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的情态特征及演变机制
1
作者 周红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作用下事件或命题能否停留、稳固、经受等可能性的主观表现。该结构经历了由空间域到状态域、时间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多表动力情态,表认识情态和估价时已经词汇化。“V...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作用下事件或命题能否停留、稳固、经受等可能性的主观表现。该结构经历了由空间域到状态域、时间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多表动力情态,表认识情态和估价时已经词汇化。“V得/不住”在认知域、情态类型方面对称,在使用频率和语体方面不对称,与“(不)能V住”“(不)能V得住”在主观性程度上不同。“V得住”的语法化早于“V不住”,均受到了语义虚化、句法结构、语用因素等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不住” 情态 动力学图式 对称与不对称 语法化与词汇化
下载PDF
留学生习得能否式“V得/不C”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先亮 孙岚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9,共7页
"V得/不C"是汉语述补结构中表可能或不可能的一种特有的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归纳出留学生在习得能否式述补结构"V得/不C"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并从语言普遍性因素、学生的... "V得/不C"是汉语述补结构中表可能或不可能的一种特有的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归纳出留学生在习得能否式述补结构"V得/不C"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并从语言普遍性因素、学生的回避策略、目的语规则泛化等方面分析出现偏误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不C 偏误类型 偏误原因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可控、意愿与情态述补结构的解读
3
作者 李贞亮 彭利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情态述补结构“V得/不C”是汉语中的一种多义情态表达式,文章从语义-语用接口的角度,发现事件的[可控]和[意愿]两种特征都会对其情态类型的解读产生影响。[可控]是语义特征,对“V得/不C”的情态解读起到基础性作用,表现在:[+可控]会产... 情态述补结构“V得/不C”是汉语中的一种多义情态表达式,文章从语义-语用接口的角度,发现事件的[可控]和[意愿]两种特征都会对其情态类型的解读产生影响。[可控]是语义特征,对“V得/不C”的情态解读起到基础性作用,表现在:[+可控]会产生动力情态解读,[-可控]会产生认识情态解读。而[意愿]是在[可控]之上的语用特征,会改变[可控]对“V得/不C”情态解读的作用,表现在:[-可控]的事件如果具有[+意愿]特征,“V得/不C”就会反转为表达动力情态;[+可控]的事件如果具有[-意愿]特征,“V得/不C”就会反转为表达认识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述补结构 v得/不C” 可控 意愿 语义-语用接口
下载PDF
动结式、V得句和兼语句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64,共9页
致使结构的形式和功能存在临摹性对应关系,但对其对应关系的具体表现学界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现代汉语兼语句、V得句和动结式这三种致使结构的研究,本文认为现代汉语中其对应关系,在功能上的表现是致使结构的致使效率连续统和多样性,... 致使结构的形式和功能存在临摹性对应关系,但对其对应关系的具体表现学界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现代汉语兼语句、V得句和动结式这三种致使结构的研究,本文认为现代汉语中其对应关系,在功能上的表现是致使结构的致使效率连续统和多样性,在形式上的表现是形式紧密度连续统以及该结构使役、被役的省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v得句 兼语句 致使结构 形式-功能对应
下载PDF
试论粤方言“V到C”述补结构的语法化及其与“V得C”述补结构的互补分布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子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6,共7页
对粤方言“V到C”与“V得C”述补结构的分布和使用情况进行考察,讨论了百余年来粤方言“V到C”与“V得C”述补结构分布使用情况的变化,对粤方言“V到C”述补结构的语法化过程及其与“V得C”述补结构的互补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粤方言 v到C”述补结构 v得C”述补结构 互补分布 语法化
下载PDF
说“S‖V〈得〉有∣NP”句式
6
作者 邢福义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第1期25-34,共10页
"S‖V得有NP"的组合,实际上包含两类不同的句式。其一,为"S‖V〈得〉∣有NP",总体上是"主·动·补"的格局;其二,为"S‖V〈得〉有∣NP",总体上是"主·动·宾"的格局... "S‖V得有NP"的组合,实际上包含两类不同的句式。其一,为"S‖V〈得〉∣有NP",总体上是"主·动·补"的格局;其二,为"S‖V〈得〉有∣NP",总体上是"主·动·宾"的格局。本文讨论不大引起人们关注的第二类句式。文章主要分三个部分讨论:主语S、带宾动词短语"V得有"、宾语NP。文章指出"S‖V〈得〉有∣NP"句式既有结构组织上的特色,又有语用上的特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得〉有∣NP”句式 结构助词“得” 语用价值
下载PDF
“V”得后为存现句的句式考察
7
作者 李洁玲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8-46,共9页
本文主要从小句结合的角度讨论"V得"后为存现句的句法结构,认为其组构是由距离象似原则控制的,主动词小句和结果小句形式的松紧受其语义关系松紧影响。且语义关系的松紧制约着"得"后名词性成分的分布、主动词和结... 本文主要从小句结合的角度讨论"V得"后为存现句的句法结构,认为其组构是由距离象似原则控制的,主动词小句和结果小句形式的松紧受其语义关系松紧影响。且语义关系的松紧制约着"得"后名词性成分的分布、主动词和结果谓语的构成。文章主要分析主动词的控制度与两小句间语义关系松紧程度的共变关系,并考察两小句间语义关系的松紧程度在结合形式上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结构+存现句 小句结合 控制度 距离象似原则
下载PDF
状态补语“V得A”浅析
8
作者 王颖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期51-55,共5页
性质形容词作状态补语是汉语中较为常见的情况。从语义功能上看,状态补语"V得A"具备"断言"的语义功能,"V得很A"具备"描写"的语义功能,但二者并非完全对立。利用助词"的"前的定语位,... 性质形容词作状态补语是汉语中较为常见的情况。从语义功能上看,状态补语"V得A"具备"断言"的语义功能,"V得很A"具备"描写"的语义功能,但二者并非完全对立。利用助词"的"前的定语位,对状态补语的断言性、描写性进行考察,认为状态补语的语义功能由补语中性质形容词的典型性强弱决定。从状态补语中"得"的形成机制来看,状态补语"A"应是宾语的后置谓词性成分。因此,与"V得很A"相比,单独的性质形容词作状态补语具有表示比较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A” 状态补语 性质形容词 语法功能
下载PDF
《朱子语类》中“V得来”形式考察
9
作者 杜道流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19-123,共5页
《朱子语类》中“V得来”形式的结构关系和表达的语法意义较为复杂,主要有五种情况:“得”为体助词,“来”为动词;“得”为结构助词,作补语标记,“来”为补语;“得”为结构助词,作补语标记,“来”为语气助词,标示焦点;“得”为结构助词... 《朱子语类》中“V得来”形式的结构关系和表达的语法意义较为复杂,主要有五种情况:“得”为体助词,“来”为动词;“得”为结构助词,作补语标记,“来”为补语;“得”为结构助词,作补语标记,“来”为语气助词,标示焦点;“得”为结构助词,作转指标记,“来”为语气助词,作话语标记;“得来”为黏合性结构,“V得来”相当于“V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语类》 v得来 结构关系 语法意义
下载PDF
“V得/不过来”结构的语义分析
10
作者 阎中元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0期81-87,共7页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趋向补语“过来”的语义类别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说明结构“V得/不过来”在语义表达上的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空间位移型、领属转移型、抽象位移型、时间推移型、情态改变型和行为周遍型。在“V得/不过来”中,由...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趋向补语“过来”的语义类别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说明结构“V得/不过来”在语义表达上的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空间位移型、领属转移型、抽象位移型、时间推移型、情态改变型和行为周遍型。在“V得/不过来”中,由于趋向补语“过来”的语法化程度加深与语义要素的多样性,使得这一结构产生了多种扩展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 v得/不过来” 能性 述补结构
下载PDF
“V得一V”构式探析
11
作者 刘永华 《语言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51-60,M0005,共11页
“V得一V”构式是“V一V”构式的扩展式之一,可以追溯到动词重叠式“VV”。该构式萌芽于南宋,活跃于元明清,现代汉语中有少量遗存。该构式与“V了一V”“V上一V”有平行关系和竞争关系,具有四种语法意义,其中的“得”是表达“V一V”能... “V得一V”构式是“V一V”构式的扩展式之一,可以追溯到动词重叠式“VV”。该构式萌芽于南宋,活跃于元明清,现代汉语中有少量遗存。该构式与“V了一V”“V上一V”有平行关系和竞争关系,具有四种语法意义,其中的“得”是表达“V一V”能动性或客观条件许可的显性语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一v
原文传递
与组合性述补短语有关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继懋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78-84,共7页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1."状+地+动"是描写性地叙述一个过程,"动+得+补"是说明一个过程造成什么结果。2."动+得+补"中"动"既可以是旧信息,也可以是新信息。说话时选择哪种信息安排方式,取决于一些...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1."状+地+动"是描写性地叙述一个过程,"动+得+补"是说明一个过程造成什么结果。2."动+得+补"中"动"既可以是旧信息,也可以是新信息。说话时选择哪种信息安排方式,取决于一些语义或表达的因素,文章观察了这些因素。3.在"动+得+补"句式教学中,应该重视"动"的信息性质,重点讲"动"是旧信息的类型,也即用两个句子表达过程及其结果。文章为"动+得+补"概括出的"前+(中)+后"篇章环境在"动+得+补"格式教学上会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得+补” 旧信息 新信息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中的情态补语 被引量:1
13
作者 齐环玉 郭熙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3,96,共10页
马来西亚华语中的情态补语有"V得C"和"V到C"两种形式,书面语中前者占优势,与普通话一致,口语中后者使用频率更高。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中"V得C"与"V到C"的述语和补语的考察,得出两者在... 马来西亚华语中的情态补语有"V得C"和"V到C"两种形式,书面语中前者占优势,与普通话一致,口语中后者使用频率更高。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中"V得C"与"V到C"的述语和补语的考察,得出两者在表达功能方面的分工与差异。前者主要用于表达状态,后者则倾向于表达程度,且使用范围更广,经常可以替换前者。两者在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与普通话中的分布差异主要受马来西亚华人"源方言"(闽南话、粤方言、客家话)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到C v得C 马来西亚华语 情态补语
下载PDF
古汉语中“得”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明媚 黄增寿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2-57,126,共7页
学界对于古汉语中"得"的研究已比较系统,主要有以下内容:"得"作为助动词时的性质和意义,"(可)得(而)V"结构;"得"作为助词时"得"字补语句的语义类型和"得"的性质,"得&... 学界对于古汉语中"得"的研究已比较系统,主要有以下内容:"得"作为助动词时的性质和意义,"(可)得(而)V"结构;"得"作为助词时"得"字补语句的语义类型和"得"的性质,"得"字补语句产生的时间,助词"得"的来源,"得"字补语句的前后段成分,"V(O)不得"结构;"得"的语法化原因,专书中"得"的用法等。但仍然存在很多有争议的问题,诸如助词"得"的来源等。对于"得"的语法化原因的探讨还缺乏深度,对于佛经等一些俗语文献中"得"的用法的研究也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助动词“得” 助词“得” “得”字补语句 “(可)得(而)v”结构 v(O)不得”结构 语法化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语中的程度补语
15
作者 齐锦玉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9-24,69,共7页
本文基于口语和书面语语料库,对马来西亚华语中的程度补语进行分类考察,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发现马来西亚华语中的程度补语主要有粘合式“VC(了)”,组合式“V得C”和“V到C”,以及高程度补语省略式“V到Ø”四种,且程度补语的结构... 本文基于口语和书面语语料库,对马来西亚华语中的程度补语进行分类考察,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发现马来西亚华语中的程度补语主要有粘合式“VC(了)”,组合式“V得C”和“V到C”,以及高程度补语省略式“V到Ø”四种,且程度补语的结构类型和充当程度补语的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呈现出较大的语体差异。究其原因,口语中程度补语主要受马来西亚华人“源方言”(闽南语、粤语、客家话)的影响,书面语中程度补语则受现代汉语书面语和普通话影响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补语 马来西亚华语 v得C v到C v到Ø
下载PDF
汉语“得”的语法化及对相关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孙志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7-20,51,共5页
从历时角度考察"得"的语法化过程,通过语料,分析"V得"词汇化及动因,指出:"得"经历了语法化,由最初具有实义的动词逐渐虚化为结构助词,其语法化也影响了述补结构"V得"的词汇化。
关键词 语法化 v 词汇化
下载PDF
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语法化 被引量:137
17
作者 吴福祥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40,共12页
本文认为,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产生是一种典型的语法化现象。文章对"V得/不C"的语法化背景和动因、语法化历程以及语法化程度作了比较详细的描写、分析和说明。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V得/不C"这... 本文认为,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产生是一种典型的语法化现象。文章对"V得/不C"的语法化背景和动因、语法化历程以及语法化程度作了比较详细的描写、分析和说明。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V得/不C"这一个案研究表明汉语中有些语法结构和句式实际上是语法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能性述补结构 v得/不C” 语法化 语义差别 语法形式
原文传递
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 被引量:33
18
作者 吴福祥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54,共12页
①南方方言的ABC三类“得”字结构格式,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语法层次;A类格式(“V得OC/VO不C”)是这些方言从历史汉语中继承下来的固有层次,B类格式(“VO得C/V不OC”)是一种方言类推层次,C类格式(“V得CO/V不CO”)则是一种源于北方官话的... ①南方方言的ABC三类“得”字结构格式,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语法层次;A类格式(“V得OC/VO不C”)是这些方言从历史汉语中继承下来的固有层次,B类格式(“VO得C/V不OC”)是一种方言类推层次,C类格式(“V得CO/V不CO”)则是一种源于北方官话的外来层次。②南方方言在带宾“得”字结构的使用上存在着一条蕴涵共性:如果某一方言有B类格式,那么该方言也有A类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方言 述补结构 宾语 语法 “得”字结构
原文传递
武汉话的“V得X”
19
作者 张义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5年第1期83-85,共3页
武汉话的"V得X"有三种形式,都表示动作有实现的可能性这一基本意义,但在具体使用中又各有特定的附加意义,彼此之间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它们跟普通话里一些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式之间,也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本文分别对武汉话的三种... 武汉话的"V得X"有三种形式,都表示动作有实现的可能性这一基本意义,但在具体使用中又各有特定的附加意义,彼此之间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它们跟普通话里一些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式之间,也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本文分别对武汉话的三种特殊的"V得X"进行考察,并通过跟普通话相关形式的比较,显示其特点和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话 v得X” 可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