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与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矫治上睑下垂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
作者 沈洁 陶灵 +2 位作者 陈亮 王凡 王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与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对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差异。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100例(180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与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对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差异。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100例(180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50例,94眼)、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50例,86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手术效果、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上睑回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术后达到1级的有84眼(89.36%)、达到2级的有10眼(10.64%);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术后达到1级的有63眼(73.26%)、达到2级的有18眼(20.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9个月、1年,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的上睑回退量均显著低于同一时间点的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显著低于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的1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治疗上睑下垂手术效果可靠、术后上睑回退量小、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 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上睑提肌腱膜加结膜切除徙前术矫正上睑下垂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丁一心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562-564,共3页
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眼病,目前手术方法很多,我们采用了上睑提肌腱膜加结膜切除徙前术矫正上睑下垂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取1980年至1989年来我院手术的上睑下垂100例(126眼)进行统计。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77例,女23例,5~15岁23例,16~25... 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眼病,目前手术方法很多,我们采用了上睑提肌腱膜加结膜切除徙前术矫正上睑下垂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取1980年至1989年来我院手术的上睑下垂100例(126眼)进行统计。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77例,女23例,5~15岁23例,16~25岁65例,26~35岁10例,36~45岁2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42岁。学龄前儿童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腱膜 徙前术 结膜瓣 睑缘 结膜组织 睑板 常见眼病 先天性睑下垂 外直肌
下载PDF
改良双颌前徙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主观症状变化的调查
3
作者 李阳 伊彪 +3 位作者 王兴 李自力 梁成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评估改良双颌前徙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主观症状的变化。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颌外科中心2005年9月到2011年12月诊治的OSAHS患者15名,进行改良双... 目的:评估改良双颌前徙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主观症状的变化。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颌外科中心2005年9月到2011年12月诊治的OSAHS患者15名,进行改良双颌前徙术治疗。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查。于术前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睡眠打鼾情况、睡眠期间被发现呼吸暂停情况、术后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使用情况及手术满意度。结果:15名患者术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为(40.5±12.8)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desaturation,LSAT)为73.0%±7.4%;术后AHI为(6.5±3.5)次/h,LSAT为90.8%±2.1%。术前ESS平均为17.6,术后所有患者ESS均小于11,平均为4.3。其中9名患者术前接受CPAP治疗,术后这9名患者不再需要进行CPAP治疗。所有患者对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的效果均感到十分满意,都希望将此种治疗方法介绍给其他患者。结论: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术治疗OSAHS,不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等客观指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并且患者的日间极度嗜睡等主观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下颌徙前术 上颌骨 过度嗜睡性障碍
下载PDF
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阳 伊彪 +3 位作者 王兴 李自力 梁成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治疗凸面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术式,评估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凸面型OSAHS患者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治疗凸面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术式,评估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凸面型OSAHS患者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的中度到重度OSAHS患者共8人,患者于术前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查,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于术后6个月进行主观问询调查。结果:8名患者术前低通气指数(AHI)平均为(40.1±16.1)/h,术后AHI平均为(5.4±3.8)/h;术前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为(72.4±7.2)%,术后最低SaO2平均为(90.6±2.1)%;通过X线头影测量结果发现,SNA术前为(80.9±1.7)°,术后为(82.9±1.5)°;SNB术前为(72.5±2.6)°,术后为(81.5±1.7)°;舌根部至咽后壁距离(PAS)术前为(5.3±1.6)mm,术后为(10.8±1.8)mm。所有患者的日间嗜睡及睡眠打鼾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7名患者自觉日间嗜睡及睡眠打鼾症状消失。结论:改良的双颌前徙手术与传统的双颌前徙手术的作用机制相同,术后的效果相当,适用于治疗凸面型OSAHS患者。改良双颌前徙手术通过拔除上下颌前磨牙,使上、下颌骨后部前移,而前部骨段的位置不变或者不会过度前移,这样既能改善患者的睡眠呼吸情况,同时又不会使患者术后的面型显得更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口腔外科手 双颌
下载PDF
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涛 李冬梅 +1 位作者 赵颖 秦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肤入路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64例(82只眼),提上睑肌活动度在4mm以下,行经皮肤入路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手术采用经典术式,术后严密观察上睑位置,随诊6~24个月。... 目的:评价经皮肤入路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64例(82只眼),提上睑肌活动度在4mm以下,行经皮肤入路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手术采用经典术式,术后严密观察上睑位置,随诊6~24个月。结果:术后3例在观察期间出现回退或欠矫,2例经再次手术矫正。术后一周内7例出现轻度暴露性角膜炎,经治疗好转。结论:大部分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通过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手术恢复容貌,精细手术操作能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缩短 眼整形
下载PDF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双颌前徙及腭咽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6
作者 顾雅洁 孙红霞 +1 位作者 郑莉萍 何建德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6期1250-1251,126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行双颌前徙及腭咽成形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12月应用双颌前徙及腭咽成形术治疗的5例重度OSAHS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行双颌前徙及腭咽成形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12月应用双颌前徙及腭咽成形术治疗的5例重度OSAHS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均行多导睡眠图监测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幅度达(90.1±4.3)%,鼾声明显减轻。出院后电话随访,所有患者感觉良好,困倦乏力改善,注意力集中,精神状态良好,无发音障碍及鼻孔反流现象。结论做好重度OSAHS患者双颌前徙及腭咽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及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双颌 腭垂软腭咽成形 护理
下载PDF
改良舌根牵引术与颏前徙术治疗OSAHS患者舌后坠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颖 郭嘉 +5 位作者 王宇 刘至玄 陈冠男 王效军 李志杰 曹云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改良舌根牵引术与颏前徙术在治疗合并舌后坠的OSAHS患者的手术特点及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33例合并舌后坠的OSAHS患者分别进行改良的舌根牵引术及颏前徙手术前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两种术式患者手术前后AHI、S... 目的探讨并比较改良舌根牵引术与颏前徙术在治疗合并舌后坠的OSAHS患者的手术特点及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33例合并舌后坠的OSAHS患者分别进行改良的舌根牵引术及颏前徙手术前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两种术式患者手术前后AHI、SaO2、呼吸暂停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舌根牵引术的显效率明显高于颏前徙术。结论舌根牵引术在治疗舌后坠患者中更具有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舌根牵引 舌后坠 疗效
下载PDF
双颌前徙手术治疗黄种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阳 王兴 伊彪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双颌前徙手术治疗黄种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术后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颌外科中心2005年9月到2007年10月诊治的4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所有患...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双颌前徙手术治疗黄种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术后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颌外科中心2005年9月到2007年10月诊治的4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所有患者均进行双颌前徙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3~6个月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仪检查和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于术后3~6个月期间进行主观问询。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均得到明显改善,SNA、SNB都有明显增大,术后后气道间隙得到了明显的扩大,舌骨到下颌骨的距离也有所缩短。通过主观调查问卷调查,本研究中所有4名患者术后睡眠打鼾及日间嗜睡症状消失,并且对术后面型的改善比较满意。3名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下唇麻木及颞下颌关节不适,术后短期存在的下唇麻木及颞下颌关节不适的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双颌前徙手术是一种治疗黄种人群OSAHS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双颌
下载PDF
双颌前徙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闯 胡静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636-638,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全身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双颌前徙术作为治疗OSAHS的一种新兴方法在近30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广泛应用。本该就近年来关于双颌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全身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双颌前徙术作为治疗OSAHS的一种新兴方法在近30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广泛应用。本该就近年来关于双颌前徙术治疗OSAHS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改良 综述
下载PDF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颏前徙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10
作者 孟箭 孟庆飞 +1 位作者 郑浩 卢晓峰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764-765,共2页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和颏前徙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术前检查确定上气道狭窄或阻塞的OSAHS患者施行UPPP联合颏前徙手术,应用术前、后临床检查...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和颏前徙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术前检查确定上气道狭窄或阻塞的OSAHS患者施行UPPP联合颏前徙手术,应用术前、后临床检查、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头影测量等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软腭长度、腭后气道和舌后气道宽度等较术前显著改变(P<0.05),上气道阻塞症状基本消失,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HI)>5,SaO2>90%。结论 UP-PP联合颏前徙手术可有效地治疗后气道狭小等上气道多水平阻塞的OSA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雍垂腭咽成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下载PDF
下颌骨前徙术后扫描电镜的组织学研究
11
作者 宋宇峰 李伟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74-276,共3页
通过猴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前徙术后不同时期扫描电镜的动态观察,发现骨段连接区界面的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界面由宽到窄最后完全骨性连接的过程。整个界面的连接程度进展不一,骨性连接的早晚与应力分布的状况有关。同时发现,非胶原蛋白... 通过猴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前徙术后不同时期扫描电镜的动态观察,发现骨段连接区界面的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界面由宽到窄最后完全骨性连接的过程。整个界面的连接程度进展不一,骨性连接的早晚与应力分布的状况有关。同时发现,非胶原蛋白是胶原基质最终发生矿化的核化中心,胶原是晶体物质取向沉积的被动模板,能促使细胞对骨基质的附着,而骨基质的改建则是一个不断吸收和沉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恒河猴 下颌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前徙术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及意义
12
作者 宋宇峰 王大章 李伟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4-5,8,共3页
选用国际公认的最近似于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作为研究对象,模拟临床人体颌骨畸形中常见的下颌发育不足或上颌前突矫治术———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前徙术,制造动物模型。结果,在解决了建立这一动物模型的各种难点后,为正颌外科的... 选用国际公认的最近似于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作为研究对象,模拟临床人体颌骨畸形中常见的下颌发育不足或上颌前突矫治术———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前徙术,制造动物模型。结果,在解决了建立这一动物模型的各种难点后,为正颌外科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 正颌外科 恒河猴
下载PDF
提上睑肌前徙返折悬吊术23例报告
13
作者 王晓华 谷成胜 赵艳玲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52-52,共1页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在出生后早期就遮挡瞳孔,对儿童视觉发育造成很大危害,可形成视觉剥夺性弱视[1].临床上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一般采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和经典的提上睑肌缩短术,而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往往效果不尽人意.作者自200...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在出生后早期就遮挡瞳孔,对儿童视觉发育造成很大危害,可形成视觉剥夺性弱视[1].临床上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一般采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和经典的提上睑肌缩短术,而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往往效果不尽人意.作者自2000年来采用提上睑肌前徙返折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确切可靠,美容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上睑肌返折悬吊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方法 治疗
下载PDF
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前徙术在腱膜性上睑下垂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戴明山 晓琴 田世元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X期8-8,共1页
目的:评价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前徙术治疗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经皮肤入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前徙术,术后观察对称性、眼睑高度和外形及启闭功能,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4只眼在观察期间出现欠矫,且双眼不对称,经再手术矫正... 目的:评价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前徙术治疗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经皮肤入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前徙术,术后观察对称性、眼睑高度和外形及启闭功能,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4只眼在观察期间出现欠矫,且双眼不对称,经再手术矫正,有2只眼复发行额肌腱膜悬吊术矫正。结论:大部分腱膜性上睑下垂患者术后可获得外观改善和对称的眼睑高度及外形,术中反复调整折叠肌量和精细的操作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腱膜折叠 眼整形
下载PDF
提上睑肌缩短合并前徙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31例报告
15
作者 郭南春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4年第3期211-212,共2页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影响视功能和美容.临床上对提上睑肌肌力在4mm以上的,通常采用提上睑肌缩短,而肌力大于或等于10mm的,则可选择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或Müller's肌切除术.近5年来我们对31例38眼肌力小于4mm...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影响视功能和美容.临床上对提上睑肌肌力在4mm以上的,通常采用提上睑肌缩短,而肌力大于或等于10mm的,则可选择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或Müller's肌切除术.近5年来我们对31例38眼肌力小于4mm的病例,采用提上睑肌缩短合并前徙术,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上睑肌缩短 先天性上睑下垂 额肌力量 直肌力量
下载PDF
颏前徙成形术矫正轻中度小颌畸形10例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丽璇 武剑云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目的通过手术改善轻中度颏部发育不足及矫治颏偏斜不对称畸形,改善面下部鼻唇颏正侧面的综合形态.方法对颏部发育不足或颏部偏斜不对称患者共10例进行颏前徙成形术,患者均不伴有明显咬合紊乱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其中颏部垂直向发育不... 目的通过手术改善轻中度颏部发育不足及矫治颏偏斜不对称畸形,改善面下部鼻唇颏正侧面的综合形态.方法对颏部发育不足或颏部偏斜不对称患者共10例进行颏前徙成形术,患者均不伴有明显咬合紊乱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其中颏部垂直向发育不足者2例,前后向发育不足者3例,前后及垂直向兼有者3例,颏部偏斜者2例,其中2例为硅胶假体隆颏术后外形不满意,术前本身就为颏部前后向发育欠佳.手术纠正了患者颏部垂直向及前后向的外形,并改善了鼻唇颏的正侧面综合形态.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术后面下部鼻唇颏综合外形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颏前徙成形术对于单纯的轻中度颏发育不足及颏部偏斜不对称患者的下颌部外形有明显的改善,术后面下部鼻唇颏形态效果良好,避免了硅胶假体隆颏术后继发局部骨质吸收、假体移位等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颌畸形 颏后缩
下载PDF
应用不同固定材料对兔额骨前徙术后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张力平 孙家和 管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6期468-469,共2页
颅颌面外科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国外起步早,发展迅速,国内起步较晚。许多颌面部先天性畸形需要经过手术将颅骨重新改建以达到治疗目的和改善颅面部形态。
关键词 额骨 颅缝早闭
下载PDF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上睑缩短前徙术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伟 王合珍 李芳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2期34-37,共4页
目的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上睑缩短前徙术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比较。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于本院收治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悬吊组与缩短组。悬吊组(n=45)采用CFS悬吊术,缩短组(n=45)采用上睑肌缩短... 目的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上睑缩短前徙术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比较。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于本院收治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悬吊组与缩短组。悬吊组(n=45)采用CFS悬吊术,缩短组(n=45)采用上睑肌缩短前徙术,术后均随访6个月。术后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悬吊组术后6个月患者正矫率高于缩短组,过矫、欠矫均低于缩短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悬吊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缩短组(P <0.05)。结论 CFS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 筋膜鞘悬吊 上睑肌缩短
下载PDF
辅助外眦前徙术在眼球突出眼睑后退的外科治疗
19
作者 Lemk.,BN 赵素焱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1999年第4期226-231,共6页
关键词 辅助外眦 眼球突出 眼睑后退 治疗
下载PDF
锥体束CT三维测量下颌前徙对颅面型及自然头颈姿势位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瑶 Delnaz Patel +3 位作者 David E.Morris 赵临平 Pravin K.Patel 刘彦普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745-749,共5页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的三维测量,研究下颌前徙后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的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5年3月在伊利诺伊大学颅颌面外科中心接受下颌双侧矢状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的三维测量,研究下颌前徙后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的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5年3月在伊利诺伊大学颅颌面外科中心接受下颌双侧矢状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osteotomy,BSSO)前徙的病例25例,男4例,女21例,平均年龄(17.95±1.43)岁。均为安氏二类牙颌面发育性骨性错颌畸形患者。分为A组(单颌BSSO前徙)8例、B组(双颌前徙)12例、C组(双颌前徙+颏成型)5例。将入选病例术前(T1)、术后1.5~3个月(T2)、术后1~2年(T3)的CBCT数据导入第三方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并记录T1、T2、T3的颅面型和自然头颈姿势位(natural head posture,NHP)。主要测量指标:1)上颌颅面型测量指标:NSPNS(后鼻棘点PNS与颅底成角)、PNS-S_CP(PNS到三维坐标系冠状面距离)、PNS-S_FH(PNS到坐标系横断面距离)、GPF R_L(双侧腭大孔的空间距离在坐标系横断面上的投影,其变化值代表上颌水平宽度的变化);2)下颌颅面型测量指标:NSL(下颌正中联合舌侧最凸点L与蝶鞍中心点S连线与颅底所成角度)、L-S_CP(L到坐标系冠状面距离)、L-S_FH(L到坐标系横断面距离);3)NHP测量指标:NSC2(颅颈角,颅底与第二颈椎轴线所成空间角度在坐标系矢状面上的投影角度)、CIP-S_CP(第二颈椎椎体最后下点CIP与坐标系冠状面的距离)和CSP-S_CP(第二颈椎椎体最后上点CSP与坐标系冠状面的距离);4)颅面型与NHP关系测量指标:NSC2-NSL(NSC2与NSL两个角度差值)、L-CIP(L与CIP距离在坐标系矢状面的投影)、PNS-CSP(PNS与CSP距离在坐标系矢状面的投影)。分析颅面型和NHP的测量值及两者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颅面型测量指标在T1、T2、T3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SPNS(P〈0.001)、NSL(P=0.015)、L-S_CP(P〈0.001),且L-S_CP在分组间有交互作用(P=0.018)。NHP测量指标CSP-S_CP(P=0.03)在分组间有交互作用。颅面型与NHP关系测量指标在T1、T2、T3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CIP(P=0.005)、PNS-CSP(P〈0.001)。颅下颌角NSL与颅颈角NSC2在T1(r=0.487,P=0.014)、T2(r=0.576,P=0.003)、T3(r=0.675,P〈0.001)时相线性相关。结论下颌前徙可使颅颌面形态和NHP产生变化,在三维坐标系中重叠颅底可以一定程度减少由于NHP变化而导致的颅面型误判,从而获得立体、全面的正颌正畸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双侧矢状劈开 自然头颈姿势位 颅面型 锥体束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