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2-76,共5页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述补结构可分为两种:粘合式述补结构和组合式述补结构。其中,组合式述补结构“V得C”源于古汉语中动词与“得”相结合形成的“V得O”结构。“V得O”结构形成之后经历了一系列构式演变。从与获得义动词结合到与非获得...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述补结构可分为两种:粘合式述补结构和组合式述补结构。其中,组合式述补结构“V得C”源于古汉语中动词与“得”相结合形成的“V得O”结构。“V得O”结构形成之后经历了一系列构式演变。从与获得义动词结合到与非获得义动词结合,从开放其宾语位置纳入带有补充作用的体词性成分再到纳入动词、主谓短语、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V得O”结构最终得以构式化为述补结构“V得C”,其演变机制背后有着复杂的演变动因,包括语义背景、句法环境以及“V得C”结构与致使图式的错配。从构式化角度,我们仍然可以认为,述补结构“V得C”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在唐代正式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补结构“VC” 构式化 演变机制 演变动因
下载PDF
湖南安仁话的“得”字与“得”字句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军 张展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1-84,共4页
安仁话中的"得"字可以作动词、介词、助(动)词。安仁话的"得"字双宾语、兼语句以及被动句都很有特点,与普通话对应用法有差异。安仁话"得"字用法为双向动词提供了方言例证,也进一步验证了给予动词的虚化... 安仁话中的"得"字可以作动词、介词、助(动)词。安仁话的"得"字双宾语、兼语句以及被动句都很有特点,与普通话对应用法有差异。安仁话"得"字用法为双向动词提供了方言例证,也进一步验证了给予动词的虚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句 双向动词 语法化
下载PDF
“巴不得”和“恨不得”的语义和句法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剑飞 周芬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6-28,共3页
从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两方面出发,考察了“巴不得”和“恨不得”之间的异同,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巴不 恨不 语义特征 句法特征
下载PDF
“不由得”和“不得不”的用法考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武惠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6,共6页
“不由得”和“不得不”是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的难点之一。本文在语料调查的基础上,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分析比较“不由得”和“不得不”与其它成分的组合规律和在语义搭配的选择限制等方面的情况,最后提出四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 不由 组合规律 语义的选择性
下载PDF
“省得”、“免得”语义语用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红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省得"、"免得"是二价动词,主体与客体论元都是事件,事件之间是互斥关系,其语义背景是"在某一事件的作用下,避免了某一事件的发生"。事件AP与"省得/免得+事件BQ"之间存在目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省得"、"免得"是二价动词,主体与客体论元都是事件,事件之间是互斥关系,其语义背景是"在某一事件的作用下,避免了某一事件的发生"。事件AP与"省得/免得+事件BQ"之间存在目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有意目的和无意目的、外向目的和返身目的、已现目的和未现目的。"省得"可分为"省得1"与"省得2",分别表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以避免浪费"、"避免麻烦的事件发生"。"免得"表示"避免较为严重的事件发生"。"省得2"与"免得"会有交叉,但"免得"比"省得2"主观程度高,感情色彩上严肃、严重。通过考察"省得"与"免得"的词汇化更加印证了两者的语义与语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 语用 词汇化
下载PDF
“由不得”“不由得”的句法语义及历时演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思旭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7-70,124,共5页
同素异序词“由不得”和“不由得”的来源不同:“由不得”来源于“由得”,是对“由得”的否定;“不由得”来源于“不由”,是由“不由”加上后缀“得”形成的。两者历时演变的路径基本相同:都是先从短语词汇化为动词,再从动词进一步语法... 同素异序词“由不得”和“不由得”的来源不同:“由不得”来源于“由得”,是对“由得”的否定;“不由得”来源于“不由”,是由“不由”加上后缀“得”形成的。两者历时演变的路径基本相同:都是先从短语词汇化为动词,再从动词进一步语法化为副词。在发生词汇化的时间上,“由不得”(元代)比“不由得”(明代)要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不 “不由 词汇化 语法化
下载PDF
析“不得而知” 被引量:2
20
作者 舒韶雄 曹建国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年第4期72-74,共3页
"不得而知"是"不A而B"结构中的特例,"得"在此是一个助动词,音d啨,表示"可能"的意义;"而"是承上启下的语助词,起连接作用,无实义,现代汉语里不用译出。"不得而知"表示"... "不得而知"是"不A而B"结构中的特例,"得"在此是一个助动词,音d啨,表示"可能"的意义;"而"是承上启下的语助词,起连接作用,无实义,现代汉语里不用译出。"不得而知"表示"不知道、无法知道"的含义。它是一个在中古汉语里产生并延续使用至今的词语,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它都已经完全凝固为成语了,词典、辞书应该把它作为常用词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而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