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经注》——地理也可以很有趣
- 1
-
-
作者
急脚大师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作文(初中年级)》
2024年第7期110-112,共3页
-
文摘
是金子总会发光。后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又重新起用多才多艺的郦道元,担任河南尹,治理新都城。没过多久,工作出色的郦道元又升任安南将军兼御史中尉,一如既往地执法严厉,一如既往地得罪同僚。京城不比地方,这里达官贵人云集,貌似哪个都得罪不起。郦道元偏不信邪,始终不忘初心,一视同仁。汝南王元悦有个心腹侍从叫丘念,作恶多端、坏事干尽,郦道元准备将他捉拿处死。丘念躲进汝南王府,小样儿,你郦道元胆再大,也不敢到王公贵戚的家中拿人吧?有本事,你过来啊!
-
关键词
迁都洛阳
御史中尉
郦道元
《水经注》
汝南
北魏孝文帝
小样儿
不忘初心
-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北魏御史台政治职能考论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金龙
-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2-73,共12页
-
文摘
北魏御史台政治职能考论张金龙关于北魏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的组织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笔者已作过专门考察①。北魏前期,御史台处于初期阶段,制度很不完备;孝文帝前、后《职员令》的颁布,是御史台制度完善的标志,它继承魏晋及南朝前期制度而有所变通,并对隋唐制度...
-
关键词
御史中尉
政治职能
尚书仆射
州刺史
高道穆
元天穆
俸禄制
元澄
侍中
高道悦
-
分类号
K23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东魏北齐的监察制度
- 3
-
-
作者
余世明
-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81-83,92,共4页
-
文摘
东魏北齐主政之统治集团虽有浓厚的鲜卑色彩,但不能不接受中原汉族王朝先进的统治经验,在法制建设中亦加强监察制度的建设。东魏北齐监察制度的作用和地位,虽然随着该时期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升降起落,但监察机构却较前代更加趋于完善健全,确立了“寺署台案”的制衡机制,为唐代“三司推事”制度的创立开了先河,在一定时期里起到了整顿政治、肃清弊端,澄清吏治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家国一体”的封建意识作怪,东魏北齐时期的监察如同历代封建专制制度下法制部门的命运一样,成为皇权任意弃取的工具,最后成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工具。
-
关键词
监察制度
法制部门
三司推事
统治集团
王朝先
中原汉族
制衡机制
监察部门
宋游道
御史中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郦道元任官考
- 4
-
-
作者
黄学超
-
出处
《历史地理》
CSSCI
2013年第2期300-318,共19页
-
基金
复旦大学“985”三期重大项目(2011RWXKZD023)成果之一
-
文摘
对《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本人的研究,一直是郦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不乏对其生卒、经历进行考索者。郦道元仕于北魏,见于史载的他的大部分活动,都与其任官息息相关,故考其生平,必不能不言其任官。所以,前人对郦氏的研究,多少都涉及了对其任官情况的讨论①。但这些研究尚存不足。
-
关键词
《魏书》
州刺史
《水经注》
御史中尉
府长史
治书侍御史
景明
主客郎
郦学
东荆州
-
分类号
K82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分道为何“扬镳”
- 5
-
-
-
出处
《安徽水利财会》
2006年第3期26-26,共1页
-
文摘
分道扬镳,这个典故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北魏的国都在洛阳,京兆(管理首都的长官)名叫元志。此人生性耿直,素来不肯向权贵低头让步。
-
关键词
御史中尉
分路扬镳
李彪
元志
洛阳
河南
-
分类号
F
[经济管理]
-
-
题名高澄之死臆说
- 6
-
-
作者
何德章
-
出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1998年第1期50-56,共7页
-
文摘
高澄(公元521~549年),字子惠,东魏创立者高欢之长子。年12岁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之妹为妻,'神情爽,便若成人。神武试问以时事得失,辨析无不中理,自是军国筹策皆预之'。兴和元年(公元539年),入邺城主持朝政。武定五年(公元547年),高欢死,高澄继其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渤海王的身份,总掌朝政。武定八年八月,当高澄与其亲信密谋禅代之事时,'遇盗而殂'。《北齐书》卷3《文襄纪》记其'遇盗'事,疑窦甚多,兹将这段文字录下;
-
关键词
高澄
高欢
崔季舒
元善见
都督中外诸军事
录尚书事
高洋
宋游道
司马子如
御史中尉
-
分类号
K239.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郦道元——光耀千秋《水经注》
- 7
-
-
-
出处
《河北水利》
2016年第3期38-38,共1页
-
文摘
郦道元(约466—527年),字善长,南北朝时期北魏范阳源鹿(今河北源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本人也一生做官,历任长史、太守、刺史、尹与御史中尉等职,守过边关,打过仗,后被叛将杀害。他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和水利家,撰写了一部系统反映全国河道水系的历史地理综合性巨著——《水经注》,被称为"宇宙未有之奇书",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
关键词
《水经注》
官宦世家
御史中尉
南北朝时期
历史地理
阳源
河道水
科学文化事业
善长
河道变迁
-
分类号
TV-09
[水利工程]
-
-
题名分道扬镳
- 8
-
-
作者
张琦(编绘)
-
机构
不详
-
出处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0年第9期2-2,49,共2页
-
文摘
故事发生在北魏的京都洛阳。洛阳县令拓跋志是宗室子弟,他年轻气盛,不惧权贵。有一次,拓跋志在路上与御史中尉李彪相遇。请让开,我得走大路的中间!还是请您让开吧,我得走大路的中间!
-
关键词
御史中尉
分道扬镳
拓跋
-
分类号
G62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封建监察制的一个缩影—崔暹
- 9
-
-
作者
邓奕琦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4-69,共6页
-
文摘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法制'是皇权任意弃取的工具,其地位随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君主的好恶升降起落。作为法制重要成分的监察也难免处境尴尬。
-
关键词
监察制
处境尴尬
崔暹
高澄
高欢
御史中尉
州刺史
司马子如
宋游道
崔逞
-
分类号
K23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闲话成语
- 10
-
-
作者
元晴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6期31-31,共1页
-
文摘
中国人说话做文章,都爱用成语,一则因为言简意賅,再则也表示着一种学识修养,但未必对成语本身有所考究。其实,现在人们习用的有些成语早失其原意了,有的是望文生义,实际上是反其意而用之。比如说“分道扬镳”这句话吧,现在人们的理解就和原意大相径庭。 “分道扬镳”一语原出自南北朝时代出身于拓跋氏的魏孝文帝之口。拓跋氏自称黄帝后裔,入主中原,建都洛阳,很有一番作为。
-
关键词
南北朝时代
学识修养
意而
中国文化
分庭伉礼
不避强御
山西大同
上阶
御史中尉
家弟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孝文帝妙解纠纷
- 11
-
-
作者
李安章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保健与生活》
2019年第22期54-54,共1页
-
文摘
南北朝时,北魏洛阳令元志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深得孝文帝赏识。后来,孝文帝将都城从山西平城迁到洛阳,元志从洛阳令被提拔为“京兆尹”,心里就更看不起人了。有一天,元志坐轿子外出,在街上时,刚迁来的御史中尉李彪的轿子迎面过来了。那时的官员出门总是前呼后拥,官职越高随行人马就越多,也就越威风气派,老百姓遇见他们老远就得回避;官职低的就要让官职高的先走,遇官职相仿就互相让道。照理说,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偏不让路,李彪就生气地向元志喝道:“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
关键词
御史中尉
孝文帝
京兆尹
洛阳令
平城
聪慧过人
饱读诗书
官职
-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郦道元:奇人奇书
- 12
-
-
作者
周实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外文摘》
2021年第9期57-57,共1页
-
文摘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北魏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为太子处理事务),曾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在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洛阳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官职,并且多次临难受命,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
-
关键词
魏太武帝
御史中尉
郡太守
骑都尉
处理事务
青州刺史
山西大同
官宦世家
-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领导这样说话,下属永远追随你
- 13
-
-
作者
陈强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党课参考》
2018年第13期111-113,共3页
-
文摘
领导的谈话魅力,在于能迅速引起下属积极的心理反应,使其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进而产生追随的欲望,心甘情愿跟你走。处置争端说公道话北魏时期,洛阳令元志与御史中尉李彪的马车在大街上相遇了,李彪想让元志让路,可元志就是不肯。双方争执不下,便找孝文帝评理。李彪说自己是御史中尉,官职比元志的洛阳令大得多,元志必须让道。元志则说他是属地长官,凡洛阳住户都在他的管辖之内,御史中尉也不能例外,李彪应该让道。
-
关键词
领导者
蒙哥马利
御史中尉
-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