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汨罗方言的持续体貌助词“徛”、“徛个”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山青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4-130,共7页
湖南汨罗方言的"徛[t i21]""徛个[t i21kei33]"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持续体貌助词,前者用法复杂、分布面广。两者关系密切,但在句法分布、语义组合等方面存在差别。"徛"的声母不送气,而汨罗四周方言及湖南境... 湖南汨罗方言的"徛[t i21]""徛个[t i21kei33]"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持续体貌助词,前者用法复杂、分布面广。两者关系密切,但在句法分布、语义组合等方面存在差别。"徛"的声母不送气,而汨罗四周方言及湖南境内诸多方言的持续体"起[□□i]"都是送气声母,显得颇不"合群"。不过,虚成分"徛"的多功能模式与汨罗邻近的长沙、宁乡等方言中对应的"起"大致平行,加上有周边省份方言作为旁证,可推测"徛"读不送气应该是动词"起"在虚化过程中伴随了语音弱化的结果,"徛"的语源极有可能就是趋向动词"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汨罗方言 持续体貌 助词 语源
下载PDF
释“徛死” 被引量:2
2
作者 顾军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8-11,共4页
《景德传灯录》卷八《浮杯和尚》出现了两例"徛死",但对"徛死"的解释目前却难以令人满意。我们考察文献的用例之后发现:一、"徛死"的"徛"就是"站立"义,"徛死"还有"猗... 《景德传灯录》卷八《浮杯和尚》出现了两例"徛死",但对"徛死"的解释目前却难以令人满意。我们考察文献的用例之后发现:一、"徛死"的"徛"就是"站立"义,"徛死"还有"猗死"、"伎死"和"跂死"等不同写法;二、"徛死"是一种带有嘲弄、蔑视感情色彩的说法,有"呆板、愚笨"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义 近代汉语 禅宗语言
下载PDF
汉语“站立”义词的现状与历史 被引量:37
3
作者 汪维辉 秋谷裕幸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9-310,共12页
表示"站立"意义的词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本文描述汉语"站立"义词的现实分布和历时演变,并尝试对两者的关系作出解释。现代方言中表"站立"义的主导词有3个:站、立、徛。它们的分布特点是:"站"... 表示"站立"意义的词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本文描述汉语"站立"义词的现实分布和历时演变,并尝试对两者的关系作出解释。现代方言中表"站立"义的主导词有3个:站、立、徛。它们的分布特点是:"站"分布最广,大多数北方方言说"站",此外还散见于非官话区的部分方言点;"徛"密集分布于东南部的吴语、徽语、赣语、湘语、客家话、广西平话、粤语、闽语地区;"立"则呈零散分布,散落在官话、晋语、吴语、赣语、湘语、湖南乡话和广西平话各区。这3个词在汉语史上的情况大致是:"立"从有文字记载的上古早期起一直是影响最大的通语词,直到明代以后才在大部分北方地区被"站"替换;"徛(倚)"用作"站立"义始见于战国,历史上可能作为一个方言词一直存在于南部广大地区;"站"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在广大的官话区逐渐取代"立"成为新的通语词。"站"很可能是所谓的"长江型"词,即兴起于江淮流域而后往北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衙(倚) 共时分布 历时演变 解释“长江型词”
原文传递
“伎死漢(禪和)”释釋補議
4
作者 趙川兵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7年第1期204-212,共9页
'伎死漢(禅和)'指'站著的死漢(禪和)',爲佛家常見之詈語,如同常人罵詈之語'站著的死人'或是'像死人站著'。'伎死漢(襌和)'之外,中土佛經中尚有'跂(技、岐)死漢(襌和)'等音近異寫形式... '伎死漢(禅和)'指'站著的死漢(禪和)',爲佛家常見之詈語,如同常人罵詈之語'站著的死人'或是'像死人站著'。'伎死漢(襌和)'之外,中土佛經中尚有'跂(技、岐)死漢(襌和)'等音近異寫形式存在。從現有文獻的用例來看,前述形式的早期寫法可能爲'徛死漢(禪和)',佛經故事傳承的軌跡及文獻版本更迭的脈絡能給予説明。中土佛經中更早尚能見到'立(地)死漢'語,'立(地)死漢'是'伎死漢(禪和)''徛死漢(禪和)'等説法的來源。佛經中也能見到'立死者'例,但'立死者'與'立死漢(禪和)'内部結構有異。從'立死漢(禪和)'到'徛死漢(禪和)''伎(跂、技、岐)死漢(禪和)'轉變的根源在於編録者的吴方言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伎死漢(禪和) 《景德傅燈錄》 吴方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